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十

關燈
曆陽陳廷桂子犀纂輯 古迹四 大善寺含山南六十裡。

     明孫一元大善寺,訪客溪邊寺,湯休解作才。

    高吟摅野興,小酌引春杯。

    翠壁雲光薄,青林雨氣開。

    會當忘物我,相對碧山隈。

     明陳達遊大善寺:祗園深處暫停車,壞壁頹垣不掩廬。

    風約鐘聲僧定後,月翻松影鶴來初。

    禅宗于我雖非偶,世味從今火漸疏。

    欲向蓬萊訪陳迹,梅溪風韻更誰如。

     褒山寺含山北十五裡袖禅山中。

    舊為慧空禅院,明初改建褒山寺。

    殿堂制度甚工,無蛛網鳥毳,傳有辟塵珠,不知所在。

    藏經楮小而古,蠹不敢蝕,雲有異香塗之。

    其先世更有玉杵、鐵杖、金磬、錦帨、玻璃盤、旃檀座等物,或侵或毀,無複遺者。

    于弈正天下金石志載有唐褒禅寺金剛經,柳公權書,今大無存。

    明王世懋褒山寺:法界隐嵯峨,禅宮鎖薜蘿。

    幢開一徑古,雲合四山多。

    采橘饒僧供,鳴鐘信客過。

    坐深來梵響,吾欲混樵歌。

     明孟雷褒山寺題壁:乾坤好景難如此,今古浮名總是閑。

    我夾中原詩酒客,白雲清夜宿褒山。

     遊定夫祠在含山登科橋。

    公于徽宗時出知和州,遂家于和,宣和中卒。

    朱子稱其清德重望,皎如日星。

    今祠中有皎如亭。

     明薛祖學遊定夫祠記:遊子墓在和之含山,頹然荒蕪。

    薛子過而問焉,田父曰:察院不知為遊也。

    诘諸士人,始曰遊子。

    薛子曰:嗟夫!廣平,程門高弟也,見道之速,傳道之正,造道之遠,與上蔡、龜山并列。

    故晦庵謂清德重望,皎如日星,流風餘韻,可以師世範俗。

    廣平所學如此,而後世不知其人,論其世。

    可乎?知其人而論其世,已而不愛其田裡廬墓,可乎?按遊子,建陽人,以禦史出守和州,以清德惠政莅官,遂流寓不能歸,卒以于是而無他大用。

    田裡廬墓在是,名察院嶺者,幸也。

    嘉靖改元,祖學移牒縣令鄭子。

    今年春祠成,鄭子以告薛子,由是得尊遊子也。

    象遊子祠也。

    紀墓于石,以信後人也。

    門牆堂奧,固日星如也。

    或曰:楊、謝有語錄,遊無語錄,汝南、将樂多書院,和無書院,豈其晚年好禅,故後世忽之?印曰:廣平無語錄,意者和鮮弟子,無傳也。

    龜山、上蔡,則固多門人者。

    夫功莫大于明聖學,學莫大于達性命,德莫大于成君子。

    遊子發明語孟之書,研窮性命之理,則固為成德君子,而功業與楊、謝諸賢并隆,一祠廟何盛衰也?後人仰祠墓而論其世,斯知察院嶺之遊氏,乃語孟之遊氏,是大語錄矣。

    遊氏門人為益多。

     明呂懷谒遊定夫祠:岧峣入深山,殷勤拜遺像。

    此心何為爾,遠遊千載上。

    我聞千載心,此心同一理。

    古今一息間,些子不可毀。

    緬彼遊夫子,道成學問力。

    凜凜生氣存,程門雪深尺。

    愧我白發翁,少壯不學思。

    瞻此暮嶺雲,渺然傷師資。

     明楊應和遊定夫祠:聖人不作嗟長夜,一脈斯文屬二難。

    授受親承河洛派,輝光旁薄日星寒。

    邊棠雨過聲猶在,宿草雲栖澤未乾。

    曠世仰鑽如弗及,閩山楚水浩彌漫。

     明戴重谒遊先生祠:稅駕未知勞,升堂自施敬。

    陽禽拂樹喧,陰藓交鞋淨。

    夜雪侍嚴師,春風遺善政。

    蕭條俎豆存,鄙吝心無競。

     旌忠廟含山西北四十八裡,祀宋統制姚興興劢。

    尉子橋之戰,诏立廟戰所,賜額旌忠。

    明劉傳旌忠廟記:公諱興,相州人。

    靖康中,以州校劫殺功,俗補承信郎。

    建炎初,與張琪聚兵歸東京留守宗澤。

    紹興十年,從劉锜守順昌,複宿、亳,定淮??諸郡,授右武大夫,累遷建康府駐劄禦前破敵軍統制,充荊湖南路兵馬副都監。

    紹興三十一年,金人渝盟,大舉入寇,至壽春。

    時劉锜為江淮制置使,總督逐路兵馬,锜命都統王權邀擊,公隸權麾下,當前鋒,遇敵兵五百騎于定林,與戰,卻之,生得骁将鹘殺虎。

    權本降将,椝怯懦無才,每逢锜節制不進。

    锜督戰急,不得巳,守廬州。

    及敵兵渡淮,三面并進,權退屯昭關,留公扼之。

    至尉子橋,敵以鐵騎突入,公麾兵力戰,手殺數百人。

    權奔仙蹤山,嚴兵自衛,數告急不應,統領戴臯大率馬軍引避。

    初,李二者,嘗有私恩于權,得出入軍門貿易,間竊權旗幟以遺敵。

    至是,敵人設伏,立權旗幟以誤公,公果望奔,敵圍四起,倉皇以四百騎當二十萬衆,自辰至午,戰數十合,援絕勢孤,父子竟夙于敵。

    敵人相謂曰:有如興十輩,吾屬敢前乎!作詩壯之。

    事聞,诏贈容州觀察使,特官其後三人,即其砦立廟。

    十一月,複淮西。

    明年,又立廟戰所,賜額旌忠。

    開禧初,以戶部侍郎趙善堅請,賜谥忠毅。

    公英爽不昧,土人禍福淫亢,有禱辄應,故百裡内外,垂四百年,家祀人祝之。

    元季,廟毀于火,頹垣故壘,沒于叢篁古木中,每陰風積雨,窅窅聞兵革聲。

    永樂初,土人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