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府志卷十一

關燈
,屯磁、邢,以次翦滅群盜皆如其策,累升兵部尚書。

    後副擴廓貼木兒,進策不用,遂至于敗,乃歸,杜門終老。

    明太祖統一海内考禮正樂,惟馨在召中,事竣辭歸,複召授以官,以老。

    病辭,上許之。

    計其先世雄山書字,建萬松亭。

    知非。

    齊可巳堂有筇日,始終交枚。

    一時耆宿,如宋濂、陶。

    凱輩嘉其高尚,連章贈别,卷帙至今尚存。

    内海門瞿莊詩:知非老月何卓能,翩翩絕似青田鶴,萬裡軒騰振羽翰。

    落日飛鳴向林壑,憶從風雨隔燕然。

    五雲東上逢萊天。

    白衣曾議南宮禮,紫薇每聽黃門宣乞身,不為誇高潔,兩鬓秋風飐。

    華雪獨攜筇。

    攜筇。

    竹伴閑身,留得青松同晚節,歸耕好。

    鳴鶴在陰魚在藻,鄉民要見歌唐虞。

    丁甯莫負瑷台老,公著多。

    散逸,惟存知非齊稿一卷,及宋、遼、金正統論。

    孫通,仕明官主薄,曾孫誠輸粟一千一十石赈饑,旌為義民素貢,官知縣,入世。

    孫策官主薄,能詩,有睡庵字九臯,玑之子,潞州人,刑部郎中伯堅之。

    明、曹鶴、後舉賢良方正,拜右副都禦史,轉左副都。

    禦史,遂拜左都禦史。

    明初重憲紀,不輕授人。

    公三任郎長憲才品可知,惜舊志俱略,無從考其實也。

    第九齡以薦舉累官武英殿大學士,舊志亦不載其行實。

    栗恕、長子人,以縣學生廌,官至吏部尚書。

    能甄拔士痛類,拯濟時艱,大為興論所推許。

    王士弘潞州人,任浙江甯海縣知縣。

    時吳祯收籍方氏,溫、合、明三郡故兵,無賴子挾私溫及平民,民大擾。

    士弘日:吾甯護死罪,不可誣良氏為兵師。

    上封事,辭甚墾切,事遂□,三郡之民賴以全。

    安。

    尋升廣東南□府通判,卒,三郡之民悲思之。

     按:士弘府州縣二三志俱不載,今見薛方山憲章錄,言出君子,事必有據。

     杜敩字緻道,壺閻人。

    兼通五經,尤長子易。

    元末中河東鄉試第一,稍仕為教職。

    見世亂,遂歸隐,除陜西儒,學提舉及省院辟。

    皆不就,以俟天下之清也。

    明太祖登極,其門生為侍從,好為容飾,敩遺書戒之,浙斂饬。

    太祖怪而問之,對曰:臣師杜敩之訓也。

    即遣使征召,一見大悅。

    時初革丞相,即拜四輔官兼太子賓客,分直時日,齊心變理,講論政治,必以古先哲王為範。

    太祖亦以稷契期之,時祭酒缺,上訪于敩,敩薦宋讷。

    果稱職。

    嘗待燕遊,聯句賦詩,上亦幸其私。

    弟曰:晉卿安否?敩頓道謝,至于命坐命茶,賜馔賜衣。

    日兼一日,禮遇殊常,雖帷幄親密之臣,然非道德仁義。

    深契聖心,安得眷顧如此?惟其深沉忠謹,不敢輕洩,故人罕聞其詳。

    上以此益重之。

    後以老病請恩,谕馳驿歸。

    再召不能。

    起,卒于家。

    其出處進退之節,無愧古人。

    至其名哲保身,人未易識,謂其尤精于易,信矣。

    其子孫最繁。

    衍孫矩,曾孫綸,俱豋鄉試,見科目志。

    暴昭潞州人。

    為兒時,少言笑,舉止殊常。

    洪武中,以國子生授大理司務,耿介孤立,曆寺副。

    丞少卿,谳獄平允,有異聲,還鄉裡,無異貧升。

    居常麻履布袍。

    當之京,父老餞送。

    及河昭先渡俟父老。

    至中流即下拜,不欲其答禮也。

    累官刑部尚書,奉旨取大诰條附載于律,曰大明律诰,靖難兵起,設。

    平燕布政司于真定,以昭掌司事。

    及靖難武成被執,不屈,至于折齒斷手足,終不屈而後斷其首。

    仍族誅親黨皆戎邊,有傳載秇文。

    連楹字子聰,肇之孫孫,襄垣人。

    幼孤,奉寡母訓,讀書山中,日炊米□杓,刻厲進修。

    明初舉于鄉授官,轉眷坊,改禦史。

    縫彈所無國避,因□其任,曆六七考不□□。

    雖兵起,□同列□镛相誓。

    紀察大小臣工有懷二心者,露章彈之。

    及金川門不守,猶以大義抗谏,遂就死。

    當時死節諸臣,多遭夷族,其親族皆變姓名隐匿去。

    迨禁弛,稍稍複業,斂衣寇而葵之。

    及神宗用言官言查錄,始敢明眷其事,入鄉賢祠,樹碑道左。

     暴尚書、連禦史,皆一時忠臣也。

    乃尚書事當日著明,而禦史事直待于後日。

    蓋尚書禍烈人,其睹記禦史禍止一身,懼及血屬,故忍相容隐,久而始明也。

    亦可以見天理之在人心,有終不容泯者。

    趙恭字熙和,潞州人。

    由鄉舉任南直常州府同知,能任事,修孟渎、得勝河及要路橋閘。

    善政最多,嘗夢神指一婦人曰:當辨其冤。

    次日,果有訴婦,詢究得情密,冤遂白。

    時河決東省,升治河郎中。

    而尚書周忱又疏請恊同督運,诏從之,乃以勤瘁緻疾而殒。

    其為政不刻核,而事自舉及其卒,也上。

    下悼之。

    子澄,官縣丞。

    劉昭、字克明,潞州人。

    好學,文有奇氣。

    成進士,任南科給事中。

    時中貴監收倉儲,奏革其擾。

    嚴皇城門禁,凡所料彈,不避貴近。

    升陜西臨洮府知府,尤真心為民,墾荒田,修學校,事求實用而不沽名曰:吾求盡在我者而巳。

    七年不調,入觀,卒于途。

    李昱字文昭,潞州人。

    性剛毅,笃于為義,慷慨自許,動以古人為法。

    由鄉舉任光錄署丞。

    扈從英廟及于上木之變,不屈而死,尋被恤典,進階贈父,蔭子。

    長洲陳璚有挽詩:蕭蕭朔風,胡塵起沙。

    漠連空幾千裡,秋高馬肥弓力強。

    甸奴跳梁,猶大羊。

    天朝猛将氣如虎,折戢牽俘消一鼓。

    奸雄誤主提六軍,秘計解甲移斤斧。

    群兒倏忽來襲人貔貅。

    □置師川川師??□衄,會陽九目色慘淡,非忠臣公時扈從在行陳,痛心疾首怒方震。

    憚戈挺進,殪□虜,但見乘興忘白刃。

    一水難支大□颠,眼花亂。

    落飄雲煙,膏澤潤草,不須惜,報響之恨終蒼天。

    期為厲鬼滅此種血魂未肯歸。

    荒間世問,有死鴻毛。

    輕,惟死國事直山重,幽堂烨烨褒龍章,千年節義風聲揚。

    維揚大郡官賢郎,三尺持平才閃長。

    忠臣奕葉傳不朽,奸賊身家複何有。

    子淳,以公蔭曆汝甯、揚州推官,常以不得複雠為恨。

    孫壕堂,同舉于鄉。

    曾孫庭桂進士,充善鄉舉,官至知府。

    一爵舉人,官至知州。

    時耀貢生,一奎貢士,官教以谕。

    各詳科貢。

    志奕世書香,足為忠臣之報。

    宋樸潞州人,任國子博士。

    古質尚行,無書不讀。

    為文宏放,若奔濤赴壑,一瞬千裡而斂華。

    藏锷詩有古色,步驟漢魏。

    宦遊四十年,束書來歸,無一長物。

    廉政字養民,潞州人。

    以鄉舉任山東安丘縣知縣,仁惠者聲。

    調河南渑池。

    值嵅祲,餓殍枕籍。

    乃盡便宜,悉心拯救,複以狀聞,得蠲恤全活。

    以萬計。

    時司馬餘公戚屬官洛陽,貪虐大著,部民以狀,監司移公按訊,遂律其罪。

    或有為公危者,公曰:吾甯坐免耳!殃民蠹政,所不敢為。

    事白,竟以此護罪歸。

    居一歲卒,民去思。

    入名宦,詳大司馬。

    王延相墓碑。

    子炜,例貢,官廬不主簿。

    阮字必成,長子人。

    父河,自父趾歸附,調長子勤縣典史,因占籍焉。

    勤以進士任大理評事,轉寺副,升台州知州。

    單車之任,導利厘奸,九年而民愛戴之。

    晉山東參政,曆左右布政使、陜西巡撫。

    入為兵部待郎,改刑部,乞休,進階榮祿大夫。

    生平清介,揚曆中外四十年,始終一節,朝野推之。

     子壽中順天鄉試:富蔭國子生,孫忠補蔭,官上林苑署丞。

    劉龍字舜鄉,一鳳儀子。

    進士,授翰林編修,曆修撰、中允、學士。

    充經□日講,進謙以履□約以持盈之說,世宗嘉納,褒谕□□。

    典□會試,俱稱得人。

    陛禮部侍郎,□太後得征廟,公執以為不可。

    轉南京禮部尚書,改吏部、兵部,緻仕。

    卒,谥文安,賜祭葬。

    栗銘、字警之,曆任山東陽信、南直丹徙二縣知縣。

    剛正有風方,不屈權勢。

    征拜台谏,格于宗親例出守南直徐州緻仕。

    常目列所履事,以見平生言動,未嘗或乘於則雲。

    栗永祿、字士學,銘之曾孫。

    以禮經癸解,與兄永爵同舉進士,任南直壽州知州,複古芍陂塘績。

    最著,升蘇州府同知,曆陜西佥事事,使浙江參政,仍以參議調河南,升直隸昌平兵備,曆副使、參政。

    議奸細于市,得其情,豫防之。

    及虜入寇,督戰有功,受上嘗加俸。

    曆江西、湖廣、陜西藩、臬長,入為光祿。

    鄉順天尹以進鄉試題,穆宗奇其貌,曰:可置喧陲,以當單于。

    越數目,虜犯晶平甚急,遂以副都禦史。

    出鎮,虜聞之引去。

    改河南巡撫,入為兵部侍郎,改南京總督糧儲。

    罷歸,起為兵部侍郎,巡撫甘肅。

    緻仕卒。

    性剛直敢任事,居鄉以禮俗正人。

    祖漳,父木,俱贈侍郎,崇德即其嗣。

    嘉實即崇德子,以公蔭也。

    公之卒也,上悼之,賜祭葬。

    楊。

    字惟謙,壺關人。

    以鄉舉任山東東昌府同能知。

    居官廉明,譽徹上下。

    有妖獄連無辜,千餘人能為辨釋之,升本府知府。

    真心為民而不善事上官,故得罪,左遷雲南溦江府通判。

    子奇,進士。

    有令名。

    以貴,贈父郎中。

    孫河洛,玄孫夢龍,俱鄉舉。

    孫潛、溉、澍瀾,曾孫承恩、承勳,皆貢士奇另有傳。

    楊奇、字秀夫,能之子。

    進士,曆任戶部主事、員外郎中,升浙江嘉興府知府,調四川夔州,升兩浙運使,調兩淮,卒于浙江參政。

    理财治民,俱有聲稱。

    為戶部郎時,上足食足兵疏,在端本澄源,而簡冗除蠹,理不可緩,語侵貴近,時論題之。

    在夔州,德入民心,為立祠祀之,蓋真實之士,有用之學也。

    王佐、字汝弼,潞州人。

    性跅逸,有才辨,素以義氣自雄,稠人廣坐,中言侃侃,衆位為傾聽之。

    弘。

    治乙酉舉丁鄉,在河南西平縣知縣。

    川以惠愛為政,怊□失□□斬其居者,汲汲著不暇日,邑無廢事。

    獄無滞囚,此時稱廉乎。

    會盜蜂起,劉六、劉七劫掠遍天下。

    君日次盜且至,不可無備,築城浚隍,大修舊守具。

    賊不敢犯。

    偶出遇賊,欲辱之,毅然不屈,賊曰:壯士,舍之!既而賊勢益猖獗,擁衆數萬,奄至城下,大呼館谷,我出子女金帛,不且屠城。

    君曰:是尚可以為邑哉!是尚何以令為哉!乃以忠義激士民,誓死守。

    豋陴拒戰,殺賊數十人,斃賊首一人。

    賊憤,攻益急,列瘵畏賊,擁兵不敢捄,力竭城破,被執,懸之旗首。

    叢射之,?目大罵,不少沮。

    複置地下,挺創使屈,罵益厲,遂裂而殺之。

    事聞,贈光祿寺少卿,賜祭葬蔭。

    于官,為國子生立祠西平,命有司春秋緻祭,表其門曰節義,仍人鄉賢及二忠祠。

    君死後,諸路聞風。

    皆為死守計,諸将奮厲,賊遂平。

    劉太宰龍有詩哭公:張巡不為綱常計,楊令難成社稷功。

    則知公一死益于國大矣。

    嘗時死事諸臣,皆有戶、候蔭,公死事更烈,而蔭止國子,抑亦失平。

    趙希夔字一鄉,秉中子。

    進士,任直隸安州知州,升山東東昌府同知,曆四川、雲南佥事、貴州。

    參參。

    義湖廣副使、陜西參政、按察使、右布政,官至河南左布政使。

    以藩親不得為京朝官,加食正一品。

    俸,且開散官蔭子之例。

    為州時,僅弱寇耳嘗督隄。

    功,水大至,衆皆驚散,乃獨立動所,衆還競築隄得不壞。

    又編審有嘩其不公者,詢其故,謝。

    而改之時。

    世廟南巡,道路獲罪者衆。

    安肅令逃去,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