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補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年邁,叔宜孝養,家計蕭條,好自為之,并自乞後嗣。
言畢,端坐而逝。
史事一 甘苗 史事二 宋 明 天順十七年二月。
甲寅和州地震。
詩話一 張籍祖國風,宗漢樂府,思難詞易。
王建似張籍,古少今多。
文章窮于用古,矯而用俗,如史漢後六朝史之八方言俗語是也。
籍、建詩之用俗本然。
王荊公題籍集雲:看是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難辛。
凡俗言俗事,入詩較用古更難知兩家詩體,大費鑄合,在 張籍寄白樂天:使君登第蚤年同座主,非同年進士。
白貞元十四年,見舊書,張貞元十五年見韓集。
但統是禮部侍郎高郢知貢舉,故曰同座主也。
張籍還珠吟為世所稱,然古樂府有羽林郎一篇,後漢辛延年所作雲:昔有霍家奴,姓馮名子都。
依倚将軍勢,調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垆。
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
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
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
不意金吾子,娉婷适我廬。
銀鞍何煜爚,翠蓋空踟蹰。
贻我青銅鏡,結我紅羅裾。
男兒愛後婦,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貴賤不相逾。
多謝金吾子私愛徒區區。
籍詩本此,然青于藍。
韓愈最重字學,詩多用古韻,如元如聖德及此日足可惜詩,全篇一韻,皆古葉兼用。
其贈張籍詩雲:時來問形。
聲知籍,本留心韻學者。
乃籍詩獨不甚用古韻,惟祭愈詩七陽用至八十三韻,古韻幾于用盡,卻無一韻不押得穩帖,視愈之每每強押者過之。
宋吳才老推韓愈為唐一代字學冠,下及白傳、柳州,而未滿于籍。
夫識字貴善用耳,籍用古韻,即僅此一篇,韻學之深可知矣。
才老或未足語此也。
蔡君谟以反舌為蝦蟆,殊不知反舌,百舌鳥也。
能反易其聲,以效百鳥之鳴,故謂之百舌。
張籍集中有徐。
州試反舌無聲詩,破題雲:夏木多好鳥,偏知反舌名。
其為百舌明甚。
張籍廢瑟詞:千年曲譜不分明,樂府無人傳正聲。
幾時天下複古樂,此瑟重奏雲門曲。
則瑟唐以前已失傳。
雜綴一 齊武帝永明中,欲立常平倉,市積為儲,诏南、荊、河州出錢五十萬,市絹緜布米。
西楚霸。
王靈祠題李陽冰篆書。
山詩,在和州小廳東。
雜綴二 劉士彥為泗州日,病甚,其女刲股肉以進,夜夢普照雲:我已與汝,取得藥來。
明日,有尼劉鄉人也,來獻袈娑于塔下。
方挂塔之次,于聖像中得藥一帖,題雲:和州曆陽縣秦家治風藥,服之遂愈。
高衡,曆陽人。
吏部侍郎為太平州判官,攝州事。
山谷來為守,谪久,貧甚,既入境,複坐黨事免。
侍郎得堂帖,不以告,迎候如禮。
山谷既視印,已乃知之。
侍郎為治歸裝,甚饬備,過于久所事。
曾丞相子宣過郡下,時公卷葬母事獄起,部使者得風旨,遣州都監圍其館,脅之。
侍郎徒步往,揮其衆曰:此前宰相坐怨家暧昧事且白,汝何敢爾!且我攝州事,事當關我。
即留館中不去,丞相以安。
既獄具,公卷猶坐貶。
丞相泣語諸子曰:當事侍郎以父禮。
上官渙西以運判權真州事,請改築翼城以衛城南修社稷壇,立常平倉修軍馬器械、守備之需皆具。
紹興四年,先是,和州言:本州殘破之餘,乞蠲免大禮銀絹。
戶部奏展半年。
中書舍人王居正言:生辰及大禮進貢,乃臣子飨上之誠,初非朝廷取于百姓。
若民力無所從出,合預降诏,曲加慰谕,止其進奉,則君臣。
恩禮兩盡,既不能然,至使州縣自乞,蓋已非是,矧又不許,臣竊以為過矣。
望特與蠲免。
仍诏戶部,淮南諸郡如合行除放,不須令本處再三申請,庶使恩意自出,朝廷人知感悅,乃诏淮南州軍進奉大禮銀絹并蠲之。
當歸曆陽所出者,色白而氣味薄,呼為草當歸。
芎?今出曆陽,人家多種之。
葉似蛇床而香,節大莖細,狀如馬銜,謂之馬銜芎?。
地黃、彭城乾地黃最好,次曆陽。
牡丹、和州、宣州者并良。
白者補,赤者利。
茵??出和州,一名石茵??,紫雲瑪瑙。
今和州産者,可作屏障、桌面等用。
芎?似稿本,今曆陽呼為江蓠。
蘼蕪,一名薇蕪,一名江蓠,芎?苗也。
陶隐居雲:今出曆陽,節大莖細,狀如馬銜,謂之馬銜芎?。
間青竹生江、浙二廣間,處處有之,曆陽尤多。
竹不甚大,青黃節節間色,故名。
自來僧家幻異甚多,乃若元末,和州圓寂懶牛和尚既說偈已,即沿山麓至矶,舉步大江,如履平地,徐至中流,乃跏趺而坐,宛宛浮水上,回旋久之乃沒。
越十三日,出下流沙洲上,衫衣襪履,無少脫遺,趺坐俨然如生,群鴉野鳥環鳴于席外,舟人聚觀,乃舁歸茶毗焉,奇矣,奇矣,兼水火二相矣。
緊逾年卒。
上惡遊手者,和州縛一人至,指甲長尺餘,上欲加刑。
陶安谏曰:此人雖不勤業,大不為惡,請赦之。
上遂解其縛,謂安曰:微卿言,幾殺無辜。
李國祯短小犀利,有口才,數上書言兵,又身請于京營外選練衛所宮舍。
帝甚喜,即令拟敕行之,及商議。
俸糧增給不赀,歲費二十餘萬。
又請内庫兵仗铳藥甚多,乞上禦書營額。
因取敕内共武二字以請,帝為親書共武堂賜之。
未幾,京營總督恭順侯吳惟英罷,特以國祯代之,官舍皆并入京營雲。
言畢,端坐而逝。
史事一 甘苗 史事二 宋 明 天順十七年二月。
甲寅和州地震。
詩話一 張籍祖國風,宗漢樂府,思難詞易。
王建似張籍,古少今多。
文章窮于用古,矯而用俗,如史漢後六朝史之八方言俗語是也。
籍、建詩之用俗本然。
王荊公題籍集雲:看是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難辛。
凡俗言俗事,入詩較用古更難知兩家詩體,大費鑄合,在 張籍寄白樂天:使君登第蚤年同座主,非同年進士。
白貞元十四年,見舊書,張貞元十五年見韓集。
但統是禮部侍郎高郢知貢舉,故曰同座主也。
張籍還珠吟為世所稱,然古樂府有羽林郎一篇,後漢辛延年所作雲:昔有霍家奴,姓馮名子都。
依倚将軍勢,調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垆。
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
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
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
不意金吾子,娉婷适我廬。
銀鞍何煜爚,翠蓋空踟蹰。
贻我青銅鏡,結我紅羅裾。
男兒愛後婦,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貴賤不相逾。
多謝金吾子私愛徒區區。
籍詩本此,然青于藍。
韓愈最重字學,詩多用古韻,如元如聖德及此日足可惜詩,全篇一韻,皆古葉兼用。
其贈張籍詩雲:時來問形。
聲知籍,本留心韻學者。
乃籍詩獨不甚用古韻,惟祭愈詩七陽用至八十三韻,古韻幾于用盡,卻無一韻不押得穩帖,視愈之每每強押者過之。
宋吳才老推韓愈為唐一代字學冠,下及白傳、柳州,而未滿于籍。
夫識字貴善用耳,籍用古韻,即僅此一篇,韻學之深可知矣。
才老或未足語此也。
蔡君谟以反舌為蝦蟆,殊不知反舌,百舌鳥也。
能反易其聲,以效百鳥之鳴,故謂之百舌。
張籍集中有徐。
州試反舌無聲詩,破題雲:夏木多好鳥,偏知反舌名。
其為百舌明甚。
張籍廢瑟詞:千年曲譜不分明,樂府無人傳正聲。
幾時天下複古樂,此瑟重奏雲門曲。
則瑟唐以前已失傳。
雜綴一 齊武帝永明中,欲立常平倉,市積為儲,诏南、荊、河州出錢五十萬,市絹緜布米。
西楚霸。
王靈祠題李陽冰篆書。
山詩,在和州小廳東。
雜綴二 劉士彥為泗州日,病甚,其女刲股肉以進,夜夢普照雲:我已與汝,取得藥來。
明日,有尼劉鄉人也,來獻袈娑于塔下。
方挂塔之次,于聖像中得藥一帖,題雲:和州曆陽縣秦家治風藥,服之遂愈。
高衡,曆陽人。
吏部侍郎為太平州判官,攝州事。
山谷來為守,谪久,貧甚,既入境,複坐黨事免。
侍郎得堂帖,不以告,迎候如禮。
山谷既視印,已乃知之。
侍郎為治歸裝,甚饬備,過于久所事。
曾丞相子宣過郡下,時公卷葬母事獄起,部使者得風旨,遣州都監圍其館,脅之。
侍郎徒步往,揮其衆曰:此前宰相坐怨家暧昧事且白,汝何敢爾!且我攝州事,事當關我。
即留館中不去,丞相以安。
既獄具,公卷猶坐貶。
丞相泣語諸子曰:當事侍郎以父禮。
上官渙西以運判權真州事,請改築翼城以衛城南修社稷壇,立常平倉修軍馬器械、守備之需皆具。
紹興四年,先是,和州言:本州殘破之餘,乞蠲免大禮銀絹。
戶部奏展半年。
中書舍人王居正言:生辰及大禮進貢,乃臣子飨上之誠,初非朝廷取于百姓。
若民力無所從出,合預降诏,曲加慰谕,止其進奉,則君臣。
恩禮兩盡,既不能然,至使州縣自乞,蓋已非是,矧又不許,臣竊以為過矣。
望特與蠲免。
仍诏戶部,淮南諸郡如合行除放,不須令本處再三申請,庶使恩意自出,朝廷人知感悅,乃诏淮南州軍進奉大禮銀絹并蠲之。
當歸曆陽所出者,色白而氣味薄,呼為草當歸。
芎?今出曆陽,人家多種之。
葉似蛇床而香,節大莖細,狀如馬銜,謂之馬銜芎?。
地黃、彭城乾地黃最好,次曆陽。
牡丹、和州、宣州者并良。
白者補,赤者利。
茵??出和州,一名石茵??,紫雲瑪瑙。
今和州産者,可作屏障、桌面等用。
芎?似稿本,今曆陽呼為江蓠。
蘼蕪,一名薇蕪,一名江蓠,芎?苗也。
陶隐居雲:今出曆陽,節大莖細,狀如馬銜,謂之馬銜芎?。
間青竹生江、浙二廣間,處處有之,曆陽尤多。
竹不甚大,青黃節節間色,故名。
自來僧家幻異甚多,乃若元末,和州圓寂懶牛和尚既說偈已,即沿山麓至矶,舉步大江,如履平地,徐至中流,乃跏趺而坐,宛宛浮水上,回旋久之乃沒。
越十三日,出下流沙洲上,衫衣襪履,無少脫遺,趺坐俨然如生,群鴉野鳥環鳴于席外,舟人聚觀,乃舁歸茶毗焉,奇矣,奇矣,兼水火二相矣。
緊逾年卒。
上惡遊手者,和州縛一人至,指甲長尺餘,上欲加刑。
陶安谏曰:此人雖不勤業,大不為惡,請赦之。
上遂解其縛,謂安曰:微卿言,幾殺無辜。
李國祯短小犀利,有口才,數上書言兵,又身請于京營外選練衛所宮舍。
帝甚喜,即令拟敕行之,及商議。
俸糧增給不赀,歲費二十餘萬。
又請内庫兵仗铳藥甚多,乞上禦書營額。
因取敕内共武二字以請,帝為親書共武堂賜之。
未幾,京營總督恭順侯吳惟英罷,特以國祯代之,官舍皆并入京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