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見之者鹹曰:是子異日必亢厥宗。
及壯,其材果超群類,不屑屈人下,同黨多嚴憚之。
至正中,天下大亂,所在寇盜,乘時為患害,屠劉其黔黎,蕩析其室廬,剽敚其玉帛。
公慮蹙迫州境,即于所居黃墩結集水砦,召募強丁,淬勵刀劍,晝夜為禦侮計,練閱有法,暗合古之将略。
遐迩聞者,多荷殳相從。
于時帝初起兵臨濠,智勇之士,雷動而霧集,公遂帥衆而來,隸于麾下。
及大兵飛渡長江,進克采石,繼攻蕪湖,駐溧水而定建業,搗京口而下江陰。
公皆從諸将,建立奇勳。
會張士誠據有淮、浙數州之地,肆為不恭,侵轶邊陲。
帝乃震怒,遣大将出師讨之。
公複在行,摧敵于舊館,陷城于姑蘇,拓土于淮東,其功号為尤偉。
蓋公自從軍,授以先鋒之職,八轉至榮祿大夫、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迨夫大統既集,帝念将帥百戰之勞,定功行賞,上則公爵,次則侯封,各錫以鐵券金書,傳示子孫,俾世其祿。
于是授公 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封廣德侯,食祿六百石。
公未及受券,請命往廣海巡視城陴,整饬軍隊。
行次崖州,以疾薨于官舍,年五十有九,實洪武四年三月二十七日也。
訃聞,帝懷悼不巳,诏有司迎公之柩,以是歲六月某日還缽于黃墩先墓之次,藏券墓中,以慰公于九泉。
且進封巢國公,谥曰武莊,階加特進,勳加右柱國,褒崇之意,無不備至。
公一子景春蚤世,竟無嗣續。
其配沣國夫人蔣氏先薨,至是與公合缽焉。
既缽,禮部以聞, 帝若曰:其令國子司業宋濂制為碑銘,樹諸神道。
尚書臣陶凱即日傳命授臣,臣不敢辭。
臣聞傳記所稱用世之士,非才勇為難,而炳于幾先者為難。
公當英雄疊奮之時,大欲以扞障自效,見帝之真,即知天位之有在,人情之所屬,統其部曲,??然來歸,非有先幾之識者能之乎?其建樹功烈,安享尊榮,爵封上公,位跻極品,大宜也。
雲台淩煙之衆,又豈得專美于前乎?臣既曆叙公之戰功次第于右,複系之銘。
辭曰:士之所貴,炳于幾先。
誠獲所依,身名兩全。
當元之季,王綱解紐。
群雄虎争,鹿知誰手。
維武莊公,家于和陽。
依水建砦,以遏寇攘。
皇帝龍興,知為真主。
仗劍相從,率先多士。
帝曰俞哉,爾兵我從。
即麾義旗,同渡大江。
牛渚既殲,于湖本捷。
溧水洋洋,視如毫發。
天兵載揚,翔飙書霆。
秣陵南徐,次第而平。
況此江陰,勢如破竹。
兵鋒所向,無強不衄。
鄰有勍豎,據浙連淮,來撼大樹,何哉蚍蜉。
皇赫斯怒,命将行伐。
鏟破連營,瀳除窟穴。
複敕雄師,定淮之東。
載綏載甯,載約其同。
凡斯諸役,公無不與。
展力摅誠,于雲備至。
天清地甯,六合一家。
大統既定,論賞有差。
黃金镂書,鑄鐵為券。
作誓剖符,千齡弗變。
皇恩下被,将膺寵榮。
訃來淮南,聞者涕零。
宸衷憫恻,為诏郡縣。
旋其柩車,就鄉而窆。
崇階峻爵,極于上公。
龍光有赫,贲及幽宮。
儒臣作銘,播揚嘉績。
百世之下,視此貞刻。
茂國公李彬墓含山南二十裡炤面山下。
公和州人,明史雲鳳陽人。
永樂元年封豐城侯。
二十年薨,贈茂國公,谥剛毅。
傳子賢,薨,贈豐國公,谥忠憲。
賢子勇,勇子玺,玺庶兄旻,旻谥武襄。
旻從子熙,熙從子儒,儒子環,環子承祚。
承祚子開先,凡十世。
明亡,十世明有傳。
明戴重過炤面山豐城侯先墓。
時侯承祚以附逆。
黨獲辟炤面山窟狼群嗥,磨棱澗水流青蒿。
黃泥古蒙二尺高,百年木皮生蛴螬。
蒙中老翁呼不起,曾将弓馬教孫子。
燕燕高飛入帝裡,前驅長矛截江水。
功成賜爵萬戶侯,金印鐵書錦貂裘。
一十二世眷未休,千裡先墳啼鹁鸠。
北人莫來驅羊牛。
且甯屈膝拜賊蟊,如血污刀列不羞。
噫籲嘻!藤花曉淚濕枯木,白須老翁來夜哭。
驸馬都尉王克恭墓在含山南。
克恭,和州人,尚太祖兄南昌王女福成公主,嘗為福建行省參政,後改福州衛指揮使。
都督楊文墓在含山西九都,傳載人物。
都督紀清墓在含山東七都。
清,含山人,官至右軍都督府都督佥事。
永樂九年卒,奉敕歸缽。
州縣志傳皆寥寥數語,略不載其勳業功臣錄大然,豈有所諱而然耶?嘉定訓導劉芳遠墓含山南十三都流塘堰,傳載人物。
處州府知府張佑墓在含山東門外,傳載人物。
指揮張亨墓在縣黃墩,傳載人物。
大學士曹元墓在含山西門外。
元,含山人,大南衛籍。
成化乙未進士,曆官兵部尚書,入文淵閣。
兵部主事王憲墓在含山小西門外憲,永樂戊戌進士,兵部主事。
戶部主事戴瑤墓在含山南門外。
瑤天資敏異,學贍詞豐,工書法。
正統乙醜進士,戶部主事。
衛輝府同知李衷燦墓在含山西五裡,傳載人物。
及壯,其材果超群類,不屑屈人下,同黨多嚴憚之。
至正中,天下大亂,所在寇盜,乘時為患害,屠劉其黔黎,蕩析其室廬,剽敚其玉帛。
公慮蹙迫州境,即于所居黃墩結集水砦,召募強丁,淬勵刀劍,晝夜為禦侮計,練閱有法,暗合古之将略。
遐迩聞者,多荷殳相從。
于時帝初起兵臨濠,智勇之士,雷動而霧集,公遂帥衆而來,隸于麾下。
及大兵飛渡長江,進克采石,繼攻蕪湖,駐溧水而定建業,搗京口而下江陰。
公皆從諸将,建立奇勳。
會張士誠據有淮、浙數州之地,肆為不恭,侵轶邊陲。
帝乃震怒,遣大将出師讨之。
公複在行,摧敵于舊館,陷城于姑蘇,拓土于淮東,其功号為尤偉。
蓋公自從軍,授以先鋒之職,八轉至榮祿大夫、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迨夫大統既集,帝念将帥百戰之勞,定功行賞,上則公爵,次則侯封,各錫以鐵券金書,傳示子孫,俾世其祿。
于是授公 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封廣德侯,食祿六百石。
公未及受券,請命往廣海巡視城陴,整饬軍隊。
行次崖州,以疾薨于官舍,年五十有九,實洪武四年三月二十七日也。
訃聞,帝懷悼不巳,诏有司迎公之柩,以是歲六月某日還缽于黃墩先墓之次,藏券墓中,以慰公于九泉。
且進封巢國公,谥曰武莊,階加特進,勳加右柱國,褒崇之意,無不備至。
公一子景春蚤世,竟無嗣續。
其配沣國夫人蔣氏先薨,至是與公合缽焉。
既缽,禮部以聞, 帝若曰:其令國子司業宋濂制為碑銘,樹諸神道。
尚書臣陶凱即日傳命授臣,臣不敢辭。
臣聞傳記所稱用世之士,非才勇為難,而炳于幾先者為難。
公當英雄疊奮之時,大欲以扞障自效,見帝之真,即知天位之有在,人情之所屬,統其部曲,??然來歸,非有先幾之識者能之乎?其建樹功烈,安享尊榮,爵封上公,位跻極品,大宜也。
雲台淩煙之衆,又豈得專美于前乎?臣既曆叙公之戰功次第于右,複系之銘。
辭曰:士之所貴,炳于幾先。
誠獲所依,身名兩全。
當元之季,王綱解紐。
群雄虎争,鹿知誰手。
維武莊公,家于和陽。
依水建砦,以遏寇攘。
皇帝龍興,知為真主。
仗劍相從,率先多士。
帝曰俞哉,爾兵我從。
即麾義旗,同渡大江。
牛渚既殲,于湖本捷。
溧水洋洋,視如毫發。
天兵載揚,翔飙書霆。
秣陵南徐,次第而平。
況此江陰,勢如破竹。
兵鋒所向,無強不衄。
鄰有勍豎,據浙連淮,來撼大樹,何哉蚍蜉。
皇赫斯怒,命将行伐。
鏟破連營,瀳除窟穴。
複敕雄師,定淮之東。
載綏載甯,載約其同。
凡斯諸役,公無不與。
展力摅誠,于雲備至。
天清地甯,六合一家。
大統既定,論賞有差。
黃金镂書,鑄鐵為券。
作誓剖符,千齡弗變。
皇恩下被,将膺寵榮。
訃來淮南,聞者涕零。
宸衷憫恻,為诏郡縣。
旋其柩車,就鄉而窆。
崇階峻爵,極于上公。
龍光有赫,贲及幽宮。
儒臣作銘,播揚嘉績。
百世之下,視此貞刻。
茂國公李彬墓含山南二十裡炤面山下。
公和州人,明史雲鳳陽人。
永樂元年封豐城侯。
二十年薨,贈茂國公,谥剛毅。
傳子賢,薨,贈豐國公,谥忠憲。
賢子勇,勇子玺,玺庶兄旻,旻谥武襄。
旻從子熙,熙從子儒,儒子環,環子承祚。
承祚子開先,凡十世。
明亡,十世明有傳。
明戴重過炤面山豐城侯先墓。
時侯承祚以附逆。
黨獲辟炤面山窟狼群嗥,磨棱澗水流青蒿。
黃泥古蒙二尺高,百年木皮生蛴螬。
蒙中老翁呼不起,曾将弓馬教孫子。
燕燕高飛入帝裡,前驅長矛截江水。
功成賜爵萬戶侯,金印鐵書錦貂裘。
一十二世眷未休,千裡先墳啼鹁鸠。
北人莫來驅羊牛。
且甯屈膝拜賊蟊,如血污刀列不羞。
噫籲嘻!藤花曉淚濕枯木,白須老翁來夜哭。
驸馬都尉王克恭墓在含山南。
克恭,和州人,尚太祖兄南昌王女福成公主,嘗為福建行省參政,後改福州衛指揮使。
都督楊文墓在含山西九都,傳載人物。
都督紀清墓在含山東七都。
清,含山人,官至右軍都督府都督佥事。
永樂九年卒,奉敕歸缽。
州縣志傳皆寥寥數語,略不載其勳業功臣錄大然,豈有所諱而然耶?嘉定訓導劉芳遠墓含山南十三都流塘堰,傳載人物。
處州府知府張佑墓在含山東門外,傳載人物。
指揮張亨墓在縣黃墩,傳載人物。
大學士曹元墓在含山西門外。
元,含山人,大南衛籍。
成化乙未進士,曆官兵部尚書,入文淵閣。
兵部主事王憲墓在含山小西門外憲,永樂戊戌進士,兵部主事。
戶部主事戴瑤墓在含山南門外。
瑤天資敏異,學贍詞豐,工書法。
正統乙醜進士,戶部主事。
衛輝府同知李衷燦墓在含山西五裡,傳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