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府志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王旦配享真宗廟庭。
李繼和、字周叔,繼隆弟。
以父蔭補供奉官,三遷至洛苑使。
從史在邊,每令人奏機事。
初,繼遷請城鎮戎軍,以控西夏。
朝義不果。
及張齊賢、梁颢經略,訪邊事于繼和,繼和上言鎮戎當城甚悉,及言邊将内憂窘乏,外憂讒毀,宜嘗厚恩深,不必事從中制,皆要務也。
後統真擊衛,置族于天麻川,諸族皆懼,求内附,因請移泾原部置于鎮戎,開導環、延為應援。
真宗以具精心戎事使嘉之,但禦衆過□,人以為刻。
官居殿前□□候、鎮州防□使,卒,□鎮國軍節度使,館繼恂□至苑洛使、順州刺史。
李昭亮、繼隆子,與兄昭慶及從弟昭遜同蔭。
昭慶官居洛苑使,□遜官至俱備庫使。
惟昭亮有聲稱。
幼時遣至繼遷軍中,問方略,還奏稱旨,遂鄉意任用。
曆知十數州,領十數節,練習通敏,善委任故無他過,為真定總管。
時保州兵叛,遣使招隆,乘埤者曰:得李步兵來,我眼即降矣。
昭亮至,果開門。
出降,其信義素著可知矣。
覺為殿前指揮,時,誅蒲博鬥兵,祀南郊,配騎卒失引于矢者,禁軍股栗,驕縱之。
習為之一變。
官至平章、判山大名,真宗親書親賢勳舊字賜之。
卒于昭德節度使,贈中書令,谥良僖。
李宗矩、上黨人,字守則。
性純嘿,重然諾,孤貧有志行。
史弘肇副漢祖起兵至上黨,聞其名,置為親吏。
曆周至宋,從征高平、澤潞、揚州,俱有功。
代趙普為樞密,加檢校太傳。
禁軍校呂翰搆亂,軍多亡命人其黨言者請誅其妻子,崇矩以萬人太衆,請釋之。
亡命者聞之,稍稍自歸。
後因讒領鎮移嶺。
南。
再移瑷厓,散赀給軍,撫其酋長,還判右金。
吾卒,贈太尉,谥元靖,終白身,不忘史氏恩。
李繼昌、字世長,崇矩子。
十。
太祖欲使尚主,繼昌辭之。
兩為都巡檢使,改钤轄,以計擒賊酋雷燒。
從計,蜀王均主師中賊出計,繼昌止不聽,獨得全軍。
及入城,嚴令無擾護,婦女稚幼俱閉空所。
事定,各遣還,再使契丹,稱職,曆知四郡。
以疾乞為神武大将軍,卒于連州刺史。
為為□尚寬,所至民懷之。
李遵勖、字公武,繼昌子。
進士。
召對便殿,上喜,尚萬壽公主,授驸馬都尉。
公主下嫁,宮室衣服。
有龍鳳文,令鏟去屏藏之。
帝歎喜,班在父上,請下,許之。
聞父在泾州,疾馳省,不俟命。
還,自劾。
帝慰。
之,遷觀察,願領郡,自試知澶州。
築堤捍河患,遷節曰度,求山林号,不許。
章獻太後垂簾時,密問外人言:曰:但言天子冠,當以時還拔耳。
又上三說五事,以論時政,其所補益,為□令,谥文和。
李端、懿字元伯,勖之子。
喜門學,通陰陽、醫術、星經、地升,聞善士□□□之,故各播上林,以□京副使,累遷知冀、勝州,氏慶其不擾。
知□州,館武饑,發廪大□,置弓手□教射,遂如精兵。
治汶堤百裡。
以卻水患,民稱便。
卒于甯遠。
節度計聞,帝方晏,為征樂,谥良定。
在嘉□時,密請建儲,入無知者。
第端悫因護喪,得其稿,上之神宗門,近世之賢賊也,由是名益著。
李端願、端懿弟。
曆事仁、英、神、哲,嘗谏稅三折,民力不堪,請英宗親政以系人心,皆時政之大。
者,揚曆中外,官至武康軍節度而卒。
子評,官至威州圃練,論事頗見采納,然多采外事以自效,至以公主遺命争官,視其父祖忠君自愛異矣。
苗京、潞州人,守麟州。
趙元吳入寇,死之。
苗授,京之子。
少從胡翼之學,補國子生,以父蔭起家。
王韶取鎮洸,田□死于午子之圍,授以五百騎大破羌兵,又破鬼章,工居第,取銀川。
降本征召使契丹,神宗勞之曰:香子之後,非鄉幾?敗吾事計。
生羌斬萬級,降附十萬五千帳,取定西。
降戶五萬,追北,轉鬥數千裡,百日始入塞。
史稱其遇事持議,不苟合,止城篯南,及條奏征靈武進止。
利害皆确,官至殿前都指揮,以保康節度知潞州。
卒,贈開府儀同。
三司,谥莊敏。
王彥字子才,上黨人。
性豪縱,喜讀韬略。
先任為清河尉。
金人人汴,慨然棄家赴阙,求自試。
計賊張所異其才,擢為都統使。
将嶽飛等十一将。
渡河,敗金人,複衛州,傳檄諸郡。
金鬶大至圍數匝。
衆寡不敵,諸将皆潰歸。
彥獨保兩山,結豪傑,圍再舉,兩河響應,有衆十餘萬,綿亘數百裡。
金人以其砦堅如鐵,為未易圍。
彥刻日北伐,告其于宗澤。
澤召會議,遣如行在所,□陳□河忠義,延□以望王師,願因人心以圍恢複。
言辭憤激,大忤汪黃,免對緻仕。
後雖從張浚立功川陝,未意其志,卒于洪洞□察使、知邵州。
彥事親孝,居官廉,子弟從。
□□□,多不與推賞,故其後不吾觀。
宋中與諸将,如韓世忠、劉锜、吳玠,雖皆一時之傑,然戰将耳。
志在恢複,則宗澤、張所、嶽飛與彥四人而巳。
始誤于汪黃,再誤于秦桧,千載下令人扼腕流涕而不能自巳。
宋史有彥傅,亦深惜其用之未竟雲。
宇文光、黎城人,博極詳書,尤精幹春秋左傳,曰:不讀此,無以斷大事。
豈獨取其富而豔哉!當宋中業,邪正疊進,光審時嘉遁,絕意功名。
靖康中,金兵南下,猶讀書山谷中,見執,不屈而死。
是日女亦死節,見烈女志。
金王良臣、潞州人,承安中進士,詩才敏捷,尤邃于内典。
人翰林修起居注。
興定二年為潞州。
元。
帥府參議官。
元兵狥潞,與元帥納合、蒲刺都死之,贈孟州防禦使。
元尚志子,襲父職,為潞州元師。
金将武仙攻任存、潞存戰死,诏給其妻孥家屬,廪賜居第子。
立未能官,先官其侄成為本州長官。
及立長,更之,佩金符,曆澤州、陳州。
卒。
目宋逼于金,高宗南遷遺民仇,金不能複。
元兵南下,志歸,得張良為韓遺意,父子死節事更偉。
宋子貞長子人,性敏悟,好學,工詞賦進士。
金末世亂,歸元。
東平行台嚴實為詳議官,勸實交歡丞相自是實奏請無所聞。
既下,汴,民饑,出粟拯救,活萬人,士人流寓者薦拔之,故東平幂府多名。
士。
世宗南伐,召問方略,以不殺對。
拜尚書,草創典章,多所裁定。
上十事人略,乃拜平章。
又上時務十策,帝方悔用子貞之晚,國制既定,請老,大事猶真訪于家。
子貞聞事有不便,亦自家封奏,君臣相信。
亦近代所無也。
子渤,有才名,官至集賢學士。
洙蔭四品官。
孫惟有官州同知,惟讓官至知州,為饋善。
書,創有祖風,官州同知,皆蔭也。
劉宣潞州人,字伯宣,沉毅清人介。
居家孝友,喜讀書,有經博之志。
從自許衡講明理學,累官吏。
部尚書。
時伐交趾,再佂日本,日宣累章谏止,切中時弊。
及更錢法,谏論利弊甚悉。
後右官行台中丞,為忙古台所忌,羅織被逮,因自裁。
宣中忠義節操,為世所重,聞者嗟悼。
後從子自持上其中事實,禦史台以聞。
贈禦史大夫上護軍,追封彭城郡公,谥忠憲。
李孟字道複,潞州人。
曾祖執人,金進士。
祖昌祚,歸元,授本州宣撫使。
父唐,陜西略陽縣尹。
有惠政孟敏悟惆傥。
七歲能文,目五行俱下,日誦千言,學成經濟,恥于自進,乃屏居授徒。
時武宗、仁宗未出閣,裕聖後為求名儒輔導,得孟,甚重之。
未幾,武宗撫軍北方,昭獻後降居于懷。
仁宗從侍,孟以孝弟進言,及講論大經大法,後仁宗全孝北行,而為元明主,皆其輔導之功也。
成宗崩,内有異謀。
孟決策定難,功成不居,棄參知政事,道于山林。
武宗搜訪而得,即授平章,曰:此皇祖如命為朕賓師者,繼相仁宗,魚水相投,大行其志,而其引退之心,不忘于懷,仁宗又倚如左右手,故再退再相,圖其像,敕詞臣為之替,大書秋谷字賜之。
秋谷者,孟之号。
潞,東山也。
初賜爵秦國公,改封韓國,追封魏國,谥文忠。
先茔在秋谷。
孟葵苑平縣。
弟盤,官至漢中廉。
訪使。
森官至韓州總管,信官至大都路總管兼大興尹。
奎官到積貯庫大使。
了獻陰累官禦史。
中丞知經筵,能世其家。
戊官至内台禦史。
嘉彬字仲文,潞州人。
父兆,平金有功,授平陽、太原等處都達魯花赤。
彬以征西功,選充内台通事,随台臣奏事,帝嘉之。
擢禦史。
绛平章阿黑馬受賄事,旌其直言。
系遷刑部尚書,佥湖廣行中。
書省事,卒,追封京兆郡候。
秦起宗、字元鄉,當之後。
小十,上黨人。
生長兵則間,學書無□。
父順尚削柳為簡,寫授成誦,削夫再書。
成曆台省諸吏,選兄太子家令、典簿官。
言東宮輔導,不宜理财。
朝廷是之。
遷南台禦吏。
建康水訴。
報不實,起宗征行,得之,人巳神明相警,谏征入番,帝曰:非起宗,幾為夫計。
劾中丞和尚,伏其□。
帝曰:為禦史當如此矣。
朝議以起宗治蜀幂而誤書其字,帝引筆更之,漕事漸廢。
帝曰:賴禦史為我治其見。
重,每如此。
總管撫州,裁供帳諸費,曰:我農家素儉,事務安靜,庶吾氏化之。
以兵部尚書緻仁,卒,谥昭。
肅子鈞,西台禦史。
镛,延徽寺經曆,铨,都省椽。
宋道、元吉孫楫之曾孫,長子人。
幼好學,長寓河内。
經略趙璧聞其名,禮聘之,擢翰林修撰。
璧計高麗,以為行省員外郎,徙江華島居民于平壤。
複命,厚加慰勞。
官太常少卿。
太子以耆德召見。
應對詳雅,大惬睿旨,遂侍經筵,開谕為多。
及立詹事府,首命道為賓客,每燕見,多被優禮。
以疾卒于官。
靳克忠,字唐臣,潞州人。
儒吏兼通,累官西台禦史。
後知河中府。
野失鐵木兒叛,克忠不從,具公服坐聽事,遇害。
事聞,贈陜西行省參知政事,谥忠愍。
子文用,蔭擢西台禦史,除福建廉訪佥事,以軍功,升本道廉訪使、行中書省參知政事。
王綱、長子人,從學陜西候伯政,博綜道奧,恬退不仕。
築粹經樓,集書數千卷,日訓子弟于其中元末兵亂,經籍散失,樓至明初猶存。
宋思約、思齊弟。
性恬靜,私淑聖學,不樂仕進,建藕澤書院,講學其中。
後學子從之,教化大行。
董誠、字友道,潞州人。
儒吏兼通,授兵部主事,累官戶部尚書。
守法奉公,僚屬敬憚。
出為山東行省參政,晉右丞。
緻仁歸,與尚書李惟馨、解元杜敩為詩酒社,時人□之雄山三老,其子孫衣冠。
盛于一時。
伯甯官至參知政事,思明官至陜西佥事,紹顔官至四川佥事。
又有臨清知縣,政誼陵州。
同知起宗,唐州同知縣□武功,知縣宗約,顔武□□□崇武。
其郡邑佐領尚多,不可勝紀。
李推馨、字庭芳,庭遹以人族,元嘉之後,潞州人。
賊異質,而又好學,南遊楚越,北入燕京,師友賢。
豪,遂富經濟江舉兵開起,脫脫征之,請寫幂賓進言。
據要害以号令四方,推擇豪民,以銷他變,止妄殺。
使人得自新,遂平徐所亂。
丁父憂,值曹、濮盜逾太行。
陷陵川、高平,鄉民奔竄,惟馨止之,率衆憑險以守。
伺便生縛數十百人,賊不敢迫。
後應察罕??木,見聘說以據上黨翼京師
李繼和、字周叔,繼隆弟。
以父蔭補供奉官,三遷至洛苑使。
從史在邊,每令人奏機事。
初,繼遷請城鎮戎軍,以控西夏。
朝義不果。
及張齊賢、梁颢經略,訪邊事于繼和,繼和上言鎮戎當城甚悉,及言邊将内憂窘乏,外憂讒毀,宜嘗厚恩深,不必事從中制,皆要務也。
後統真擊衛,置族于天麻川,諸族皆懼,求内附,因請移泾原部置于鎮戎,開導環、延為應援。
真宗以具精心戎事使嘉之,但禦衆過□,人以為刻。
官居殿前□□候、鎮州防□使,卒,□鎮國軍節度使,館繼恂□至苑洛使、順州刺史。
李昭亮、繼隆子,與兄昭慶及從弟昭遜同蔭。
昭慶官居洛苑使,□遜官至俱備庫使。
惟昭亮有聲稱。
幼時遣至繼遷軍中,問方略,還奏稱旨,遂鄉意任用。
曆知十數州,領十數節,練習通敏,善委任故無他過,為真定總管。
時保州兵叛,遣使招隆,乘埤者曰:得李步兵來,我眼即降矣。
昭亮至,果開門。
出降,其信義素著可知矣。
覺為殿前指揮,時,誅蒲博鬥兵,祀南郊,配騎卒失引于矢者,禁軍股栗,驕縱之。
習為之一變。
官至平章、判山大名,真宗親書親賢勳舊字賜之。
卒于昭德節度使,贈中書令,谥良僖。
李宗矩、上黨人,字守則。
性純嘿,重然諾,孤貧有志行。
史弘肇副漢祖起兵至上黨,聞其名,置為親吏。
曆周至宋,從征高平、澤潞、揚州,俱有功。
代趙普為樞密,加檢校太傳。
禁軍校呂翰搆亂,軍多亡命人其黨言者請誅其妻子,崇矩以萬人太衆,請釋之。
亡命者聞之,稍稍自歸。
後因讒領鎮移嶺。
南。
再移瑷厓,散赀給軍,撫其酋長,還判右金。
吾卒,贈太尉,谥元靖,終白身,不忘史氏恩。
李繼昌、字世長,崇矩子。
十。
太祖欲使尚主,繼昌辭之。
兩為都巡檢使,改钤轄,以計擒賊酋雷燒。
從計,蜀王均主師中賊出計,繼昌止不聽,獨得全軍。
及入城,嚴令無擾護,婦女稚幼俱閉空所。
事定,各遣還,再使契丹,稱職,曆知四郡。
以疾乞為神武大将軍,卒于連州刺史。
為為□尚寬,所至民懷之。
李遵勖、字公武,繼昌子。
進士。
召對便殿,上喜,尚萬壽公主,授驸馬都尉。
公主下嫁,宮室衣服。
有龍鳳文,令鏟去屏藏之。
帝歎喜,班在父上,請下,許之。
聞父在泾州,疾馳省,不俟命。
還,自劾。
帝慰。
之,遷觀察,願領郡,自試知澶州。
築堤捍河患,遷節曰度,求山林号,不許。
章獻太後垂簾時,密問外人言:曰:但言天子冠,當以時還拔耳。
又上三說五事,以論時政,其所補益,為□令,谥文和。
李端、懿字元伯,勖之子。
喜門學,通陰陽、醫術、星經、地升,聞善士□□□之,故各播上林,以□京副使,累遷知冀、勝州,氏慶其不擾。
知□州,館武饑,發廪大□,置弓手□教射,遂如精兵。
治汶堤百裡。
以卻水患,民稱便。
卒于甯遠。
節度計聞,帝方晏,為征樂,谥良定。
在嘉□時,密請建儲,入無知者。
第端悫因護喪,得其稿,上之神宗門,近世之賢賊也,由是名益著。
李端願、端懿弟。
曆事仁、英、神、哲,嘗谏稅三折,民力不堪,請英宗親政以系人心,皆時政之大。
者,揚曆中外,官至武康軍節度而卒。
子評,官至威州圃練,論事頗見采納,然多采外事以自效,至以公主遺命争官,視其父祖忠君自愛異矣。
苗京、潞州人,守麟州。
趙元吳入寇,死之。
苗授,京之子。
少從胡翼之學,補國子生,以父蔭起家。
王韶取鎮洸,田□死于午子之圍,授以五百騎大破羌兵,又破鬼章,工居第,取銀川。
降本征召使契丹,神宗勞之曰:香子之後,非鄉幾?敗吾事計。
生羌斬萬級,降附十萬五千帳,取定西。
降戶五萬,追北,轉鬥數千裡,百日始入塞。
史稱其遇事持議,不苟合,止城篯南,及條奏征靈武進止。
利害皆确,官至殿前都指揮,以保康節度知潞州。
卒,贈開府儀同。
三司,谥莊敏。
王彥字子才,上黨人。
性豪縱,喜讀韬略。
先任為清河尉。
金人人汴,慨然棄家赴阙,求自試。
計賊張所異其才,擢為都統使。
将嶽飛等十一将。
渡河,敗金人,複衛州,傳檄諸郡。
金鬶大至圍數匝。
衆寡不敵,諸将皆潰歸。
彥獨保兩山,結豪傑,圍再舉,兩河響應,有衆十餘萬,綿亘數百裡。
金人以其砦堅如鐵,為未易圍。
彥刻日北伐,告其于宗澤。
澤召會議,遣如行在所,□陳□河忠義,延□以望王師,願因人心以圍恢複。
言辭憤激,大忤汪黃,免對緻仕。
後雖從張浚立功川陝,未意其志,卒于洪洞□察使、知邵州。
彥事親孝,居官廉,子弟從。
□□□,多不與推賞,故其後不吾觀。
宋中與諸将,如韓世忠、劉锜、吳玠,雖皆一時之傑,然戰将耳。
志在恢複,則宗澤、張所、嶽飛與彥四人而巳。
始誤于汪黃,再誤于秦桧,千載下令人扼腕流涕而不能自巳。
宋史有彥傅,亦深惜其用之未竟雲。
宇文光、黎城人,博極詳書,尤精幹春秋左傳,曰:不讀此,無以斷大事。
豈獨取其富而豔哉!當宋中業,邪正疊進,光審時嘉遁,絕意功名。
靖康中,金兵南下,猶讀書山谷中,見執,不屈而死。
是日女亦死節,見烈女志。
金王良臣、潞州人,承安中進士,詩才敏捷,尤邃于内典。
人翰林修起居注。
興定二年為潞州。
元。
帥府參議官。
元兵狥潞,與元帥納合、蒲刺都死之,贈孟州防禦使。
元尚志子,襲父職,為潞州元師。
金将武仙攻任存、潞存戰死,诏給其妻孥家屬,廪賜居第子。
立未能官,先官其侄成為本州長官。
及立長,更之,佩金符,曆澤州、陳州。
卒。
目宋逼于金,高宗南遷遺民仇,金不能複。
元兵南下,志歸,得張良為韓遺意,父子死節事更偉。
宋子貞長子人,性敏悟,好學,工詞賦進士。
金末世亂,歸元。
東平行台嚴實為詳議官,勸實交歡丞相自是實奏請無所聞。
既下,汴,民饑,出粟拯救,活萬人,士人流寓者薦拔之,故東平幂府多名。
士。
世宗南伐,召問方略,以不殺對。
拜尚書,草創典章,多所裁定。
上十事人略,乃拜平章。
又上時務十策,帝方悔用子貞之晚,國制既定,請老,大事猶真訪于家。
子貞聞事有不便,亦自家封奏,君臣相信。
亦近代所無也。
子渤,有才名,官至集賢學士。
洙蔭四品官。
孫惟有官州同知,惟讓官至知州,為饋善。
書,創有祖風,官州同知,皆蔭也。
劉宣潞州人,字伯宣,沉毅清人介。
居家孝友,喜讀書,有經博之志。
從自許衡講明理學,累官吏。
部尚書。
時伐交趾,再佂日本,日宣累章谏止,切中時弊。
及更錢法,谏論利弊甚悉。
後右官行台中丞,為忙古台所忌,羅織被逮,因自裁。
宣中忠義節操,為世所重,聞者嗟悼。
後從子自持上其中事實,禦史台以聞。
贈禦史大夫上護軍,追封彭城郡公,谥忠憲。
李孟字道複,潞州人。
曾祖執人,金進士。
祖昌祚,歸元,授本州宣撫使。
父唐,陜西略陽縣尹。
有惠政孟敏悟惆傥。
七歲能文,目五行俱下,日誦千言,學成經濟,恥于自進,乃屏居授徒。
時武宗、仁宗未出閣,裕聖後為求名儒輔導,得孟,甚重之。
未幾,武宗撫軍北方,昭獻後降居于懷。
仁宗從侍,孟以孝弟進言,及講論大經大法,後仁宗全孝北行,而為元明主,皆其輔導之功也。
成宗崩,内有異謀。
孟決策定難,功成不居,棄參知政事,道于山林。
武宗搜訪而得,即授平章,曰:此皇祖如命為朕賓師者,繼相仁宗,魚水相投,大行其志,而其引退之心,不忘于懷,仁宗又倚如左右手,故再退再相,圖其像,敕詞臣為之替,大書秋谷字賜之。
秋谷者,孟之号。
潞,東山也。
初賜爵秦國公,改封韓國,追封魏國,谥文忠。
先茔在秋谷。
孟葵苑平縣。
弟盤,官至漢中廉。
訪使。
森官至韓州總管,信官至大都路總管兼大興尹。
奎官到積貯庫大使。
了獻陰累官禦史。
中丞知經筵,能世其家。
戊官至内台禦史。
嘉彬字仲文,潞州人。
父兆,平金有功,授平陽、太原等處都達魯花赤。
彬以征西功,選充内台通事,随台臣奏事,帝嘉之。
擢禦史。
绛平章阿黑馬受賄事,旌其直言。
系遷刑部尚書,佥湖廣行中。
書省事,卒,追封京兆郡候。
秦起宗、字元鄉,當之後。
小十,上黨人。
生長兵則間,學書無□。
父順尚削柳為簡,寫授成誦,削夫再書。
成曆台省諸吏,選兄太子家令、典簿官。
言東宮輔導,不宜理财。
朝廷是之。
遷南台禦吏。
建康水訴。
報不實,起宗征行,得之,人巳神明相警,谏征入番,帝曰:非起宗,幾為夫計。
劾中丞和尚,伏其□。
帝曰:為禦史當如此矣。
朝議以起宗治蜀幂而誤書其字,帝引筆更之,漕事漸廢。
帝曰:賴禦史為我治其見。
重,每如此。
總管撫州,裁供帳諸費,曰:我農家素儉,事務安靜,庶吾氏化之。
以兵部尚書緻仁,卒,谥昭。
肅子鈞,西台禦史。
镛,延徽寺經曆,铨,都省椽。
宋道、元吉孫楫之曾孫,長子人。
幼好學,長寓河内。
經略趙璧聞其名,禮聘之,擢翰林修撰。
璧計高麗,以為行省員外郎,徙江華島居民于平壤。
複命,厚加慰勞。
官太常少卿。
太子以耆德召見。
應對詳雅,大惬睿旨,遂侍經筵,開谕為多。
及立詹事府,首命道為賓客,每燕見,多被優禮。
以疾卒于官。
靳克忠,字唐臣,潞州人。
儒吏兼通,累官西台禦史。
後知河中府。
野失鐵木兒叛,克忠不從,具公服坐聽事,遇害。
事聞,贈陜西行省參知政事,谥忠愍。
子文用,蔭擢西台禦史,除福建廉訪佥事,以軍功,升本道廉訪使、行中書省參知政事。
王綱、長子人,從學陜西候伯政,博綜道奧,恬退不仕。
築粹經樓,集書數千卷,日訓子弟于其中元末兵亂,經籍散失,樓至明初猶存。
宋思約、思齊弟。
性恬靜,私淑聖學,不樂仕進,建藕澤書院,講學其中。
後學子從之,教化大行。
董誠、字友道,潞州人。
儒吏兼通,授兵部主事,累官戶部尚書。
守法奉公,僚屬敬憚。
出為山東行省參政,晉右丞。
緻仁歸,與尚書李惟馨、解元杜敩為詩酒社,時人□之雄山三老,其子孫衣冠。
盛于一時。
伯甯官至參知政事,思明官至陜西佥事,紹顔官至四川佥事。
又有臨清知縣,政誼陵州。
同知起宗,唐州同知縣□武功,知縣宗約,顔武□□□崇武。
其郡邑佐領尚多,不可勝紀。
李推馨、字庭芳,庭遹以人族,元嘉之後,潞州人。
賊異質,而又好學,南遊楚越,北入燕京,師友賢。
豪,遂富經濟江舉兵開起,脫脫征之,請寫幂賓進言。
據要害以号令四方,推擇豪民,以銷他變,止妄殺。
使人得自新,遂平徐所亂。
丁父憂,值曹、濮盜逾太行。
陷陵川、高平,鄉民奔竄,惟馨止之,率衆憑險以守。
伺便生縛數十百人,賊不敢迫。
後應察罕??木,見聘說以據上黨翼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