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人物一
晉
陳訓,字道元,曆陽人。
少好秘學,天文算曆、陰陽占候,無不畢綜。
尤善風丐,孫皓以為奉禁都尉,使其占侯。
皓政嚴酷,訓知其必敗,而不敢言。
時錢唐湖開,或言天下當太平,青蓋入洛陽。
皓以問訓,訓曰:臣止能望氣,不能達湖之開塞。
退而告其友曰:青蓋入洛,将有輿榇銜璧之事,非吉祥也。
尋而吳亡,訓随例内徙,拜曆陽典錄卷十三随例内徙,拜谏議大夫,俄而公職還鄉。
及陳敏作亂,遣弟宏為曆陽太守。
訓謂邑人曰:陳家無王氣,不久當滅。
宏聞,将斬之。
訓鄉人秦璩為宏參軍,乃說宏曰:訓善風僞,可試之,如不中,徐斬未晚也。
乃赦之。
時宏攻征東參軍衡彥于曆陽,乃問訓曰:城中有幾千人,攻之可拔不?訓登牛渚山望氣,曰:不過五百人,然不可攻,攻之必敗。
宏複大怒曰:何有五千人攻五百人,而有不得理?命将士攻之,果為彥所敗。
方信訓有道術,乃優遇之。
都水參軍淮南周亢嘗問訓以官位,訓曰:君至卯年當剖符近郡,酉年當有曲蓋。
亢曰:脫如來言,當相薦拔。
訓曰:性不好宮,惟欲得米耳。
後亢果為義興太守、金紫将軍。
時劉聰、王彌寇洛陽,曆陽太守武嘏問訓曰:國家人事如何?訓曰:胡賊三逼,國家當敗,天子野以今尚未也。
其後懷、愍二帝,果有平陽之酷焉。
或問其以明年吉兇者,訓曰:揚州刺史當列,武昌大火,上方節将大當列。
至。
時劉陶、周訪皆卒,武昌大火,燒數千家。
時甘卓為曆陽太守,訓私謂所親曰:甘侯頭低。
而視仰,相法,名為盼刀。
及目有赤脈,自外而入,不出十年,必以兵,以不領兵則可以免。
卓果為王敦所害。
丞相王導多病,每自憂慮,以問訓,訓曰:公耳豎垂肩,必壽,本大貴,子孫當興于江東。
鹹如其言。
訓年八十餘卒。
紀瞻,字思遠,秣陵人也。
祖亮,吳尚書令。
父陟,光祿大夫。
瞻少以方直知名。
吳平,徙家曆陽。
郡察孝廉,不行。
後舉秀才。
永康初,州又舉寒花。
大司馬辟東閣祭酒。
其年,除鄢陵公國相,不之官。
明年,左降松滋侯相。
太安中,棄官歸家,與顧榮等共誅陳敏,召拜尚書郎,與榮同赴洛。
至徐州,聞亂日甚,将不行。
會刺史裴盾得東海王越書,若榮等顧望,以軍禮發遣,乃與榮及陸玩等各解船,棄車牛,一日一夜行三百裡,得還揚州。
元帝為安東将軍,引為軍咨祭酒,轉鎮東長史。
帝親幸瞻宅,與之同乘而歸,以讨周馥、華轶功,封都鄉侯。
石勒入寇,加揚威将軍,都督京口以南至蕪湖諸軍事,以拒勒。
勒退,除會稽内史。
時有詐作大将軍府符收諸暨令,令巳受拘,瞻覺其詐,傾破檻出之,訉問使者,果伏詐妄。
尋遷丞相軍咨祭酒,論讨陳敏功,封臨湘縣侯。
西台除侍中,不就。
及長安不守,與王導俱入勸進,帝不許,使殿中将軍韓績徹去禦座,瞻叱績曰:帝座上應星宿,敢有動者斬!帝為之改容。
及帝踐位,拜侍中,轉尚書。
上疏谏诤,多所匡益,帝甚嘉其忠烈。
會久疾,不堪朝,上疏因以疾免。
尋除尚書右仆射,屢辭不聽,遂稱病笃,還第,不許。
時郄鑒據鄒山,屢為石勒等所侵逼,瞻以鑒有将相之材,恐朝廷棄而不恤,上疏請征之。
明帝嘗獨引瞻于廣室,慨然憂天下,曰:社稷之臣,欲無複十人,如何?因屈指曰:君便其一。
瞻辭讓。
帝曰:方欲與君善語,複雲何崇謙讓耶?瞻才兼文武,朝廷稱其忠亮雅正。
俄轉領軍将軍,當時服其嚴毅。
雖恒疾病,六軍敬憚之。
瞻以久病請去官,不聽,複加散騎常侍。
及王敦之逆,帝使謂瞻曰:卿雖病,但為朕卧護六軍,所益多矣。
乃賜布千匹。
瞻不以歸家,分賞将士。
賊平,複自表還家,帝不許,固辭不起。
诏曰:瞻忠亮雅正,識局經濟,屢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誠,朕深明此操,重違高志,今聽所執,其以為骠騎将軍,常侍如故。
服物制度,一按舊典,遣使就拜,止家為府。
尋卒,時年七十二。
冊贈本官開府儀同三司,谥曰穆。
遣禦史持節監讓喪事。
論讨王含功,追封華容公,降先爵二等,封次子一人亭侯。
瞻性靜默,少交遊,好讀書,或手自抄寫。
凡所著述,詩賦箋表數十篇,兼解音樂,殆盡其妙。
厚自奉養,立宅于烏衣巷,館宇崇麗,園池竹木,有足賞玩焉。
慎行實士,老而彌笃。
尚書闵鴻、太常薛兼、廣川太守河南褚沈,給事中宣城章遼、曆陽太守沛國武嘏,并與瞻盤疏,鹹藉其高義。
臨終托後于瞻,瞻悉營護其家,為起居宅,同于骨肉焉。
少與陸機兄弟善,及機被誅,瞻恤其家周至。
及嫁機女,資送同于所生。
長子景,蚤卒。
景子友嗣,官至廷尉。
景弟鑒,太子庶子、大将軍從事中郎,先瞻卒。
宋 劉瑜,曆陽人也。
七歲喪父,事母至孝,年五十二又喪。
母三年不進鹽酪,号泣晝夜不絕聲,勤身運力,以營斡事。
服除後二十餘年,布衣疏會,言辄流涕,常居墓側,未嘗暫違。
太祖元嘉初卒。
梁 昌義之,曆陽烏江人也。
少有武幹,齊代,随曹武征伐,累有戰功。
武為雍州,以義之補防合,出為馮翊戍主。
及武代還,義之留事高祖。
時天下方亂,高祖火厚遇之。
義師起,授為輔國将軍軍主,除建安王中兵集軍。
時竟陵稈口有邸閣,高祖遣驅,每戰必捷。
大軍次新林,随王茂于新亭
少好秘學,天文算曆、陰陽占候,無不畢綜。
尤善風丐,孫皓以為奉禁都尉,使其占侯。
皓政嚴酷,訓知其必敗,而不敢言。
時錢唐湖開,或言天下當太平,青蓋入洛陽。
皓以問訓,訓曰:臣止能望氣,不能達湖之開塞。
退而告其友曰:青蓋入洛,将有輿榇銜璧之事,非吉祥也。
尋而吳亡,訓随例内徙,拜曆陽典錄卷十三随例内徙,拜谏議大夫,俄而公職還鄉。
及陳敏作亂,遣弟宏為曆陽太守。
訓謂邑人曰:陳家無王氣,不久當滅。
宏聞,将斬之。
訓鄉人秦璩為宏參軍,乃說宏曰:訓善風僞,可試之,如不中,徐斬未晚也。
乃赦之。
時宏攻征東參軍衡彥于曆陽,乃問訓曰:城中有幾千人,攻之可拔不?訓登牛渚山望氣,曰:不過五百人,然不可攻,攻之必敗。
宏複大怒曰:何有五千人攻五百人,而有不得理?命将士攻之,果為彥所敗。
方信訓有道術,乃優遇之。
都水參軍淮南周亢嘗問訓以官位,訓曰:君至卯年當剖符近郡,酉年當有曲蓋。
亢曰:脫如來言,當相薦拔。
訓曰:性不好宮,惟欲得米耳。
後亢果為義興太守、金紫将軍。
時劉聰、王彌寇洛陽,曆陽太守武嘏問訓曰:國家人事如何?訓曰:胡賊三逼,國家當敗,天子野以今尚未也。
其後懷、愍二帝,果有平陽之酷焉。
或問其以明年吉兇者,訓曰:揚州刺史當列,武昌大火,上方節将大當列。
至。
時劉陶、周訪皆卒,武昌大火,燒數千家。
時甘卓為曆陽太守,訓私謂所親曰:甘侯頭低。
而視仰,相法,名為盼刀。
及目有赤脈,自外而入,不出十年,必以兵,以不領兵則可以免。
卓果為王敦所害。
丞相王導多病,每自憂慮,以問訓,訓曰:公耳豎垂肩,必壽,本大貴,子孫當興于江東。
鹹如其言。
訓年八十餘卒。
紀瞻,字思遠,秣陵人也。
祖亮,吳尚書令。
父陟,光祿大夫。
瞻少以方直知名。
吳平,徙家曆陽。
郡察孝廉,不行。
後舉秀才。
永康初,州又舉寒花。
大司馬辟東閣祭酒。
其年,除鄢陵公國相,不之官。
明年,左降松滋侯相。
太安中,棄官歸家,與顧榮等共誅陳敏,召拜尚書郎,與榮同赴洛。
至徐州,聞亂日甚,将不行。
會刺史裴盾得東海王越書,若榮等顧望,以軍禮發遣,乃與榮及陸玩等各解船,棄車牛,一日一夜行三百裡,得還揚州。
元帝為安東将軍,引為軍咨祭酒,轉鎮東長史。
帝親幸瞻宅,與之同乘而歸,以讨周馥、華轶功,封都鄉侯。
石勒入寇,加揚威将軍,都督京口以南至蕪湖諸軍事,以拒勒。
勒退,除會稽内史。
時有詐作大将軍府符收諸暨令,令巳受拘,瞻覺其詐,傾破檻出之,訉問使者,果伏詐妄。
尋遷丞相軍咨祭酒,論讨陳敏功,封臨湘縣侯。
西台除侍中,不就。
及長安不守,與王導俱入勸進,帝不許,使殿中将軍韓績徹去禦座,瞻叱績曰:帝座上應星宿,敢有動者斬!帝為之改容。
及帝踐位,拜侍中,轉尚書。
上疏谏诤,多所匡益,帝甚嘉其忠烈。
會久疾,不堪朝,上疏因以疾免。
尋除尚書右仆射,屢辭不聽,遂稱病笃,還第,不許。
時郄鑒據鄒山,屢為石勒等所侵逼,瞻以鑒有将相之材,恐朝廷棄而不恤,上疏請征之。
明帝嘗獨引瞻于廣室,慨然憂天下,曰:社稷之臣,欲無複十人,如何?因屈指曰:君便其一。
瞻辭讓。
帝曰:方欲與君善語,複雲何崇謙讓耶?瞻才兼文武,朝廷稱其忠亮雅正。
俄轉領軍将軍,當時服其嚴毅。
雖恒疾病,六軍敬憚之。
瞻以久病請去官,不聽,複加散騎常侍。
及王敦之逆,帝使謂瞻曰:卿雖病,但為朕卧護六軍,所益多矣。
乃賜布千匹。
瞻不以歸家,分賞将士。
賊平,複自表還家,帝不許,固辭不起。
诏曰:瞻忠亮雅正,識局經濟,屢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誠,朕深明此操,重違高志,今聽所執,其以為骠騎将軍,常侍如故。
服物制度,一按舊典,遣使就拜,止家為府。
尋卒,時年七十二。
冊贈本官開府儀同三司,谥曰穆。
遣禦史持節監讓喪事。
論讨王含功,追封華容公,降先爵二等,封次子一人亭侯。
瞻性靜默,少交遊,好讀書,或手自抄寫。
凡所著述,詩賦箋表數十篇,兼解音樂,殆盡其妙。
厚自奉養,立宅于烏衣巷,館宇崇麗,園池竹木,有足賞玩焉。
慎行實士,老而彌笃。
尚書闵鴻、太常薛兼、廣川太守河南褚沈,給事中宣城章遼、曆陽太守沛國武嘏,并與瞻盤疏,鹹藉其高義。
臨終托後于瞻,瞻悉營護其家,為起居宅,同于骨肉焉。
少與陸機兄弟善,及機被誅,瞻恤其家周至。
及嫁機女,資送同于所生。
長子景,蚤卒。
景子友嗣,官至廷尉。
景弟鑒,太子庶子、大将軍從事中郎,先瞻卒。
宋 劉瑜,曆陽人也。
七歲喪父,事母至孝,年五十二又喪。
母三年不進鹽酪,号泣晝夜不絕聲,勤身運力,以營斡事。
服除後二十餘年,布衣疏會,言辄流涕,常居墓側,未嘗暫違。
太祖元嘉初卒。
梁 昌義之,曆陽烏江人也。
少有武幹,齊代,随曹武征伐,累有戰功。
武為雍州,以義之補防合,出為馮翊戍主。
及武代還,義之留事高祖。
時天下方亂,高祖火厚遇之。
義師起,授為輔國将軍軍主,除建安王中兵集軍。
時竟陵稈口有邸閣,高祖遣驅,每戰必捷。
大軍次新林,随王茂于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