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陽典錄卷四

關燈
宜朝霁,蒼茫失遠煙。

    是山皆拱伏,無水不澄鮮。

    眼界寬如許,狂呼欲問天。

     花山,含山南三裡,一名看花山,平遠深秀,翠色撲人。

    環山皆溪,溪中石如灑墨。

    逾三四裡,雨後望之,娟淨如拭。

     石門山,含山南二十五裡,兩山對峙,如門戶。

    西為木瓜山,東為馬石山,一僧庵踞兩山之峽。

     明戴重題石門山店壁:乳燕飛贳酒,升峣嵲,望春城。

    蒼煙平遠,白雲斜缺。

    說與歸期在寒食,刺眼梨花如雪。

    嗟遊子山行蹩躠門戶雙姑今老矣。

    念糟糠新婦殊癡絕,每煮飯縫衣拙。

    酒邊村叟何嗚咽,訴囊空米貴。

    小女江南永别,企日官錢叩門急。

    典盡衣緜,炊鐵刈新麥,遲遲五月。

    見說窮憖真到骨。

    歎春陵誰複如元結,當醉後耳根惑。

     鹿宕山,含山南十五裡,一名八分山,峭崿險峻,徑路幽邃,山坳一壑,竹樹蓊翳,窅然而深。

    明紀映鐘送鐘彜歸鹿宕山 送君歸鹿宕,山色正蕭蕭。

    雨氣江湖白,秋聲日夜驕。

    殘書披澗戶,幽鳥待松寮。

    他夕天門月,鐘期信可招。

    良友曾遊處,幽房閉白雲。

    歸從煙磬外,便與鹿麋群。

    石榻天容懶,山泉我自聞。

    知君身未隐,冰雪有佳文。

     桃花山,含山西南三十裡,嵯峨秀挺,有險可扼。

    明末張九仞結寨于上,禦流寇。

    本朝吳炯過桃花山張九仞禦寇處。

     白雲坳裡石峥嵘,聞道将軍此駐兵。

    孤砦曾寒群寇膽,一弓能護萬人生。

    煙屯遠嶂疑朝戍,泉咽崩崖想暮钲。

    金革久銷忘帝力,年年紅雨喚春莺。

     龍泉洞州西北五十裡白雲山下,深窅莫測,飛泉噴薄,大旱不竭也。

    中有縣蝠嘛吟,雜以淙淙之聲,如撫弦擊石,可絕塵想。

    唐李涉贈龍泉洞塵上人:八十山僧眼未昏,獨尋流水到窮源。

    自言共得神龍語,拟作茅庵住洞門。

     宋王安石龍泉石井二首:山腰石有千年潤,石眼泉無一日乾。

    天下蒼生待霖雨,不知龍向此中看。

    人傳淋水未嘗枯,滿眼蒼苔亂發粗。

    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卧龍無。

     觀音洞在州北四十五裡觀音山。

    明署刺史張壽朋撰碑。

     洞口石級,淨滑如鏡,蓋遊人所手磨而足踏者。

    每歲二三月,蟻貫而入,相續不絕。

    碑稱萬曆中陳刺史恐生事,以石蓋洞,蓋既閉而複開者也。

    按州志時有兩陳刺史,一名彜典,騰越人,十四年任;一名表,長樂人,十八年任,未知孰為蓋洞者。

     明張壽朋觀音洞記:萬曆辛酉冬,予以廬陽别駕署和州刺史事。

    壬辰春日,往遊滁之醉翁亭、琅琊寺。

    去之日,日暝,宿香泉僧舍。

    歸之日,日方中,耳與香泉遙相望六七裡許者,有觀音洞。

    父老指畫,悉其事,為予言之。

    予與父老登山禮拜畢,請次其洞之本末,為之記曰:今上紀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山之民有戴仁學等四人者,自禮南海普陀歸,經山下,見祥光從中夜現,連三夜不斷。

    仁學以其夜夢大士現,且自言:此中有吾像在焉,古所稱觀音洞也。

    循山而入,忽得一古洞,洞中果有像,宛然石壁上,如雙手迹,如裙痕,如鹦鹉楊枝在左右。

    不旬日,襄城伯聞之,入山來頂禮,遂請之州刺史開疏。

    作緣,而十方遠近之人,往往以奇夢來頂禮。

    不逾時,大士殿成,人亦夢止。

    洞在殿之後。

    刺史陳君恐觀者??嘩,生他事,遂以石蓋洞,而鎮大士像于其上,予亦不得入而視之矣。

     釋典所稱,不可思,不可議,吾儒所稱,雖聖人亦有所不知。

    道家所稱,聖人存而不論,其此之謂乎?乃若祥光現儀現洞現之奇異,則大士且以之為光景,且以之為外道,非其好也。

    禮其山,觀其洞者,當無以有思維心,生下劣想,而認指為月,斯可耶。

    父老聞予言,各各大歡喜,請勒之石。

     華陽洞,含山北十八裡華陽山中,詳見河村先生記。

    明戴重遊華陽洞記:褒山故名華山,其東五裡為華陽山,亦名蘭陵山。

    前後有石洞,其後洞則王介甫之所遊,餘未之至也。

    其前洞圜空徑丈,下出泉,穿石作聲,或曰泉之源有龍居之。

    宋元祐中,州守王季立嘗祈雨于此,有喜雨亭,今亭廢,碑記存。

    入洞門二十步,稍折以北,其空漸大,石乳懸欹,深窅莫測,不複敢入矣。

    同遊周生掬泉而飲之,曰:凡登山遊水者,食其石,飲其水,則弗逢其怪物也。

    泉南流成溪,溪西有僧舍,假息而去。

     唐李端宿華陽洞寄元稱:花洞晚陰陰,仙壇隔杏林。

    漱泉春谷冷,搗藥夜窗深。

    石上開山酒,松間對玉琴。

    戴家溪北住,雪後去相尋。

     唐陳嶰尋易尊師不遇。

    爛漫紅霞光照衣,苔封白石路微微。

    華陽洞裡人何在,落盡松花不見歸。

     唐張??華陽道者:華陽洞裡持真經,心嫌來客風塵腥。

    惟餐白石過白日,拟騎青竹上青冥。

    翔螭豈作漢武駕,神姥徒降燕昭庭。

    長生不必論貴賤,卻是幽人骨主靈。

     宋郭祥正訪華陽隐者,小徑斜分石磴通,蕭蕭古屋隔杉松。

    主人無事晝慵起,殘雪滿庭春未融。

     明沈仕華陽洞:百丈丹崖削玉屏,山深日淡晝冥冥。

    古苔繡壁煙岚紫,高屐穿岩炬火青。

    仙家雪鹿能千裡,洞口晴天隻一星。

    安得真人開石壁,雲中雞犬下方聽。

     明吳遁齋華陽洞:澄空绀碧鎖煙霞,千古華陽處士家。

    明月滿山黃葉路,春風幾樹碧桃花。

    石棋盤上長生局,丹鼎??中九轉砂。

    聞道年來足官府,仙幾底處是生涯。

     明顧可學華陽洞:郁郁華陽洞,仙傳直至今。

    松含千載色,雲卧半山陰。

    玉柱元關??,琅函禹穴深。

    鶴鳴初月上,獨立阆風岑。

     明劉傳華陽洞:閑情遠市嘩,冒險到幽遐。

    古壁镵鐘乳,高峰冠彩霞。

    停骖真法界,問宿野人家。

    莫借青樽飲,韶光會有涯。

     本朝陸龍騰華陽洞:杖藜山下幾回看,誰識看山不為山。

    我愛米颠能潑墨,萬峰蒼翠有無間。

     本朝張履中華陽洞:石壁叢花樹,泉聲隐薛蘿。

    蕭然塵俗遠,但覺白雲多。

     本朝吳檠華陽山聽泉用李長吉體。

    千峰如夢萬竅啞,飛泉含情鳴潇灑。

    風吹銀漢落空山,紫龍口銜明珠瀉。

    含宮嚼征白雲裂。

    湘娥搖佩寒玉折,蟾蜍秋滴銅壺缺。

    青楓無燐山鬼咽。

    砰??雲根拂幽谷,鴻蒙響破千秋促。

    青霓夜漲芙蓉流,瓠巴逃影椝女繡。

     本朝張公贻華陽洞:弄珠童子去無還,洞口幽泉隻自閑。

    踏碎滿林黃葉路,月明僧入小華山。

     朝陽洞,含山東麻山中,極險僻。

    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