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醉其德。
比以考課趨行在,同袍之良,鹹樂與胥會,而憎其别,出祖近圻,亟來征言。
夫人有善美在内,其容貌辭氣,人人得而識之,山輝澤媚,自不可掩也。
緻所以悅人者,奚以哉?張君鐘江淮風氣之厚,習力本之俗,以淳美之姿,加務實之學,而又及事其邦之賢大夫士,聞其遺風善政,緻是蓋宜矣。
詩曰:瑟彼玉瓒,黃流在中。
上之崇爵厚祿,必以待賢有德者,君其勉之。
明梁潛靜學齋序予在禁林七年,得交遊之士二人焉,烏江蔣君用文,姑蘇趙君友同也。
二人者忠信慈厚,而皆迹于醫,皆為上禦醫方,纂修永樂大典,編古。
方經二人者又總裁其事,遂得朝夕往還。
久之,蔣君去侍青宮,予本兼官春坊,進與蔣君接迹而并趨,退,而與。
趙君有校雠講益之雅,相得益密。
然不知二人造詣修。
饬于道者,何道而能然也?意其質性自然,一曰:過蔣君,見其名。
齋曰靜學,然後知其所以進德者也。
于乎!靜者,德之基也。
先儒以謂養得至靜之極,則自然包括宇宙,終始古今。
濂溪周子,上承孔孟之緒,其示學者,大惟在于主靜。
夫所謂靜者,非靜而不動之謂也,無欲則靜,靜之中而動理具焉,故雖古今之遠宇宙之大,千變萬化之無窮,存之于吾心者,不見其有餘也。
由是以禦天下之至動而不見其擾,理天下之至繁而不見其棼。
所謂淵默而雷奮者,動之中,靜之理所以行也。
靜體而動用,靜存而動行,此誠意正心之事。
而蔣君達此,其過人也宜哉。
諸葛武侯謂才須學而學須靜者,周子之言,非有取諸彼,然吾觀蔣君之賢,益有征乎其言也。
蔣君與人處,洞豁不為深隐,人人愛悅之。
獨趙君澹然恬漠,雖于醫大不屑。
然二人者中情甚相似,皆善文詞,皆有得于靜者。
因讀諸公所為靜學齋詩,喜而為之序。
既以贶蔣君,又書以質之趙君也。
明胡松送桐野李君入觐序:今天子即位三十有五年矣。
明年丙辰,天下藩臬郡縣之長,各以其職率其屬朝京師,蓋成典雲。
桐野李君将以是冬發和陽,往職乃事。
博士吳君而下,思所以贈公者而不得。
吳君不遠一百裡走問柏泉胡子,胡子曰:久矣,夫餘之不娴于詞命也,則何以贈李君?無巳,請即今世所稱朝觐雲雲,為繹厥義,以為乃公贈,可乎?蓋古者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以親撫諸侯。
春朝諸侯而圖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國之功。
若夏與冬,與會與同,乃至時聘殷??,間問歸赈賀慶脯赙,要之本各有義意焉。
曆代以來,憲章損益,雖其不能無異與同,然大都号闊疏矣。
國朝兼總百王,定著三歲,天子而相與圖回天下之事,以比厥成功,純用周典。
蓋祖宗所為制治保邦之道如此。
今士抱器志世用,雖畝畝韋布岩穴之士,猶必思以自效而無繇。
矧今制如此,而桐野又表表為圻郡之望,固天子所毗以相成功者乎?夫和陽之為郡遠矣。
蓋自三國鼎峙,六朝瓜分,趙宋南渡,茲實江表切藩,淮南要地,故往往宿重兵。
至我明混一函夏,臣伏百蠻,謂可差緩。
然當其初,置衛城中,列屯江渚,淵衷睿略,本略可睹矣。
比者疆吏弗戢,波臣跋扈,如火談焰,寖及舊京,遠近繹騷,震驚北渚。
二三當事宥密之臣,張皇戒遏,括戍輔郡,征兵南荒,則大戒厲之過矣。
何者?今留都列衛無慮數十,益以外衛,番土之兵,豈下數萬,奚必僭材異域?所患訓練弗至,統禦乏人爾。
矧乎保堂奧者莫先于藩籬,捕鹿麋者必資于犄角。
今姑孰、浦子,姑置勿論。
即如和陽,故多廢湖曠土,誠得便宜寬假開墾召募,給牛種,衆建營舍,或将沈陽京營之士盡撤以歸,人給頃畝,雜屯而耕,以時都肄。
更得忠廉知勇慣習之将,督帥訓練使知賊,夾猶人勝,在我氣,太守時勞而作之。
毋。
或樊垣畦畛,而自廊廟大僚,則又惟食租衣稅,灑濯其心,以稽厥功效,斯豈徒保我子孫黎民,将國家尚本有厚利也。
于是吳子謂胡子曰:吾守之守和也,操履潔修,積蠹畢刬,改折直以省貴籴,崇儉節而弭靡費,化行師帥之外,留情軍旅,故比日江上之寇,莫之敢侮。
此其本實内固,精神折沖,雖杖矛制挺,可使犯難。
即他日安石淮淝之績,當歸談笑;虞允文采石之捷,斷非武人甲士之所能辦矣。
詩有之曰:??谟定命,遠猷辰告。
夫谟之弗??,命胡由定?猷之弗遠,告曷其辰,敢以此。
贈公行李。
胡松送沈慎齋朝京序:粵明年己
比以考課趨行在,同袍之良,鹹樂與胥會,而憎其别,出祖近圻,亟來征言。
夫人有善美在内,其容貌辭氣,人人得而識之,山輝澤媚,自不可掩也。
緻所以悅人者,奚以哉?張君鐘江淮風氣之厚,習力本之俗,以淳美之姿,加務實之學,而又及事其邦之賢大夫士,聞其遺風善政,緻是蓋宜矣。
詩曰:瑟彼玉瓒,黃流在中。
上之崇爵厚祿,必以待賢有德者,君其勉之。
明梁潛靜學齋序予在禁林七年,得交遊之士二人焉,烏江蔣君用文,姑蘇趙君友同也。
二人者忠信慈厚,而皆迹于醫,皆為上禦醫方,纂修永樂大典,編古。
方經二人者又總裁其事,遂得朝夕往還。
久之,蔣君去侍青宮,予本兼官春坊,進與蔣君接迹而并趨,退,而與。
趙君有校雠講益之雅,相得益密。
然不知二人造詣修。
饬于道者,何道而能然也?意其質性自然,一曰:過蔣君,見其名。
齋曰靜學,然後知其所以進德者也。
于乎!靜者,德之基也。
先儒以謂養得至靜之極,則自然包括宇宙,終始古今。
濂溪周子,上承孔孟之緒,其示學者,大惟在于主靜。
夫所謂靜者,非靜而不動之謂也,無欲則靜,靜之中而動理具焉,故雖古今之遠宇宙之大,千變萬化之無窮,存之于吾心者,不見其有餘也。
由是以禦天下之至動而不見其擾,理天下之至繁而不見其棼。
所謂淵默而雷奮者,動之中,靜之理所以行也。
靜體而動用,靜存而動行,此誠意正心之事。
而蔣君達此,其過人也宜哉。
諸葛武侯謂才須學而學須靜者,周子之言,非有取諸彼,然吾觀蔣君之賢,益有征乎其言也。
蔣君與人處,洞豁不為深隐,人人愛悅之。
獨趙君澹然恬漠,雖于醫大不屑。
然二人者中情甚相似,皆善文詞,皆有得于靜者。
因讀諸公所為靜學齋詩,喜而為之序。
既以贶蔣君,又書以質之趙君也。
明胡松送桐野李君入觐序:今天子即位三十有五年矣。
明年丙辰,天下藩臬郡縣之長,各以其職率其屬朝京師,蓋成典雲。
桐野李君将以是冬發和陽,往職乃事。
博士吳君而下,思所以贈公者而不得。
吳君不遠一百裡走問柏泉胡子,胡子曰:久矣,夫餘之不娴于詞命也,則何以贈李君?無巳,請即今世所稱朝觐雲雲,為繹厥義,以為乃公贈,可乎?蓋古者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以親撫諸侯。
春朝諸侯而圖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國之功。
若夏與冬,與會與同,乃至時聘殷??,間問歸赈賀慶脯赙,要之本各有義意焉。
曆代以來,憲章損益,雖其不能無異與同,然大都号闊疏矣。
國朝兼總百王,定著三歲,天子而相與圖回天下之事,以比厥成功,純用周典。
蓋祖宗所為制治保邦之道如此。
今士抱器志世用,雖畝畝韋布岩穴之士,猶必思以自效而無繇。
矧今制如此,而桐野又表表為圻郡之望,固天子所毗以相成功者乎?夫和陽之為郡遠矣。
蓋自三國鼎峙,六朝瓜分,趙宋南渡,茲實江表切藩,淮南要地,故往往宿重兵。
至我明混一函夏,臣伏百蠻,謂可差緩。
然當其初,置衛城中,列屯江渚,淵衷睿略,本略可睹矣。
比者疆吏弗戢,波臣跋扈,如火談焰,寖及舊京,遠近繹騷,震驚北渚。
二三當事宥密之臣,張皇戒遏,括戍輔郡,征兵南荒,則大戒厲之過矣。
何者?今留都列衛無慮數十,益以外衛,番土之兵,豈下數萬,奚必僭材異域?所患訓練弗至,統禦乏人爾。
矧乎保堂奧者莫先于藩籬,捕鹿麋者必資于犄角。
今姑孰、浦子,姑置勿論。
即如和陽,故多廢湖曠土,誠得便宜寬假開墾召募,給牛種,衆建營舍,或将沈陽京營之士盡撤以歸,人給頃畝,雜屯而耕,以時都肄。
更得忠廉知勇慣習之将,督帥訓練使知賊,夾猶人勝,在我氣,太守時勞而作之。
毋。
或樊垣畦畛,而自廊廟大僚,則又惟食租衣稅,灑濯其心,以稽厥功效,斯豈徒保我子孫黎民,将國家尚本有厚利也。
于是吳子謂胡子曰:吾守之守和也,操履潔修,積蠹畢刬,改折直以省貴籴,崇儉節而弭靡費,化行師帥之外,留情軍旅,故比日江上之寇,莫之敢侮。
此其本實内固,精神折沖,雖杖矛制挺,可使犯難。
即他日安石淮淝之績,當歸談笑;虞允文采石之捷,斷非武人甲士之所能辦矣。
詩有之曰:??谟定命,遠猷辰告。
夫谟之弗??,命胡由定?猷之弗遠,告曷其辰,敢以此。
贈公行李。
胡松送沈慎齋朝京序:粵明年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