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祠祀之。
卒于家,以孝旌。
王玺字廷用,和州人。
舉正統甲子鄉試,中會試,乙榜當選,以父鎬疾辭,不就。
歸侍湯藥,每仰天飲泣,祈以身代,疾果愈。
登戊辰進士,觀政戶部,奉敇赍金帛賞勞兩廣軍士。
尚書金濂稱其才。
補本部福建司主事,差通州天津。
等建。
司主事,差通州天津等處,協同鎮守都指揮陳逵督辦草束。
事有過當,必正言規戒。
丁外艱,服阕,補四川司,趱督糧儲、紫荊等關閘,以廉能稱。
尋升員外郎郎中,出為兩浙鹽運司運使盡厘宿弊聲譽。
勃起,丁内憂,遂蔑仕進。
意去城半裡。
構屋數椽,雜莳花木,以供玩好,足迹不至城府。
幹纓字應麾,和州人。
性孝友。
正統間,父殁,廬墓側,旦夕悲号。
母殁,大如之。
有司欲舉旌,纓力辭曰:此職分所,當為。
纓何人敢當盛典。
事遂寝。
鄉邦無少長皆稱幹孝子雲。
耿定,和州人。
由楷書曆官刑部郎中,以才優舉,升浙江布政使司參議。
正統間,處州盜起,領兵勦捕,率先督戰,死于陣。
事聞,贈浙江按察司副使,遣官谕祭。
胡澄字景濂,含山人。
天順三年薦于鄉,任甯都知縣,愛民如子,升甯海州同知,以歲旱禱雨,暴卒,民哀之。
澄性孝友,方試禮闱時,聞父疾,遂投牒歸。
或強之日:吾方寸亂矣。
比歸,果疾革,哀毀幾傷生。
及官甯海,召諸子曰:吾為吏十三載,不敢有豪末私,懼不類于先曆腸典保人人也,汝其體之。
作居家二箴,約喪擎禮節,變易世俗,曠注浮屠之習。
唐忠字以信,含山人。
天順己卯舉人,知密雲縣。
性願悫,以廉著。
莅密雲十三載,一夫不妄役,雖瓜果蔬菜未嘗濫受。
鋤強抑暴,奏蠲水沖田糧,民德之。
比歸,老少涕泣遮道,不能行。
家居十餘年,鬻衣自給,足迹不入公門。
當道故人禮重之。
有欲為其身後計者,忠辄曰:令後世目為清白吏,子孫足矣。
李瑾嗣封襄城伯。
成化三年,四川都掌蠻叛,命佩征夷将軍印,充總兵官往讨,兵部尚書程信督之,師至。
永甯分六路進,瑾與信居中節制,盡破諸蠻寨,前後斬首四千五百有奇,獲铠仗牲畜無算。
分都掌地,設官建治控制之。
師還,進侯,累加太保。
宏治二年卒,贈芮國公,谥壯武。
瑾性寬宏,能下士。
兄漣以貌寝,不得嗣,瑾敬禮甚厚。
漣卒,撫其子唐如己子。
王珍字元聘,和州人。
幼穎敏,讀書過目辄成誦。
諸生時,道拾遺钗,追而還之,人稱其介。
登成化丁未進士,上阜俗安民四策,阨于時,不果用。
采纂實錄,所至饋覺,一無所受。
初授浙浦江令,恤民勸農,鋤強去暴,崇禮教,毀淫祠,舉搭鹹欲複古。
先達如程篁墩、費鵝湖,皆期以公輔,未竟所施,卒于任。
武臯字舜弼,和州人。
幼穎異,日誦千言。
登宏治癸醜進士。
明年,選諸王輔導官,臯授翰林院檢讨,輔榮藩,日進講讀,先之誠正修身之道,次及齊家治平之術,諄複開導。
榮藩嘉其誠,以先生呼之。
三載乞歸省,尋丁外艱,服阕,仍入輔,内降多出公筆。
壬戌,複以内艱歸,哀毀成疾。
公性廉靜寡欲,有邑令被誣,求白于監司,乞公為開陳,且啖以賂,拒不納。
卒白其冤,令入謝曰:此朝。
廷用法之公,監司莅事之明,于吾何有。
楊先字古野,和州人,耿介絕俗。
弱冠補弟子員,非所好也。
随伯父瑞之官武城。
武城多泰漢以來金石遺文,因殚精字學,博通諸家,以法書名四方。
後又随任健甯為朱子阙裡,乃盡棄俗學,超然塵垢之外,放迹于山崖水涘,興至辄自書,所作不甚珍。
性至,達官富人乞其片紙,掉臂而去。
淮上總督某與先有舊知,先不可屈,托州守孟公委曲緻之。
先聞遠遁,孟公屢造其廬,求一面,不可得。
其孤僻如此。
家窭甚,??粥不繼,而吟詠翰墨之趣不少衰。
蔣清字源潔,含山人。
正德七年貢士,知密雲縣,苞苴不敢到門,以事忤中貴,解任,改江西都司斷事,以能斷疑獄,署進賢縣,尋緻政歸。
清學問精博,天文地理皆領其略。
尤通樂律,謂外紀失之駁,少微失之略,宋元失之繁,近者鑒斷失之冗濫,欲訂正為成書。
又謂近思錄乃先正義理淵源之書,欲以暇注釋發明之,未竟而卒。
萬慶字子餘,和州人。
少穎異,弱冠以文名。
嘉靖己未進士。
初授行人,使于楚,餽切一無所受。
擢刑部員外郎。
有豪猾倚中貴私鑄錢,諸司莫敢發,慶毅然按其罪,僚采鹹服之。
出為泉州守,慈惠溫厚,不事察察為明,罷不便于民者數事。
時倭寇破永春,人鹹危懼,慶不動聲色,以計擒之。
在郡三年,有惠利于士民。
秩将滿,大計以保障留。
未幾,聞母疾,亟乞歸養,許之。
士民遮留,立生祠以祀。
大司寇葵峰黃公為之記。
居家杜門,養母盡歡。
母逝,以哀毀終。
王元吉字德修,和州人。
以明經官複州衛教授。
元吉生而椎魯
卒于家,以孝旌。
王玺字廷用,和州人。
舉正統甲子鄉試,中會試,乙榜當選,以父鎬疾辭,不就。
歸侍湯藥,每仰天飲泣,祈以身代,疾果愈。
登戊辰進士,觀政戶部,奉敇赍金帛賞勞兩廣軍士。
尚書金濂稱其才。
補本部福建司主事,差通州天津。
等建。
司主事,差通州天津等處,協同鎮守都指揮陳逵督辦草束。
事有過當,必正言規戒。
丁外艱,服阕,補四川司,趱督糧儲、紫荊等關閘,以廉能稱。
尋升員外郎郎中,出為兩浙鹽運司運使盡厘宿弊聲譽。
勃起,丁内憂,遂蔑仕進。
意去城半裡。
構屋數椽,雜莳花木,以供玩好,足迹不至城府。
幹纓字應麾,和州人。
性孝友。
正統間,父殁,廬墓側,旦夕悲号。
母殁,大如之。
有司欲舉旌,纓力辭曰:此職分所,當為。
纓何人敢當盛典。
事遂寝。
鄉邦無少長皆稱幹孝子雲。
耿定,和州人。
由楷書曆官刑部郎中,以才優舉,升浙江布政使司參議。
正統間,處州盜起,領兵勦捕,率先督戰,死于陣。
事聞,贈浙江按察司副使,遣官谕祭。
胡澄字景濂,含山人。
天順三年薦于鄉,任甯都知縣,愛民如子,升甯海州同知,以歲旱禱雨,暴卒,民哀之。
澄性孝友,方試禮闱時,聞父疾,遂投牒歸。
或強之日:吾方寸亂矣。
比歸,果疾革,哀毀幾傷生。
及官甯海,召諸子曰:吾為吏十三載,不敢有豪末私,懼不類于先曆腸典保人人也,汝其體之。
作居家二箴,約喪擎禮節,變易世俗,曠注浮屠之習。
唐忠字以信,含山人。
天順己卯舉人,知密雲縣。
性願悫,以廉著。
莅密雲十三載,一夫不妄役,雖瓜果蔬菜未嘗濫受。
鋤強抑暴,奏蠲水沖田糧,民德之。
比歸,老少涕泣遮道,不能行。
家居十餘年,鬻衣自給,足迹不入公門。
當道故人禮重之。
有欲為其身後計者,忠辄曰:令後世目為清白吏,子孫足矣。
李瑾嗣封襄城伯。
成化三年,四川都掌蠻叛,命佩征夷将軍印,充總兵官往讨,兵部尚書程信督之,師至。
永甯分六路進,瑾與信居中節制,盡破諸蠻寨,前後斬首四千五百有奇,獲铠仗牲畜無算。
分都掌地,設官建治控制之。
師還,進侯,累加太保。
宏治二年卒,贈芮國公,谥壯武。
瑾性寬宏,能下士。
兄漣以貌寝,不得嗣,瑾敬禮甚厚。
漣卒,撫其子唐如己子。
王珍字元聘,和州人。
幼穎敏,讀書過目辄成誦。
諸生時,道拾遺钗,追而還之,人稱其介。
登成化丁未進士,上阜俗安民四策,阨于時,不果用。
采纂實錄,所至饋覺,一無所受。
初授浙浦江令,恤民勸農,鋤強去暴,崇禮教,毀淫祠,舉搭鹹欲複古。
先達如程篁墩、費鵝湖,皆期以公輔,未竟所施,卒于任。
武臯字舜弼,和州人。
幼穎異,日誦千言。
登宏治癸醜進士。
明年,選諸王輔導官,臯授翰林院檢讨,輔榮藩,日進講讀,先之誠正修身之道,次及齊家治平之術,諄複開導。
榮藩嘉其誠,以先生呼之。
三載乞歸省,尋丁外艱,服阕,仍入輔,内降多出公筆。
壬戌,複以内艱歸,哀毀成疾。
公性廉靜寡欲,有邑令被誣,求白于監司,乞公為開陳,且啖以賂,拒不納。
卒白其冤,令入謝曰:此朝。
廷用法之公,監司莅事之明,于吾何有。
楊先字古野,和州人,耿介絕俗。
弱冠補弟子員,非所好也。
随伯父瑞之官武城。
武城多泰漢以來金石遺文,因殚精字學,博通諸家,以法書名四方。
後又随任健甯為朱子阙裡,乃盡棄俗學,超然塵垢之外,放迹于山崖水涘,興至辄自書,所作不甚珍。
性至,達官富人乞其片紙,掉臂而去。
淮上總督某與先有舊知,先不可屈,托州守孟公委曲緻之。
先聞遠遁,孟公屢造其廬,求一面,不可得。
其孤僻如此。
家窭甚,??粥不繼,而吟詠翰墨之趣不少衰。
蔣清字源潔,含山人。
正德七年貢士,知密雲縣,苞苴不敢到門,以事忤中貴,解任,改江西都司斷事,以能斷疑獄,署進賢縣,尋緻政歸。
清學問精博,天文地理皆領其略。
尤通樂律,謂外紀失之駁,少微失之略,宋元失之繁,近者鑒斷失之冗濫,欲訂正為成書。
又謂近思錄乃先正義理淵源之書,欲以暇注釋發明之,未竟而卒。
萬慶字子餘,和州人。
少穎異,弱冠以文名。
嘉靖己未進士。
初授行人,使于楚,餽切一無所受。
擢刑部員外郎。
有豪猾倚中貴私鑄錢,諸司莫敢發,慶毅然按其罪,僚采鹹服之。
出為泉州守,慈惠溫厚,不事察察為明,罷不便于民者數事。
時倭寇破永春,人鹹危懼,慶不動聲色,以計擒之。
在郡三年,有惠利于士民。
秩将滿,大計以保障留。
未幾,聞母疾,亟乞歸養,許之。
士民遮留,立生祠以祀。
大司寇葵峰黃公為之記。
居家杜門,養母盡歡。
母逝,以哀毀終。
王元吉字德修,和州人。
以明經官複州衛教授。
元吉生而椎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