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将軍史甯攝其上流。
瑱知琳不能持久,收軍卻據湖浦,以待其敝。
及史甯圍郢州,琳恐衆濬,乃率船艦來下,去蕪湖十裡而泊,擊柝聞于軍中。
明日,齊人遣兵數萬助琳。
琳引衆向梁山,欲越官軍以屯。
險要。
齊儀同劉伯球率兵萬餘人助琳水戰,行台慕容子會領鐵騎二千,在蕪湖西岸博望山南,為其聲勢。
瑱令軍中晨炊蓐食,分搥蕩頓蕪湖洲尾以待之。
将戰,有微風至自東南,衆軍施拍縱火。
定州刺史章昭達乘平虜大艦中江而進,發拍中于賊艦,其餘冒突青龍,各相當值。
又以牛皮冒蒙沖小船,以觸賊艦,并镕鐵灑之,琳軍大敗。
其步兵在西岸者,自相蹂踐,馬騎并淖于蘆荻中,棄馬脫,無以免者十二三,盡獲其舟艦器械,并禽齊将劉伯球、慕容子會,自餘俘獲以萬計。
琳與其黨潘純陀等,乘單舴艋,冒陣不入齊。
琳輔莊次于濡須口,齊遣揚州道行台慕容俨率衆臨江為其聲援。
陳遣安州刺史吳明徹江中夜上,琳遣巴陵太守任忠大敗之,明徹僅以身免。
琳兵思東下,陳遣司空侯安都等拒之,西南風忽至,琳兵放火燧以擲船者,皆反燒其船。
琳船艦濱亂,兵士投水死十二三,其餘皆棄船上岸,為陳軍所殺殆盡。
劉仲威以莊投曆陽,琳尋與莊同降邺都。
陳宣帝太建五年四月癸卯,前巴州刺史魯廣達克齊大岘城, 衆軍北伐,略淮南舊地。
廣達與齊軍會于大岘,大破之,斬其敷城主張元範,虜獲不可勝計。
庚申,齊遣兵十萬援曆陽,儀同黃法軧破之。
北齊後主武平四年五月,尉破胡、長孫洪略等與陳将吳明徹戰于呂梁南,大敗。
明徹進陷和、合二州。
景子黃法軠克曆陽城,法氍出曆陽。
齊遣其曆陽王步騎五萬來援,于小岘築城。
法氍遣左衛将軍樊毅分兵于大岘禦之,大破齊軍,盡獲人馬器械。
于是乃為拍車及步艦,豎拍以逼曆陽。
曆陽人窘蹴乞降,法氍緩之,則又堅守。
法氍怒,親率士卒攻城,施拍加其樓堞。
時又大雨,城崩,克之,盡誅戍卒。
辛巳,诏征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黃法氍徙鎮曆陽。
景戌,廬陵内史任忠軍次東關,克其東西二城。
忠将出西道,擊走齊曆陽王高景安于大岘,逐北至東關,仍克其東西二城。
陳太建六年正月朔,诏赦南豫州之曆陽、臨江郡士民,罪無輕重,悉皆原宥。
陳太建十年十一月,周軍圍壽陽。
癸卯,樊毅領水軍二萬自東關入集湖,武毅将軍蕭摩诃率步騎趣曆陽。
陳太建十一年十二月乙醜,曆陽自拔,還京師。
癸酉,遣開遠将軍徐道奴鎮栅口。
陳太建十二年八月庚申,遣平南将軍、南豫州刺史任忠率衆趣曆陽。
庚午,通直散騎常侍淳于陵克臨江郡。
九月癸未,周臨江太守劉顯光率衆内附。
丁未,周将王延貴率衆援曆陽,任忠擊破之,生擒延貴等。
隋文帝開皇五年九月乙醜,陳将湛文徹寇和州,儀同三司費寶首獲之。
陳後主正明三年正月乙醜,隋總管韓擒虎趣橫江,濟采石。
高祖作相,禽遷和州刺史。
陳将甄慶、任蠻奴、蕭摩诃等共為聲援,頻寇江北,前後入界,禽屢挫其鋒,陳人奪氣。
先是,弼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曆陽。
于是大列旗幟,營幕被野。
陳人以為大兵至,悉發國中。
士馬既知,防人交代,其衆複散,後以為常,不複設備。
及此,弼以大軍濟江,陳人弗之覺也。
賀若弼之鎮壽春也,??為間牒,平陳之役,頗有功焉。
歲餘,破逆賊薛子建于和州。
事未詳,附錄于此。
隋 炀帝大業十三年正月壬子,齊郡賊杜伏威率衆渡淮,攻陷曆陽郡。
伏威破高郵,引兵渡淮,攻曆陽,據之,稱總管,分兵徇屬縣,皆下。
江淮群盜争附。
伏威,選敢死士五千,号上幕,寵厚之,與均甘苦。
每攻取,必先登。
戰罷,閱創者背者殺之。
所虜獲,必分與麾下。
士有戰死,以其妻殉,故人人自奮,戰無完敵。
宇文化及以為曆陽太守,不受。
唐 高祖武德六年,輔公祏據丹陽反,诏靖副孝恭東讨。
公祏遣馮惠亮屯當塗,陳正通屯青林,自梁山連鎖以斷江道,築卻月城,延袤十餘裡為犄角。
靖率黃君漢等水陸皆進,苦戰,殺傷萬餘人,惠亮等亡去。
武後光宅元年,徐敬業起兵,弟敬猷統兵五千逼和州,子貢率鄉人數百拒之,賊引去。
天授元年七月辛巳,流舒王元名于和州。
瑱知琳不能持久,收軍卻據湖浦,以待其敝。
及史甯圍郢州,琳恐衆濬,乃率船艦來下,去蕪湖十裡而泊,擊柝聞于軍中。
明日,齊人遣兵數萬助琳。
琳引衆向梁山,欲越官軍以屯。
險要。
齊儀同劉伯球率兵萬餘人助琳水戰,行台慕容子會領鐵騎二千,在蕪湖西岸博望山南,為其聲勢。
瑱令軍中晨炊蓐食,分搥蕩頓蕪湖洲尾以待之。
将戰,有微風至自東南,衆軍施拍縱火。
定州刺史章昭達乘平虜大艦中江而進,發拍中于賊艦,其餘冒突青龍,各相當值。
又以牛皮冒蒙沖小船,以觸賊艦,并镕鐵灑之,琳軍大敗。
其步兵在西岸者,自相蹂踐,馬騎并淖于蘆荻中,棄馬脫,無以免者十二三,盡獲其舟艦器械,并禽齊将劉伯球、慕容子會,自餘俘獲以萬計。
琳與其黨潘純陀等,乘單舴艋,冒陣不入齊。
琳輔莊次于濡須口,齊遣揚州道行台慕容俨率衆臨江為其聲援。
陳遣安州刺史吳明徹江中夜上,琳遣巴陵太守任忠大敗之,明徹僅以身免。
琳兵思東下,陳遣司空侯安都等拒之,西南風忽至,琳兵放火燧以擲船者,皆反燒其船。
琳船艦濱亂,兵士投水死十二三,其餘皆棄船上岸,為陳軍所殺殆盡。
劉仲威以莊投曆陽,琳尋與莊同降邺都。
陳宣帝太建五年四月癸卯,前巴州刺史魯廣達克齊大岘城, 衆軍北伐,略淮南舊地。
廣達與齊軍會于大岘,大破之,斬其敷城主張元範,虜獲不可勝計。
庚申,齊遣兵十萬援曆陽,儀同黃法軧破之。
北齊後主武平四年五月,尉破胡、長孫洪略等與陳将吳明徹戰于呂梁南,大敗。
明徹進陷和、合二州。
景子黃法軠克曆陽城,法氍出曆陽。
齊遣其曆陽王步騎五萬來援,于小岘築城。
法氍遣左衛将軍樊毅分兵于大岘禦之,大破齊軍,盡獲人馬器械。
于是乃為拍車及步艦,豎拍以逼曆陽。
曆陽人窘蹴乞降,法氍緩之,則又堅守。
法氍怒,親率士卒攻城,施拍加其樓堞。
時又大雨,城崩,克之,盡誅戍卒。
辛巳,诏征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黃法氍徙鎮曆陽。
景戌,廬陵内史任忠軍次東關,克其東西二城。
忠将出西道,擊走齊曆陽王高景安于大岘,逐北至東關,仍克其東西二城。
陳太建六年正月朔,诏赦南豫州之曆陽、臨江郡士民,罪無輕重,悉皆原宥。
陳太建十年十一月,周軍圍壽陽。
癸卯,樊毅領水軍二萬自東關入集湖,武毅将軍蕭摩诃率步騎趣曆陽。
陳太建十一年十二月乙醜,曆陽自拔,還京師。
癸酉,遣開遠将軍徐道奴鎮栅口。
陳太建十二年八月庚申,遣平南将軍、南豫州刺史任忠率衆趣曆陽。
庚午,通直散騎常侍淳于陵克臨江郡。
九月癸未,周臨江太守劉顯光率衆内附。
丁未,周将王延貴率衆援曆陽,任忠擊破之,生擒延貴等。
隋文帝開皇五年九月乙醜,陳将湛文徹寇和州,儀同三司費寶首獲之。
陳後主正明三年正月乙醜,隋總管韓擒虎趣橫江,濟采石。
高祖作相,禽遷和州刺史。
陳将甄慶、任蠻奴、蕭摩诃等共為聲援,頻寇江北,前後入界,禽屢挫其鋒,陳人奪氣。
先是,弼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曆陽。
于是大列旗幟,營幕被野。
陳人以為大兵至,悉發國中。
士馬既知,防人交代,其衆複散,後以為常,不複設備。
及此,弼以大軍濟江,陳人弗之覺也。
賀若弼之鎮壽春也,??為間牒,平陳之役,頗有功焉。
歲餘,破逆賊薛子建于和州。
事未詳,附錄于此。
隋 炀帝大業十三年正月壬子,齊郡賊杜伏威率衆渡淮,攻陷曆陽郡。
伏威破高郵,引兵渡淮,攻曆陽,據之,稱總管,分兵徇屬縣,皆下。
江淮群盜争附。
伏威,選敢死士五千,号上幕,寵厚之,與均甘苦。
每攻取,必先登。
戰罷,閱創者背者殺之。
所虜獲,必分與麾下。
士有戰死,以其妻殉,故人人自奮,戰無完敵。
宇文化及以為曆陽太守,不受。
唐 高祖武德六年,輔公祏據丹陽反,诏靖副孝恭東讨。
公祏遣馮惠亮屯當塗,陳正通屯青林,自梁山連鎖以斷江道,築卻月城,延袤十餘裡為犄角。
靖率黃君漢等水陸皆進,苦戰,殺傷萬餘人,惠亮等亡去。
武後光宅元年,徐敬業起兵,弟敬猷統兵五千逼和州,子貢率鄉人數百拒之,賊引去。
天授元年七月辛巳,流舒王元名于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