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雖老于行陣者,大多讓其能。
上益奇之,以為大可用。
丙申,車駕留北京,顧南京根本地,擇可任。
留守者莫如公,遂命焉。
甲辰,仁宗皇帝即位,重北邊守備,暫辍公南京,命總兵鎮山海,凡東北邊關皆節制,蓋隐若一長城,虜為之震懾。
未幾,複還公南京。
洪熙乙巳,宣宗皇帝即位,眷念公甚厚,而倚賴益隆,有白金文绮之賜。
公祗敬将事,夙夜盡心,蓋未嘗有間。
今上在東宮時,知公忠勤。
宣德乙卯,嗣大位,又賜公白金文绮,而眷注尤笃。
正統庚申,上念禁衛重兵及諸司将士更番來京以備征調者,雖有大臣總之,而才智明決如公者,不可不在其位。
乃命豐城侯代公還為之副。
公在南京十八年,荷列聖知遇,以為股肱心膂,褒嘉寵待之意具見,所賜敕前後幾二百道。
自古大臣得君之深,而始終無間處,少有如公者。
公行不違道,而持之以誠,小大之務必盡其公。
威行惠施,近悅遠懷,是以其人雖有貴賤愚良、寬鄙細粗不同,皆敬愛公如父母。
召還之日,莫不願留而不可,皆曰:公去矣,吾何恃!自都城至江上,泣而送者相屬于路。
公得人如此,是豈以僞為哉?公之在朝,雖總理軍政,然謙己下賢,務循大體,不苟為異同。
嘗有 诏舉将校之可任者,公必慎擇以進,使必當其用。
有司點兵丁隸府軍,皆公與兵部再閱,不中者例有罰。
公曰:彼出自田裡,非樂習,然方壯,顧教練何如?教練有法,則怯可勇,勇可使為精兵。
由是鮮有罰者。
丙寅,命率師巡邊,賜之鈔币及寶刀一。
公曰:軍事貴嚴,寶刀之賜,意其在此,吾豈敢不力。
然公威令盤著,及臨邊,申饬守備,内外整肅,訖還,不戮一人。
上閱武近郊,公等各嚴兵以待,戎陣整肅,号令明審,坐作進退皆中度。
上喜,各賜金織蟒龍纻絲二百副。
公受賜,惕然不自甯,益思所以修其職。
朝廷或有政刑疑未決,命文武大臣廷辯之。
公在其中,侃侃正言,犁然當于人心,士大夫益重之,以為非獨将帥才也。
閑居手不釋卷,古聖賢之言行,皆服行不忘。
祿賜之外,不妄取一錢。
嘗刻漢疏廣及唐盧坦之言,以贻世,訓諸子曰:吾襲父爵四十年,幽遠之情,固多未達,所行之事,甯免過奢。
然兢兢惕勵,悔往修來,不敢欺公貪墨,以負朝廷付托之重,爾等宜益勉諸。
公取費氏,崇信伯??之女,封夫人。
無子。
女一嫁武安侯鄭宏側室。
子五人:珍、琏、珝、瑞、瑾、珍,田氏出也。
女四人:長未行。
次适興武衛指揮同知張鑒,府軍衛指揮佥事胡全。
珍兄弟蔔以是年十二月某日聲公于某之原。
太師英國公知公為最深,為述其行。
珍奉來谒予,求為銘。
予大荷公之知,而慕公之德,且悲公之不可複見也,奚可辭?嘗觀晉之卻縠,以詩書禮樂将中軍,晉是以大。
漢諸葛武侯不使有餘财以負昭烈,君子謂為大丈夫,公庶乎是矣。
公自号湛然道人,人夾以是稱之。
于乎,茲其所以為湛然者欤!公庸行之美,見諸事者尚多,不可以徧書,姑叙次其大者,而系以銘。
銘曰:天佑聖明,賢俊挺生。
偉茲襄城,邦家之桢。
維公額額,厥有世澤。
既世其功,大世其德。
圭璋之望,熊虎之姿。
有武有文,施無不宜。
出則征行,入則居守。
天子曰來,汝予左右。
公之在朝,維一其忠。
不矯而異,不翕。
而同。
正直之言,廉厚之行。
衆人所思,君子所敬。
天不憖切,隕星其堂。
壽不百年,人奚不傷。
高墳峨峨,公安于此。
刻銘垂休,焜耀無巳。
明方文襄城伯李公墓上作:散步西郊外,襄城有舊碑。
公侯何足貴,節義始為奇。
列在崇祯日,賢于永樂時。
松楸尚無恙,偏借向南枝。
泾國公陳亨墓州西北三十裡鳳凰山孔雀庵後。
公和州順天鄉青陽鎮人,明史雲:壽州人。
永樂元年,追封泾國公,谥襄敏。
子懋,封甯陽侯,卒贈濬國公,谥武靖。
傳子晟、潤瑛。
晟子輔,旁支繼祖,繼祖子維藩,維藩子大紀,大紀子應诏,應诏子光裕,凡十世。
明亡,明史有傳。
戶部侍郎馬諒墓州西北三裡許。
公宣德癸醜進士,仕終南京戶部侍郎,緻政二十年,卒,有司以聞,奉旨賜祭。
工部營缽。
盧德常墓小西門外社稷壇西北,州志稱曰皇親,官位無考,大未知何代戚畹。
戶部員外郎王鎬墓州北郭東北半裡,子運使玺、本缽。
此傳俱載人物。
叙州府知府宋錦墓州小西門外胡侍郎廟旁。
公嘉靖癸未進士,以戶部郎中出守四川叙州府,多善政。
泉州府知府萬慶墓小西門外襄城伯墓旁,傳載人物。
布政使葉觀墓州城西扁擔河右。
公以選貢任禦史,曆官廣東左布政使。
桃花??古塳在桃花??,翁仲尚存。
有斷碑卧荒草中,上镌明初更定武官制敕谕二道,一字不異,而一為
上益奇之,以為大可用。
丙申,車駕留北京,顧南京根本地,擇可任。
留守者莫如公,遂命焉。
甲辰,仁宗皇帝即位,重北邊守備,暫辍公南京,命總兵鎮山海,凡東北邊關皆節制,蓋隐若一長城,虜為之震懾。
未幾,複還公南京。
洪熙乙巳,宣宗皇帝即位,眷念公甚厚,而倚賴益隆,有白金文绮之賜。
公祗敬将事,夙夜盡心,蓋未嘗有間。
今上在東宮時,知公忠勤。
宣德乙卯,嗣大位,又賜公白金文绮,而眷注尤笃。
正統庚申,上念禁衛重兵及諸司将士更番來京以備征調者,雖有大臣總之,而才智明決如公者,不可不在其位。
乃命豐城侯代公還為之副。
公在南京十八年,荷列聖知遇,以為股肱心膂,褒嘉寵待之意具見,所賜敕前後幾二百道。
自古大臣得君之深,而始終無間處,少有如公者。
公行不違道,而持之以誠,小大之務必盡其公。
威行惠施,近悅遠懷,是以其人雖有貴賤愚良、寬鄙細粗不同,皆敬愛公如父母。
召還之日,莫不願留而不可,皆曰:公去矣,吾何恃!自都城至江上,泣而送者相屬于路。
公得人如此,是豈以僞為哉?公之在朝,雖總理軍政,然謙己下賢,務循大體,不苟為異同。
嘗有 诏舉将校之可任者,公必慎擇以進,使必當其用。
有司點兵丁隸府軍,皆公與兵部再閱,不中者例有罰。
公曰:彼出自田裡,非樂習,然方壯,顧教練何如?教練有法,則怯可勇,勇可使為精兵。
由是鮮有罰者。
丙寅,命率師巡邊,賜之鈔币及寶刀一。
公曰:軍事貴嚴,寶刀之賜,意其在此,吾豈敢不力。
然公威令盤著,及臨邊,申饬守備,内外整肅,訖還,不戮一人。
上閱武近郊,公等各嚴兵以待,戎陣整肅,号令明審,坐作進退皆中度。
上喜,各賜金織蟒龍纻絲二百副。
公受賜,惕然不自甯,益思所以修其職。
朝廷或有政刑疑未決,命文武大臣廷辯之。
公在其中,侃侃正言,犁然當于人心,士大夫益重之,以為非獨将帥才也。
閑居手不釋卷,古聖賢之言行,皆服行不忘。
祿賜之外,不妄取一錢。
嘗刻漢疏廣及唐盧坦之言,以贻世,訓諸子曰:吾襲父爵四十年,幽遠之情,固多未達,所行之事,甯免過奢。
然兢兢惕勵,悔往修來,不敢欺公貪墨,以負朝廷付托之重,爾等宜益勉諸。
公取費氏,崇信伯??之女,封夫人。
無子。
女一嫁武安侯鄭宏側室。
子五人:珍、琏、珝、瑞、瑾、珍,田氏出也。
女四人:長未行。
次适興武衛指揮同知張鑒,府軍衛指揮佥事胡全。
珍兄弟蔔以是年十二月某日聲公于某之原。
太師英國公知公為最深,為述其行。
珍奉來谒予,求為銘。
予大荷公之知,而慕公之德,且悲公之不可複見也,奚可辭?嘗觀晉之卻縠,以詩書禮樂将中軍,晉是以大。
漢諸葛武侯不使有餘财以負昭烈,君子謂為大丈夫,公庶乎是矣。
公自号湛然道人,人夾以是稱之。
于乎,茲其所以為湛然者欤!公庸行之美,見諸事者尚多,不可以徧書,姑叙次其大者,而系以銘。
銘曰:天佑聖明,賢俊挺生。
偉茲襄城,邦家之桢。
維公額額,厥有世澤。
既世其功,大世其德。
圭璋之望,熊虎之姿。
有武有文,施無不宜。
出則征行,入則居守。
天子曰來,汝予左右。
公之在朝,維一其忠。
不矯而異,不翕。
而同。
正直之言,廉厚之行。
衆人所思,君子所敬。
天不憖切,隕星其堂。
壽不百年,人奚不傷。
高墳峨峨,公安于此。
刻銘垂休,焜耀無巳。
明方文襄城伯李公墓上作:散步西郊外,襄城有舊碑。
公侯何足貴,節義始為奇。
列在崇祯日,賢于永樂時。
松楸尚無恙,偏借向南枝。
泾國公陳亨墓州西北三十裡鳳凰山孔雀庵後。
公和州順天鄉青陽鎮人,明史雲:壽州人。
永樂元年,追封泾國公,谥襄敏。
子懋,封甯陽侯,卒贈濬國公,谥武靖。
傳子晟、潤瑛。
晟子輔,旁支繼祖,繼祖子維藩,維藩子大紀,大紀子應诏,應诏子光裕,凡十世。
明亡,明史有傳。
戶部侍郎馬諒墓州西北三裡許。
公宣德癸醜進士,仕終南京戶部侍郎,緻政二十年,卒,有司以聞,奉旨賜祭。
工部營缽。
盧德常墓小西門外社稷壇西北,州志稱曰皇親,官位無考,大未知何代戚畹。
戶部員外郎王鎬墓州北郭東北半裡,子運使玺、本缽。
此傳俱載人物。
叙州府知府宋錦墓州小西門外胡侍郎廟旁。
公嘉靖癸未進士,以戶部郎中出守四川叙州府,多善政。
泉州府知府萬慶墓小西門外襄城伯墓旁,傳載人物。
布政使葉觀墓州城西扁擔河右。
公以選貢任禦史,曆官廣東左布政使。
桃花??古塳在桃花??,翁仲尚存。
有斷碑卧荒草中,上镌明初更定武官制敕谕二道,一字不異,而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