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七

關燈
浚以兵五千守之,兀術遁。

    白塔關州西四十裡。

    陡陽關州西三十裡,大名鬥岘。

     昭關,含山北十五裡小岘山之西,當濠、廬往來之沖。

    山徑崎岖,荒穢塞道,深林密箐中,時見虎蹤。

    子胥奔吳,過此,上有伍相祠。

    今鎮江大有昭關,其地無山川之險,與當時情事不合。

    顧棟高春秋大事表雲:昭關在今和州含山。

    明楊于庭昭關伍相祠記:太華氏曰:餘遊句吳,抵錢塘江上,蓋往往有伍子胥祠雲。

    子胥忠于吳,以讒死,吳人憐而祠之固當。

    乃吳、楚之交,火有祠子胥者,何居?其謂胥賢乎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含山縣北十五裡許,為昭關,最扼塞。

    子胥入吳過此,和州守郭君始創為樓,貌胥像。

    歲久圮壞,含山尹龍君始至,拜祠下,喟然歎,自捐俸庀材,鸠工鼎新之,不賦一錢,不役一力,而枚枚翼翼,稱壯觀矣。

    土人歲時伏臘,疾疫水旱,虔潔祈禱,每緻靈應焉。

    或謂胥之鞭荊王屍,過也,然不雲日暮途遠,倒行而逆施之耶?記曰:父不受誅,子複雠可也。

    又謂胥事昏主,谏而不聽,盍去。

    賈長沙所謂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

    然胥先王舊臣,無可去之義,執是譏胥為不智,則左徒之沈湘,非也。

    餘又嘉夫江上一漁父,能不愛粟五萬石,爵執圭,而間關渡子胥以免,此與濮陽周氏、魯朱家脫季布無異。

    且夫仆婢感憤自裁,計盡無複之耳。

    賢者誠愛其叔,故甯乞會髡鉗,而庶幾一用其智。

    且胥不瀕以,烏能報萬乘之君,佐其主,霸天下,聲施後世乎?自有昭關經曆者何限,獨胥得祠,太史公所謂惟倜傥非常之士稱焉是巳。

    龍尹既祠胥,謂不可無一言紀其事。

    而太學生張應輔、庠生羅良弼肅币乞言于餘。

    餘往讀子胥傳而悲之,故既表其大者,複系迎神送神之曲,令雩而歌之,以诏來世。

    郭守名繼芳,四川隆昌人。

    龍尹名為光,山東滕縣人。

    尹莅含有惠政,士民别有紀述讴歌,尹不具論。

    論其祠子胥事如此也。

    其詞曰:澤有芷兮山有椒,叩天門兮九霄。

    伫美人兮風蕭蕭,乘白馬兮騰江潮。

    酬之兮酒肴,迓之兮鼓铙。

    羌不來兮郁陶, 陰風發兮飔飔,導赤螭兮兩旗。

    靈之來兮,佳人與期。

    鼓與铙兮豗馳,酒與肴兮淋漓。

    ??色笑兮委蛇,俨醉飽兮赪頤。

    楚巫歌兮楚舞,渺佳人兮風。

    雨靈之遊。

    兮栩栩。

    恨鸱夷兮千古。

    氣為虹兮。

    江濤怒。

    神不留兮我土,載蒸嘗兮綏萬戶。

     唐釋常雅伍員廟蒼蒼,古廟映林巒。

    鼎鼎煙霞覆,石壇精魄,不知何處在威風。

    猶入浙江寒。

     明杜濬過昭關題壁:昭關傳此地,楚客複經行。

    廟貌丹青薄,風煙禾黍平。

    欽崇因國士,瞻顧帶鄉情。

    頭白今秋極,真曆見者驚。

     明孫枝蔚昭關:枉說昭關是楚關,行人誰複動曆顔。

    五更月落雞聲遠,一片雲飛鴈影閑。

    未報恩仇長在路,空存廬墓待歸山。

    吹箫乞食奇男子,羞殺書生兩鬓斑。

     明屈大均和友人度昭關之作:端居苦離索,思君蕪湖間。

    忽沁昭關詠,感激淚潺湲。

    丈夫不得志,饑寒行中原。

    斷發投??中,為君鑄龍泉。

    器成不見禦,雌雄各沈淵。

    登高望四野,亭障何連連。

    驚風折旗幟,落日迷山川。

    誰知遠遊子,嗚咽不能言。

    維昔吳子胥,吹箎誠足憐。

    一怒覆強楚,父雠不戴天。

    解牛宜薄刃,驅馬當長襪。

    苟能勤耘耔,何必求膏田。

    亮懷鷹隼羽,時至自飛??。

    勉爾慷慨人,遙遙托贈篇。

     東關在濡須??,兩岸皆有城,在北岸者為東關,其西關在南岸,屬無為州。

    宋阮美成東關:筇竹達鞋上短篷,半篙春水飽帆風。

    兩關三寺山無數,藏在蒙蒙煙雨中。

    細雨斜風入亂山,濕雲堆裡見東關。

    一筇來訪林間寺,杜宇數聲春又殘。

     宋龔相東關:南北安危限兩關,迅流一水幾時還。

    凄涼千古幹戈地,春水方生鷗自閑。

     本朝李孚青偃月城:雉堞何年築,辛勤此用兵。

    至今濡??水,猶作夾城聲。

     含山關,含山東十五裡,背山臨湖,險要可控。

    明戴重含山關:三旬全苦雨,四野若無春。

    旱草先知歲,寒狐不避人。

    山擎枯萏苕,關卧壞麒麟。

    市儈何曾識,持尊問酒鄰。

     桃花??州大西門外,唐張司業别墅,司業嘗與孟東野載酒遊此,今蕩為寒煙矣。

    本朝王善橚遊桃花??記:含山東屬于和,和之桃花??為張文昌讀書處,去含山不兩舍,然未獲至。

    癸醜夏,友人邀往遊焉。

    出城西百步,曰米積巷,又百餘步,有壑窊然,曰蓮花池。

    升壑則含山諸峰森秀在目,近矚裡許,纡餘蒼翠。

    友人曰:是桃花??也。

    入則岡巒蜿蜒,回互若層障,雖近郭,自為奧區。

    雜木外環,中有桃數百株,實巳垂垂,河流繞??,有橋亘河上,以近??,曰桃花橋。

    宋賀鑄??詩,自注所雲麻溪上者是也。

    但賀稱茂林修竹之勝,今無竹耳。

    因憩桃下,有白頭田父杖而至,言文昌與孟東野載酒遊??事甚津津。

    又言文昌七世孫安國夾讀書此??,以杖指道旁卧碑實之,安國,狀元也,尢豔稱焉。

    其他所說雖無據,然皆曰聞諸前人,本足見流風雲立,而四望業業北峙者,曆陽山也。

    石山沖霄,曰雞籠,大北峙,牛渚在南,橫江在東,帆影渺然。

    因歌文昌曉來江氣連城白之句,悠然者久之。

     唐方幹書桃花??周處士壁:醉吟雪月思深苦,思苦神勞華發生。

    自學古賢修靜節,惟應野鶴識高情。

    細泉出石飛難盡,孤燭和雲濕不明。

    何事懶于嵇叔夜,更無書劄答公卿。

     宋賀鑄桃花??種樹臨溪流,開亭望城郭。

    當年孟張輩,載酒來行樂。

    斯人久埃滅,節物今猶昨。

    看取不言花,春風自相約。

     明文征明經桃花??夕陽下馬桃花??,不見桃花??大榛。

    溪壑春風空舊夢,柴扉流水或秦人。

    圖經可按桑田異,詩客多情燕麥新。

    不用苦辛仍買種,梁園金谷總成塵。

     本朝鐘彜桃花橋夜宿:舟認垂楊岸,村通白水田。

    高情成野客,放眼極秋天。

    水靜奂跳月,隄荒犬吠煙。

    今宵風露下,有句與誰傳。

     本朝沈哲桃花??懷古集文昌句。

    高情自與俗人疏,每見青山憶舊居。

    今日春風花滿宅,可能同伴舊遊無。

    空來林下看行迹,宅在街西。

    行最靜坊花。

    裡可憐池上景,如今獨有讀書堂。

     本朝姚汝頌桃花??故址,勝迹餘煙草,萋萋一徑斜。

    昔時司業墅,今日野人家。

    蕭寺一聲磬,夕陽千樹花。

    石橋來往路,猶系柳陰槎。

     苦竹村州西二十裡,舊有海棠,洞旁有罩春亭,今花樹無存,亭大傾圮久矣。

     宋賀鑄苦竹村南馬上:楚澤薰風後,林臯夕。

    照間漁船沿綠岸,鳥道轉荒山。

    久負杯中樂,長偷馬上閑。

    悠悠白門路,何日杖藜還。

     宋王瑜海棠洞:千株相對複相重,袅娜繁枝夾路紅。

    疑是當年錦步障,至今留得罩春風。

     宋王之道苦竹寺海棠洞:翠袖朱唇一笑開,倚風無力競相隈。

    陽城豈是僧家物,端恐齊奴步障來。

     宋徐申阙詩:深春苦竹寺,細雨海棠花。

     元李孝先苦竹村:籃輿軋軋路高低,苦竹村南古岘西。

    草舍爨茅留客飯,麥田焚棘斷人蹊。

    花梢春意關禽語,石磴霜痕印虎蹄。

    心自日愛閑身尚役,好山何處是真栖。

     冶矛巷,州小西門外裡許,一名造金廠,為前代鑄兵之所。

     刺槍坑,在陰陵山,一名霸王泉。

    石壁削立,有泉橫出,口大如碗,下注一塘,方廣丈許,大旱不竭。

    志雲:項羽刺槍于此,以杖揬之,深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