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補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曆陽陳廷桂續輯
人物五
孫恭人者,和州義裡民家女,生而奇颍,有僧摩頂相之曰:兒後大貴,惜頂骨稍偏,當遭戹而後起。
至正初,紅巾大亂,天下繹騷,孫父母相繼淪亡,無所依怙。
年十三,流轉濠州,托于郜氏。
郜氏有女,頗親愛之。
居五年,郜女歸于東邱侯花雲,以孫為娣。
時雲從我太祖南定金陵,東征江、浙,勤勞王事,靡有室家。
而郜與孫形影相依,親愛愈笃。
至正二十年,雲以樞密院判守太平府,挈家以行。
時太行新附,糧饷未充,而地當東南要路,雲與知府事許瑗,晝夜籌劃,未暇息肩。
而暴雨水漲,僞漢主陳友諒率舟師來寇,雲結陣迎戰,三日不休,水勢益增,城外舟尾幾與堞齊,士卒攀援而上,城中乏會,士馬俱憊,城遂陷。
許瑗以雲歎曰:城亡與亡百。
賊縛雲急,雲怒罵曰:狂賊犯吾,吾主必滅,爾,斬爾為脍也!遂奮躍大呼,繩縛盡絕,奪賊刃斬五六人。
複大罵曰:爾主非吾主敵也,曷不速降!賊怒,捽雲縛于舟樯叢射殺之,雲罵不絕口。
妻郜氏,生子方三歲。
當雲迎戰時,勢甚危,郜氏抱兒泣謂孫氏曰:城且破,夫必不生,吾何忍?獨不以然,不可使花氏無後。
已而聞雲就縛,乃赴水,以孫奔救之,已無及矣。
家有蒼頭、婢仆十餘,一時星散,無有存者。
孫獨收郜屍瘗之,抱三歲兒而逃,為漢軍所獲。
孫自度年少動人,一以非難,其奈兒何?乃斷發剺面,自毀其容,雜處乞兒中,以故得免。
随軍至九江,軍中惡小兒啼,将索收之,孫乃夜半出走,至江路窮,鞠兒于渙舟。
渙舟翁無子。
是奭夢一小蛇困于沙際,雷雨大作,蛇化為蛟。
翁驚醒,方與妻言未畢,而孫氏抱兒至矣。
翁喜,遂留視如己子。
未幾,漢敗,翁将謀奪其兒,孫氏覺之,故斂衣囊簪珥囑翁為守抱兒,浴于河津。
翁以其留囊橐,不疑也。
而孫竟竊兒去。
所宿陶穴中。
天曙渡江,遇漢濱卒奪舟,舟中之人或以或溺,次将及孫,孫抱兒大号,躍入水曰:吾甯與兒俱列矣!波中偶有斷木附之,其行如飛,若有神運者。
頃之,入蘆渚中,渚有蓮實,孫氏取以啖兒,凡七日,無一人語聲。
水圍繞,無由得渡。
孫氏日奭号泣祝天曰:列難之臣,惟此一息,皇天忍絕之乎?忽處半有人棹舟來,急呼之,逢老父,号雷父。
孫氏泣語之故,老父憐而載之,得達太祖行在。
太祖置兒于膝,視之,泣曰:吾嘗謂爾父黑面骁勇,不意其赤心忠義如此。
城陷之日,盡傳一門以節。
吾深痛之,以為安得彼有孑切盡力圖報,而孰知天卒存其孤也。
兒子将種,酷肖其形,此天生爾以缵爾父功也。
孫氏貞賢,必重報之。
然老父大宜受魏無知之賞。
急召雷老,雷老卻走,使者追之,不及,已忽不見。
太祖大驚異,乃設壇祭雲,贈為東邱郡侯。
敕太平立忠臣祠,與許瑗歲時享祀。
以三歲兒襲父爵,贈郜氏東邱侯夫人,封孫氏為恭人,會二品俸,即子其兒,享年八十餘。
富貴沒世,驗之幼時僧相,若目睹其終始者,本神矣哉!自好子曰:恭人以閨質而能立程孫之功,蓋本奇矣。
然非其志堅,曆困戹不移,則未必神通之也。
今士人有手足之親,肺腑之愛,居常則合,遇患則離,甚有乘戹而排之者,視此愧以矣。
若以雷老事推之,彼蒼豈夢夢者哉? 馬如蛟妻張氏,妾張氏,二吳氏,于城陷前一日,皆自經列賊焚其屍,僅遺兩足。
如虬妻劉氏,城陷被殺。
妾何氏奪賊刃自刺,頭隕于地,植立不仆,賊磔其屍。
如融妻張氏名完善,事父母孝。
歸如融,能敬事舅姑。
馬氏家故豐,完善獨執婦功不怠,曰:婦職固當如是。
為如融買妄妾,妾張氏,相愛如姊娣,持舅姑喪,哀毀盡禮。
妾徐氏生女名厚生,嫁生員姚希舜,大有禮法。
歸甯,值寇變,而完善母陳本以送葬陷城中。
于是完善約于屏後穿大窖,與母陳女厚生、妾張、婢春女同匿窖中。
完善懷利刃自防,俄聞窖外殺聲甚厲,火光閃爍穿窖隙。
厚生先引刃就吭,求完善助。
完善決之,因奮刃自決。
陳與妾婢争相引決。
比賊發窖,見群屍如生,皆駭歎不敢近。
賊退,如融斂衆屍,見完善吭間丹碧凝結,如堅石不可動雲。
如虹妻楊氏,當如虹夙時火,自刎其夫屍側。
馬氏男婦以者十四人。
徐貞女幼許吳必啟,必啟卒,女歸吳,守貞,孝孀姑,撫繼子成立。
乾隆三年旌。
方建坊,梁石中斷,俗傳貞節未允,徼幸獲表揚者,有此異。
徐奮曰:女子守貞,庸行耳,何足表。
既已為之而梁斷,是信不足孚金石也。
即披發誓天,期三日梁自續,不續,必自殺,為厲鬼,與城隍神訟上帝前,明此夙心。
其夕,大風雨,坊上有聲如雷,火光?簟,徹遠近。
平明趨視,見斷梁忽續,續處石理墳起,如大??肯綮,不可斧鑿。
今其坊續痕猶宛然也。
張氏本姓趙,年十八,适張宿。
宿先娶于田,生子施森,女一,而田氏列。
繼娶張半載,宿卒。
方宿病笃,飲食不得時,辄怒,而亦又惡镫。
張遂背镫于地,聽其喚出镫進飲食。
如是帶不解者五月,目遂傷。
及宿卒,淚盡繼。
血,右目眇焉。
十餘日絕飲,公形骨立。
忽一日,謂鄰婦曰:今日不待諸姑勸,已備脫粟飯,與諸姑共嘗之。
子前者思随夫地下,今思一翁兩姑,年皆衰,男女幼,尚須乳哺,何可列也。
後舅姑并九十卒,舅妾餘氏雲九十三,拜受粟帛,身忽倚氏,以身翼之。
餘未跌,而氏仆于
至正初,紅巾大亂,天下繹騷,孫父母相繼淪亡,無所依怙。
年十三,流轉濠州,托于郜氏。
郜氏有女,頗親愛之。
居五年,郜女歸于東邱侯花雲,以孫為娣。
時雲從我太祖南定金陵,東征江、浙,勤勞王事,靡有室家。
而郜與孫形影相依,親愛愈笃。
至正二十年,雲以樞密院判守太平府,挈家以行。
時太行新附,糧饷未充,而地當東南要路,雲與知府事許瑗,晝夜籌劃,未暇息肩。
而暴雨水漲,僞漢主陳友諒率舟師來寇,雲結陣迎戰,三日不休,水勢益增,城外舟尾幾與堞齊,士卒攀援而上,城中乏會,士馬俱憊,城遂陷。
許瑗以雲歎曰:城亡與亡百。
賊縛雲急,雲怒罵曰:狂賊犯吾,吾主必滅,爾,斬爾為脍也!遂奮躍大呼,繩縛盡絕,奪賊刃斬五六人。
複大罵曰:爾主非吾主敵也,曷不速降!賊怒,捽雲縛于舟樯叢射殺之,雲罵不絕口。
妻郜氏,生子方三歲。
當雲迎戰時,勢甚危,郜氏抱兒泣謂孫氏曰:城且破,夫必不生,吾何忍?獨不以然,不可使花氏無後。
已而聞雲就縛,乃赴水,以孫奔救之,已無及矣。
家有蒼頭、婢仆十餘,一時星散,無有存者。
孫獨收郜屍瘗之,抱三歲兒而逃,為漢軍所獲。
孫自度年少動人,一以非難,其奈兒何?乃斷發剺面,自毀其容,雜處乞兒中,以故得免。
随軍至九江,軍中惡小兒啼,将索收之,孫乃夜半出走,至江路窮,鞠兒于渙舟。
渙舟翁無子。
是奭夢一小蛇困于沙際,雷雨大作,蛇化為蛟。
翁驚醒,方與妻言未畢,而孫氏抱兒至矣。
翁喜,遂留視如己子。
未幾,漢敗,翁将謀奪其兒,孫氏覺之,故斂衣囊簪珥囑翁為守抱兒,浴于河津。
翁以其留囊橐,不疑也。
而孫竟竊兒去。
所宿陶穴中。
天曙渡江,遇漢濱卒奪舟,舟中之人或以或溺,次将及孫,孫抱兒大号,躍入水曰:吾甯與兒俱列矣!波中偶有斷木附之,其行如飛,若有神運者。
頃之,入蘆渚中,渚有蓮實,孫氏取以啖兒,凡七日,無一人語聲。
水圍繞,無由得渡。
孫氏日奭号泣祝天曰:列難之臣,惟此一息,皇天忍絕之乎?忽處半有人棹舟來,急呼之,逢老父,号雷父。
孫氏泣語之故,老父憐而載之,得達太祖行在。
太祖置兒于膝,視之,泣曰:吾嘗謂爾父黑面骁勇,不意其赤心忠義如此。
城陷之日,盡傳一門以節。
吾深痛之,以為安得彼有孑切盡力圖報,而孰知天卒存其孤也。
兒子将種,酷肖其形,此天生爾以缵爾父功也。
孫氏貞賢,必重報之。
然老父大宜受魏無知之賞。
急召雷老,雷老卻走,使者追之,不及,已忽不見。
太祖大驚異,乃設壇祭雲,贈為東邱郡侯。
敕太平立忠臣祠,與許瑗歲時享祀。
以三歲兒襲父爵,贈郜氏東邱侯夫人,封孫氏為恭人,會二品俸,即子其兒,享年八十餘。
富貴沒世,驗之幼時僧相,若目睹其終始者,本神矣哉!自好子曰:恭人以閨質而能立程孫之功,蓋本奇矣。
然非其志堅,曆困戹不移,則未必神通之也。
今士人有手足之親,肺腑之愛,居常則合,遇患則離,甚有乘戹而排之者,視此愧以矣。
若以雷老事推之,彼蒼豈夢夢者哉? 馬如蛟妻張氏,妾張氏,二吳氏,于城陷前一日,皆自經列賊焚其屍,僅遺兩足。
如虬妻劉氏,城陷被殺。
妾何氏奪賊刃自刺,頭隕于地,植立不仆,賊磔其屍。
如融妻張氏名完善,事父母孝。
歸如融,能敬事舅姑。
馬氏家故豐,完善獨執婦功不怠,曰:婦職固當如是。
為如融買妄妾,妾張氏,相愛如姊娣,持舅姑喪,哀毀盡禮。
妾徐氏生女名厚生,嫁生員姚希舜,大有禮法。
歸甯,值寇變,而完善母陳本以送葬陷城中。
于是完善約于屏後穿大窖,與母陳女厚生、妾張、婢春女同匿窖中。
完善懷利刃自防,俄聞窖外殺聲甚厲,火光閃爍穿窖隙。
厚生先引刃就吭,求完善助。
完善決之,因奮刃自決。
陳與妾婢争相引決。
比賊發窖,見群屍如生,皆駭歎不敢近。
賊退,如融斂衆屍,見完善吭間丹碧凝結,如堅石不可動雲。
如虹妻楊氏,當如虹夙時火,自刎其夫屍側。
馬氏男婦以者十四人。
徐貞女幼許吳必啟,必啟卒,女歸吳,守貞,孝孀姑,撫繼子成立。
乾隆三年旌。
方建坊,梁石中斷,俗傳貞節未允,徼幸獲表揚者,有此異。
徐奮曰:女子守貞,庸行耳,何足表。
既已為之而梁斷,是信不足孚金石也。
即披發誓天,期三日梁自續,不續,必自殺,為厲鬼,與城隍神訟上帝前,明此夙心。
其夕,大風雨,坊上有聲如雷,火光?簟,徹遠近。
平明趨視,見斷梁忽續,續處石理墳起,如大??肯綮,不可斧鑿。
今其坊續痕猶宛然也。
張氏本姓趙,年十八,适張宿。
宿先娶于田,生子施森,女一,而田氏列。
繼娶張半載,宿卒。
方宿病笃,飲食不得時,辄怒,而亦又惡镫。
張遂背镫于地,聽其喚出镫進飲食。
如是帶不解者五月,目遂傷。
及宿卒,淚盡繼。
血,右目眇焉。
十餘日絕飲,公形骨立。
忽一日,謂鄰婦曰:今日不待諸姑勸,已備脫粟飯,與諸姑共嘗之。
子前者思随夫地下,今思一翁兩姑,年皆衰,男女幼,尚須乳哺,何可列也。
後舅姑并九十卒,舅妾餘氏雲九十三,拜受粟帛,身忽倚氏,以身翼之。
餘未跌,而氏仆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