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十一

關燈
丸遠和州長史。

     北周 陽休之,大象末進位上開府,除和州刺史。

    隋開皇二年罷任。

     韓擒虎隋高祖作相時,遷和州刺史。

     李人傑開府儀同三司,和州刺史,劉顯光臨江太守,降陳。

     隋 慕容三藏,燕人。

    大業元年,授和州刺史。

    三年,轉任淮南太守,所在有惠政。

     鄭次珍和州刺史 趙元楷,大業中為曆陽郡丞,與廬江郡丞徐仲宗俱竭百姓之産以貢于帝。

     唐 東平王續,和州刺史。

    來俊臣客和州為奸,中上變,續按訉無狀,杖之百。

    天授中,續以罪誅。

    東莞公融和州刺史。

     張無擇,字君選,勾章人,和州刺史。

    時水潦害農,無擇請蠲谷賬之。

    采訪使李知柔??不快其直諒,密奏以附下為名,貶蘇州别駕,老幼遮道攀留。

     張知謇,字匪躬,幽州方城人。

    中宗時和州刺史。

     清介有威嚴。

     季廣琛曆陽太守。

     張萬福,魏州元城人。

    許杲窺淮南,萬福攝濠州刺史,又攝舒州刺史。

    大曆三年,召見,代宗曰:欲一識卿面,且将以許杲累卿。

    乃拜和州刺史兼行營防禦使,督盜淮南。

    萬福至州,杲懼,徙屯上元,過楚州,大掠。

    節度使韋元甫使萬福追讨。

    未至,杲為其将康自勸所逐,自勸循淮鈔而東,萬福倍道追殺之,免者十三,盡還所掠于民。

    元甫将厚賞士,萬福曰:官健坐仰衣食,無所事,今一小煩之,不足過賞,請用三之一。

    帝下诏袖美,賜貝衣、宮錦十雙。

    诏以本鎮兵千五百人防秋。

    京西,遂去,以和州刺史,鎮鹹陽。

    萬福莅凡九州,皆有惠愛。

     韋應物貞元初,自蘭台出為和州牧。

    淩準和州刺史,張惟儉和州刺史。

    宇文審和州刺史裴俦和州刺史。

     穆甯,懷州河内人。

    大曆初,為監察禦史,三遷檢校秘書少監,兼和州刺史,治有狀。

    後刺史疾之,以天寶舊版校見戶,妄劾甯多逋亡,貶泉州司戶參軍事。

    子贊訴其枉,三年始得通,诏禦史覆視,實增戶數倍。

    召入,拜太子右谕德,段和州刺史。

    劉禹錫和州刺史。

     崔雍字順中,由起居郎出為和州刺史。

    龐勳以兵劫烏江雍,不能抗,遣人持牛酒勞之,密表其狀,民不知。

    諸朝,宰相路岩、繁不平,因是傅書崔其罪,賜列宣州。

     秦彥,和州刺史。

    彥本名立,隸伍籍。

    乾符中,以盜系獄,亡命,改名彥。

    聚徒百人,殺下邳令,取其赀,入黃巢黨中。

    既敗,降高骈,累表和州刺史。

    中和初,宣歙觀察使窦潏病,彥襲而代之。

     孫端,和州刺史。

    張懷禮和州刺史。

    于季有和州刺史。

    張景伯和州刺史。

    李士英和州刺史裴晟和州刺史裴神舉,和州刺史裴旭,和州刺史劉??,和州刺史高熊和州刺史李繁,和州刺史溫道沖,和州刺史崔思約,和州刺史崔元敬,和州刺史崔續,和州刺史柳明谌和州刺史韓演,和州刺史盧慎思,和州刺史盧廣濟,和州刺史盧士牟,和州刺史孫彥皎,和州刺史薛缙,和州刺史韋匡花,和州刺史令狐昆,和州刺史趙 盧景亮。

    憲宗時和州别駕。

    鄭思挹,和州别駕。

    李清,和州長史。

    李鶴年和州司馬。

    褚曆陽司馬李峰和州司戶參軍。

    李曆陽縣令王利貞和州曆陽縣丞。

     裴九思曆陽縣丞。

     王遊重彥貞。

    元中烏江縣令治韋遊溝,民享其利。

     李處恭烏江縣令。

    孫昱烏江縣令。

    朱元吉烏江縣令。

     韋尹開元中烏江縣丞。

    開韋遊溝。

    烏江縣主簿。

     晉 史匡翰天祐中和州刺史。

     周 韓令坤少隸周祖帳下,領和州刺史。

     張永德驸馬都尉,領和州刺史。

    郭廷贊和州刺史。

     王繼濤顯德五年和州刺史。

     南唐王彥俦和州刺史,有政績,善撫境内,和遂為富州。

     陳德誠和州刺史,有政績。

     王繼成,閩王延政從子,納款于唐,徙和州刺史,終于其官。

     韓熙載和州司馬,先為和州從事。

     楊守慶烏江縣令。

    徐锴烏江縣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