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其來舊矣。
考邑乘,永樂、成化間,蓋未始不彬彬盛,而後稍不逮于前也。
說者以城南安國寺為風氣萃,宜移學宮居之。
移之後,荏苒四十餘載,弗克驗。
萬曆已亥,江侯至,諸生複議還故地,江侯夾不憚申請,仍以相易。
第其時以再遷徙,故廟堂門庑、祠庖齋舍,非不俨然具然,瓦墁零藉,垣墉庳圮。
江侯又以政歸,未及畢其功也,歲久日頹,一望蕭然矣。
甲辰,龍侯至,愀然動色曰:學校化理之原,今其圮壞若爾,有司師帥之謂何?顧比年歲祲,雅不欲以興作煩民,且其操持廉甚,苦其費卒無出也。
商較區畫,僅得廢田租數若幹,計其償工作不及十之一。
又念役不可緩,乃捐俸修葺。
敬一亭未建也,建于明倫堂後,泮水池未鑿也,鑿于棂星門之前。
池南市民居數百武為雲路,改辟其門于巽方,周圍缭以仞牆,當前設以門屏,創無增有,悉完且美。
人以當是時,微侯來整理,恢拓前緒,幾成故墟矣。
侯問學宏博,自弱冠登賢書,譽播海内,今茲成功,當世世戴之。
本朝範貞含山尊經閣記:昔聖人扶人極,憂後世而述六經,後人複取四子之書而經之者何?蓋堯、舜、禹、湯、文、武不得孔子與曾、思、孟諸大賢,其著為六經者,千萬世之下,或将不尊。
惟後人尊孔子與孔子之徒之言為經,而前聖人之經始有常尊。
即古今天下所以環向于古今之天子,稽首扶杖,莫敢誰何者,皆尊孔子之經與孔子之徒之經,以尊古今天子。
于是古今天子莫不尊孔子之廟,而孔廟中爰有尊經一閣也。
使廟貌崔巍,而尊經閣獨頹廢,大烏在?尊孔子印含邑聖宮維新,前東魯謙茹朱公,于兵燹傾圮之餘,俾殿庑堂垣悉改觀,而尊經閣則未之有逮。
嘻!天下事苟責前人以畢為大,安賴有後之人也。
唯是新聖宮,尊聖也,建尊經。
閣大,尊聖也。
此意人知之,但一聖人之宮,得與萬古王者之宮差相似。
聖人當日大,安知後人之尊之至此?而後人以非此不足尊聖人者,以聖人之經故也。
使聖人非經以著千萬世,則字不過當世之一人耳。
聖宮聿新,尊經閣惡可已耶?一日,予詣學宮,進諸生謀之,捐俸率先,甫浃月,而尊經閣告竣。
嘻!今而後知經之當尊,則夫尚功利、崇邪說以亂經者無有矣;習訓诂、博記誦以侮經者,無有矣。
莫敢亂且侮,斯堯、舜、禹、湯、文、武、孔子、曾、思、孟扶世憂民之意,而文運大于此興矣。
更為之相厥陰陽,審曲面勢,使九曲之水環繞宮阙,萬疊之山羅列台端,不敢謂有造學校,願入聖宮,跻明倫堂,登斯閣也,取諸經則之效之,知聖人固如此之尊,而不可不尊也。
為之記。
峨崤書院在州城西南隅,明知州王卺建。
嘉靖元年,同知薛祖學遷于州治東之廢馬廠,中有格緻堂、舞鶴軒,西有蓮池。
十六年,判官王朝用仍遷故地。
萬曆閑,遷後山西麓,名雲興書院,建立雪堂。
國朝康熙中遷于北門街。
乾隆三十五年,知州劉長城又遷于城東射圃,距舊址不遠,名和陽書院。
時何二山先生為山長。
二山名忠相,崇明人。
博學善屬文,經其講畫,多所成就,蓋五十年來,無踞其右者。
文昌塔州小南門外。
明萬曆庚子,知州郭繼芳建。
國朝乾隆庚子,州同何飛鳳重修。
郭,蜀人。
何文,蜀人。
明侯竑郭侯文昌塔記:曆陽郡侯郭公,莅政三年,農嬉于野,士勵于學。
詢民疾苦,靡痛不捐,鹹曰:郡水洩自東南,形勝不備,積不宿世,士不登朝,堪輿之言驗矣。
願建浮圖以壯形勝。
曰可。
庀材鸠工,建塔七級,高十三尋有奇,灰甓之金以千計,而民不知煩。
始事丁酉,落成庚子,肯構之日以千計,而民不知役。
鹹曰:休哉!侯忘其一日之勞,而享我百年之利,是可無祠以祀。
侯下令禁之,乃檢括餘材,建宇以護塔,而募僧以護宇。
于是諸生某、某走京師,谒餘文為記。
記曰:善政者,因民之勢而不咈民之心。
因民之勢,故事集而民安;不咈民之心,故政成而不知所以為之者。
昔子産,衆人之母也,足民會而不知教。
而兩漢循吏以文翁為首稱,自撫字之外,政迹不少槪見。
何哉?則富與教可兼通,而士與民兩相利也。
侯初下車,郡苦旱魃,侯步禱遍山川封内之神,甘雨随車,歲以不祲。
巳辄旱,旱辄禱,禱辄應,應辄有年。
蓋民之有求于侯而必應也,如子之于母;侯之有求于天而必應也,如民之于侯。
所謂通于神明非耶?往歲東南大祲,辄仰給縣官間,守土者積谷以備荒,皆不府之民,而府之橐。
曆陽之野,獨紅腐露積,如京如坻。
侯在郡故無荒年,侯去郡又有荒政。
即心計之父母,握算持籌,為子孫計久遠,不足言也。
部使者按其治,聞于朝,天子核實褒嘉之。
侯政匪近名,而又格于上下如此。
政暇,坐學宮,執經問難者鱗次于前,侯必傾囷教之,相與剖析疑義,雌黃藝業。
諸文學虛往實歸,文教蒸蒸起矣。
而又繕治齋楹,俎豆必潔,膳齋必良頹者。
興廢者葺阘,昔者奮飛,惰窳者振起。
侯之為德于士民,可謂徹肌膚、淪骨髓者已。
即不塔庸何傷?豈有鬼輸民之粟,而神蹇士之命耶?則侯之意可想矣。
父母之于子也,雖星曆之荒唐,堪輿之悠謬,譽其子,靡不樂也;可以贻其安,靡不究也。
無他??故也。
新沐者彈冠,新浴者振衣,無他創故也。
侯之于郡,不難信堪輿、星曆之說,以怙冒其民而和之。
士民處新沐新浴之時,而無彈冠振衣之志者,豈理也哉?詩雲:豈弟君子,民之父母,郭侯以之。
又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和之士民以之。
餘故緣其意而為之記。
香社寺在香泉側。
宋郭祥正香社院:重陰消
考邑乘,永樂、成化間,蓋未始不彬彬盛,而後稍不逮于前也。
說者以城南安國寺為風氣萃,宜移學宮居之。
移之後,荏苒四十餘載,弗克驗。
萬曆已亥,江侯至,諸生複議還故地,江侯夾不憚申請,仍以相易。
第其時以再遷徙,故廟堂門庑、祠庖齋舍,非不俨然具然,瓦墁零藉,垣墉庳圮。
江侯又以政歸,未及畢其功也,歲久日頹,一望蕭然矣。
甲辰,龍侯至,愀然動色曰:學校化理之原,今其圮壞若爾,有司師帥之謂何?顧比年歲祲,雅不欲以興作煩民,且其操持廉甚,苦其費卒無出也。
商較區畫,僅得廢田租數若幹,計其償工作不及十之一。
又念役不可緩,乃捐俸修葺。
敬一亭未建也,建于明倫堂後,泮水池未鑿也,鑿于棂星門之前。
池南市民居數百武為雲路,改辟其門于巽方,周圍缭以仞牆,當前設以門屏,創無增有,悉完且美。
人以當是時,微侯來整理,恢拓前緒,幾成故墟矣。
侯問學宏博,自弱冠登賢書,譽播海内,今茲成功,當世世戴之。
本朝範貞含山尊經閣記:昔聖人扶人極,憂後世而述六經,後人複取四子之書而經之者何?蓋堯、舜、禹、湯、文、武不得孔子與曾、思、孟諸大賢,其著為六經者,千萬世之下,或将不尊。
惟後人尊孔子與孔子之徒之言為經,而前聖人之經始有常尊。
即古今天下所以環向于古今之天子,稽首扶杖,莫敢誰何者,皆尊孔子之經與孔子之徒之經,以尊古今天子。
于是古今天子莫不尊孔子之廟,而孔廟中爰有尊經一閣也。
使廟貌崔巍,而尊經閣獨頹廢,大烏在?尊孔子印含邑聖宮維新,前東魯謙茹朱公,于兵燹傾圮之餘,俾殿庑堂垣悉改觀,而尊經閣則未之有逮。
嘻!天下事苟責前人以畢為大,安賴有後之人也。
唯是新聖宮,尊聖也,建尊經。
閣大,尊聖也。
此意人知之,但一聖人之宮,得與萬古王者之宮差相似。
聖人當日大,安知後人之尊之至此?而後人以非此不足尊聖人者,以聖人之經故也。
使聖人非經以著千萬世,則字不過當世之一人耳。
聖宮聿新,尊經閣惡可已耶?一日,予詣學宮,進諸生謀之,捐俸率先,甫浃月,而尊經閣告竣。
嘻!今而後知經之當尊,則夫尚功利、崇邪說以亂經者無有矣;習訓诂、博記誦以侮經者,無有矣。
莫敢亂且侮,斯堯、舜、禹、湯、文、武、孔子、曾、思、孟扶世憂民之意,而文運大于此興矣。
更為之相厥陰陽,審曲面勢,使九曲之水環繞宮阙,萬疊之山羅列台端,不敢謂有造學校,願入聖宮,跻明倫堂,登斯閣也,取諸經則之效之,知聖人固如此之尊,而不可不尊也。
為之記。
峨崤書院在州城西南隅,明知州王卺建。
嘉靖元年,同知薛祖學遷于州治東之廢馬廠,中有格緻堂、舞鶴軒,西有蓮池。
十六年,判官王朝用仍遷故地。
萬曆閑,遷後山西麓,名雲興書院,建立雪堂。
國朝康熙中遷于北門街。
乾隆三十五年,知州劉長城又遷于城東射圃,距舊址不遠,名和陽書院。
時何二山先生為山長。
二山名忠相,崇明人。
博學善屬文,經其講畫,多所成就,蓋五十年來,無踞其右者。
文昌塔州小南門外。
明萬曆庚子,知州郭繼芳建。
國朝乾隆庚子,州同何飛鳳重修。
郭,蜀人。
何文,蜀人。
明侯竑郭侯文昌塔記:曆陽郡侯郭公,莅政三年,農嬉于野,士勵于學。
詢民疾苦,靡痛不捐,鹹曰:郡水洩自東南,形勝不備,積不宿世,士不登朝,堪輿之言驗矣。
願建浮圖以壯形勝。
曰可。
庀材鸠工,建塔七級,高十三尋有奇,灰甓之金以千計,而民不知煩。
始事丁酉,落成庚子,肯構之日以千計,而民不知役。
鹹曰:休哉!侯忘其一日之勞,而享我百年之利,是可無祠以祀。
侯下令禁之,乃檢括餘材,建宇以護塔,而募僧以護宇。
于是諸生某、某走京師,谒餘文為記。
記曰:善政者,因民之勢而不咈民之心。
因民之勢,故事集而民安;不咈民之心,故政成而不知所以為之者。
昔子産,衆人之母也,足民會而不知教。
而兩漢循吏以文翁為首稱,自撫字之外,政迹不少槪見。
何哉?則富與教可兼通,而士與民兩相利也。
侯初下車,郡苦旱魃,侯步禱遍山川封内之神,甘雨随車,歲以不祲。
巳辄旱,旱辄禱,禱辄應,應辄有年。
蓋民之有求于侯而必應也,如子之于母;侯之有求于天而必應也,如民之于侯。
所謂通于神明非耶?往歲東南大祲,辄仰給縣官間,守土者積谷以備荒,皆不府之民,而府之橐。
曆陽之野,獨紅腐露積,如京如坻。
侯在郡故無荒年,侯去郡又有荒政。
即心計之父母,握算持籌,為子孫計久遠,不足言也。
部使者按其治,聞于朝,天子核實褒嘉之。
侯政匪近名,而又格于上下如此。
政暇,坐學宮,執經問難者鱗次于前,侯必傾囷教之,相與剖析疑義,雌黃藝業。
諸文學虛往實歸,文教蒸蒸起矣。
而又繕治齋楹,俎豆必潔,膳齋必良頹者。
興廢者葺阘,昔者奮飛,惰窳者振起。
侯之為德于士民,可謂徹肌膚、淪骨髓者已。
即不塔庸何傷?豈有鬼輸民之粟,而神蹇士之命耶?則侯之意可想矣。
父母之于子也,雖星曆之荒唐,堪輿之悠謬,譽其子,靡不樂也;可以贻其安,靡不究也。
無他??故也。
新沐者彈冠,新浴者振衣,無他創故也。
侯之于郡,不難信堪輿、星曆之說,以怙冒其民而和之。
士民處新沐新浴之時,而無彈冠振衣之志者,豈理也哉?詩雲:豈弟君子,民之父母,郭侯以之。
又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和之士民以之。
餘故緣其意而為之記。
香社寺在香泉側。
宋郭祥正香社院:重陰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