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補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知所措。
繼統遽挈其子歸,躬自教督,卒以女孫歸之。
其子後登康熙壬辰進士,入翰林,是為太平何應鳌。
陳萬谟附監生,考授州同,尚義輕财,不苟言笑,州守石參器之。
嘗就見,或夾分乃返。
谟未嘗稍幹以私。
女弟冬青,以貞女殉節,為夫兄黃元??沮抑未旌,父母哭之緻疾。
谟慨然倜裝北上,淹留五載,卒得表揚其烈行。
一時冬青之名赫赫,大江南北,多作為墓志詩歌,皆谟力也。
晚年以哭女弟失明。
弟萬勖,少颍異,八歲受毛詩能解大義。
後博覽群書,貫串今古,又能詩,善琴,工真草書,尤精于弈,習武事,袖箭拳勇可敵數。
十人,然絕口不言武力。
有求習者,辭曰:此鄙事,學之何益?顯者聞其名,再三聘之,辭不就。
性嗜飲,觀書有暇,即合目靜坐,建一草堂,顔曰醉醒,絕迹城市者三十年。
葉肇梓字季良,師事戴本孝。
性孝友,家貧好讀書,不為經生帖括,手抄經史,孜孜不倦。
著有幸山二集,本孝序而刻之。
陳鋕字季箴,兒時奇慧,與葉肇梓同課塾相得。
後移居歙縣。
父沒,奉母返和州。
年始十二三,困苦幾不能自存,而讀書好學,益勤不辍。
戴本孝見其文,甚器焉,植養之,并指授所業,卒抵于成。
年十七,有聲庠序間。
而肇梓是時大從本孝問業,于是相與砥砺,大肆力于詩古文詞。
康熙丙寅,為拔貢生,未幾卒,年二十九。
美才未竟,論者惜之。
鋕與戴本孝、移孝為忘年交,學問文章,多就正于移孝,而移孝諸子又受業于鋕。
肇梓出本孝門,與鋕論文又最契。
州中文學淵源,于斯為最盛雲。
林謙字鳴上,性耿介,有孝行,讀書穎悟,舉康熙丙子鄉試授陜西。
永昌縣知縣,舉措利弊,頗得其要。
永昌人士愛之如父母。
顧性不任繁劇。
永昌故沖衢,上官往來,必具迎送禮。
謙曰:丈夫绾符宰百裡,大欲少展,區區。
安能日事車塵馬足間,為郵亭主人耶?遂投劾歸搆一草舍,朝夕吟詠其間,絕口不及世事,種松藝菊,泊然有自得之趣。
年九十三卒,室無餘糧,家人檢其簏得錢十二千,自題小簡雲:前十二年存此,備送葬費,視喪者為之流涕。
其操履如此。
葉長川字方至,肇梓從子。
七歲能讀漢書,家甚貧,不能得書,每借人書,篝燈讀之,既久,博通前代墳典,尤長于詞賦,下筆數千言立就。
晚究心理學,砥砺廉隅。
人有餽遺,辄力拒之。
以歲貢得寶應訓導,年已七十三。
巡撫憐其老,命書牍減其年。
長川曰:小臣新進,不敢更易面目,緻蹈自欺。
因緻仕歸。
孟思誼字舒先,十歲喪父,事母以孝聞。
十七為諸生,穎敏工文章,以拔貢舉于鄉。
乾隆壬戌成進士,授赤城縣知縣。
赤城隸宣化府,地近邊塞,康熙二十三年始為縣治。
邊地草創,士不知學,思誼減俸置塾延師,躬自校課。
一時人文興起,得與賓興。
或有成進士者,皆自思誼啟之。
縣故荒僻,文獻無征,思誼搜羅掌故,采輯聞見,勒為專志,于文獻頗有發明。
縣大旱,請赈如故事,更以私财市米布,給無恃貧民衣會,其以無主者建寄歸苑,厝其棺槥。
滴水崖者,縣之山岩險峻地也。
有虎咥人,行旅戒嚴,思誼齋戒為文以告神,不數日,縣人得以虎獻之,人傳為異雲。
遷宣化縣,調棗強縣,俱有惠政。
時有飛蝗為災,遠近州縣蝗生,彌漫數百裡,飛蔽天日,而棗強介其間,蝗為宛轉避去。
縣人額手相慶,以謂非孟公之德不及此也。
思誼前後為知縣幾二十年,約己愛民,久而不變,所在有去後之思。
移疾歸裡,家居五年,卒,年五十。
思誼内行修潔,兄蚤卒,事寡嫂,仁而有禮。
教弟思謀謀力學,有成舉乾隆丁卯鄉試,授阜甯縣知縣,本能其官。
巫慧字穎超,乾隆己未進士,授山西蒲縣知縣。
為政尚簡易。
蒲故小縣,慧與民休息,不事苛擾,縣民安之。
調平魯,見學校頹廢,更新之。
嘗攝介休,印會年饑,上官檄縣問狀,且使條其所見,慧上書陳民間利病,上官善之。
布政使嘗指謂同官曰:作吏不當如是耶?後擢四川簡州知州,卒于道 張基崶字紹羲,乾隆壬戌進士。
幼穎悟,讀書過目不忘為文,援筆立就,尤嗜古法。
書名畫。
初舉鄉試時,定制直省布政司試,得聘他使司所治進士舉人,充同考官基崶應山東己酉鄉試之聘,校藝公允,一時稱為得人性恬退。
杜門課子弟,從學者日益衆,皆有所成就。
基崶有孝行,遇父母諱日,蔬會齋居,終身不少變,晚得松江府教授,未之官卒。
王??字蔭槐,性穎悟,笃學不懈,稍間,即依依父母側奉養惟勤。
父卒,哀毀成疾,不食者一月。
與兄弟友愛最笃。
丙子舉于鄉,益自勵,師事葉長川。
癸未成進士,甫登第,卒于京師。
??不信術數家言,以為人生自有大命,星相家哓哓胡為?人事不修,雖聽天命何取焉?有志不竟,士論惜之。
沈恒性淳厚,笃于孝,凡進父母飲會,必躬親視顔色,以為喜懼。
父殁,依母側,日夕不離。
嘗夢中哭父,大聲哀号,母驚問,醒,猶氣噎不能止,卒忍淚以他語對,不敢傷母心也。
母以八十四歲殁,恒年已七十一,苫塊三年,冬不裘,食不禦酒肉。
歲時霜露,撫膺号恸。
有勸之者,飲泣謝之,人至不忍勸。
雲。
幼失學,晚好讀書,每告人曰:開卷有益。
家庭四壁多書古人格言示子孫。
繼統遽挈其子歸,躬自教督,卒以女孫歸之。
其子後登康熙壬辰進士,入翰林,是為太平何應鳌。
陳萬谟附監生,考授州同,尚義輕财,不苟言笑,州守石參器之。
嘗就見,或夾分乃返。
谟未嘗稍幹以私。
女弟冬青,以貞女殉節,為夫兄黃元??沮抑未旌,父母哭之緻疾。
谟慨然倜裝北上,淹留五載,卒得表揚其烈行。
一時冬青之名赫赫,大江南北,多作為墓志詩歌,皆谟力也。
晚年以哭女弟失明。
弟萬勖,少颍異,八歲受毛詩能解大義。
後博覽群書,貫串今古,又能詩,善琴,工真草書,尤精于弈,習武事,袖箭拳勇可敵數。
十人,然絕口不言武力。
有求習者,辭曰:此鄙事,學之何益?顯者聞其名,再三聘之,辭不就。
性嗜飲,觀書有暇,即合目靜坐,建一草堂,顔曰醉醒,絕迹城市者三十年。
葉肇梓字季良,師事戴本孝。
性孝友,家貧好讀書,不為經生帖括,手抄經史,孜孜不倦。
著有幸山二集,本孝序而刻之。
陳鋕字季箴,兒時奇慧,與葉肇梓同課塾相得。
後移居歙縣。
父沒,奉母返和州。
年始十二三,困苦幾不能自存,而讀書好學,益勤不辍。
戴本孝見其文,甚器焉,植養之,并指授所業,卒抵于成。
年十七,有聲庠序間。
而肇梓是時大從本孝問業,于是相與砥砺,大肆力于詩古文詞。
康熙丙寅,為拔貢生,未幾卒,年二十九。
美才未竟,論者惜之。
鋕與戴本孝、移孝為忘年交,學問文章,多就正于移孝,而移孝諸子又受業于鋕。
肇梓出本孝門,與鋕論文又最契。
州中文學淵源,于斯為最盛雲。
林謙字鳴上,性耿介,有孝行,讀書穎悟,舉康熙丙子鄉試授陜西。
永昌縣知縣,舉措利弊,頗得其要。
永昌人士愛之如父母。
顧性不任繁劇。
永昌故沖衢,上官往來,必具迎送禮。
謙曰:丈夫绾符宰百裡,大欲少展,區區。
安能日事車塵馬足間,為郵亭主人耶?遂投劾歸搆一草舍,朝夕吟詠其間,絕口不及世事,種松藝菊,泊然有自得之趣。
年九十三卒,室無餘糧,家人檢其簏得錢十二千,自題小簡雲:前十二年存此,備送葬費,視喪者為之流涕。
其操履如此。
葉長川字方至,肇梓從子。
七歲能讀漢書,家甚貧,不能得書,每借人書,篝燈讀之,既久,博通前代墳典,尤長于詞賦,下筆數千言立就。
晚究心理學,砥砺廉隅。
人有餽遺,辄力拒之。
以歲貢得寶應訓導,年已七十三。
巡撫憐其老,命書牍減其年。
長川曰:小臣新進,不敢更易面目,緻蹈自欺。
因緻仕歸。
孟思誼字舒先,十歲喪父,事母以孝聞。
十七為諸生,穎敏工文章,以拔貢舉于鄉。
乾隆壬戌成進士,授赤城縣知縣。
赤城隸宣化府,地近邊塞,康熙二十三年始為縣治。
邊地草創,士不知學,思誼減俸置塾延師,躬自校課。
一時人文興起,得與賓興。
或有成進士者,皆自思誼啟之。
縣故荒僻,文獻無征,思誼搜羅掌故,采輯聞見,勒為專志,于文獻頗有發明。
縣大旱,請赈如故事,更以私财市米布,給無恃貧民衣會,其以無主者建寄歸苑,厝其棺槥。
滴水崖者,縣之山岩險峻地也。
有虎咥人,行旅戒嚴,思誼齋戒為文以告神,不數日,縣人得以虎獻之,人傳為異雲。
遷宣化縣,調棗強縣,俱有惠政。
時有飛蝗為災,遠近州縣蝗生,彌漫數百裡,飛蔽天日,而棗強介其間,蝗為宛轉避去。
縣人額手相慶,以謂非孟公之德不及此也。
思誼前後為知縣幾二十年,約己愛民,久而不變,所在有去後之思。
移疾歸裡,家居五年,卒,年五十。
思誼内行修潔,兄蚤卒,事寡嫂,仁而有禮。
教弟思謀謀力學,有成舉乾隆丁卯鄉試,授阜甯縣知縣,本能其官。
巫慧字穎超,乾隆己未進士,授山西蒲縣知縣。
為政尚簡易。
蒲故小縣,慧與民休息,不事苛擾,縣民安之。
調平魯,見學校頹廢,更新之。
嘗攝介休,印會年饑,上官檄縣問狀,且使條其所見,慧上書陳民間利病,上官善之。
布政使嘗指謂同官曰:作吏不當如是耶?後擢四川簡州知州,卒于道 張基崶字紹羲,乾隆壬戌進士。
幼穎悟,讀書過目不忘為文,援筆立就,尤嗜古法。
書名畫。
初舉鄉試時,定制直省布政司試,得聘他使司所治進士舉人,充同考官基崶應山東己酉鄉試之聘,校藝公允,一時稱為得人性恬退。
杜門課子弟,從學者日益衆,皆有所成就。
基崶有孝行,遇父母諱日,蔬會齋居,終身不少變,晚得松江府教授,未之官卒。
王??字蔭槐,性穎悟,笃學不懈,稍間,即依依父母側奉養惟勤。
父卒,哀毀成疾,不食者一月。
與兄弟友愛最笃。
丙子舉于鄉,益自勵,師事葉長川。
癸未成進士,甫登第,卒于京師。
??不信術數家言,以為人生自有大命,星相家哓哓胡為?人事不修,雖聽天命何取焉?有志不竟,士論惜之。
沈恒性淳厚,笃于孝,凡進父母飲會,必躬親視顔色,以為喜懼。
父殁,依母側,日夕不離。
嘗夢中哭父,大聲哀号,母驚問,醒,猶氣噎不能止,卒忍淚以他語對,不敢傷母心也。
母以八十四歲殁,恒年已七十一,苫塊三年,冬不裘,食不禦酒肉。
歲時霜露,撫膺号恸。
有勸之者,飲泣謝之,人至不忍勸。
雲。
幼失學,晚好讀書,每告人曰:開卷有益。
家庭四壁多書古人格言示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