潞安府志卷十七

關燈
屬知縣青城孫群玺立祠。

    遂鸠工度材,委縣丞黨森董其事。

    搆常三間,左右室及門垣,加以繪飾,砌以磚石,龛卓諸供器備,過者與思,伏,谒者起敬,天下後世猶欣慕焉,況公之鄉人乎哉? 孫君輩佥謂不可無紀,因求予言。

    予惟孟氏稱浩然之氣,于公獨完粹,故诋尋回,抑權幸,陳進政,論安危,無所疑憚,雖被孝髡鉗弄徙,而此心不動,雖以罪□按誅,面,視死如歸,非廪天地之正氣者然欤?公事□漢史,妻桓氏賢淑有傳。

    子永、孫昱,俱官至司隸校罻,一門忠孝,炳又在秩,宜乎流芳百世,而遇賢觀風者,屬賢守令經營祠墓,而垂昭于悠久也。

    予素慕公之忠直,故不辭而記焉。

     重修德風亭記 任環 德風栾創自诏時,李别駕屹立于上黨署後之崇台,盍巍然西晉之大觀也。

    嗣唐以來,代有興作,而本朝則自弘治間知州馬公而後填聞焉。

    亭之敝也久矣。

    嘉靖丁未夏,右川孫公以複古愛民來守是邦,再期而政化大行,上下信悅,遒于暇日,起此亭之敝而新之,且廣其台,而固以磚。

    于亭之東西兩隅,複搆二序焉,左曰我闼,右曰大鳳,左則公之自命,而右則侍禦□野李先生之命也。

    工始于巳酉七月,訖于八月,镪不告費,民不知勞,動惟厥時,事成而不迫。

    君子謂斯亭之役也有全哉!而或有問于予者曰:興廢政乎?予曰:然,将觀遊乎?予曰:否。

    蓋君子必先見天下之隐,而□有先天下之憂;必先大天下之心,而後是善天下之政。

    是故豋斯亭也,俯覽旁燭,若盡寰宇,則凡蔀屋窮愁,□□竊歎,一民一物之不獲其所者,人乎目,交乎耳,感乎其中,将必有大戚于共心者矣。

     故曰見其隐也,先之而有憂焉。

    由是而莅德風則思善其感,坐我闼則思廣其量,對大觀則思普其照,其轉愁歎為讴歌,而使民物各得其所者,殆非偶然也。

    故曰大其心也,而政斯善焉。

    是茲亭之立,固勤民淑政之資耳,豈曰觀遊雲乎哉?雖然,公亦惟有是心耳。

    蓋有是心則有是亭,心因亭見,初不因亭而後有。

    是故不必居高臨下,而民穩自恤也;不必莅德風而鼓舞自神也;不必坐我闼,而八荒自囿,不必對大觀而天下自照也。

    然而必為之亭者,公豈為後之來者設欤?公以為來者之心不相繼,風斯靳矣,将使其成亭之名而思義焉,則庶幾上黨之民可庇永休耳。

    于戲,公之所以風潞者,其深遠乎哉!異□公秉洪鈞,風天下,垂青史而風後世,又不過自其所以風潞者推而廣之耳。

    予更秉筆以俟之遒若公曆履之詳,諸政之善,則有潞之口碑在,及諸公之記,巳核乎其實矣,予又何敢喋喋邪?時維二府北山李公、西瀾張公,通府北泉陳公、西園楊公,推府許南牛公,皆贊公之風而同庇吾潞者也,義得并書,以為樂公之後者告雲。

     潞安府德風亭記 陳儒 上黨之有德風亭,其來從矣。

    亭在府治後,挺持獨立,豋亭一望,千山萬壑,回互蹙?,而殘雲斷霭,與村煙野色,微茫暗映,時獻奇狀,皆可攬挹。

    舊傳唐玄宗為州别駕,宋禍宗為軍節度,相維顯庸,肇基王迹,茲亭侈為千古勝事。

    餘奉簡書,來守是邦,輸蹄既鮮,簿領亦稀,每放衙後,憑欄長嘯,焚香跌坐,辄飄飄然有塵外之想,固大國之觀哉。

    曩時吊古之士,叙形勝之美,規制之備,與疇昔興廢之由,諸所題詠,尚存什一,未有顧名思義而論著之者。

    餘私心語曰:君子之德風,此吾夫子以善養人之治,茲取之以名亭,其為我盤鑒乎,何可無記。

    夫天生蒸民,繼善成性,善者,性體也,智愚賢不肖,共秉之以為懿德者也。

    善則夫之肖子,不善則天之戮民。

    故大學之明德親民,在止至善;中庸之獲上治民在明善;孟氏之民畏民愛,在政教之善。

     蓋迪之以其性之所有,而銷镕氣質,轉移習尚,契精粹而臻和平,比屋可封之治,未有不由斯道者。

    易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夫風者,大塊之噫氣,迎窾導竅,披指鼓舞,至神至妙,先王所以善誘共民也。

    乃其道難言之矣。

    蓋根本仁義禮智之性,而觸銳恻隐、羞惡、辭?是非之心,必肫肫懷恨,盟于幽獨,質于鬼神,鑒于皇天後土,以淪浃于闾閻匹夫匹婦之民。

    故樹之風聲,布之風猷,有時和煦,以生以育,有時嚴肅,以斂以藏,叩即應,唱即和,民日遷善,而不知誰之所為。

    此至誠之動,未可以聲音笑貌取也。

    彼克刻者,不務令德,而三令五申,塗飾觀聽,甚且恣。

    睢暴厲,博取一時風力之美名,其耳目在眩,手足在煆,民在鼎矣,此何當于君子哉?晉之國,猶有陶唐氏之遺風焉。

     蟋蟀之戒康,伐檀之食力,其民可與為善。

    餘入疆來,不敢别操術以臨長之,每服膺聖門心誠求之之語,而一腔拙直之腸,好生惡殺,疆為善而巳矣。

    以體恤為心,以因便為法,以安靜和平為理,蠲其頌苛,疏其壅滞,即群不遑之徒,有所繩東,提誨□下,令其□心向道,而終不敢殘民以逞。

    至一切巨細事,必以身親之,以心圖之,息息與黎氓相周旋焉。

    今四封之内,安生樂業,稍有甯宇,庶少逭不職之罰。

    每稽古者,循良之吏,彪炳史冊,如尹铎之在晉,文翁之在蜀,召信臣之在南陽,□遂之在渤海,其治行異等,縷指難述。

    餘未有一焉,僅僅亻葺目前之瑕隙,無緻怨于百姓,其若師帥何?即登亭舒眺,甚慚焉。

    因揖二三僚友暨諸邑長吏而告之曰:有味哉德風之說乎!不言之令,無為之治,地方誠嘉賴之。

    餘不德,無能風示有位,實應且憎,以非餘一人。

    顧諸君子交相勖以成善治,庶必補餘不逮,而有榮施焉。

    乃無今日哉!則載錫斯亭之光矣。

    是為記。

     德風亭遊覽記 焦浴 餘自崇祯辛未以潞安郡貳,監紀諸軍事,平流寇也,日與監軍大參東裡王公櫜鍵稭鞈,親殉于矢石之沖,督理行陣,殆無甯晷。

    癸酉八月,餘承之知郡事,始得解甲歸休,而公則猶然監軍也。

    抵九月,賊勢漸平。

    公一日顧謂餘日:子得為德風亭主人耶?蓋郡治後有台,台上有亭,相傳唐玄宗為潞州别駕時所之。

    别駕,今之郡丞也。

    至宋徽宗為節度使,重加整飾,遂為一郡大觀。

    餘領郡之初,值地方殘破,?搔疾苦,轸念瘡痍,卒卒不睱登睡。

    至是乃因龍山之節,乘秋氣之澄,遂置酒延公,而其遊覽焉。

    其大勢則平臨城阙,俯矚原野,東北一帶為百谷諸山,累累然如螺如髻,躍出林表,以環瞰茲亭,蒼岚翠霭,陰晴變幻者,?落于杯酒。

    斯時也,化叱咤為嘯歌,鐵馬金戈,都銷于輕裘緩帶間矣。

     酒酣,公忽語餘曰:昔玄宗為别駕,創為茲亭,今君撫有茲亭,亦曾為司馬,大是千古奇事。

    餘謝不敢當。

    又曰:昔徽宗為節度使,整飾茲亭,不得與玄宗酬酢于其上。

    今餘得借未道主附同舟之雅,更是千古奇事。

    餘又謝不敢當。

    公于是俯而思,仰而歎也曰:嗟乎!上黨雄鎮,自昔以為用武之地,有唐潘鎮之設,以迄五季之衰,日相尋于兵革。

    宋室南渡,中原至化為左祍。

    當是時,名城大邑,遷徙灰燼者不可勝紀,而茲亭獨傲然兵火之間,閱千年興廢,不至蕩為荒煙,迸為瓦礫也。

    豈非數哉!豈非數哉!我國家重熙累洽,海内太平者巳近三百載,民至老死不知兵創,食上之德,亦當思其所自矣。

    抑又聞之,正德六年。

    亦有流寇自壺關南界,入太行,至雄山鄉,焚掠而去,未有如今日合三省勦捕,窮四年物力者也。

     我兩人栉雨沐風,艱克百戰,今幸漸次削平,倘當羽檄交馳,欲優遊談笑于茲亭也,豈易得乎?昔庾亮登樓,古今傳為勝事,今我兩人何讓焉?子曷援筆記之?餘唯唯。

    公諱肇生,出東掖縣人,偉豐度,有膽略,嘗破徊賊于陵川馬頭山,掃穴擒斬,噍類俱無。

    平流亦屢建血功。

    餘贊翊行間,親見公軍中酾酒,橫槊賦詩,大有英雄氣槩雲。

    是歲九月望日記。

     德風亭記 林文蔚 餘自巳卯冬,繇漢南抵潞,遂率其家人登臨于此亭,見其牖開四壁,旁插兩亭,如落天際。

    其後大石為陳,玲珑奇怪,世所罕觏。

    既而東□白谷諸山,峰頭起伏萬狀,岚翠飛入幾筵,信哉唐宋以來稱勝槩雲。

    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