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民,真古所謂大臣者矣。
然則學其可忽乎?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謂也。
某既以此告客于荊州之别也,遂書以為獻。
明宋濂送趙彥亨之官和陽詩序吳興趙君彥亨,魏國文敏公從孫也。
通周易,至正乙巳,試藝江浙鄉闱。
獲與薦送,值元改物,遂返隐林壑。
國朝文治大興,濠梁侯公良彥以中書參知政事出守吳興,力舉教授郡庠。
彥亨以養親辭,侯公移鎮山東。
巳而入觐,以為彥亨之才,誠不能多緻。
複言于铨曹,選為楚府紀善。
久之,調同知和州事。
将行,予酌酒謂之曰:彥亨以故家文獻,自藩府出佐方州,有民人社稷之寄,蚤夜宜孳孳自厲,有不待予言。
其欲言者。
自識彥亨巳數月矣,纂修國史之冗,凡四聖傳心之秘,諸家異同之辨,欲求彥亨發之,卒未能得,而彥亨以别告。
嗚呼!古語有雲:為政易而講學難。
予于彥亨,又惡可巳于辭乎?序而詩之情在其中矣。
倬彼魏公,文獻之家。
經畬秋實,藝苑春華。
既質以熙,複豔而葩。
切澤所被,英名載加。
弓冶有傳,詩禮與聞。
匪資竹爾,曷策文勳。
如提健槊,去沖中軍。
勇蓋萬夫,氣摩青雲。
賢書得貢,淡墨新題。
材評龍虎,星應壁奎。
理将奮迅,事或不齊。
海桑變幻,岩穴幽栖。
大明麗天,萬國鹹臣。
搜羅智哲,逮及隐淪。
上名楚邸,接迹朝紳。
無善不紀,有道必陳。
眷茲和陽,瀕于大江。
帝钺初莅,天威孔揚。
既混寰區,視此沛豐。
建侯擇佐,維俊及良。
竭子花蘊,摅子遠猷。
照煦氏。
隐,靈,承天休。
薄言我私,起與子謀。
十翼多奧,九師焉求有行,孰析其精。
别裾徒牽,離觞重傾。
泱泱中流搖搖去旌。
瞻望,弗及實勞我情。
明楊深張可成迎養圖序:驸馬王公鎮越之秋,予辱與張君可成交,嘗與予論讀書之事,忽戚然若有所不忍言者。
詢之,乃曰:母氏生可成時,父巳即世四十九日矣。
保抱鞠育,顧複教訓,底于成人,迄今四十餘。
年,母氏本巳勞心,既長,方欲緻返哺之私,适丁多故,即從公于征役,不惟失定省之禮,滌瀡之奉,而屍饔之勞,門闾之倚,反有贻于母氏。
風雨霜露之夕,矛戟戈殳之暇,惕然思之,心摧肉戰,不能自巳。
及公鎮歙,俾迎養于戍守之地,母子團??,骨肉完聚,啜菽飲水,以盡其歡,獲守貞操,白發無恙者,實驸馬公之賜也。
予間聞而異之。
及觀歙楊鑒泉所繪迎養圖,王公所和詩,諸公贊美之什,令人感歎再三。
越之士友,樂道人之善本,從而詠歌之,俾予引其首。
予讀陟岵、祈父之詩,而知征役之君子不得以養其父母,憂念之情,形之于言,有足感動人者,以見天性民彜,未嘗一日亡也。
今總戎王公恤行役之士,念慈母之心,使之迎養于戍守之地,得以共子職,奉王事,以全其忠孝之道。
公之德及于人博矣。
雖然,可成之念母,非若陟岵之子徒瞻望其母而巳,必欲感總戎俾之以迎養也。
王公複能恤之以遂其養,又賢于祈父之不聰者多矣。
是一舉也,非仁義充溢于中者欤?若夫母氏貞節之德,有未易以辭贅,姑述其迎養之大略,以書于卷首雲。
時吳元年冬十月既望。
明太史玄送張可成奉母歸裡詩序:和陽張可成奉其親将歸于其鄉。
驸馬都尉誠齋王公與可成敦裡闬之好,臨歧缱绻,賦詩以贈,俾玄為之引。
玄聞毛生捧檄之喜,為親也;季路負米之感大,為親也。
與其緻思于無窮,孰若奉養于當年。
與其分祿以緻饷,前若菽水以承歡,此古人之至情,而可成若将終身于畝。
畝者矣。
蓋人生之樂,惟還鄉為至。
釣遊水之鱗,訪故山之木,叙情裡闬,申好鄉鄰,而堂上之親,方且婆娑白發,歡然語笑,舉霞觞而遂室家之慶,則人生之樂,孰有過于可成者乎?詩曰:張仲孝友,斯之謂欤。
明金實送刑科給事中張一德序淮右之壤衍而沃,其風氣龐厚,居人因土地之利,樂于力本,無巧技逐未之習,故為土者多性淳質美,學皆務實,視吳楚之士不同,風氣使然也。
和州含山,密迩皇畿,居淮甸之奧。
憶永樂初,太原陳公琦為守,谯郡戴公彥則為令,二人皆老儒,予花敬畏者。
一時以道義相推獎,力行教化,首務學校,誘掖激勸,鹹有方所,故群彥彬彬輩出,登俊擢秀者,予多識之。
繼是而起,則今戶科給事中張君焉。
君登永樂甲辰進士第,擢行在刑科給事中,以憂去官,服阕調南京。
為人才美内蘊,弗炫弗矜,與之交者莫弗心
然則學其可忽乎?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謂也。
某既以此告客于荊州之别也,遂書以為獻。
明宋濂送趙彥亨之官和陽詩序吳興趙君彥亨,魏國文敏公從孫也。
通周易,至正乙巳,試藝江浙鄉闱。
獲與薦送,值元改物,遂返隐林壑。
國朝文治大興,濠梁侯公良彥以中書參知政事出守吳興,力舉教授郡庠。
彥亨以養親辭,侯公移鎮山東。
巳而入觐,以為彥亨之才,誠不能多緻。
複言于铨曹,選為楚府紀善。
久之,調同知和州事。
将行,予酌酒謂之曰:彥亨以故家文獻,自藩府出佐方州,有民人社稷之寄,蚤夜宜孳孳自厲,有不待予言。
其欲言者。
自識彥亨巳數月矣,纂修國史之冗,凡四聖傳心之秘,諸家異同之辨,欲求彥亨發之,卒未能得,而彥亨以别告。
嗚呼!古語有雲:為政易而講學難。
予于彥亨,又惡可巳于辭乎?序而詩之情在其中矣。
倬彼魏公,文獻之家。
經畬秋實,藝苑春華。
既質以熙,複豔而葩。
切澤所被,英名載加。
弓冶有傳,詩禮與聞。
匪資竹爾,曷策文勳。
如提健槊,去沖中軍。
勇蓋萬夫,氣摩青雲。
賢書得貢,淡墨新題。
材評龍虎,星應壁奎。
理将奮迅,事或不齊。
海桑變幻,岩穴幽栖。
大明麗天,萬國鹹臣。
搜羅智哲,逮及隐淪。
上名楚邸,接迹朝紳。
無善不紀,有道必陳。
眷茲和陽,瀕于大江。
帝钺初莅,天威孔揚。
既混寰區,視此沛豐。
建侯擇佐,維俊及良。
竭子花蘊,摅子遠猷。
照煦氏。
隐,靈,承天休。
薄言我私,起與子謀。
十翼多奧,九師焉求有行,孰析其精。
别裾徒牽,離觞重傾。
泱泱中流搖搖去旌。
瞻望,弗及實勞我情。
明楊深張可成迎養圖序:驸馬王公鎮越之秋,予辱與張君可成交,嘗與予論讀書之事,忽戚然若有所不忍言者。
詢之,乃曰:母氏生可成時,父巳即世四十九日矣。
保抱鞠育,顧複教訓,底于成人,迄今四十餘。
年,母氏本巳勞心,既長,方欲緻返哺之私,适丁多故,即從公于征役,不惟失定省之禮,滌瀡之奉,而屍饔之勞,門闾之倚,反有贻于母氏。
風雨霜露之夕,矛戟戈殳之暇,惕然思之,心摧肉戰,不能自巳。
及公鎮歙,俾迎養于戍守之地,母子團??,骨肉完聚,啜菽飲水,以盡其歡,獲守貞操,白發無恙者,實驸馬公之賜也。
予間聞而異之。
及觀歙楊鑒泉所繪迎養圖,王公所和詩,諸公贊美之什,令人感歎再三。
越之士友,樂道人之善本,從而詠歌之,俾予引其首。
予讀陟岵、祈父之詩,而知征役之君子不得以養其父母,憂念之情,形之于言,有足感動人者,以見天性民彜,未嘗一日亡也。
今總戎王公恤行役之士,念慈母之心,使之迎養于戍守之地,得以共子職,奉王事,以全其忠孝之道。
公之德及于人博矣。
雖然,可成之念母,非若陟岵之子徒瞻望其母而巳,必欲感總戎俾之以迎養也。
王公複能恤之以遂其養,又賢于祈父之不聰者多矣。
是一舉也,非仁義充溢于中者欤?若夫母氏貞節之德,有未易以辭贅,姑述其迎養之大略,以書于卷首雲。
時吳元年冬十月既望。
明太史玄送張可成奉母歸裡詩序:和陽張可成奉其親将歸于其鄉。
驸馬都尉誠齋王公與可成敦裡闬之好,臨歧缱绻,賦詩以贈,俾玄為之引。
玄聞毛生捧檄之喜,為親也;季路負米之感大,為親也。
與其緻思于無窮,孰若奉養于當年。
與其分祿以緻饷,前若菽水以承歡,此古人之至情,而可成若将終身于畝。
畝者矣。
蓋人生之樂,惟還鄉為至。
釣遊水之鱗,訪故山之木,叙情裡闬,申好鄉鄰,而堂上之親,方且婆娑白發,歡然語笑,舉霞觞而遂室家之慶,則人生之樂,孰有過于可成者乎?詩曰:張仲孝友,斯之謂欤。
明金實送刑科給事中張一德序淮右之壤衍而沃,其風氣龐厚,居人因土地之利,樂于力本,無巧技逐未之習,故為土者多性淳質美,學皆務實,視吳楚之士不同,風氣使然也。
和州含山,密迩皇畿,居淮甸之奧。
憶永樂初,太原陳公琦為守,谯郡戴公彥則為令,二人皆老儒,予花敬畏者。
一時以道義相推獎,力行教化,首務學校,誘掖激勸,鹹有方所,故群彥彬彬輩出,登俊擢秀者,予多識之。
繼是而起,則今戶科給事中張君焉。
君登永樂甲辰進士第,擢行在刑科給事中,以憂去官,服阕調南京。
為人才美内蘊,弗炫弗矜,與之交者莫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