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行日記
關燈
小
中
大
識的銀行,不容易在巴黎支取,故托了他們。
夜,遇敬君,請他在萬花樓吃飯,用四十佛。
又遇梁君,同到他家坐了一會。
他買了不少的書,都裝訂得很華麗。
他說:他的生命便是戀愛與藝術。
而他近來有所戀,心裡很愉快。
他比從前更緻力于詩:他所醉心的是法國現代象征派詩人瓦裡萊(PaulValery),這個詩人便是在法朗士(A.France)死後,補了法朗士的缺而進法國學院(L’acadimadeFrance)的。
他是現代享大名的詩家,梁君和他很熟悉。
所以受了不少他的影響。
十一時半睡,今日精神已恢複了。
二十八日 今日想開始看看巴黎。
早晨,洗了一個澡後,和岡一同出去吃早餐。
廚台前排了一長列的人,有年輕的學生,有白發的老人,有戴禮帽的紳士,都站在那裡吃着咖啡面包。
我們也擠進了這個長列中。
要了一杯咖啡,從盤中取了一條已塗好牛油的面包吃着。
一個穿白衫的胖廚子,執了一把尖刀,站在櫃台之内,用刀剖開一長條的面包,對剖為兩半,在大塊的黃黃的牛油上,切下一片來,塗在面包上,随即放在盤中。
那手法是又快又伶俐。
他還管着收賬。
吃的人自己報了吃的什麼,付了錢即走,而他的空缺,立刻有一個候補者擠了上來。
餐後,獨自帶了一本地圖,到Lollin街找季志仁君要問他陳女士的地址。
他卻不在家。
在一家文具店裡買了十佛的信紙信封回來。
正遇陳女士偕了戈公振君來訪我。
元亦來。
戈君請我到萬花樓吃飯,飯後,穿過盧森堡公園(JardindeLuxamburg)而到中法友誼會。
這公園,樹木很多,一排一排的列着,一走進去,便有一股清氣和樹林的香味,撲面而來,好像是走進了深山中的叢林之内,想不到這是在巴黎。
一個老人坐在椅上,閑适的在抛面包屑給鴿子吃;兩三隻鴿子也閑适的在啄食他的禮物。
孩子們放小帆船在園子中心的小池上駛着。
野鳥和小雀子也時時飛停路旁,一點也不畏人。
中法友誼會裡中國報紙很多,但都是一個月之前的,因為寄來很慢,真是看“舊聞”。
管事的人,也太糊塗,本年三月初的《新申報》也還在桌上占了一個地位!托元到火車站去取我們挂行李票的幾隻大箱子。
等我由友誼會回來時,他也已帶了大箱子來。
搬運費共六十佛。
休息一會後,又偕他同到國立圖書館,走到那裡,才知使館的介紹信忘記了帶來。
隻好折回,到聞名世界的“大馬路”(GrandBoulevard)散步。
車如流水,行人如蟻,也不過普通大都市的繁華景象而已。
所不同者,沿街“邊道”上,咖啡館擺了好幾排的椅子,各種各樣的人都坐在那裡“看街”,喝咖啡。
我們也到和平咖啡館(CafedelaPaix)前坐着。
這間咖啡館也是名聞世界的。
坐在一張小小的桌子旁邊,四周都是桌子,都是人,川流不息的人,也由前面走過。
我猜不出坐在這裡有什麼趣味。
我們坐了不久,便立了起來,向凱旋門(ArcdeTliomphe)走去。
遠遠的看見那偉大的凱旋門站在那裡,高出于綠林之外,這是我們久已想瞻仰的名勝之一,我很高興今天能夠在它下面徘徊着。
沿途綠草紅花,間雜于林木之中,可說是巴黎最大最美的街道,“大馬路”哪裡比得上。
在遠處看,還不曉得凱旋門究竟是如何的雄偉,一到了門下,才知道這以戰勝者百萬人,戰敗者千萬人的紅血和白骨所構成的紀念物,果然夠得上說它是“偉大”。
我在那裡,感到一種壓迫,感到自己的渺小。
無數的小車,無數的人,在這門前來來往往,都是如細蟻似的,如甲蟲似的渺小。
門下,有一個無名戰士墓,這是一個歐戰的無名犧牲者,葬在此地的。
鮮花擺在墓前,長放它們的清香,墓洞中的火光,長燃着熊熊的紅焰。
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
本來可以走到門的上面去看看,因為今天太晚了,已過“上去”的時間,故不能去。
由門邊叫了一部“搭克賽”到白龍森林(BoisdeBoulogne)去打了一個小圈子。
森林(Bois)不止一個,都是巴黎近郊的好地方,裡面是真大真深,一個人走進去,準保會迷路而不得出。
不曉得要費多少年的培植保護才能到了這個地步呢。
綠樹,綠樹,一望無盡的綠樹,上面綠蔭柔和的覆蓋于路上,太陽光一縷縷的由密葉中通過,一點一點的射在地面,如千萬個黃色的小金錢撒遍在那裡。
清新的空氣中,雜着由無數的松,楊以及不知名的樹木的放出的香味,使人一聞到便感到一種愉快。
那麼偉大的大森林,在我們中國便在深山中也不容易常常遇到。
這林中有人工造成的一條小河,一對對的男女在小舟上密談着,紅頂的大白鵝,閑适的靜立于水邊。
這使“森林”中增加了不少生氣。
歸時,已傍晚。
十一時睡。
二十九日 早晨,高元來,和他同到國立圖書館,因為隻有一封介紹信,還不能取得“長期閱覽券”。
據書記說還須自己再寫一封“請求書”來。
她給了一張僅可用一次的臨時閱覽券。
我們到大閱覽廳裡去看:一走進去,便有一個守門者,坐着,把券交給了他,取得一張閱書證,要填上姓名地址等項,再取一二張“取書券”,填上要讀的書名及所坐的桌子的号數等等,連同“閱書證”一塊交給管理取書的人。
約等半點鐘,書便可送來了。
讀完了書。
交還給他們,取回“閱書證”,交給了守門者之後才可出去。
今天,我們沒有看書,僅翻翻目錄。
中國書籍,印成三本目錄,一本是天主教出版的書,不必注意;再一本是關于佛教的書及雜書;再一本是史地,經子及文集,小說,戲曲的目錄。
這本目錄,内有不少好書為我們所未見的,很想細細的讀讀。
到公使館找陳主事,款已取來,共四千九百五十餘佛郎。
我的彙票本來是四十鎊,他說,在法國取金鎊很不容易,所以改取佛郎了。
托他代寫一封到國立圖書館去看書的法文請求書,他不久便寫好了交給我。
下午,偕元和岡同到“大宮”(GrandePalais)去看第一百四十屆的“Salon”,這是巴黎最大的美術展覽會,每年舉行一次,有不少畫家是在這會裡成了大名的。
樓下是雕刻,樓上是圖畫。
圖畫尤為重要,共占了四十三間房子,還有以A、B、C為号的房子二十餘間。
雜于圖畫之間的是許多小藝術品,如小型雕刻,銅版浮雕,地氈,盤子,瓶子,以及其他日用品之類。
我們僅草草的看了一周,已費了三個小時。
回時,朱光潛君來談。
他說,現在英國已放暑假,不妨先在巴黎住住。
我也頗以為然,一大半因為要到國立圖書館,找我所要的材料,這非短時間所能了的。
故決定在此暫住一二月。
夜間,整理衣箱。
取出墨筆及硯台來。
又将箴的照片取出,放入下午買來的鏡框中。
三十日 今天起得很晚,已在十時後了。
得舍予由倫敦轉來的地山來信,極喜!這是我到歐洲後第一次接到的國内的來信!但家信還未來,甚怅悶。
飯後,同元到國立圖書館,得到四個月期的長期閱覽券。
仔細的看它們的目錄,頗有好書。
第一次借出敦煌的抄本來看;這不是在大廳中,是要在樓上“抄本閱覽室”看的(中國書都要在這裡看了)。
我借的是《太子五更轉》,沒有看别的書。
敦煌及其他伯希和(PaulPelliot)君所搜集的書,另有二本目錄。
四時回,買了九佛的櫻桃。
法國的櫻桃,真是太可愛了。
圓圓的一粒紅珠似的東西,又紅潤,又甜脆,一口咬下去,如血似的紅液,微微的噴出,其風味甚似我們的最佳的李子。
晚飯在北京飯店吃,這也是一家中國飯店。
夜間,寫了好幾封信。
到十二時半才睡。
昨今二日,在暇時,都在整理途中所得之銅銀币,預備整理好了寄給箴。
直至夜間才弄好。
七月 一日 天氣不好,時晴時陰。
早晨,寫了幾封信後,不覺已到了午飯時候。
午後,細雨霏霏,穿了夾衣還嫌微涼,真像我們的“清明時節”。
家在萬裡外的旅客,獨坐旅舍,遇到這種天氣,便是木石人也要“黯然魂銷”了。
陳女士與袁君要搬到鄉下去住,約好七時來我這裡取她的大箱子去。
前天取箱子時是一同取來,放在我這裡的。
他們又約定,在我們五個同船的旅客各自分散之前,應該再同桌吃一回飯。
我們同到東方飯店去,這也是一家中國菜館。
我們在那裡吃到了炸醬面。
至少有五六年吃不到這樣的好東西了。
甚喜!然又不覺的引動了鄉愁與許多的北京的回憶。
七時,袁君和陳女士來取了大箱子去。
夜間梁君及元來閑談,十時方去。
二日 起得很早。
早餐後即到國立圖書館去;那裡是上午九時開門,下午五時閉門。
在“鈔本閱覽室”裡,借出《覺世恒言》,《覺世雅言》及《醒世恒言》三部書來看。
前幾天見了書目,很驚詫的知道于“三言”之外,又有《覺世恒言》及《覺世雅言》諸書,渴欲一讀其内容。
先把《覺世恒言》一看,很覺得失望,原來就是《十二樓》。
封面上題着《醒世恒言十二樓》,序上寫着《覺世名言序》,正文前的書名是《覺世名言第一種》(一名《十二樓》)。
不知書目上為什麼會把這書名寫成了《覺世恒言》略略的一翻,便把它放在一邊,去看那第二種“未見之書”《覺世雅言》。
這部書是明刊本,也确是“未見之書”。
前有綠天館主人之序說:“隴西茂苑野史家藏小說甚富,有意矯正風化。
故擇其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未嘗不真者,授之賈人,凡若幹種,其亦通德類情之一助乎?餘因援筆而弁冕其首雲。
”全書凡八卷,有故事八篇,僅存一至五之五卷。
其中都已見于《醒世恒言》,《初刻拍案驚奇》及《警世明言》,僅《楊八老越國奇逢》一篇未知他書有之否?手邊無“三言”,“二拍”總目,不能查也。
這書似為日本内閣文庫所有之《古今小說》的前身。
綠天館主人的序,與《古今小說》上所有者大同小異,而此序切合“雅言”二字而發議論,确專為此書而作者。
故我疑心《覺世雅言》是先出版。
後來“茂苑野史”大約又印出了相同的幾種,便為坊賈将版買去,合而成為《古今小說》一書,而仍将綠天館主人的序改頭換面而作為《古今小說》的序。
如果我的猜想不錯,那麼此書可算是現存的“評話系”小說集中,除了《京本通俗小說》外之最古者了。
讀畢此書,又讀《醒世恒言》。
這是天啟丁卯的原刊本,目錄上“金海陵縱欲亡身”一回(第二十三回)并未除去。
惟此本似曾為哪一位“道學家”所審查過,所以把書中略有淫辭的地方都割去了,“金海陵縱欲亡身”固已全部割去,即“喬太守亂點鴛鴦譜”,“賣油郎獨占花魁女”等篇,也為他從整本的書上拆下去燒毀掉。
所以這部書成了一部很不全的本子。
中飯因為看書很起勁,忘記了時候,未吃。
回來時,已四時半,與岡同到咖啡店吃了一塊餅,一杯咖啡。
楊太太請我和朱光潛,吳頌臯等在萬花樓吃晚飯。
今天的菜特别的好,因為是預先點定的。
飯後,光潛,宗岱及元來談,十時走。
今天天氣仍不好,上午雨,下午陰。
三日 上午,因為起得很晚,元又來得早,預備要到凡爾賽(Versailles)去,便閑談着消磨過了一個早晨。
十一時,即去吃午飯。
今天換換口味,在一家法國館子,名Steinback者吃。
我和一位王君合吃半隻大龍蝦,味兒真不錯,隻是太貴了。
又吃一盤牛肉。
僅此每人已費二十法郎。
飯後,即由英瓦裡車站(GaredesInvaliaes)上火車,二等的來回票,價七佛餘。
半點後即到凡爾賽宮。
我們沒有進宮中博物院去看,因為今天人太多,每一個門都擁擠不堪;一個原因是星期日,再一個原因是本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是大噴水的日子,所以遊人格外的多。
噴水的時間是四時半。
我們在花園中散步。
凡爾賽留有路易十四時代的古迹最多,而路易十五,十六都生在這裡。
自一六八二年後,路易十四便長住于此,指揮着國事與戰事。
在這個宮中,當然的,曾發生過許多悲慘故事與美麗的戀愛故事。
綠林蔽空,林下多有石凳放着,這上面誰知道曾坐過多少對的“英雄美人”,誰知道有多少法國的絕世佳人在那裡喁喁低語過。
這林中小徑,又誰知道曾為多少的戰士,貴族,夫人,宮女,小姐們的足所踐踏。
宮前的遠處,是一個池,可以在那裡劃船。
在綠波粼粼的池上,又誰知道曾有多少的情人并坐在小艇甜蜜的低語着。
即在如今這林中,這池上,這石凳上,還不是時時有戀人們來并肩走着,坐着,談着。
真的,前面一對男女,便證明了這話。
他們走着,在林蔭下便熱烈的互抱的吻着。
我不知道他們的唇是多麼久的緊接着,隻知我們從遠處走來時,已見他們在吻,等到我們走過時,他們還未分開。
永久的愛,永久的人間,萬萬年後,人類不滅,這相同的故事是将永久的重演着的。
在這時,大噴水池旁已列滿了人,噴水的時間是到了。
我們也找到一個地方坐着。
林隙中已有幾縷水柱可見,知道遠處的幾個噴水池已在開放了,但大池還沒有影響。
我正回過頭去,元道:“噴了!”萬縷的水柱,同時從池中噴出,有的斜射,有的上射,有的壯猛的水珠四濺,有的柔和的成了弧形而挂了下來。
這萬縷的水柱,這潺潺的水聲,形成了壯美無比的巨觀。
聽說,這裡的噴水是全法國的最有名者。
我們因為要趕火車,沒有等到噴完,便出園,上面的幾個略小的噴水池也還在噴射着美麗的水柱與水花。
歸後,已在晚餐之時,同到東方飯店吃炸醬面。
夜間,寫了一信給箴,一信給調孚。
四日 今天天氣大好,陽光滿地;到巴黎後,今天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光亮可愛的黃金色的太陽光。
七時起,九時赴國立圖書館。
借出《覺世名言》,京本插增王慶,田虎《忠義水浒傳》及鐘伯敬批評《水浒傳》三書來讀。
《覺世名言》即為《十二樓》,一閱即放到一邊去。
京本《水浒傳》很使人留戀。
上邊是圖,下邊是文字。
雖為殘本,僅存一卷有半,然極可寶貴。
其版式與宋版《列女傳》及日本内閣文庫所有而新近印出之《三國志平話》格式正同。
這可證明《水浒傳》在很早就有了很完備的本子了。
又可證明,最初的《水浒傳》是已有了兩種:一種最古的,是沒有田虎,王慶之事的;一種即為京本《水浒傳》,乃插增有田虎,王慶之事者。
這個發見,在文學史上是極有價值,極為重要的。
我見到此書,非常高興。
将來當另作一文以記之。
鐘伯敬批評的《水浒傳》,乃百回本,亦為極罕見之書,因中多罵滿人的話,故遭禁止,或坊賈畏禍,自毀其版及存書也。
此本中無王慶,田虎事,隻有征遼及征方臘事。
午餐,在圖書館中的餐店裡吃,菜不大好,而價甚廉,長期的主顧,皆為館中辦事人。
下午四時,出館。
到家時,元已來。
同坐汽車遊ParcdesButtesChaumont,又去遊ParcMoncean。
前者在十九區,為工人及貧民叢集之地,後者在八區,四周多富人住宅。
兩者相距頗遠,而園中人物亦貧富異态。
前者滿園皆為女人小孩,衣衫多不講究,或有破爛者。
婦女多手執活計在做。
此園幾成了工人家屬的“家園”,遊人是很少的。
富人們自然更是絕迹了。
然風景很好,山雖不高而有緻,水雖不深而曲折。
且由山上可望見半個巴黎,下望吊橋,流水亦甚有深遠之意。
過了吊橋,綠水上有幾隻白鵝戴着紅頂,雍容傲慢的浮遊着,而幾個女郎坐在水邊望着它們。
雖然園中人很多,而仍覺靜穆。
後者亦滿園皆人,然多為遊人,小孩子亦不少,衣衫多極齊整,有白種及黑種的保姆跟着。
然全園地勢平衍,面積又小,一無可觀。
遊了前者,再到後者,如進了靈隐,理安再到一個又淺又窄的小寺觀去。
由十九區到八區時,汽車經過孟麥特街(Montmaute),這是巴黎罪惡之叢集地,要到夜間十二時以後才開市呢。
沿街皆是咖啡館,酒店,現在都是靜悄悄的。
元指道:在上面高處,有一座白色禮拜堂立着,是有名的聖心寺(SacredHeart)。
啊,靈與肉,神聖與罪惡,是永遠對峙!聖心高高的立在上面,底下是如蟲蟻似的人群,在繁燈之下,絮語着,目挑心招着,誰知道将他們演着什麼樣的罪惡出來。
她将有所見……無所見……歸家已七時。
在萬花樓吃飯。
九時,洗了澡,收拾要拿去洗的衣服,預備明天給他們。
這個旅館是禮拜二收衣服去洗,禮拜六送回。
而明天是禮拜二也。
十時半睡。
五日 今天天氣很好,但很熱。
有幾個友人說,巴黎太熱,真要避暑去,不能再住下去了。
然傍晚及夜間卻淅淅瀝瀝的下起雨來,天氣又轉而為晚秋似的涼快。
九時起床,打電話到賬房裡,叫送一份早餐上來。
茶房送上餐盤來,盤裡還放着一封信。
啊,這筆迹好熟悉!這是箴的信,由倫敦轉來的!我自接到地山的信後,深念着家信為什麼還不來。
這想念,幾乎天天是挂在心頭的,尤其在早晨,因為由英國轉來的信多半是早晨到的。
今天是終于得到了!這是家信的第一封,是上海來信的第一封!我讀着這封訴說别離之苦的懇摯的信,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下去,兩遍三遍的看着,又勾起了說不出的愁情來。
十時,勉強的到圖書館去。
借出京本《忠義水浒傳》,又仔細的讀了一遍,抄了一部分下來。
又借了《續水許傳》(即《征四寇》)及李卓吾批評《水浒傳》,金聖歎批《水浒傳》出來,對照着看。
京本的僅餘的王慶故事一段,與《征四寇》中叙王慶的一段很相同;所不同者僅有數點,再者字句上也略有異同而已。
李本《水浒》,為殘本,然頗異于商務現在在印刷着的李評本《水浒》。
此共三十卷,不分回,每卷自為起訖。
文句簡樸,詩詞皆無。
據序上說,是完全的古本,勝于流行的繁本多多,觀其标目,真為全本,因“征四寇”事皆全被包羅。
似《征四寇》亦系由此本節出。
惜後半已缺,無從對校。
四時,出館。
朱光潛,吳頌臯來訪。
頌臯請我到萬花樓吃晚飯。
飯後,在房裡與元及岡談至十一時才睡。
六日 太陽光很早的便光亮亮的曬在對牆的玻璃窗上,又由那裡反射到我的房間窗上。
十時,到圖書館,借出李評本《水浒傳》,鐘評本《水浒傳》及《英雄譜》。
昨日所雲《征四寇》似系由李本後半節出,其實,編《征四寇》者似尚未見及此書,所見者乃《英雄譜》上的一百十五回的《水浒傳》而已,所以回目完全相同,詩詞亦完全相同。
這部《英雄譜》印本很不好,黃紙小本,與我所有的一部系同一刻本。
下午,又借出《忠烈傳》一部。
書目上寫着系叙郭子儀故事,其實全不相幹,一普通之佳人才子小說,借汾陽來作幌子而已。
高元亦到館來。
同在餐室吃飯。
三時半,即出館,至大街買物,預備給岡帶回去。
走了好幾家,買了皮手袋,香水噴等,用去三百五十佛。
傍晚,與元及岡同去吃飯。
遇大雨,在一家文具店門口立着避雨,不覺的踱進店中,選購了不少明信片,又買了一冊《洛夫名畫冊》(Louvre),用去二百三十佛。
今日可謂用款不少。
夜間,林昶來談。
我們至少有六七年不會見面了,談到十二時,他才歸去。
七日 上午,太陽光遍地遍牆的曬着。
下午陰;傍晚,小雨點又霏霏的飛下來。
早餐後,獨自走過盧森堡公園,到中法友誼會看中國報紙。
下午,未出門,因戈公振約好今日二時來找。
然屆時竟不來。
午睡了一會兒。
聞敲門聲,卻是林昶來。
後來又有徐,袁二君來。
不久,他們即散去。
晚飯後,又到昨天那一家文具店,買了一冊《藝術上的女性美》,書價一百四十四佛。
夜間,寫了兩封家信,一封給調孚的信。
八日 今天雨絲綿綿不斷,殊悶人。
九時半,即到國立圖書館,借出《西遊記》,《海公案》及《精忠嶽傳》。
《西遊記》刻本太壞,錯字太多,與上海坊間所見者相同。
不複細看,即還了他們。
《海公案》及《嶽傳》雖俱為嘉道時刊本,然其内容與通行本俱不同。
《海公案》集海瑞生平判案七十一件而成,先之以叙事,後附以原告人的“告”,被告人的“訴”及海公的“判”。
《大紅袍》大約即由此本加以增飾而成之者。
《嶽傳》亦為很原始的本子,後來的八十回本之《精忠說嶽全傳》的底子,已于此打成。
不過這書還顧全了不少曆史上的事實,不敢信筆逞其空想,如八十回本之作者。
下午,借出韓朋《十義記》及《虎口餘生》(即《鐵冠圖》)。
《十義記》為明萬曆時刊本,絕少見,文詞殊古樸,亦有插圖。
《虎口餘生》全劇亦不多見,僅見數出于《綴白裘》中而已。
然這個刊本很近代,大約最早不會在嘉道之前,想不難得。
五時出館。
買了些櫻桃及桃子,在高元家中吃着。
今天的櫻桃更甜,亦更脆。
在萬花樓吃夜飯,遇楊太太,她約我同到歌劇院(Opera)看《洛罕格林》(Lohengrin)。
歌劇院為巴黎城之中心,為巴黎城最繁華之地點,無論哪一次汽車過賽因河北岸之後總要經過這個地方,至少也要望見那藍色的圓屋頂。
我沒有去過,我不能想象那裡面是如何的宏大華麗。
今夜是第一次去。
門前,汽車排成了至少五十餘列,還陸續的在增加。
全院是用各種各樣的雲石及其他貴價之石塊建成。
平面的面積是一三,五九六方碼(約三英畝),可坐二千一百五十八人,是世界第一個大劇場,第一個富麗壯美的劇場(Milan的Lascala雖可坐三千六百人,然較它為小),建于一千八百六十一至七十四年,建築師是有名的CharlesGarnier。
共有四層(連底層算在内),我們是在最高的一層,那屋頂,那雕刻,那座位,無一不美。
四層是最壞的座位,當然坐得不大适意,然看第三層,第二層,那些包廂及散座中,紅絨的椅子,是很寬綽的放着,紳士們,貴女們,坐在那裡,如被包圍于紅色的絲絨中。
今夜演的《洛罕格林》,是德國大作家魏格納(Wagner)的名著之一;樂隊在五六十人以上,出現于舞台的人也在五六十人以上。
《洛罕格林》的故事,大略是如此:一位貴族,受了他的妻的煽惑,誣他的侄女,殺死了他的侄兒。
開頭就寫北方的國王,在大樹下坐着。
四周是武士們圍繞着。
我們在這時,仿佛置身于中世紀的空氣中。
叔叔向國王申訴後,侄女伊爾莎(Elsa)乃出場。
她無法申辯,禱天求救。
洛罕格林乃駕了一隻天鵝拖着的船,由天上而來。
他全身穿着白銀甲,在燈光下燦爛作光,是如此的莊嚴威武。
他答應替她申屈,但須她嫁給了他,但須立誓不問他的姓名來曆。
她如言立誓。
于是洛罕格林乃與叔叔決鬥,叔叔失敗,倒于地下。
第一幕終于此。
第二幕寫叔叔與他的妻子深夜在暗中私商複仇;他的妻進讒言于伊爾莎,叫她非問明這個武士的來曆不可,恐他是平民,不足與她相匹,故不肯說出身世。
這使伊爾莎心中生了猜疑的陰影。
同時,叔叔又在衆中散布謠言,說這位武士是有妖法的,所以戰勝了他。
舉國俱為所惑。
然他與伊爾莎終于成婚了。
第二幕即閉于群衆高唱賀歌之時。
第三幕前半,寫國王送洛罕格林及新娘入新房。
國王去後,二人在喁喁細語。
伊爾莎欲問又卻者屢屢。
終于不能忍而向他發問。
這一問,頓使旖旎的新婚之夕,變而為凄楚的别離之夜。
洛罕格林歎道:“我乃上帝之子,特來救你者。
你不問我,我們可以有一年之姻緣;如今你已問了我,我不能在此再住一刻了!”恰在這時,她的叔叔帶了刀來行刺。
反為洛罕格林所殺死。
兵士們擡屍去見國王,洛罕格林和伊爾莎也去見國王。
第三幕後半是:國王仍在第一幕所見之大樹下坐着。
洛罕格林向他告别。
叔叔的妻卻來控訴他殺人。
天鵝拖着空舟,又自遠處浮來。
洛罕格林把天鵝變成了伊爾莎的弟弟,送還了她。
此咒一破,叔叔的妻,立即倒死于地,原來他乃是被她咒而變為天鵝的。
正在伊爾莎悲喜交集之際,正在國王與朝臣們,武士們,驚愕不能出一語之際,洛罕格林跨上了他的小舟,又漸漸的自來處隐去了。
全劇至此告終。
自八時上場,至此已十二時了。
出歌劇院時,外面細雨濛濛,連忙雇了一部汽車同回,車價乃較白天貴至三倍。
送楊太太到她的寓所後,即步行而歸。
睡時,已一時。
九日 今天陰雲彌漫空中,終日不見一縷陽光,一方青天。
早晨,起身甚晚,因昨夜遲睡。
獨自步行到盧森堡公園小坐。
與元及岡同在Steinbacke店中吃午飯。
飯後,在一家香水店裡,買了一瓶香水,預備送給箴,價一百佛郎。
同到克魯尼博物院(MuseeDeCluny),這個博物院,就在Sorboune街口的對面,我們每天出門,總可看見它的長滿綠藤的古堡式之門。
這個博物院,藏的是自中世紀以來的古器物。
我們見到了不少新奇的東西。
但這次是匆匆的看過,不能多記,以後,當細細的觀察一下,另作一文以記之。
在院門内買了關于這個博物院的《指南》及圖畫,共用五十六佛。
出克魯尼後,又同到巴黎聖母寺(NotreDameDeParis),這是巴黎最有名的勝地之一,久想去而未得者。
寺前,有查裡曼大帝的銅像。
在這大禮拜堂中轉了一周後,去看寺中所藏的寶物,每人要費二佛郎。
所謂寶物者,不過各位帝後舍送給寺中的黃金的,珠寶的,金剛石的像及冠而已。
我們很後悔費了那麼多的時間去看它們。
因為岡有事要先去,未能登樓,很可惜。
隻好待之下次了。
一人獨回。
街上的臨時小攤,趕法國國慶日的熱鬧者,今日已開市,有轉輪,有打汽槍,有擲木球,大都以賭博來邀緻人買他的東西者。
甚似我們上海的半淞園。
人是擁擁擠擠的在各攤前。
夜間,請楊太太,宗岱,光潛,公振,頌臯五人在萬花樓吃飯,用一百佛。
飯後,遇程演生君,談了一會,即歸。
十日 上午陰,下午晴。
十一時,與元同到盧森堡博物院(MuseeDeLuxembug),這是巴黎最有名的博物院之一,所陳列者皆現代藝術家的作品;而以圖畫為主,雕刻亦有不少。
進了這個地方,仿佛入素來熟悉的所在。
中有許多圖畫都是我久已見得它們的複制片的,有的曾登于《小說月報》上,有的曾懸挂于我家的壁上。
所以覺得非常的親切。
雖然地方不大,僅有十二間房子陳列圖畫,然殊使我流連不忍即去。
時已正午,不得不出去吃飯,隻好待以後再仔細的看了。
好在這個博物院就在同名的公園之旁,離旅館極近,随便什麼時候都可以去看。
院内,除十二間房子陳列圖畫者外,還有一間是預備臨時陳列一個著名作家的畫品而設的;這次陳列者為PaulGuigon,共有他的畫六十餘幅。
盧森堡博物院所藏他的畫不多,其餘都是向私家收藏者及大博物院,如洛夫(Louvre)等處借來陳列的。
在門口買指南及畫片,用去二十六佛。
彭師勤來,談了一會即去,因為我們預備飯後到芳登波羅(Fontainbleau)去。
芳登波羅離巴黎頗遠,我們由裡昂車站坐火車去,将二小時,方才到了那裡。
又坐了一段電車,才到芳登波羅宮。
這個宮殿很古老,在曆史上是很有名的;我們所最最注意的是拿破侖第一的遺迹,雖然他的曆史,在這個宮中是比較的近代。
當拿破侖未住在此宮之前,宮殿已漸形傾頹;他費了不少金錢把它重新裝飾好,費了不少金錢,置備了許多器具。
到了現在,差不多還是照它那時的原樣子,沒有多少更動。
一千八百十四年,拿破侖在此親筆寫了他的退位诏,這時是四月十一日。
在這一夜及十二日的清晨,他苦悶,失望,決意服毒自盡,後來見他自己還活着,便叫道“原來上帝不許我死”,便将一切事都委之于運命。
二十日正午的時候,他要離開這裡了,車子已預備好了,衛隊已肩了槍;兵士們排列成了一個方形。
拿破侖由馬蹄梯(TheStaircaseoftheFaraOheval)上走了下來,到了他的軍隊中間,說了最後的不能忘記的話:“我的老衛隊的兵士們,我要說再會了。
二十年來,我見你們總在光榮名譽的路上。
在這些後期之時你們也還與我們在光榮之日一樣的為勇敢與盡職的模範。
同了如你們那樣的人,我們的一面還是沒有喪失的……再會,我的孩子們。
我要把你們都抱在我的胸前。
讓我至少擁抱着你們的旗幟。
”一位大将立刻取了旗向他走去,他伸開雙臂迎接這位大将,與這有名的旗接吻;他異常的感動;他以堅定的語聲再說道:“——再見,我的老同伴,讓這個最後的吻經過你們的心上。
”于是他進了他的車,五百個衛隊擁護着,沿着裡昂路(TheLyonsRoad)而去。
自此之後,這個白馬宮(CourtoftheChevalBlane)便改名為别離宮(CourdesAdieux)。
我們進了大門,對面便是這個别離宮,便是入宮之道的馬蹄梯。
我們由梯子中間的一個小門走進,先到了聖特裡尼禮拜堂(ChapelledelaSaintFrinite),這個禮拜堂的畫是亨利四世時代名畫家MartinFreminet的手筆。
除了《聖經》上的故事與人物外,還有四幅名作:(一)《火》,用一個執燈的婦人像為代表;(二)《空氣》,用一個為虹所圍繞,頭頂一個大象的婦人為代表;(三)《水》,以一個婦人坐在一隻海豚上,手執一隻船為代表;(四)《土地》,以一個婦人執着花與果為代表。
由這個禮拜堂轉到樓上,便是拿破侖一世的房間了。
牆上,用具上,椅披上,都刻着繡着一個“N”。
第一間是前廳,有好幾幅畫,其中有《拿破侖一世像》(Bonchet作),有他的騎在馬上的銅像(VitalDubray作)。
在一張桌上,玻璃罩子底下,是那一頂有名的拿破侖帽,他從伊爾蔔(Elbe)島回來時所戴的,還有他的幾根頭發。
牆邊是一架奇鐘,能表示鐘點,日子,禮拜,某月的某日,季節,閏年,等等。
第二間是秘書室。
在一張桌上,玻璃罩子底下,有拿破侖棺木的遺片,這是從聖希裡那(Saint—Helene)帶來的。
第三間是浴室。
裝飾得很美麗,大都是花鳥孩子。
第四間是退位室(CabinetoftheAbdication),有拿破侖的半身雲石像。
一八一四年他寫他的退位诏時,即在此室的一張小圓桌上。
第五間是書室,後來改為他的小卧室,在有病時用的。
第六間為卧室,床架上刻着人物,代表高貴,光榮,正直與豐富。
屋角放着一張小搖籃,乃是羅馬王睡的。
拿破侖圖自殺,即在此室中。
第七間是會議室,這一室的布置是最華麗的,是法國藝術最優美的出産品。
從一七五三年起即已開始布置了。
至今,天花闆上還是原來的樣子,未改動過。
第八間是過道室,據說,在這室的壁爐上,一切會議後無用之紙皆燒毀于此。
第九間是王庭(ThroneRoom),本為古代諸王的卧室。
到了一八○八年才成為王庭,拿破侖的座位,高高的列于室之中間。
過了拿破侖的房子便是皇後的房子了。
第一間是馬麗安東尼的私室(Marie—AntoinettesBondoir);拿破侖之後約綏芬(Josphine)曾用之為梳妝室。
第二間是浴室,非得特别允許是不能去看的。
第三間是皇後室,許多皇後都以此室為她們的卧室,器具極為名貴,其中有一個雜物櫃,櫃面上都用珠寶鑲裝之。
第四間是皇後音樂室;路易十五時代為皇後的打牌室,亦在此晚餐;約綏芬易之為音樂室。
拿破侖第三之後則易之為接應室。
第五間為貴婦的客室。
再過去,便是狄愛娜廊廳(DianasGallery),初為大餐室,舞廳。
拿破侖第三時代,又為圖書館,兩牆邊都排着書櫃,當中玻璃櫃亦陳列着書籍,約有三萬冊。
再過去是一列的接應室。
第一間是前廳,懸有三幅美麗的挂氈,路易十四時代所造的,一幅是夏,一幅是秋,一幅是冬。
秋景是表現路易十四騎在馬背上去獵鹿;其餘都是宮殿之景。
第二間是挂氈室,曾為約綏芬的客室;拿破侖第三時代裝飾它以許多挂氈,它們都是表現蔔賽克(Psyches)的故事的。
木器上覆的氈子,墊子,都是繡以拉芬登寓言的故事畫,第三間是法朗西士一世(FrancisI)客室;拿破侖時曾以此為餐室。
第四間是路易十三(LouisXIII)客室,這一室裡有名之物是一面小鏡子,挂在牆上,是最初輸入法國的鏡子之一。
第五間是聖路易(SaintLouis)客室,牆上的圖畫都是關于亨利四世之事的。
第六間是路聖易第二客室,在古時是皇帝的餐室。
第七間是衛士室,第八間是路易十五客室,第九間是過道小室,第十間是皇帝梯階,再過去是缦特侬夫人(MadamedeMaintenons)的房子,共有五間,一為前廳,一為客室,一為書室,一為卧室,一為梳妝室。
缦特侬夫人在路易十四時代有很大的權力;路易十四很寵愛她;是法國曆史上有名的婦女之一。
他為她裝飾了這幾間房子。
在窗中可見一條林蔭大路,這路自此便稱為缦特侬路。
由此再過是亨利二世廊廳,這廊廳建于法朗西士一世時代,所以稱為亨利二世廊廳者,因内部的裝飾,都是在他的時代畫的雕的。
牆上都刻着一個“H”字母。
好幾次大宴,曾在此舉行,又曾一度作過皇家的禮拜堂。
再過去,是法朗西士一世廊廳,廳裡有不少名畫及雕刻。
引導者走到此廳後,便告了終止,把門開了,請我們出去,同時并伸手要“小費”,每個人都給他,大約給一個法郎者最多。
出了門,便是馬蹄梯了;這梯遠望之,宛是一個馬蹄鐵形。
我們也和當年的拿破侖一世一樣,由此著名之梯下去,而走出了芳登波羅宮的大門。
照例,還有幾個地方可以看。
全部的宮殿,我們不過隻走了一小部分。
然有的地方是保存着不讓遊人進去的,有的地方,如中國博物院(ChineseMuseum),又因沒有時間而未去,所以隻遊了上面的由引導者領着走的幾個最有名的地方。
又,上面各室各廳中,所有的圖畫雕刻,也都因“走馬看花”似的看過,出來後已印象模糊了,所以也不能一一列舉。
這宮殿給我的印象很好,不必說建築之華麗,即内部之裝飾,器具之陳設,也都異常的華貴,且多是各時代有名藝術家的設計或動手去做的。
這使它不僅僅成了一座絢爛輝煌的帝王之居,而且是與法國之藝術文化有關的博物館。
我看過清宮,我遊過中海,南海,哪一個房子有布置得如此的華美名貴,如此的和諧絢麗?中國的帝王,哪一個是知道享用物質的榮華的?秦始皇,隋炀帝,陳後主,唐明皇,隻有這幾個人是知道,然而他們是終于“煙銷灰滅”了,他們的苦心經營的成績,是随之而變而為頹垣廢瓦了,而且為儒者們引為後世之大戒了!“儉樸”的提倡,使我們的藝術文化,天天向後退! 出宮後,雇了一部馬車,在芳登波羅森林中走了一點多鐘;這座大森林,沿着賽因河左岸而蔓生,全面積約有四萬一千九百四十英畝,周圍是五十六英裡,乃是法國最美麗的森林之一。
我們因為天色已遲,不敢深入林中,随馬車夫之意而緩緩的走着;據說,林中有不少好地方而我們都不能去。
然大樹林的清香的空氣,已使我們很愉快。
我們談着,笑着,不知車子穿過了多少林中的小徑。
這森林曾數次為火所毀,所以在林中是禁止将燃着的香煙頭抛在地上的。
六時半,坐了火車歸去。
回望林中,夕陽正紅紅的映照在萬枝綠葉之後,殊有畫意也。
這次的火車是特别快車。
沿途各站都不停,所以隻走了一小時又十分,便到了裡昂車站。
十一日 早陰,下午雨,傍晚,雷雨大作,天色黑暗如夜者曆時十數分。
十時,到國立圖書館,借出《東遊記》,《蝴蝶媒》,《玉支矶》,《賽紅絲》,《幻中真》諸書。
其中《東遊記》及《賽紅絲》是很不壞的;其餘皆為濫調的“佳人才子”的故事書而已。
《東遊記》叙聖僧東遊,掃滅妖怪,恰與《西遊記》成一對照。
所謂“妖怪”,皆抽象名詞之人格化,甚似彭揚(Banyan)之《天路曆程》,而變化更多,取境更為複雜。
信筆寫去,似無結構,似每段各自為篇;其實全書是一氣貫穿下去的。
作者為清溪道人,有世裕堂主人的序,序上題着“己酉歲”,觀其紙色及印刷,當是清初的作品。
《賽紅絲》是明刊本,封面上題着“天花藏秘本”,序亦為天花藏主人作。
雖亦不外佳人才子,離合悲歡,而寫得頗入情入理,既非“一娶數美”之流亞,亦非“滿門抄斬”之故套;寫人情世故,殊為逼真,故能超出同類的小說之上。
夜間,寫給六逸,予同各一信。
十二日 早陰,下午晴不久,又雨。
起床很早;昨天與宗岱約好九時同到PalaisdeBois去看SalondesTuileries,這是新派畫家的大展覽會,亦每年一次。
觀者沒有那個舊Salon那麼多,設備也沒有那麼好,然殊顯親切,恬靜。
畫圖,雕刻以及其他,共二千餘件,草草的周曆那六十幾個房間,已到了十二時。
我不懂畫,不懂雕刻,然頗覺這裡的許多作家,個性都很強,許多人的筆法,用色都有特殊之點。
但也有不少是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的。
最後,見到未來派,立體派的幾大幅不守向來規矩繩墨之作品,頗為之激動,不管他們的藝術好壞,然他們已給我們以一種新的空氣,新的刺激。
看膩了陳陳相因的神話,聖經的故事,遠山近水的風景畫,工工細細的人物畫,見了這些一無依傍的新作,自然很為之震躍。
其中有兩個小雕刻,也很使我注意;一個是一隻水鳥,圓圓的是身子,圓錐的是頭部,此外,什麼都沒有了;一個是一座火車頭表示“力”,車頭之最前頭極大,依次小了下去。
這都是向來雕刻家所不敢作的。
下午同元,岡到都裡愛園(JardinDesTuileries)看莫那(ClaudeMonet)有名的大作《SuiteDesNymphai》,隻有八大幅的畫,政府為之特設一博物院,名“MuseDdL,Orangerie”,光線布置都極好。
今天是禮拜二,我們每人費了十佛進去(平常日子是每人五佛)。
雖然隻有八大幅畫,然可以使你流連半天一天,可以使你看過一次還要再看第二第三次。
這是近代很偉大的傑作。
第一個房間,四壁陳列着四幅畫,是一個荷塘,以色彩的濃淡,分别出這個荷池的晨,午,下午,黃昏的一日間的變化來。
這已使我們驚奇不已了。
那色彩用得是如何的好,那清晨的恬逸,那正午的清澄,那黃昏的冥晦,那下午的微倦,完全都表現出來了。
再進去一間,又是四幅,這四幅是更偉大;一走進去,便如置身于水濱,便如置身于畫幅中,不像立于畫室,不像在看畫也。
尤其是進門的對牆的那一幅最大者,最使人贊歎;來看的人,盡管他對于藝術,對于圖畫,是如何的外行,然而他對着這偉大的名畫,卻不能不贊賞,這贊賞真是不自覺的由心上流出的。
一個美國人看了,高興得逢人便說:“好極了!好極了!你看這是如何的微妙!”這四幅畫也是表示一日間的“四時”的。
三時回,因為今天程演生,戈公振約我三時到萬花樓,開東方文化協會;到的人不少,以印度,中國的人為多。
遇俄人馬古烈君,他是東方言語學校的辦事人之一,聞著了不少關于中國的書,且曾譯了《兩都賦》。
茶點後,照相。
散會時已六點。
十三日 今天又是細雨霏霏,“夏涼”侵膚,甚似“落花天氣”之暮春三月也。
上午,得箴二信,得濟之一信,皆由倫敦轉來。
與濟之久未通信,全因我之疏懶,今到同外不久,忽得他的來信,欣慰無已。
存箴信裡,驚悉高家大伯母已于六月中旬去世。
我出國時,她已病倒在床,然她年齡雖高,身體素好,不意竟至一病不起。
人生如風中燭,搖搖不定,思之慨然。
九時,到盧森堡博物院,尚未開門,又折回公園散步。
滿街都是三色旗,在風中獵獵的飄着,今天是他們國慶的前一日。
十時,複到博物院。
很仔細的先看雕刻,後看圖畫,一間間的看過去。
已近正午,還隻看到第九間,遂匆匆的走過其餘的幾個房間而歸。
買“目錄”等,用三十三佛。
下午,與岡及元同到皇宮(PalaisRoyal),中央有一片綠地,兩行綠樹,還有噴水池,四周皆為商店,甚似北京之東安市場,而規模較大,市況較冷落。
其中舊書店頗多。
草草的走了一周即出。
複與岡同到洛夫博物院(MuseedeLouvre),這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院,人類的文化藝術,自古埃及起,無不可于此見其一斑。
我們經過它的門前,至少有十次了,然總沒有工夫進去;我個人的原因是因為它太偉大了,不願匆匆的一看了事,很想費半月以上的時間在其中,所以反倒不急急于要去了。
這一次的去,費時僅二小時,真是連跑帶走的,草草的周覽了圖畫的一部分和雕刻的一部分。
文西(L.deVinci)的有名之畫《MonaLisa》,在圖畫中是常常圍了許多人在它面前細看的,希臘的有名之雕像委納司(Venusdemels),在雕刻中也是常常的立了許多人在它四周仔細的端詳着的;這兩件東西真是最能吸引遊人的!然其他,在我感得很親切者不少。
如此偉大的博物院,如此草草的一覽,實在不能,也不配去叙述它的内容,詳細的叙述,當待之将來。
在院中,買《中國藝術》一冊,價九十佛,買《洛夫的雕刻》一冊,價六十五佛。
歸時,已将晚餐時,雖然天色還很亮,雨後的天邊,又有太陽的紅影映在雲端;巴黎的白晝真是天黑得遲。
晚餐時,吃了一點酒,睡得很早。
十四日 下午又有微雨,幸不久即晴。
今天是法國的國慶日,是他們最熱鬧的日子,如果有了雨,十分興緻,至少便要減去八分。
商店,博物館,圖書館,名勝之地,幾乎在這一天都關了門,隻除了戲院不關,白天的一次戲,還白送給人看。
我不去看戲的人,反倒覺得冷靜起來。
上午頗倦,寫了覆濟之及箴的信後,即去午餐,餐後,獨自在盧森堡公園樹下坐着看書,然人太多,實在不能久坐。
回家後,又寫家信數封,一給祖母,一給嶽父,一給三叔。
夜間十時,元來,我們同到九橋(Pontneuf)看放焰火。
到時,人已如山如海,賽因河畔擠得水洩不通。
我們隻能站在遠處,不能走近橋邊了。
所以許多好“花”都看不見,隻見橋那邊一紅一亮,間以少年及兒童的喊好聲,對河牆上也反映着火光,如此而已;我們所能看見的,隻是高射于天空而散開的“花”。
嘭的一聲,一粒火星直穿入雲,又啪的一聲,這粒火星四散而變為無數的火花而紛紛墜下;有的是紅花如雨,有的是黃光如霰,有的如萬盎明燈,由空中落下,有的似一團具無限之力的火球,雄猛的四射;有的初為白光,複由白光中生出無數的綠燈來,有的初為紅線,複由紅線中生出無數的綠的白的微星來,有的由一粒而頃刻變為萬縷黃光,有的由一粒而三四,由三四而再變為無數的紅燈,綠燈,白燈。
如此者約曆半小時而始畢。
雖然未能全部看見,然即此亦已知足了。
記得去年今日,曾和聖陶,伏園,春台,學昭同到法租界,坐在一條僻街的石階沿上,看環龍公園中的“放花”,其情景正與今日相同,而今是時已一年,人已萬裡了!回時,在蘇弗萊咖啡館(CafedeSufflet)吃了杯啤酒,看着窗外,時時有飄泊的藝術家在奏技。
其中有一位能夠把熊熊的火箸,放入口中,還能吃了一種“火酒”在口,用火一點,滿口是火,用力一吹,光焰近丈。
轉路經過大學前之廣場(PlacedeSorboune)時,音樂悠揚的奏着,一對對男女,正在翩翩的舞着。
為樂方未央,而時已午夜。
聞昨夜這裡已很熱鬧,雖然曾下了一陣雨,而雨後,跳舞仍舊進行着。
所有巴黎有廣場的地方,都是
夜,遇敬君,請他在萬花樓吃飯,用四十佛。
又遇梁君,同到他家坐了一會。
他買了不少的書,都裝訂得很華麗。
他說:他的生命便是戀愛與藝術。
而他近來有所戀,心裡很愉快。
他比從前更緻力于詩:他所醉心的是法國現代象征派詩人瓦裡萊(PaulValery),這個詩人便是在法朗士(A.France)死後,補了法朗士的缺而進法國學院(L’acadimadeFrance)的。
他是現代享大名的詩家,梁君和他很熟悉。
所以受了不少他的影響。
十一時半睡,今日精神已恢複了。
二十八日 今日想開始看看巴黎。
早晨,洗了一個澡後,和岡一同出去吃早餐。
廚台前排了一長列的人,有年輕的學生,有白發的老人,有戴禮帽的紳士,都站在那裡吃着咖啡面包。
我們也擠進了這個長列中。
要了一杯咖啡,從盤中取了一條已塗好牛油的面包吃着。
一個穿白衫的胖廚子,執了一把尖刀,站在櫃台之内,用刀剖開一長條的面包,對剖為兩半,在大塊的黃黃的牛油上,切下一片來,塗在面包上,随即放在盤中。
那手法是又快又伶俐。
他還管着收賬。
吃的人自己報了吃的什麼,付了錢即走,而他的空缺,立刻有一個候補者擠了上來。
餐後,獨自帶了一本地圖,到Lollin街找季志仁君要問他陳女士的地址。
他卻不在家。
在一家文具店裡買了十佛的信紙信封回來。
正遇陳女士偕了戈公振君來訪我。
元亦來。
戈君請我到萬花樓吃飯,飯後,穿過盧森堡公園(JardindeLuxamburg)而到中法友誼會。
這公園,樹木很多,一排一排的列着,一走進去,便有一股清氣和樹林的香味,撲面而來,好像是走進了深山中的叢林之内,想不到這是在巴黎。
一個老人坐在椅上,閑适的在抛面包屑給鴿子吃;兩三隻鴿子也閑适的在啄食他的禮物。
孩子們放小帆船在園子中心的小池上駛着。
野鳥和小雀子也時時飛停路旁,一點也不畏人。
中法友誼會裡中國報紙很多,但都是一個月之前的,因為寄來很慢,真是看“舊聞”。
管事的人,也太糊塗,本年三月初的《新申報》也還在桌上占了一個地位!托元到火車站去取我們挂行李票的幾隻大箱子。
等我由友誼會回來時,他也已帶了大箱子來。
搬運費共六十佛。
休息一會後,又偕他同到國立圖書館,走到那裡,才知使館的介紹信忘記了帶來。
隻好折回,到聞名世界的“大馬路”(GrandBoulevard)散步。
車如流水,行人如蟻,也不過普通大都市的繁華景象而已。
所不同者,沿街“邊道”上,咖啡館擺了好幾排的椅子,各種各樣的人都坐在那裡“看街”,喝咖啡。
我們也到和平咖啡館(CafedelaPaix)前坐着。
這間咖啡館也是名聞世界的。
坐在一張小小的桌子旁邊,四周都是桌子,都是人,川流不息的人,也由前面走過。
我猜不出坐在這裡有什麼趣味。
我們坐了不久,便立了起來,向凱旋門(ArcdeTliomphe)走去。
遠遠的看見那偉大的凱旋門站在那裡,高出于綠林之外,這是我們久已想瞻仰的名勝之一,我很高興今天能夠在它下面徘徊着。
沿途綠草紅花,間雜于林木之中,可說是巴黎最大最美的街道,“大馬路”哪裡比得上。
在遠處看,還不曉得凱旋門究竟是如何的雄偉,一到了門下,才知道這以戰勝者百萬人,戰敗者千萬人的紅血和白骨所構成的紀念物,果然夠得上說它是“偉大”。
我在那裡,感到一種壓迫,感到自己的渺小。
無數的小車,無數的人,在這門前來來往往,都是如細蟻似的,如甲蟲似的渺小。
門下,有一個無名戰士墓,這是一個歐戰的無名犧牲者,葬在此地的。
鮮花擺在墓前,長放它們的清香,墓洞中的火光,長燃着熊熊的紅焰。
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
本來可以走到門的上面去看看,因為今天太晚了,已過“上去”的時間,故不能去。
由門邊叫了一部“搭克賽”到白龍森林(BoisdeBoulogne)去打了一個小圈子。
森林(Bois)不止一個,都是巴黎近郊的好地方,裡面是真大真深,一個人走進去,準保會迷路而不得出。
不曉得要費多少年的培植保護才能到了這個地步呢。
綠樹,綠樹,一望無盡的綠樹,上面綠蔭柔和的覆蓋于路上,太陽光一縷縷的由密葉中通過,一點一點的射在地面,如千萬個黃色的小金錢撒遍在那裡。
清新的空氣中,雜着由無數的松,楊以及不知名的樹木的放出的香味,使人一聞到便感到一種愉快。
那麼偉大的大森林,在我們中國便在深山中也不容易常常遇到。
這林中有人工造成的一條小河,一對對的男女在小舟上密談着,紅頂的大白鵝,閑适的靜立于水邊。
這使“森林”中增加了不少生氣。
歸時,已傍晚。
十一時睡。
二十九日 早晨,高元來,和他同到國立圖書館,因為隻有一封介紹信,還不能取得“長期閱覽券”。
據書記說還須自己再寫一封“請求書”來。
她給了一張僅可用一次的臨時閱覽券。
我們到大閱覽廳裡去看:一走進去,便有一個守門者,坐着,把券交給了他,取得一張閱書證,要填上姓名地址等項,再取一二張“取書券”,填上要讀的書名及所坐的桌子的号數等等,連同“閱書證”一塊交給管理取書的人。
約等半點鐘,書便可送來了。
讀完了書。
交還給他們,取回“閱書證”,交給了守門者之後才可出去。
今天,我們沒有看書,僅翻翻目錄。
中國書籍,印成三本目錄,一本是天主教出版的書,不必注意;再一本是關于佛教的書及雜書;再一本是史地,經子及文集,小說,戲曲的目錄。
這本目錄,内有不少好書為我們所未見的,很想細細的讀讀。
到公使館找陳主事,款已取來,共四千九百五十餘佛郎。
我的彙票本來是四十鎊,他說,在法國取金鎊很不容易,所以改取佛郎了。
托他代寫一封到國立圖書館去看書的法文請求書,他不久便寫好了交給我。
下午,偕元和岡同到“大宮”(GrandePalais)去看第一百四十屆的“Salon”,這是巴黎最大的美術展覽會,每年舉行一次,有不少畫家是在這會裡成了大名的。
樓下是雕刻,樓上是圖畫。
圖畫尤為重要,共占了四十三間房子,還有以A、B、C為号的房子二十餘間。
雜于圖畫之間的是許多小藝術品,如小型雕刻,銅版浮雕,地氈,盤子,瓶子,以及其他日用品之類。
我們僅草草的看了一周,已費了三個小時。
回時,朱光潛君來談。
他說,現在英國已放暑假,不妨先在巴黎住住。
我也頗以為然,一大半因為要到國立圖書館,找我所要的材料,這非短時間所能了的。
故決定在此暫住一二月。
夜間,整理衣箱。
取出墨筆及硯台來。
又将箴的照片取出,放入下午買來的鏡框中。
三十日 今天起得很晚,已在十時後了。
得舍予由倫敦轉來的地山來信,極喜!這是我到歐洲後第一次接到的國内的來信!但家信還未來,甚怅悶。
飯後,同元到國立圖書館,得到四個月期的長期閱覽券。
仔細的看它們的目錄,頗有好書。
第一次借出敦煌的抄本來看;這不是在大廳中,是要在樓上“抄本閱覽室”看的(中國書都要在這裡看了)。
我借的是《太子五更轉》,沒有看别的書。
敦煌及其他伯希和(PaulPelliot)君所搜集的書,另有二本目錄。
四時回,買了九佛的櫻桃。
法國的櫻桃,真是太可愛了。
圓圓的一粒紅珠似的東西,又紅潤,又甜脆,一口咬下去,如血似的紅液,微微的噴出,其風味甚似我們的最佳的李子。
晚飯在北京飯店吃,這也是一家中國飯店。
夜間,寫了好幾封信。
到十二時半才睡。
昨今二日,在暇時,都在整理途中所得之銅銀币,預備整理好了寄給箴。
直至夜間才弄好。
七月 一日 天氣不好,時晴時陰。
早晨,寫了幾封信後,不覺已到了午飯時候。
午後,細雨霏霏,穿了夾衣還嫌微涼,真像我們的“清明時節”。
家在萬裡外的旅客,獨坐旅舍,遇到這種天氣,便是木石人也要“黯然魂銷”了。
陳女士與袁君要搬到鄉下去住,約好七時來我這裡取她的大箱子去。
前天取箱子時是一同取來,放在我這裡的。
他們又約定,在我們五個同船的旅客各自分散之前,應該再同桌吃一回飯。
我們同到東方飯店去,這也是一家中國菜館。
我們在那裡吃到了炸醬面。
至少有五六年吃不到這樣的好東西了。
甚喜!然又不覺的引動了鄉愁與許多的北京的回憶。
七時,袁君和陳女士來取了大箱子去。
夜間梁君及元來閑談,十時方去。
二日 起得很早。
早餐後即到國立圖書館去;那裡是上午九時開門,下午五時閉門。
在“鈔本閱覽室”裡,借出《覺世恒言》,《覺世雅言》及《醒世恒言》三部書來看。
前幾天見了書目,很驚詫的知道于“三言”之外,又有《覺世恒言》及《覺世雅言》諸書,渴欲一讀其内容。
先把《覺世恒言》一看,很覺得失望,原來就是《十二樓》。
封面上題着《醒世恒言十二樓》,序上寫着《覺世名言序》,正文前的書名是《覺世名言第一種》(一名《十二樓》)。
不知書目上為什麼會把這書名寫成了《覺世恒言》略略的一翻,便把它放在一邊,去看那第二種“未見之書”《覺世雅言》。
這部書是明刊本,也确是“未見之書”。
前有綠天館主人之序說:“隴西茂苑野史家藏小說甚富,有意矯正風化。
故擇其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未嘗不真者,授之賈人,凡若幹種,其亦通德類情之一助乎?餘因援筆而弁冕其首雲。
”全書凡八卷,有故事八篇,僅存一至五之五卷。
其中都已見于《醒世恒言》,《初刻拍案驚奇》及《警世明言》,僅《楊八老越國奇逢》一篇未知他書有之否?手邊無“三言”,“二拍”總目,不能查也。
這書似為日本内閣文庫所有之《古今小說》的前身。
綠天館主人的序,與《古今小說》上所有者大同小異,而此序切合“雅言”二字而發議論,确專為此書而作者。
故我疑心《覺世雅言》是先出版。
後來“茂苑野史”大約又印出了相同的幾種,便為坊賈将版買去,合而成為《古今小說》一書,而仍将綠天館主人的序改頭換面而作為《古今小說》的序。
如果我的猜想不錯,那麼此書可算是現存的“評話系”小說集中,除了《京本通俗小說》外之最古者了。
讀畢此書,又讀《醒世恒言》。
這是天啟丁卯的原刊本,目錄上“金海陵縱欲亡身”一回(第二十三回)并未除去。
惟此本似曾為哪一位“道學家”所審查過,所以把書中略有淫辭的地方都割去了,“金海陵縱欲亡身”固已全部割去,即“喬太守亂點鴛鴦譜”,“賣油郎獨占花魁女”等篇,也為他從整本的書上拆下去燒毀掉。
所以這部書成了一部很不全的本子。
中飯因為看書很起勁,忘記了時候,未吃。
回來時,已四時半,與岡同到咖啡店吃了一塊餅,一杯咖啡。
楊太太請我和朱光潛,吳頌臯等在萬花樓吃晚飯。
今天的菜特别的好,因為是預先點定的。
飯後,光潛,宗岱及元來談,十時走。
今天天氣仍不好,上午雨,下午陰。
三日 上午,因為起得很晚,元又來得早,預備要到凡爾賽(Versailles)去,便閑談着消磨過了一個早晨。
十一時,即去吃午飯。
今天換換口味,在一家法國館子,名Steinback者吃。
我和一位王君合吃半隻大龍蝦,味兒真不錯,隻是太貴了。
又吃一盤牛肉。
僅此每人已費二十法郎。
飯後,即由英瓦裡車站(GaredesInvaliaes)上火車,二等的來回票,價七佛餘。
半點後即到凡爾賽宮。
我們沒有進宮中博物院去看,因為今天人太多,每一個門都擁擠不堪;一個原因是星期日,再一個原因是本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是大噴水的日子,所以遊人格外的多。
噴水的時間是四時半。
我們在花園中散步。
凡爾賽留有路易十四時代的古迹最多,而路易十五,十六都生在這裡。
自一六八二年後,路易十四便長住于此,指揮着國事與戰事。
在這個宮中,當然的,曾發生過許多悲慘故事與美麗的戀愛故事。
綠林蔽空,林下多有石凳放着,這上面誰知道曾坐過多少對的“英雄美人”,誰知道有多少法國的絕世佳人在那裡喁喁低語過。
這林中小徑,又誰知道曾為多少的戰士,貴族,夫人,宮女,小姐們的足所踐踏。
宮前的遠處,是一個池,可以在那裡劃船。
在綠波粼粼的池上,又誰知道曾有多少的情人并坐在小艇甜蜜的低語着。
即在如今這林中,這池上,這石凳上,還不是時時有戀人們來并肩走着,坐着,談着。
真的,前面一對男女,便證明了這話。
他們走着,在林蔭下便熱烈的互抱的吻着。
我不知道他們的唇是多麼久的緊接着,隻知我們從遠處走來時,已見他們在吻,等到我們走過時,他們還未分開。
永久的愛,永久的人間,萬萬年後,人類不滅,這相同的故事是将永久的重演着的。
在這時,大噴水池旁已列滿了人,噴水的時間是到了。
我們也找到一個地方坐着。
林隙中已有幾縷水柱可見,知道遠處的幾個噴水池已在開放了,但大池還沒有影響。
我正回過頭去,元道:“噴了!”萬縷的水柱,同時從池中噴出,有的斜射,有的上射,有的壯猛的水珠四濺,有的柔和的成了弧形而挂了下來。
這萬縷的水柱,這潺潺的水聲,形成了壯美無比的巨觀。
聽說,這裡的噴水是全法國的最有名者。
我們因為要趕火車,沒有等到噴完,便出園,上面的幾個略小的噴水池也還在噴射着美麗的水柱與水花。
歸後,已在晚餐之時,同到東方飯店吃炸醬面。
夜間,寫了一信給箴,一信給調孚。
四日 今天天氣大好,陽光滿地;到巴黎後,今天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光亮可愛的黃金色的太陽光。
七時起,九時赴國立圖書館。
借出《覺世名言》,京本插增王慶,田虎《忠義水浒傳》及鐘伯敬批評《水浒傳》三書來讀。
《覺世名言》即為《十二樓》,一閱即放到一邊去。
京本《水浒傳》很使人留戀。
上邊是圖,下邊是文字。
雖為殘本,僅存一卷有半,然極可寶貴。
其版式與宋版《列女傳》及日本内閣文庫所有而新近印出之《三國志平話》格式正同。
這可證明《水浒傳》在很早就有了很完備的本子了。
又可證明,最初的《水浒傳》是已有了兩種:一種最古的,是沒有田虎,王慶之事的;一種即為京本《水浒傳》,乃插增有田虎,王慶之事者。
這個發見,在文學史上是極有價值,極為重要的。
我見到此書,非常高興。
将來當另作一文以記之。
鐘伯敬批評的《水浒傳》,乃百回本,亦為極罕見之書,因中多罵滿人的話,故遭禁止,或坊賈畏禍,自毀其版及存書也。
此本中無王慶,田虎事,隻有征遼及征方臘事。
午餐,在圖書館中的餐店裡吃,菜不大好,而價甚廉,長期的主顧,皆為館中辦事人。
下午四時,出館。
到家時,元已來。
同坐汽車遊ParcdesButtesChaumont,又去遊ParcMoncean。
前者在十九區,為工人及貧民叢集之地,後者在八區,四周多富人住宅。
兩者相距頗遠,而園中人物亦貧富異态。
前者滿園皆為女人小孩,衣衫多不講究,或有破爛者。
婦女多手執活計在做。
此園幾成了工人家屬的“家園”,遊人是很少的。
富人們自然更是絕迹了。
然風景很好,山雖不高而有緻,水雖不深而曲折。
且由山上可望見半個巴黎,下望吊橋,流水亦甚有深遠之意。
過了吊橋,綠水上有幾隻白鵝戴着紅頂,雍容傲慢的浮遊着,而幾個女郎坐在水邊望着它們。
雖然園中人很多,而仍覺靜穆。
後者亦滿園皆人,然多為遊人,小孩子亦不少,衣衫多極齊整,有白種及黑種的保姆跟着。
然全園地勢平衍,面積又小,一無可觀。
遊了前者,再到後者,如進了靈隐,理安再到一個又淺又窄的小寺觀去。
由十九區到八區時,汽車經過孟麥特街(Montmaute),這是巴黎罪惡之叢集地,要到夜間十二時以後才開市呢。
沿街皆是咖啡館,酒店,現在都是靜悄悄的。
元指道:在上面高處,有一座白色禮拜堂立着,是有名的聖心寺(SacredHeart)。
啊,靈與肉,神聖與罪惡,是永遠對峙!聖心高高的立在上面,底下是如蟲蟻似的人群,在繁燈之下,絮語着,目挑心招着,誰知道将他們演着什麼樣的罪惡出來。
她将有所見……無所見……歸家已七時。
在萬花樓吃飯。
九時,洗了澡,收拾要拿去洗的衣服,預備明天給他們。
這個旅館是禮拜二收衣服去洗,禮拜六送回。
而明天是禮拜二也。
十時半睡。
五日 今天天氣很好,但很熱。
有幾個友人說,巴黎太熱,真要避暑去,不能再住下去了。
然傍晚及夜間卻淅淅瀝瀝的下起雨來,天氣又轉而為晚秋似的涼快。
九時起床,打電話到賬房裡,叫送一份早餐上來。
茶房送上餐盤來,盤裡還放着一封信。
啊,這筆迹好熟悉!這是箴的信,由倫敦轉來的!我自接到地山的信後,深念着家信為什麼還不來。
這想念,幾乎天天是挂在心頭的,尤其在早晨,因為由英國轉來的信多半是早晨到的。
今天是終于得到了!這是家信的第一封,是上海來信的第一封!我讀着這封訴說别離之苦的懇摯的信,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下去,兩遍三遍的看着,又勾起了說不出的愁情來。
十時,勉強的到圖書館去。
借出京本《忠義水浒傳》,又仔細的讀了一遍,抄了一部分下來。
又借了《續水許傳》(即《征四寇》)及李卓吾批評《水浒傳》,金聖歎批《水浒傳》出來,對照着看。
京本的僅餘的王慶故事一段,與《征四寇》中叙王慶的一段很相同;所不同者僅有數點,再者字句上也略有異同而已。
李本《水浒》,為殘本,然頗異于商務現在在印刷着的李評本《水浒》。
此共三十卷,不分回,每卷自為起訖。
文句簡樸,詩詞皆無。
據序上說,是完全的古本,勝于流行的繁本多多,觀其标目,真為全本,因“征四寇”事皆全被包羅。
似《征四寇》亦系由此本節出。
惜後半已缺,無從對校。
四時,出館。
朱光潛,吳頌臯來訪。
頌臯請我到萬花樓吃晚飯。
飯後,在房裡與元及岡談至十一時才睡。
六日 太陽光很早的便光亮亮的曬在對牆的玻璃窗上,又由那裡反射到我的房間窗上。
十時,到圖書館,借出李評本《水浒傳》,鐘評本《水浒傳》及《英雄譜》。
昨日所雲《征四寇》似系由李本後半節出,其實,編《征四寇》者似尚未見及此書,所見者乃《英雄譜》上的一百十五回的《水浒傳》而已,所以回目完全相同,詩詞亦完全相同。
這部《英雄譜》印本很不好,黃紙小本,與我所有的一部系同一刻本。
下午,又借出《忠烈傳》一部。
書目上寫着系叙郭子儀故事,其實全不相幹,一普通之佳人才子小說,借汾陽來作幌子而已。
高元亦到館來。
同在餐室吃飯。
三時半,即出館,至大街買物,預備給岡帶回去。
走了好幾家,買了皮手袋,香水噴等,用去三百五十佛。
傍晚,與元及岡同去吃飯。
遇大雨,在一家文具店門口立着避雨,不覺的踱進店中,選購了不少明信片,又買了一冊《洛夫名畫冊》(Louvre),用去二百三十佛。
今日可謂用款不少。
夜間,林昶來談。
我們至少有六七年不會見面了,談到十二時,他才歸去。
七日 上午,太陽光遍地遍牆的曬着。
下午陰;傍晚,小雨點又霏霏的飛下來。
早餐後,獨自走過盧森堡公園,到中法友誼會看中國報紙。
下午,未出門,因戈公振約好今日二時來找。
然屆時竟不來。
午睡了一會兒。
聞敲門聲,卻是林昶來。
後來又有徐,袁二君來。
不久,他們即散去。
晚飯後,又到昨天那一家文具店,買了一冊《藝術上的女性美》,書價一百四十四佛。
夜間,寫了兩封家信,一封給調孚的信。
八日 今天雨絲綿綿不斷,殊悶人。
九時半,即到國立圖書館,借出《西遊記》,《海公案》及《精忠嶽傳》。
《西遊記》刻本太壞,錯字太多,與上海坊間所見者相同。
不複細看,即還了他們。
《海公案》及《嶽傳》雖俱為嘉道時刊本,然其内容與通行本俱不同。
《海公案》集海瑞生平判案七十一件而成,先之以叙事,後附以原告人的“告”,被告人的“訴”及海公的“判”。
《大紅袍》大約即由此本加以增飾而成之者。
《嶽傳》亦為很原始的本子,後來的八十回本之《精忠說嶽全傳》的底子,已于此打成。
不過這書還顧全了不少曆史上的事實,不敢信筆逞其空想,如八十回本之作者。
下午,借出韓朋《十義記》及《虎口餘生》(即《鐵冠圖》)。
《十義記》為明萬曆時刊本,絕少見,文詞殊古樸,亦有插圖。
《虎口餘生》全劇亦不多見,僅見數出于《綴白裘》中而已。
然這個刊本很近代,大約最早不會在嘉道之前,想不難得。
五時出館。
買了些櫻桃及桃子,在高元家中吃着。
今天的櫻桃更甜,亦更脆。
在萬花樓吃夜飯,遇楊太太,她約我同到歌劇院(Opera)看《洛罕格林》(Lohengrin)。
歌劇院為巴黎城之中心,為巴黎城最繁華之地點,無論哪一次汽車過賽因河北岸之後總要經過這個地方,至少也要望見那藍色的圓屋頂。
我沒有去過,我不能想象那裡面是如何的宏大華麗。
今夜是第一次去。
門前,汽車排成了至少五十餘列,還陸續的在增加。
全院是用各種各樣的雲石及其他貴價之石塊建成。
平面的面積是一三,五九六方碼(約三英畝),可坐二千一百五十八人,是世界第一個大劇場,第一個富麗壯美的劇場(Milan的Lascala雖可坐三千六百人,然較它為小),建于一千八百六十一至七十四年,建築師是有名的CharlesGarnier。
共有四層(連底層算在内),我們是在最高的一層,那屋頂,那雕刻,那座位,無一不美。
四層是最壞的座位,當然坐得不大适意,然看第三層,第二層,那些包廂及散座中,紅絨的椅子,是很寬綽的放着,紳士們,貴女們,坐在那裡,如被包圍于紅色的絲絨中。
今夜演的《洛罕格林》,是德國大作家魏格納(Wagner)的名著之一;樂隊在五六十人以上,出現于舞台的人也在五六十人以上。
《洛罕格林》的故事,大略是如此:一位貴族,受了他的妻的煽惑,誣他的侄女,殺死了他的侄兒。
開頭就寫北方的國王,在大樹下坐着。
四周是武士們圍繞着。
我們在這時,仿佛置身于中世紀的空氣中。
叔叔向國王申訴後,侄女伊爾莎(Elsa)乃出場。
她無法申辯,禱天求救。
洛罕格林乃駕了一隻天鵝拖着的船,由天上而來。
他全身穿着白銀甲,在燈光下燦爛作光,是如此的莊嚴威武。
他答應替她申屈,但須她嫁給了他,但須立誓不問他的姓名來曆。
她如言立誓。
于是洛罕格林乃與叔叔決鬥,叔叔失敗,倒于地下。
第一幕終于此。
第二幕寫叔叔與他的妻子深夜在暗中私商複仇;他的妻進讒言于伊爾莎,叫她非問明這個武士的來曆不可,恐他是平民,不足與她相匹,故不肯說出身世。
這使伊爾莎心中生了猜疑的陰影。
同時,叔叔又在衆中散布謠言,說這位武士是有妖法的,所以戰勝了他。
舉國俱為所惑。
然他與伊爾莎終于成婚了。
第二幕即閉于群衆高唱賀歌之時。
第三幕前半,寫國王送洛罕格林及新娘入新房。
國王去後,二人在喁喁細語。
伊爾莎欲問又卻者屢屢。
終于不能忍而向他發問。
這一問,頓使旖旎的新婚之夕,變而為凄楚的别離之夜。
洛罕格林歎道:“我乃上帝之子,特來救你者。
你不問我,我們可以有一年之姻緣;如今你已問了我,我不能在此再住一刻了!”恰在這時,她的叔叔帶了刀來行刺。
反為洛罕格林所殺死。
兵士們擡屍去見國王,洛罕格林和伊爾莎也去見國王。
第三幕後半是:國王仍在第一幕所見之大樹下坐着。
洛罕格林向他告别。
叔叔的妻卻來控訴他殺人。
天鵝拖着空舟,又自遠處浮來。
洛罕格林把天鵝變成了伊爾莎的弟弟,送還了她。
此咒一破,叔叔的妻,立即倒死于地,原來他乃是被她咒而變為天鵝的。
正在伊爾莎悲喜交集之際,正在國王與朝臣們,武士們,驚愕不能出一語之際,洛罕格林跨上了他的小舟,又漸漸的自來處隐去了。
全劇至此告終。
自八時上場,至此已十二時了。
出歌劇院時,外面細雨濛濛,連忙雇了一部汽車同回,車價乃較白天貴至三倍。
送楊太太到她的寓所後,即步行而歸。
睡時,已一時。
九日 今天陰雲彌漫空中,終日不見一縷陽光,一方青天。
早晨,起身甚晚,因昨夜遲睡。
獨自步行到盧森堡公園小坐。
與元及岡同在Steinbacke店中吃午飯。
飯後,在一家香水店裡,買了一瓶香水,預備送給箴,價一百佛郎。
同到克魯尼博物院(MuseeDeCluny),這個博物院,就在Sorboune街口的對面,我們每天出門,總可看見它的長滿綠藤的古堡式之門。
這個博物院,藏的是自中世紀以來的古器物。
我們見到了不少新奇的東西。
但這次是匆匆的看過,不能多記,以後,當細細的觀察一下,另作一文以記之。
在院門内買了關于這個博物院的《指南》及圖畫,共用五十六佛。
出克魯尼後,又同到巴黎聖母寺(NotreDameDeParis),這是巴黎最有名的勝地之一,久想去而未得者。
寺前,有查裡曼大帝的銅像。
在這大禮拜堂中轉了一周後,去看寺中所藏的寶物,每人要費二佛郎。
所謂寶物者,不過各位帝後舍送給寺中的黃金的,珠寶的,金剛石的像及冠而已。
我們很後悔費了那麼多的時間去看它們。
因為岡有事要先去,未能登樓,很可惜。
隻好待之下次了。
一人獨回。
街上的臨時小攤,趕法國國慶日的熱鬧者,今日已開市,有轉輪,有打汽槍,有擲木球,大都以賭博來邀緻人買他的東西者。
甚似我們上海的半淞園。
人是擁擁擠擠的在各攤前。
夜間,請楊太太,宗岱,光潛,公振,頌臯五人在萬花樓吃飯,用一百佛。
飯後,遇程演生君,談了一會,即歸。
十日 上午陰,下午晴。
十一時,與元同到盧森堡博物院(MuseeDeLuxembug),這是巴黎最有名的博物院之一,所陳列者皆現代藝術家的作品;而以圖畫為主,雕刻亦有不少。
進了這個地方,仿佛入素來熟悉的所在。
中有許多圖畫都是我久已見得它們的複制片的,有的曾登于《小說月報》上,有的曾懸挂于我家的壁上。
所以覺得非常的親切。
雖然地方不大,僅有十二間房子陳列圖畫,然殊使我流連不忍即去。
時已正午,不得不出去吃飯,隻好待以後再仔細的看了。
好在這個博物院就在同名的公園之旁,離旅館極近,随便什麼時候都可以去看。
院内,除十二間房子陳列圖畫者外,還有一間是預備臨時陳列一個著名作家的畫品而設的;這次陳列者為PaulGuigon,共有他的畫六十餘幅。
盧森堡博物院所藏他的畫不多,其餘都是向私家收藏者及大博物院,如洛夫(Louvre)等處借來陳列的。
在門口買指南及畫片,用去二十六佛。
彭師勤來,談了一會即去,因為我們預備飯後到芳登波羅(Fontainbleau)去。
芳登波羅離巴黎頗遠,我們由裡昂車站坐火車去,将二小時,方才到了那裡。
又坐了一段電車,才到芳登波羅宮。
這個宮殿很古老,在曆史上是很有名的;我們所最最注意的是拿破侖第一的遺迹,雖然他的曆史,在這個宮中是比較的近代。
當拿破侖未住在此宮之前,宮殿已漸形傾頹;他費了不少金錢把它重新裝飾好,費了不少金錢,置備了許多器具。
到了現在,差不多還是照它那時的原樣子,沒有多少更動。
一千八百十四年,拿破侖在此親筆寫了他的退位诏,這時是四月十一日。
在這一夜及十二日的清晨,他苦悶,失望,決意服毒自盡,後來見他自己還活着,便叫道“原來上帝不許我死”,便将一切事都委之于運命。
二十日正午的時候,他要離開這裡了,車子已預備好了,衛隊已肩了槍;兵士們排列成了一個方形。
拿破侖由馬蹄梯(TheStaircaseoftheFaraOheval)上走了下來,到了他的軍隊中間,說了最後的不能忘記的話:“我的老衛隊的兵士們,我要說再會了。
二十年來,我見你們總在光榮名譽的路上。
在這些後期之時你們也還與我們在光榮之日一樣的為勇敢與盡職的模範。
同了如你們那樣的人,我們的一面還是沒有喪失的……再會,我的孩子們。
我要把你們都抱在我的胸前。
讓我至少擁抱着你們的旗幟。
”一位大将立刻取了旗向他走去,他伸開雙臂迎接這位大将,與這有名的旗接吻;他異常的感動;他以堅定的語聲再說道:“——再見,我的老同伴,讓這個最後的吻經過你們的心上。
”于是他進了他的車,五百個衛隊擁護着,沿着裡昂路(TheLyonsRoad)而去。
自此之後,這個白馬宮(CourtoftheChevalBlane)便改名為别離宮(CourdesAdieux)。
我們進了大門,對面便是這個别離宮,便是入宮之道的馬蹄梯。
我們由梯子中間的一個小門走進,先到了聖特裡尼禮拜堂(ChapelledelaSaintFrinite),這個禮拜堂的畫是亨利四世時代名畫家MartinFreminet的手筆。
除了《聖經》上的故事與人物外,還有四幅名作:(一)《火》,用一個執燈的婦人像為代表;(二)《空氣》,用一個為虹所圍繞,頭頂一個大象的婦人為代表;(三)《水》,以一個婦人坐在一隻海豚上,手執一隻船為代表;(四)《土地》,以一個婦人執着花與果為代表。
由這個禮拜堂轉到樓上,便是拿破侖一世的房間了。
牆上,用具上,椅披上,都刻着繡着一個“N”。
第一間是前廳,有好幾幅畫,其中有《拿破侖一世像》(Bonchet作),有他的騎在馬上的銅像(VitalDubray作)。
在一張桌上,玻璃罩子底下,是那一頂有名的拿破侖帽,他從伊爾蔔(Elbe)島回來時所戴的,還有他的幾根頭發。
牆邊是一架奇鐘,能表示鐘點,日子,禮拜,某月的某日,季節,閏年,等等。
第二間是秘書室。
在一張桌上,玻璃罩子底下,有拿破侖棺木的遺片,這是從聖希裡那(Saint—Helene)帶來的。
第三間是浴室。
裝飾得很美麗,大都是花鳥孩子。
第四間是退位室(CabinetoftheAbdication),有拿破侖的半身雲石像。
一八一四年他寫他的退位诏時,即在此室的一張小圓桌上。
第五間是書室,後來改為他的小卧室,在有病時用的。
第六間為卧室,床架上刻着人物,代表高貴,光榮,正直與豐富。
屋角放着一張小搖籃,乃是羅馬王睡的。
拿破侖圖自殺,即在此室中。
第七間是會議室,這一室的布置是最華麗的,是法國藝術最優美的出産品。
從一七五三年起即已開始布置了。
至今,天花闆上還是原來的樣子,未改動過。
第八間是過道室,據說,在這室的壁爐上,一切會議後無用之紙皆燒毀于此。
第九間是王庭(ThroneRoom),本為古代諸王的卧室。
到了一八○八年才成為王庭,拿破侖的座位,高高的列于室之中間。
過了拿破侖的房子便是皇後的房子了。
第一間是馬麗安東尼的私室(Marie—AntoinettesBondoir);拿破侖之後約綏芬(Josphine)曾用之為梳妝室。
第二間是浴室,非得特别允許是不能去看的。
第三間是皇後室,許多皇後都以此室為她們的卧室,器具極為名貴,其中有一個雜物櫃,櫃面上都用珠寶鑲裝之。
第四間是皇後音樂室;路易十五時代為皇後的打牌室,亦在此晚餐;約綏芬易之為音樂室。
拿破侖第三之後則易之為接應室。
第五間為貴婦的客室。
再過去,便是狄愛娜廊廳(DianasGallery),初為大餐室,舞廳。
拿破侖第三時代,又為圖書館,兩牆邊都排着書櫃,當中玻璃櫃亦陳列着書籍,約有三萬冊。
再過去是一列的接應室。
第一間是前廳,懸有三幅美麗的挂氈,路易十四時代所造的,一幅是夏,一幅是秋,一幅是冬。
秋景是表現路易十四騎在馬背上去獵鹿;其餘都是宮殿之景。
第二間是挂氈室,曾為約綏芬的客室;拿破侖第三時代裝飾它以許多挂氈,它們都是表現蔔賽克(Psyches)的故事的。
木器上覆的氈子,墊子,都是繡以拉芬登寓言的故事畫,第三間是法朗西士一世(FrancisI)客室;拿破侖時曾以此為餐室。
第四間是路易十三(LouisXIII)客室,這一室裡有名之物是一面小鏡子,挂在牆上,是最初輸入法國的鏡子之一。
第五間是聖路易(SaintLouis)客室,牆上的圖畫都是關于亨利四世之事的。
第六間是路聖易第二客室,在古時是皇帝的餐室。
第七間是衛士室,第八間是路易十五客室,第九間是過道小室,第十間是皇帝梯階,再過去是缦特侬夫人(MadamedeMaintenons)的房子,共有五間,一為前廳,一為客室,一為書室,一為卧室,一為梳妝室。
缦特侬夫人在路易十四時代有很大的權力;路易十四很寵愛她;是法國曆史上有名的婦女之一。
他為她裝飾了這幾間房子。
在窗中可見一條林蔭大路,這路自此便稱為缦特侬路。
由此再過是亨利二世廊廳,這廊廳建于法朗西士一世時代,所以稱為亨利二世廊廳者,因内部的裝飾,都是在他的時代畫的雕的。
牆上都刻着一個“H”字母。
好幾次大宴,曾在此舉行,又曾一度作過皇家的禮拜堂。
再過去,是法朗西士一世廊廳,廳裡有不少名畫及雕刻。
引導者走到此廳後,便告了終止,把門開了,請我們出去,同時并伸手要“小費”,每個人都給他,大約給一個法郎者最多。
出了門,便是馬蹄梯了;這梯遠望之,宛是一個馬蹄鐵形。
我們也和當年的拿破侖一世一樣,由此著名之梯下去,而走出了芳登波羅宮的大門。
照例,還有幾個地方可以看。
全部的宮殿,我們不過隻走了一小部分。
然有的地方是保存着不讓遊人進去的,有的地方,如中國博物院(ChineseMuseum),又因沒有時間而未去,所以隻遊了上面的由引導者領着走的幾個最有名的地方。
又,上面各室各廳中,所有的圖畫雕刻,也都因“走馬看花”似的看過,出來後已印象模糊了,所以也不能一一列舉。
這宮殿給我的印象很好,不必說建築之華麗,即内部之裝飾,器具之陳設,也都異常的華貴,且多是各時代有名藝術家的設計或動手去做的。
這使它不僅僅成了一座絢爛輝煌的帝王之居,而且是與法國之藝術文化有關的博物館。
我看過清宮,我遊過中海,南海,哪一個房子有布置得如此的華美名貴,如此的和諧絢麗?中國的帝王,哪一個是知道享用物質的榮華的?秦始皇,隋炀帝,陳後主,唐明皇,隻有這幾個人是知道,然而他們是終于“煙銷灰滅”了,他們的苦心經營的成績,是随之而變而為頹垣廢瓦了,而且為儒者們引為後世之大戒了!“儉樸”的提倡,使我們的藝術文化,天天向後退! 出宮後,雇了一部馬車,在芳登波羅森林中走了一點多鐘;這座大森林,沿着賽因河左岸而蔓生,全面積約有四萬一千九百四十英畝,周圍是五十六英裡,乃是法國最美麗的森林之一。
我們因為天色已遲,不敢深入林中,随馬車夫之意而緩緩的走着;據說,林中有不少好地方而我們都不能去。
然大樹林的清香的空氣,已使我們很愉快。
我們談着,笑着,不知車子穿過了多少林中的小徑。
這森林曾數次為火所毀,所以在林中是禁止将燃着的香煙頭抛在地上的。
六時半,坐了火車歸去。
回望林中,夕陽正紅紅的映照在萬枝綠葉之後,殊有畫意也。
這次的火車是特别快車。
沿途各站都不停,所以隻走了一小時又十分,便到了裡昂車站。
十一日 早陰,下午雨,傍晚,雷雨大作,天色黑暗如夜者曆時十數分。
十時,到國立圖書館,借出《東遊記》,《蝴蝶媒》,《玉支矶》,《賽紅絲》,《幻中真》諸書。
其中《東遊記》及《賽紅絲》是很不壞的;其餘皆為濫調的“佳人才子”的故事書而已。
《東遊記》叙聖僧東遊,掃滅妖怪,恰與《西遊記》成一對照。
所謂“妖怪”,皆抽象名詞之人格化,甚似彭揚(Banyan)之《天路曆程》,而變化更多,取境更為複雜。
信筆寫去,似無結構,似每段各自為篇;其實全書是一氣貫穿下去的。
作者為清溪道人,有世裕堂主人的序,序上題着“己酉歲”,觀其紙色及印刷,當是清初的作品。
《賽紅絲》是明刊本,封面上題着“天花藏秘本”,序亦為天花藏主人作。
雖亦不外佳人才子,離合悲歡,而寫得頗入情入理,既非“一娶數美”之流亞,亦非“滿門抄斬”之故套;寫人情世故,殊為逼真,故能超出同類的小說之上。
夜間,寫給六逸,予同各一信。
十二日 早陰,下午晴不久,又雨。
起床很早;昨天與宗岱約好九時同到PalaisdeBois去看SalondesTuileries,這是新派畫家的大展覽會,亦每年一次。
觀者沒有那個舊Salon那麼多,設備也沒有那麼好,然殊顯親切,恬靜。
畫圖,雕刻以及其他,共二千餘件,草草的周曆那六十幾個房間,已到了十二時。
我不懂畫,不懂雕刻,然頗覺這裡的許多作家,個性都很強,許多人的筆法,用色都有特殊之點。
但也有不少是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的。
最後,見到未來派,立體派的幾大幅不守向來規矩繩墨之作品,頗為之激動,不管他們的藝術好壞,然他們已給我們以一種新的空氣,新的刺激。
看膩了陳陳相因的神話,聖經的故事,遠山近水的風景畫,工工細細的人物畫,見了這些一無依傍的新作,自然很為之震躍。
其中有兩個小雕刻,也很使我注意;一個是一隻水鳥,圓圓的是身子,圓錐的是頭部,此外,什麼都沒有了;一個是一座火車頭表示“力”,車頭之最前頭極大,依次小了下去。
這都是向來雕刻家所不敢作的。
下午同元,岡到都裡愛園(JardinDesTuileries)看莫那(ClaudeMonet)有名的大作《SuiteDesNymphai》,隻有八大幅的畫,政府為之特設一博物院,名“MuseDdL,Orangerie”,光線布置都極好。
今天是禮拜二,我們每人費了十佛進去(平常日子是每人五佛)。
雖然隻有八大幅畫,然可以使你流連半天一天,可以使你看過一次還要再看第二第三次。
這是近代很偉大的傑作。
第一個房間,四壁陳列着四幅畫,是一個荷塘,以色彩的濃淡,分别出這個荷池的晨,午,下午,黃昏的一日間的變化來。
這已使我們驚奇不已了。
那色彩用得是如何的好,那清晨的恬逸,那正午的清澄,那黃昏的冥晦,那下午的微倦,完全都表現出來了。
再進去一間,又是四幅,這四幅是更偉大;一走進去,便如置身于水濱,便如置身于畫幅中,不像立于畫室,不像在看畫也。
尤其是進門的對牆的那一幅最大者,最使人贊歎;來看的人,盡管他對于藝術,對于圖畫,是如何的外行,然而他對着這偉大的名畫,卻不能不贊賞,這贊賞真是不自覺的由心上流出的。
一個美國人看了,高興得逢人便說:“好極了!好極了!你看這是如何的微妙!”這四幅畫也是表示一日間的“四時”的。
三時回,因為今天程演生,戈公振約我三時到萬花樓,開東方文化協會;到的人不少,以印度,中國的人為多。
遇俄人馬古烈君,他是東方言語學校的辦事人之一,聞著了不少關于中國的書,且曾譯了《兩都賦》。
茶點後,照相。
散會時已六點。
十三日 今天又是細雨霏霏,“夏涼”侵膚,甚似“落花天氣”之暮春三月也。
上午,得箴二信,得濟之一信,皆由倫敦轉來。
與濟之久未通信,全因我之疏懶,今到同外不久,忽得他的來信,欣慰無已。
存箴信裡,驚悉高家大伯母已于六月中旬去世。
我出國時,她已病倒在床,然她年齡雖高,身體素好,不意竟至一病不起。
人生如風中燭,搖搖不定,思之慨然。
九時,到盧森堡博物院,尚未開門,又折回公園散步。
滿街都是三色旗,在風中獵獵的飄着,今天是他們國慶的前一日。
十時,複到博物院。
很仔細的先看雕刻,後看圖畫,一間間的看過去。
已近正午,還隻看到第九間,遂匆匆的走過其餘的幾個房間而歸。
買“目錄”等,用三十三佛。
下午,與岡及元同到皇宮(PalaisRoyal),中央有一片綠地,兩行綠樹,還有噴水池,四周皆為商店,甚似北京之東安市場,而規模較大,市況較冷落。
其中舊書店頗多。
草草的走了一周即出。
複與岡同到洛夫博物院(MuseedeLouvre),這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院,人類的文化藝術,自古埃及起,無不可于此見其一斑。
我們經過它的門前,至少有十次了,然總沒有工夫進去;我個人的原因是因為它太偉大了,不願匆匆的一看了事,很想費半月以上的時間在其中,所以反倒不急急于要去了。
這一次的去,費時僅二小時,真是連跑帶走的,草草的周覽了圖畫的一部分和雕刻的一部分。
文西(L.deVinci)的有名之畫《MonaLisa》,在圖畫中是常常圍了許多人在它面前細看的,希臘的有名之雕像委納司(Venusdemels),在雕刻中也是常常的立了許多人在它四周仔細的端詳着的;這兩件東西真是最能吸引遊人的!然其他,在我感得很親切者不少。
如此偉大的博物院,如此草草的一覽,實在不能,也不配去叙述它的内容,詳細的叙述,當待之将來。
在院中,買《中國藝術》一冊,價九十佛,買《洛夫的雕刻》一冊,價六十五佛。
歸時,已将晚餐時,雖然天色還很亮,雨後的天邊,又有太陽的紅影映在雲端;巴黎的白晝真是天黑得遲。
晚餐時,吃了一點酒,睡得很早。
十四日 下午又有微雨,幸不久即晴。
今天是法國的國慶日,是他們最熱鬧的日子,如果有了雨,十分興緻,至少便要減去八分。
商店,博物館,圖書館,名勝之地,幾乎在這一天都關了門,隻除了戲院不關,白天的一次戲,還白送給人看。
我不去看戲的人,反倒覺得冷靜起來。
上午頗倦,寫了覆濟之及箴的信後,即去午餐,餐後,獨自在盧森堡公園樹下坐着看書,然人太多,實在不能久坐。
回家後,又寫家信數封,一給祖母,一給嶽父,一給三叔。
夜間十時,元來,我們同到九橋(Pontneuf)看放焰火。
到時,人已如山如海,賽因河畔擠得水洩不通。
我們隻能站在遠處,不能走近橋邊了。
所以許多好“花”都看不見,隻見橋那邊一紅一亮,間以少年及兒童的喊好聲,對河牆上也反映着火光,如此而已;我們所能看見的,隻是高射于天空而散開的“花”。
嘭的一聲,一粒火星直穿入雲,又啪的一聲,這粒火星四散而變為無數的火花而紛紛墜下;有的是紅花如雨,有的是黃光如霰,有的如萬盎明燈,由空中落下,有的似一團具無限之力的火球,雄猛的四射;有的初為白光,複由白光中生出無數的綠燈來,有的初為紅線,複由紅線中生出無數的綠的白的微星來,有的由一粒而頃刻變為萬縷黃光,有的由一粒而三四,由三四而再變為無數的紅燈,綠燈,白燈。
如此者約曆半小時而始畢。
雖然未能全部看見,然即此亦已知足了。
記得去年今日,曾和聖陶,伏園,春台,學昭同到法租界,坐在一條僻街的石階沿上,看環龍公園中的“放花”,其情景正與今日相同,而今是時已一年,人已萬裡了!回時,在蘇弗萊咖啡館(CafedeSufflet)吃了杯啤酒,看着窗外,時時有飄泊的藝術家在奏技。
其中有一位能夠把熊熊的火箸,放入口中,還能吃了一種“火酒”在口,用火一點,滿口是火,用力一吹,光焰近丈。
轉路經過大學前之廣場(PlacedeSorboune)時,音樂悠揚的奏着,一對對男女,正在翩翩的舞着。
為樂方未央,而時已午夜。
聞昨夜這裡已很熱鬧,雖然曾下了一陣雨,而雨後,跳舞仍舊進行着。
所有巴黎有廣場的地方,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