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洪武朝,一為永樂朝,殊不可解。
二秀才墓州東北五裡,道旁有小碣書明甲申殉難。
二秀才墓無姓名,州人知之者絕少。
嗚呼二君。
之名既湮沒而不彰,此一抔之土,名節存焉,複不為人所知,可慨也巳! 烈女陳冬青墓州城北裡許,傳載列女。
本朝姚汝頌陳冬青墓前連理樹為鄉人所伐,歎:天心不劢冬青貞,冬青缽處連理生。
人心不沒冬青以。
來向墳頭看連理。
連理歲歲自菁華,雙柯盤結交楂椰。
惟鄉之人太愚鹵,所伐随意施斤斧。
嗚呼鄉人爾何知,烈女精誠實在茲。
應有雙雙比翼鳥,銜哀飛上棠梨枝。
遊定夫先生墓含山北十三都車轅嶺,有龜山先生所撰墓志。
宋楊時遊定夫墓志:予昔在元豐中,受業于明道先生兄弟之門,有友二人焉:謝良佐、顯道公其一也。
公諱酢,字定夫,建州建陽人。
初與其兄醇俱以文行知名于時,所交皆天下英豪。
公雖少,而一時老師宿儒鹹推先之。
伊川先生以事至京師,一見,謂其資可與适道。
是時明道先生知扶溝縣事,先生兄弟方以倡明道學為己任,設庠序,取邑人子弟教之,召公來職學事,公欣然往從之,得其微言,于是盡棄其學而學焉。
其後得邑河清,予往見之。
伊川謂予曰:遊君德器粹然,問學日進,政事大絕人遠甚,于師門見稱如此,其所造可知矣。
元豐六年,登進士第,調越州蕭山尉,用侍臣薦,召為太學錄,改宣德郎,除博士。
公以食貧待次奉親,不複就。
拟知河清縣。
忠宣範公判河南,待以國士,有議與之參訂。
移守颍昌,辟公自随,為府學教授。
未幾還朝,複秉鈞軸,即除公太學博士。
巳而忠宣罷職政,公大請外矣。
除簽書齊州判官廳事。
公丁太忠公。
憂,服除,再調泉州簽判。
上皇即位,召還為監察禦史,出知和州。
歲餘,管勾南京鴻慶宮,居太平州。
兩乞再任,知漢陽軍,以親老,再乞宮祠,除提點成都府長生觀。
丁太碩人憂,服除,知舒州,移知濠州。
不數月,會從官谪守衡,罷歸,寓曆陽,因家焉。
宣和五年五月二十三日,以疾終于正寝,享年七十有一,聲于和州含山縣車轅嶺之原。
公自幼不群,讀書一過目辄成誦,比壯益自力,心傳目到,不為世儒之習,誠于中,形諸外,儀容辭令,燦然有文,望之知其為成德君子也。
其事親無違,交朋友有信,莅官遇僚吏有恩義,雖人樂其自盡,而無敢慢其令。
惠政在民,戴之如父母,愈久而不忘。
筮仕之初,未更事,縣有疑獄,十餘年不能決。
公攝事一問,得其情而釋之,精練如花宦者,人服其明。
比年以來,編民困于征斂,修奉祠館,市材調吏無虛月,所至騷然。
公曆守四郡,處之裕如,雖時有興造,民初不知而事集。
娶呂氏,封宜人,有賢行,事舅姑以孝聞,友娣姒,睦姻族,人無間言。
公萦貧不治生産,夫人攻苦自淡,能宜其家。
先公卒。
子男七人:?、拟、捄、握、損、掞、拂有中庸義一卷、易說一卷,詩二南義一卷,論語、孟子雜解卷一卷,詩文各一卷,藏于家。
本朝王善橚過車轅嶺:仰止車轅嶺,踯躅車轅麓。
我懷立雪人,霏霏唾珠玉。
臯比坐當年,流澤千載馥。
小子曾何知,日星耀人目。
三複龜山志,悠然神相告。
空山靜無人,春風書帶綠。
危學士墓。
學士名絫,字太仆,元時累官參知政事。
入明,為侍講學士,未幾,谪和州,逾年卒,缽含山東門外。
天啟中,縣令朱長庚以墓當城址礙修築,遷缽西門外法輪庵後。
按潛溪集危公新墓碑雲:洪武五年二月十五日,權厝含山。
某年月日,遷缽金溪白馬鄉高橋之原。
然則含山特其權厝地耳。
而河村集中又載改缽示夢一事,豈其子雖請銘,而實未嘗遷欤? 巢國公華高墓在含山東七都黃墩。
公和州人。
洪武三年封廣德侯,四年薨,贈巢國公,谥武莊,無子。
明史有傳。
明宋濂廣德侯武莊華公神道碑銘:自古興王之際,天既生真人,拯民塗炭之中,必有如虎之将,宏展其丕猷,弼成其大業,此如燭照而龜蔔,蓋無疑者。
以漢唐言之,則雲台二十八将,淩煙閣二十四人是巳。
洪惟皇帝,當四海逐鹿之秋,龍飛淮甸,噓陽吸陰,反掌之間,廓清八極,夷荒蠻徼,罔不臣妾。
當是時,謀臣猛士,效忠宣力,其衆如雲,若和陽華公,大其一人也。
公諱高,姓華氏,字則未聞。
所謂和陽則其所居之郡也。
曾大父汝德,贈中奉大夫。
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追封武陵郡公,曾祖妣張氏,追封武陵郡夫人。
大父某,贈資善大夫、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左丞上護軍,追封武陵郡公;祖妣張氏,追封武陵郡夫人。
父德新,贈榮祿大夫、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沣國公,妣童氏,追封沣國夫人。
公之生也,挺然有英氣,人
二秀才墓州東北五裡,道旁有小碣書明甲申殉難。
二秀才墓無姓名,州人知之者絕少。
嗚呼二君。
之名既湮沒而不彰,此一抔之土,名節存焉,複不為人所知,可慨也巳! 烈女陳冬青墓州城北裡許,傳載列女。
本朝姚汝頌陳冬青墓前連理樹為鄉人所伐,歎:天心不劢冬青貞,冬青缽處連理生。
人心不沒冬青以。
來向墳頭看連理。
連理歲歲自菁華,雙柯盤結交楂椰。
惟鄉之人太愚鹵,所伐随意施斤斧。
嗚呼鄉人爾何知,烈女精誠實在茲。
應有雙雙比翼鳥,銜哀飛上棠梨枝。
遊定夫先生墓含山北十三都車轅嶺,有龜山先生所撰墓志。
宋楊時遊定夫墓志:予昔在元豐中,受業于明道先生兄弟之門,有友二人焉:謝良佐、顯道公其一也。
公諱酢,字定夫,建州建陽人。
初與其兄醇俱以文行知名于時,所交皆天下英豪。
公雖少,而一時老師宿儒鹹推先之。
伊川先生以事至京師,一見,謂其資可與适道。
是時明道先生知扶溝縣事,先生兄弟方以倡明道學為己任,設庠序,取邑人子弟教之,召公來職學事,公欣然往從之,得其微言,于是盡棄其學而學焉。
其後得邑河清,予往見之。
伊川謂予曰:遊君德器粹然,問學日進,政事大絕人遠甚,于師門見稱如此,其所造可知矣。
元豐六年,登進士第,調越州蕭山尉,用侍臣薦,召為太學錄,改宣德郎,除博士。
公以食貧待次奉親,不複就。
拟知河清縣。
忠宣範公判河南,待以國士,有議與之參訂。
移守颍昌,辟公自随,為府學教授。
未幾還朝,複秉鈞軸,即除公太學博士。
巳而忠宣罷職政,公大請外矣。
除簽書齊州判官廳事。
公丁太忠公。
憂,服除,再調泉州簽判。
上皇即位,召還為監察禦史,出知和州。
歲餘,管勾南京鴻慶宮,居太平州。
兩乞再任,知漢陽軍,以親老,再乞宮祠,除提點成都府長生觀。
丁太碩人憂,服除,知舒州,移知濠州。
不數月,會從官谪守衡,罷歸,寓曆陽,因家焉。
宣和五年五月二十三日,以疾終于正寝,享年七十有一,聲于和州含山縣車轅嶺之原。
公自幼不群,讀書一過目辄成誦,比壯益自力,心傳目到,不為世儒之習,誠于中,形諸外,儀容辭令,燦然有文,望之知其為成德君子也。
其事親無違,交朋友有信,莅官遇僚吏有恩義,雖人樂其自盡,而無敢慢其令。
惠政在民,戴之如父母,愈久而不忘。
筮仕之初,未更事,縣有疑獄,十餘年不能決。
公攝事一問,得其情而釋之,精練如花宦者,人服其明。
比年以來,編民困于征斂,修奉祠館,市材調吏無虛月,所至騷然。
公曆守四郡,處之裕如,雖時有興造,民初不知而事集。
娶呂氏,封宜人,有賢行,事舅姑以孝聞,友娣姒,睦姻族,人無間言。
公萦貧不治生産,夫人攻苦自淡,能宜其家。
先公卒。
子男七人:?、拟、捄、握、損、掞、拂有中庸義一卷、易說一卷,詩二南義一卷,論語、孟子雜解卷一卷,詩文各一卷,藏于家。
本朝王善橚過車轅嶺:仰止車轅嶺,踯躅車轅麓。
我懷立雪人,霏霏唾珠玉。
臯比坐當年,流澤千載馥。
小子曾何知,日星耀人目。
三複龜山志,悠然神相告。
空山靜無人,春風書帶綠。
危學士墓。
學士名絫,字太仆,元時累官參知政事。
入明,為侍講學士,未幾,谪和州,逾年卒,缽含山東門外。
天啟中,縣令朱長庚以墓當城址礙修築,遷缽西門外法輪庵後。
按潛溪集危公新墓碑雲:洪武五年二月十五日,權厝含山。
某年月日,遷缽金溪白馬鄉高橋之原。
然則含山特其權厝地耳。
而河村集中又載改缽示夢一事,豈其子雖請銘,而實未嘗遷欤? 巢國公華高墓在含山東七都黃墩。
公和州人。
洪武三年封廣德侯,四年薨,贈巢國公,谥武莊,無子。
明史有傳。
明宋濂廣德侯武莊華公神道碑銘:自古興王之際,天既生真人,拯民塗炭之中,必有如虎之将,宏展其丕猷,弼成其大業,此如燭照而龜蔔,蓋無疑者。
以漢唐言之,則雲台二十八将,淩煙閣二十四人是巳。
洪惟皇帝,當四海逐鹿之秋,龍飛淮甸,噓陽吸陰,反掌之間,廓清八極,夷荒蠻徼,罔不臣妾。
當是時,謀臣猛士,效忠宣力,其衆如雲,若和陽華公,大其一人也。
公諱高,姓華氏,字則未聞。
所謂和陽則其所居之郡也。
曾大父汝德,贈中奉大夫。
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追封武陵郡公,曾祖妣張氏,追封武陵郡夫人。
大父某,贈資善大夫、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左丞上護軍,追封武陵郡公;祖妣張氏,追封武陵郡夫人。
父德新,贈榮祿大夫、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沣國公,妣童氏,追封沣國夫人。
公之生也,挺然有英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