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七

關燈
又雲:河北新點兵也。

    按石先生大以是時服除,召入國子監直講。

    墓志:先生直講歲餘,薦拜太子中允,是慶曆元年辛巳也。

    又薦直集賢院。

    三年癸未,作慶曆聖德詩,歲餘,去太學,通判濮州,五年乙酉七月卒矣。

    然則康定庚辰,正石先生入太學歲也。

    蓋先此一年,則石先生或未直講太學,而歐陽先生并未入京邑,故不得曰己卯,而斷之曰庚辰也。

    歐陽先生詩雲:來時上師堂,再拜辭先生。

    石先生序雲:師雄學于餘,辭歸曆陽詩雲:師雄二十二。

    然則康定庚辰,杜先生二十有二也。

    是年二十有二,則先生之生,當在真宗天禧三年己未。

    杜氏家譜:先生生于明道元年。

    按明道元年壬申,至庚辰僅九歲,譜說非也。

    譜又雲:年六十三卒。

    先生。

    當卒于神宗元豐四年辛酉。

    宋詩紀事:先生熙甯末特奏名,仕新淦尉。

    按熙甯之末,改元元豐,先生卒于元豐四年,是先生為尉越四五年而卒也。

    按石先生卒于慶曆五年乙酉,年四十有一。

    作叙及詩之年,實三十有六。

    歐陽先生卒于熙甯五年壬子,年六十有六,是年實三十有四。

    宋史石先生傳:介卒,夏竦言介詐以請發棺,诏下提點刑獄呂居簡曰:介以必有親族門生會缽及棺斂之人,苟召問無異,即令具軍令狀保之,大足應诏。

    于是衆數百保介巳以乃免。

    斲棺。

    是時,杜先生必具軍令狀之一人也。

    沒後二十一年,其家将缽,石先生子師讷與門人杜默、姜潛、徐遁等走告請銘于歐陽先生。

    其年英宗之治平二年乙巳也。

    歐陽先生五十有九,而杜先生四十有七,其思所以表章其師,愈久而未之敢忘,所謂以生不相背負者,可想見巳。

    又按:先生以康定庚辰還曆陽,越六年,慶曆乙酉,歐陽先生出知滁州,在滁者二年。

    滁與曆陽密迩,絕不聞先生過從蹤迹,意是時方跋涉左右于其師之殡餘謗焰久留京東、沇、岱之間,以是無過滁之隙。

    然則具軍令狀保師以者,先生蓋身先焉而名不聞,至今七百年後,又信可考而知也。

    筠既考先生生卒始末,略可見者如右,于是從容與劉君議曰:梅花之間宜有亭,杜氏之子孫佥進曰:故有亭,圮巳。

    劉君毅然請複之,且言曰:先生詩不雲乎:培根急取他山石,又雲:淺築牆低防過酒長城當于梅下列闌支石,而築短垣以缭亭,具如先生之。

    詩,子其記而名諸筠曰:石先生之詩曰:曼卿豪于詩,永叔豪于詞,師雄歌大豪。

    三人宜同稱所謂三豪者也。

    今三豪亡矣,越七百餘年,而杜先生手植之梅,巋然獨存,梅大豪矣哉!筠與君兩人,廓然于七百年後,來相議于空山之中,其以梅豪名斯亭,宜君當速成之,而刻筠之詞于石,令考塘杜氏之子孫世世守焉。

    時同遊梅下者上虞張鳳翔、方海,及門歸安吳蘭庭胥石,重系之銘曰:州西南豐,宋梅所封。

    蕃杜之宗,考子塘杜。

    浩隐俣俣。

    曰默厥祖。

    默手植梅。

    康定以來,玉山皚皚。

    屑葩酷襞,本銅鐵色,閱年七百。

    牆庳既傾,亭無不成。

    劉侯載營,稽亭先後。

    表亭左右,梅汝永壽。

    春風不驚,香幽景明。

    客飲斯亭于石之锼,記餘來遊試士和州 宋杜默植梅:半畝花陰半畝園,寬通一仞始周全。

    培根急取他山石,設檻須添杖上錢。

    淺築牆頭防過酒,大開竹迳為留賢。

    不妨酒力兼詩思,好具藤床待晝眠。

    手植名花浪得名,名花于我是門生。

    幽香自足魁天下,清白由來效逸民。

    鐵幹四垂陰射日,瑤華萬點雪飛晴。

    何當爛醉呼兄弟,異姓梅翁結杜陵。

    何必尋梅向遠方,阿家牆畔水之旁,日營月結香烽舉,雪寨冰團蝶陣化。

    前日雨肥尢可文,近因風痰不曾傷。

    遊人為指幽奇處,不是羅浮是考塘。

     明杜浩自嚴州歸裡,見梅作:我本西園舊主人,流離數載失相親。

    石崖松際緣猶在,無數寒花待雨春。

     明戴本孝遊杜村梅園,贈德靈德馨昆仲:十餘年不到君家。

    寶樹堂前草色遮,幽結三間小茅屋香。

    橫十丈古梅花,每慚俗客遊能數,偏是狂夫興不賒,幸得孤芳同散。

    木斧斤曾不愛槎椰。

     戴本孝楚芳家園看古梅,限看字四首:崚嶒鐵骨最宜寒,任汝支離天地寬。

    百歲尚堪同我瘦,三春容得外人看。

    吟風弄月誰知己,卧雪眠雲是所歡。

    且喜一年來一度,璚蘼原不費盤餐。

    亭台疏豁稱盤桓,洗盡鉛華慰古歡。

    不去愛同高士卧,頻來應作故人看。

    雲深幾尺花初落,月到三更春大寒。

    隻為繁心難話别,屢将飛白寫冰纨。

    爛漫春風依舊寒,穿籬照水倚闌幹。

    園林讓爾枝枝傲,顔色憑君歲歲看。

    香霧繞行三五裡,明珠捧上百千盤。

    隴頭詩思撩人意,梁月紛紛覓寄難。

     花未開時約我看,花開看直到花殘。

    虎頭四壁傳真易,驢背千山得句難。

    片片枝枝光的爍,風風雨雨味辛酸。

    白頭相訂青春裡,共卧同吟至歲寒。

     馬仲文水軒在州城西。

    宋林逋寄題曆陽馬仲文水軒:占得幽居近郭西,水軒風景獨難齊。

    煙含晚樹人家遠,雨濕春蒲燕子低。

    紅燭酒醒多聚會,粉箋詩敵幾招攜。

    旅遊今日堪搔首,搖落山城困馬蹄。

     張于湖讀書處州大西門外雲來社旁。

    宋張孝祥秋日郊居:秋日郊扉樂,心閑景趣閑。

    風生疏竹裡,雨在片雲間。

    疏港聊通水,關門不礙山。

    殘書讀未盡,飛鳥暮雲還。

     薛孝子宅在天門山南陳橋洲。

    事見人物。

    本朝姚汝頌薛氏兩孝子詩:兄為傭,弟為傭,互出門戶,聽命主公。

    是耕是獲,或播或春。

    朝出傭,暮出傭,日複一日傭多工。

    主公給薪米,歸來茅屋中。

    茅屋秋風晚稻香,兄歌弟舞娛高堂。

    今年傭,明年傭,霜催庭木折,母病秋風中。

    母衰病不起,孝子心肝摧。

    不有母兮傭何為?兄不傭,弟不傭,仰天号泣呼蒼穹。

    朝思暮哭皮骨立,魂返黃泉随母側。

    籲嗟乎!孝子母墳血淚濕。

    秋陰月暗燐火碧,孝子墳頭幽蘭芳。

    天門頂上聞馨香。

     劉月川莊居在含山。

    月川名傳,能詩善畫,見人物。

    明金銮再過劉月川莊居:馬首西連返照還,斷雲将雨過昭關。

    坐分花氣疑臨水,行慶莺聲更入山。

    奂鳥巳通前夜夢,風塵盡改昔時顔。

    野田舊路猶能記,十裡蒼岩萬木間。

     張不二宅在縣銅城閘鎮,宅中一小樓,先生授命處也。

    守硯庵州北五十裡迢迢谷中,河村戴氏讀書處。

    中有碧落廬,祀宋碧落道人,并祀河村先生。

     掬水園南門外,與育嬰堂鄰。

    乾隆丙午,宋刺史思仁構。

    有堂有亭,有水軒,有曲徑長廊,清波淪漣,垂柳低蘸,夏日綠荷萬柄,翻風潑雨,蟬聲與鳥鳴相雜,喧極而靜,入之者無複人間世想。

    壁上嵌摹刻劉夢得、張文昌二像,落成日,剌史歌詠其事,一時文士多屬和焉。

     蝶園在南門内,久廢。

    明紀映鐘遊和州蝶園蝶園荒徑,草離離,老樹霜禽繞暮枝歸路,蛾眉墩上,望城東月出大如箕。

     ??園鎮淮樓西南,明馬侍郎諒築,今廢。

     茨蘼園城西北隅,本朝成黃門性築。

    池大十餘畝,尚存假山石為有力者取去,餘俱圮。

     倦鳥亭,項參政錫??書室。

    王漁洋有題戴務旃畫倦鳥亭圖詩。

     苦筍園在成氏茨蘼園之北,孟瞻亭先生思??讀書處。

    瞻亭,乾薩壬戌進士,直隸赤城知縣。

     逸園南門外,王氏築。

    王名??,乾隆癸未進士。

     半在園含山城北隅。

    唐泰初、冠賢、再适、進賢兩先生讀書處。

    清池湛然,雜樹交蔭,小軒映水,幽靜疏豁,極城市山林之樂。

    泰初,雍正丁未進士,直隸任縣知縣;再适雍正癸醜翰林,四川松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