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二十四

關燈
謝堯仁及其弟華文閣直學士孝伯序。

    堯仁序稱孝祥每作詩文,辄問門人視東坡何如?而堯仁謂其水車詩活脫似東坡,然較蘇氏畫佛入滅次韻水官、韓幹畫馬等數篇,尚有一二分劣。

    又謂以先生筆勢,讀書不十年,吞東坡有餘矣。

    今觀集中諸作,大抵規摹蘇詩,頗具一體,而根柢稍薄,時露竭蹶之。

    狀堯仁所謂讀書不十年者,隐寓微詞,實定論也。

    然其縱橫兀傲,大自不凡。

    故程史載王阮之語,稱其平日氣吐虹霓,陳振孫天稱其天才超逸雲。

     孝祥詩文刻意追蘇轼,雖不能至,而天姿高邁,大時時得其近似。

     于湖詞三卷 張孝祥撰。

    孝祥有于湖集,巳著錄。

    宋史藝文志載其詞一卷。

    陳振孫書錄解題大載于湖詞一卷,黃升中興詞選則稱紫微雅詞,以孝祥曾官中書舍人故也。

    此本為毛晉所刊,第一卷末即系以跋,稱恨全集未見。

    蓋祇就詞選所載二十四阕,更摭四首益之,以備一家。

    後二卷則無目錄,大無跋語。

    蓋其後巳見全集,删其重複,另編為兩卷以續之,而首卷則未重刊,故體例特異耳。

    卷首載陳應行、湯衡兩序,皆稱其詞寓詩人,句法,繼軌東坡。

    觀其所作,氣概大幾幾近之。

    朝野遺記稱其在建康留守席上賦六州歌頭一阕,感憤淋漓,主人為之罷席,則其忠憤慷慨,有足動人者矣。

    又耆舊續聞載孝祥十八歲時,即有點绛唇、流水泠泠一詞,為朱希真所驚賞,或刻孫和仲,或即以為希真作,皆誤。

    今集不載是篇,或以少作而佚之欤?陳應行序稱于湖集長短句凡數百篇,今本乃僅一百八十餘首,則原稿散亡,僅存其半,巳非當日之舊矣。

     張孝祥著其詩文,皆追摹蘇轼,詞,大骎骎乎近之。

    朝野遺記稱其在建康留守席上賦六州歌頭,感慨淋漓,主人為之罷席而入,可以想其氣概矣。

     睽車志五卷 郭彖著,取睽上六載鬼一車之語。

     憲聖在南内,愛神怪幻誕等書。

    郭彖睽車志始出,洪景盧夷堅志繼之。

     彖字伯象,和州人,由進士曆官知興國軍。

    是書皆紀鬼怪神異之事,為當時耳目所見聞者。

    其名睽車志,蓋取易睽上六載鬼一車之語也。

    張端義貴百集曰:憲聖在南内,愛神怪幻誕等書,郭彖睽車志始出,洪景盧夷堅志繼之,似此書嘗經進禦矣。

    未史藝文志小說家類載有是書一卷,陳振孫書錄解題作五卷,而明商維濬刻入稗海者,又作六卷,參錯不一。

    考夷堅志載趙三翁得道事,有張俦朋父為作傳,郭彖伯象得其文,載于睽車志末雲雲。

    今勘檢此本,惟張俦作張壽,傳寫異文,其在卷末,則與洪說相應,知猶舊本。

    特後人屢有分析,故卷數多寡互異。

    百書中所載,多建炎、紹興、乾道、淳熙間事,而汴京舊聞夾閑為錄入,各條之末,悉分注某人所說,蓋用杜陽雜編之例。

    其大旨大主于闡明因果,以資勸戒。

    特摭拾既廣,本往往緣飾附會,有乖事實。

    如米芾本北宋名流,而疑為蟒精。

    程迥本南渡宿儒,多所著述,而以為其家奉玉真娘子,由此緻富。

    張觷能斥奸平亂,志操甚正,身後尚廟食邵武,而以為挾嫌殺人,白晝見鬼而卒,皆灼然可知其妄。

    其他大多涉荒誕。

    然小說家言,自古如是,不能盡繩以史傳,取其勉人為善之大旨可矣。

     野逸堂詞一卷 張孝忠著 富水志十卷 張孝曾著 旌川志八卷 知旌德縣曆陽李瞻伯山撰。

    紹興三年,謝昌國為序。

     琴操譜十五卷 張岩著。

    參政曆陽張岩肖翁,以善鼓琴聞一時。

    餘從其子佖得此譜。

     調譜四卷 張岩著 複齋閑記四卷 承議郎曆陽龔相聖任撰。

    待制原之孫,頤正之父也。

     續釋常談二十卷 秘書丞龔頤正養正撰。

    昔有釋常談一書,不著名氏。

    家藏本缺此書,今故以續稱。

    凡常言俗語,皆注其所出。

     中興忠義錄三卷 龔頤正著。

    自建炎至紹興辛巳,上自李若水、劉韐,遺臣名士,下及一婦人卒伍之微,皆錄之。

     元輔表一卷 龔頤正著專錄宰相,不及執政。

     宋特命錄一卷 龔頤正著 續稽古錄一卷 龔頤正著。

    續司馬文正稽古錄之書也。

    文正止于治平,頤正起于熙甯,而迄于甯宗之初。

    袁說文栞于成都,趙彥勵複栞于長沙,未幾有毀版之旨雲。

     秘書丞曆陽龔頤正養正撰。

    以續司馬光前錄,而序述繁釀。

    其記紹熙甲寅事,歸功于韓侂胄,頤正本名敦頤,避崇陵諱改焉。

    嘗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