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補卷五

關燈
曆陽陳廷柱續輯 藝文一 符祐本末三十卷 龔頤正著,見蘇州府志。

     元 太極圖解 元朱本著 通書解 元朱本著 皇極經世解 元朱本著。

    本字緻其,豐城人,福州路儒字提舉。

    明初以賢良征不至,安置和州。

    見元史藝文志補。

     詩經正宗 明洪嘉言著 梅社集 張祖學著 問樵集 張祖學著 靜業稿 杜如蘭著 宛懷詩集一卷 王用極依皇著 散木集 徐來著 靜庵詩集 王治著 醉醒詩集 陳萬勗著 芥庵集 王好生著 西征詩草四卷 張焜著 律陶集 王育棻著 及年堂遺詩八卷 劉禔著 凫麗山房詩稿一卷 陳志著 蔭桂軒詩一卷 吳韬著 課餘草王琰著 偶存草六卷 林蒨著 望壺樓詩集 林毓萐孝草著 崤村詩集 林垣著 竹義堂詩草 林之相著 逸航詩草 林謙著 适情詩草二卷 楊暄著 西村詩草 周楷著 按閩奏議一卷 成性著 工科奏議一卷 成性著 五經難字五卷 劉宗向輯 韻學捷貫 孫廷镝著 字學啟蒙二十卷 沈育撰 四書就正 張宏著 學論達旨四卷 沈育著 四書衷解 王取著 四書管見 王取著 景甯縣志六卷 劉禔次九纂 赤城縣志 孟思誼撰 鑒心錄 千城著 文安堂文集 餘敬主一著 蒼岩詩集 張恈著 九九書一卷 戴重著 醫家楫要一卷 王燿著 本草精金錄一卷 王燿著 四書拾遺 巫慧著 理學提要 巫慧著 曆陽名僧傳一卷 戴重著 嶺表紀年 魯可藻著,見南疆逸史。

     流離草 魯可藻著,見碧落後人集。

     脈法正宗 姚濬著 難經考誤 姚濬著 風疾必讀 姚濬著 藥品征要 姚濬著,濬字哲人,和州人,前太醫院九鼎字新陽之子,業儒,能以醫學世其家。

    所著有脈法正宗等書行世。

     予讀其考辨論說諸篇,見其送一難,必能破前人之疑,發一論,必能中前人之的。

    有從古駁雜無實未嘗指摘者,一經訂正,而其義确不可易,而其确不可易者,又人人意中共以為然,初不外六經諸史中,而前此無人見及者也。

     藝文二 疏 明金光辰請免津糧疏:國家量土定賦,歲有常經,後雖稍示變通,要于舊章無改。

    蓋任力而輸,雖愚氓夾知終事,若重以額外之加,無名之攫,大寇臨門,橫事敲撲,不将盡民而驅之賊乎?如臣鄉滁、和,向無米豆召買,派自十四年之津運。

    夫他鄉獨以災荒而減所本有,滁和獨以災荒而增所本無,瘵累實甚。

    去年小民盛大朝等叩阍蒙恩,準以麥抵,萬口歡戴。

    厥後計臣李待問奏準全椒減免,而滁和如故。

    奉旨:滁陽今歲暫解本色,以後照舊免其召買,不許再行溷派。

    仰見聖心巳洞悉其溷派非應派矣。

    然此猶前日情景百。

    近賊陷廬之後,緊與滁鄰,咫尺之地皆賊,方日講千黀之禦,乃以椒邑減免之零數,欲灑派滁來,是非徒不減,又益之也,不幾失邀免之德意乎?況和州屢經蹂踐,含山新遭失事,粒米如珠,生命阽危,實非他處可比。

    祈敕部免其本色,仍舊輸銀,或另行酌議。

    此非苟為一方之民,實重為保障陪京計也。

     藝文四 至九年正月初,八日,掞聽流賊已盡,卑職自自行入州。

    查得本州堂廳衙庫、監鋪、吏廨、城樓并城内民房、城上窩鋪、養濟院等處,俱焚毀無存。

    州署隻存二門、川兩間。

    儒學文廟、明倫堂俱毀。

    廈門衙舍、尊經、文昌兩閣尚存,察院、行台兩處大堂俱燒。

    本州上下兩倉并沈陽衛倉廒、當利驿存毀各半。

    城内寺觀廟宇俱存城。

    垛摧壞數處,城外民房燒毀十分之三。

    隋往元妙觀,見巡捕吏目景一高傷腿卧床,備查各官下落,據稱知州黎弘業自刎,家眷自盡,派守東門,署學正舉人康正谏守小南門,候選運判馬如虬守小西門,鄉官禦史馬如蛟,督領自募義勇巡城,新任訓導趙世選、生員馬如虹、王之節、翁之裔等俱以難。

    其守北門鄉官鴻胪寺序班張元祯,被數創罵賊列。

    又遇生員陳弘猷,稱該學住城諸生多被殺,以僅存十分之三,尚未查有的數。

    卑職家眷隻存義男一口,義女一口,帶領卑職幼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