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十一

關燈
陽。

     桓伊字叔夏,谯國铚人。

    苻堅強盛,邊鄙多虞,朝議字能拒捍疆場,乃授伊淮南太守,以綏禦有方。

    進督豫、揚諸軍事、建威将軍、曆陽太守。

    與謝玄共破賊别将王鑒、張蚝等,進豫州刺史。

     武嘏曆陽太守,鄭進曆陽太守,降石季龍,錢鳳曆陽太守,索元曆陽太守,劉懷肅淮南、曆陽二郡太守。

     甘卓字季思,丹陽人。

    元帝初渡江,授卓前鋒都督、揚威将軍、曆陽内史,讨周馥,征杜弢,以功進爵南鄉侯,拜豫章太守,朱彥曆陽内史。

     蘇峻字子高,長廣掖人也。

    冠軍将軍、曆陽内史,封邵陵公。

    明帝初崩,庾亮欲征之,謀為亂,而以讨亮為名,遂陷宮城,後伏誅。

     何仍,蘇峻司馬。

    任讓、峻參軍徐會、峻參軍陳??、朱彥參軍袁宏、謝尚參軍王铨曆陽縣令。

    隐父少好學,有著述之志,每私錄晉事及功臣行狀,未就而卒。

     匡術阜陵縣令,逃亡無行。

    庾亮征峻,術勸峻誅亮,遂與峻同反。

    後以苑城降。

     宋 彭城王義康南豫州刺史,鎮曆陽。

     廬陵王義真南豫州刺史,鎮曆陽,多所求索。

    徐羨之等每裁量不盡與。

    深惡執政,表求還都。

    羨之等密謀廢立,乃奏廢為庶人。

     江夏王義恭南豫州刺史,鎮曆陽,時年十二。

     到彥之元嘉三年,南豫州刺史、監六州諸軍事,鎮曆陽。

     孝武帝先為武陵王南豫州刺史,鎮曆陽。

     山陽王休祐南豫州刺史、鎮曆陽。

     王玄谟南豫州刺史、劉靈切南豫州刺史曆陽太守 阮佃夫元徽四年,南豫州刺史、曆陽太守、段佛榮南豫州刺史、曆陽太守、邵陵王友。

    升明二年,南豫州刺史、曆陽太守。

    三年薨。

     劉湛字宏仁,南陽涅陽人。

    高祖以第四子義康為豫州刺吏,以湛為長史。

    義康徙為南豫州,湛改領曆陽太守。

    為人剛嚴用法,奸吏犯贓,百錢以上皆殺之,自下莫不震肅。

    廬陵王義真出為南豫州刺史,湛又為長史,太守如故。

     全景文元徽末,南豫州刺史、曆陽太守、臧質曆陽太守、程天祚曆陽太守、張幼緒曆陽太守 王淮之字元曾,臨沂人。

    元嘉二年曆陽太守,行州府之任,綏懷得理,軍民傾之。

    尋入為宋侍中。

     袁敳曆陽太守、建平王景緊曆陽、南谯二郡太守、劉遵考曆陽、南谯二郡太守、王元載曆陽太守、王昆曆陽内史 鄧??之,孝武藩邸征虜長史。

    大明七年,車駕幸曆陽,追思在藩之舊,下诏曰:故光祿勳、前征虜長史鄧亂之,體局沈隐,累任著績。

    朕昔當藩重,首先佐務,心力款盡,弗忘于懷。

    往歲息璩兇悖,自取誅翦,沿恩及琬,特免釁戮。

    今可擢為給事黃門侍郎,以旌亂之宿誠。

     劉儒曆陽郡丞 周山圖,字季寂,義興義鄉人。

    時豫州淮西地新沒,更于曆陽立鎮。

    泰始五年,以山圖為龍骧将軍、曆陽令,領兵守城,讨臨海亡命田流,平之,擊斬豫章賊張鳳。

     齊 王玄邈郁林王即位,授曆陽、南谯二郡太守。

     張稷,吳郡人,陳顯達反,授曆陽、南谯二郡太守。

     蕭懿永元二年,豫州刺史、曆陽、南谯二郡太守,讨裴叔業,叔業懼,降于魏。

    既而崔慧景入寇京邑,齊室大亂,诏征懿,懿時方食,投箸而起,率銳卒三千人援城。

     梁 張齊字子響,馮翊郡人。

    高祖受禅,為甯朔将軍、曆陽太守。

    齊手不知書,目不識字,而在郡有清政,吏事甚修。

     韋睿字懷文,京兆杜陵人。

    天監二年,豫州刺史,領曆陽太守。

     馮道根曆陽太守,丁道遷曆陽太守。

    莊鐵曆陽太守,降侯景。

     明紹世,曆陽太守。

    稈鴉仁自魏歸國,授曆陽太守。

    王超宗韋睿長史。

     陳昕,大同六年,除威遠将軍、小岘城主,以公事陳慶免。

     陳 錢道戢王師北讨,道戢同黃法氍圍曆陽,曆陽城平,因以道戢鎮之。

     黃法軧南豫州刺史,鎮曆陽。

    胡铄曆陽太守。

     北齊 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