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縣志卷一

關燈
而下可通及東長光淂等裡者,悉加□濬,遇雨水大洩,亦可以徧及也。

     至亽東支天澗内。

    □甲子渠,澆僧樓東半裡民田。

    南夫南下大澗催分□丙、丁三渠,乙丙二渠,澆僧樓西半裡民田,丁字一□,澆孫彪東半裡民田。

    曆來幸無溝崩之患,而築土□,砌石堰,每年裡民均照田各輸其力馬。

    又瓜峪西□大澗,自史家莊後抵幹間村南,灌溉寺莊、廬□□、樊村、光得暨清澗、下停等裡民田。

    後下流渠湮為□溝,水入于河,自樊村而西,遂失其利。

    明嘉靖間,邑侯高文學于樊村村北築堤壅水,高百尺,厚六丈,既而潰崩,至今得就便開渠,食利者惟附近大澗之寺正、長壕而已。

    國朝邑侯崔諱鳴??,令樊村買地開渠,未幾旋止。

    至康熙十一年,樊村人于長壕橋溝内築堤複潰,今正修築,農民喁喁望利焉。

    此後循舊興複,一遵曆來故道。

    故者以利為本,是不易之經也。

     陵墓 禹墳,按:禹葬會稽,今大河中流,石碛挺然,大水不沒,俗傳為禹墳,蓋因其異而傳之也。

    子夏墓,在辛封村東南,前代碑營尚在。

    太史公墓。

    元王思誠有記。

    舊志:在縣西十五裡,漢陽太守殷濟?碑築垣。

    或雲沒于河。

    又雲在河西岸。

     隋王氏墓通化村東北,相傳郎仲淹墓。

    唐杜氏墓,縣南二十裡有碑,文剝落不可讀,相傳如晦之裔也。

     唐母氏墓。

    在母莊村南,墓有碑,今無。

    村寺亦有砰碑。

    逅墾為學田,凡壹頃姨十畝,東至□鸾,三而俱至阡道。

     唐廬虔墳縣東北張吳村南。

    金李複亨墓,縣北光得村南。

    元姜真人墓,龍門山左麓下。

    史氏墓,紫金山下。

    梁氏墓、孝原村西。

    明薛文清公墓。

     辛封大陽多古冢,高丈餘,世傳摘王陵墓。

    嘉靖初,大陽村西為大風推蕩,金井暴露,有司命痊塞之,此其一征雲。

     津市 禹門渡、在禹門,有巡檢司。

    郎古龍門關。

    北魏、唐并置關。

    夾甸渡、在夾甸營西南五十裡,故屯。

    新莊渡、在曹家莊西縣西南五十裡。

    陶家營渡、在陶家營縣西南三十裡,平陽衛屯。

    雙營渡在雙營縣西南三十五裡,平陽衛屯。

    俱黃河。

    以上諸渡,西通夏陽郎,韓信以木罂渡河處。

    明太視三由湖廬灘入關中,亦此渡也。

     □底渡縣南八裡。

    湖潮渡縣西南十裡,俱汾河。

    縣集在城僧樓集、在樓底村。

    東長集,在樊村。

    孫彪集。

    在方平。

     坊裡 太和坊在城。

    永綏坊,在城。

    大陽裡。

    村三:大陽,百裡梁許。

     連伯裡村一連伯。

    辛封月巳,裡□封倉頭徐莊。

    清澗裡、村三:清澗、範家莊、張家莊。

    下停裡、村三,王家莊、神前、康家莊,俱西。

    光淂裡、村三光,淂西樊村興毫。

    東長裡、村三樊村,寺莊長壕。

    孫彪裡、村三廬莊,□村方平。

    故鎮裡、村一,故鎮。

    十澗裡。

    村三四硙幹澗,史家莊北。

     北午芹村二:北午苦史家莊。

    南午芹、村二,南午芹莊裡。

    小張裡、村三:小張、張、吳、叚家堡。

    僧樓裡、村二僧樓侯家莊。

    豔掌裡、村三豔掌東官莊、西官莊。

    南方平裡、村四南方平,樊家莊,義唐邵莊。

    南裡裡、村三:南裡、北裡、堡裡俱北。

    百底裡、村二百,底西王。

    黃村、村三:黃利村、修仕村、郭村。

    城東裡、村三:馬家莊、米家莊、衛家莊,俱東。

    修福裡、村四:倉底、劉村、北原村、趙村。

    北張裡、村三,樊家峪、吳村、張村。

    莊社裡五王村莊頭裡牛村、薛村、下村。

    南陽、裡四:南既比陽,北如家村、母村。

    喬薛裡、村三:喬、薛,上市、上牛村。

    南薛裡、村四:平原李望莊,百主張上井。

    孝原裡、村四:孝原、上陽、高聖、陳莊。

    暢村裡、村二陽村,六母村。

    通化裡、村二:通化南張村。

    埒莊裡、村二母出間村。

    集賢裡、村二:集賢、衛村。

    遠亭裡、村四遠亭、範村,東西梁村、胡廬灘。

    小梁裡、村四湖潮王村、馬家莊、胡家堡。

    小亭裡。

    村三:小亭、新堡、南原村俱南。

    本朝編戶十八裡。

     太和裡、永綏裡、連亭裡、清封鎮裡、東光裡、孫彪裡、午間裡、僧張裡、豔方裡、南裡、百黃裡、□亭裡、地莊裡、陽薛裡、南薛裡、迩莊集、孝暢裡、遠亭裡。

     右四鄉。

    縣東曰太史鄉、縣南曰平原鄉,縣西曰仆射鄉,縣北曰沃壤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