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縣志卷二下
關燈
小
中
大
塗泥。
忏亡。
半菽則裂眦力争,覆篑片言,則掉臂不顧。
時則有堂師大弟子如乾上人,率性而行,見超湍水;有言必盡,識邁庸流。
每于陰厓之晦,杵白之夕,悼駒隙之易過,睹龍象而啜泣。
屬茲盛固,号于有衆,苟上吉而可請,負重以從。
蓋讓者久之。
既鮮。
其人曰:誠在我塈。
上人真強相為後先,不撣拮據。
本宿緣有契于同心,蓋首事無虞于寡助。
于時列刹阛阓,不難挾貴以遊;三歲低回,因而争名于市。
乃至千山壞劫,一佛拳官,探囊則洗缽無赢,規往則摳衣靡至。
嗫嚅區釜之叩,趑趄雁鹜之餘。
慮殚于經營,手皲于埏埴。
逾春徂冬,斯已勤矣。
已而山鬼效工,百靈斯集。
回金碧于落日,抗檐阿于層霄。
璇宮聳峙,并岩岫以争輝;妙相莊嚴,映井汲而?照,工既斷手,僧亦垂橐,于惟艱哉!蓋聞無始之先,聖人不論;二儀之化,幽贊為多。
是役也,俯追先業之持危,仰弼皇風而設教,取投分于伭扃,相觀而善,繄固心于黔首,人樹之趨。
恭述片言,用冠果位。
興福寺、石佛寺、儒山寺、興教寺、報恩禅寺、龍泉寺明山寺、大聖寺、寶塔寺營子寺、雙塔寺、法王院石佛寺、普照寺崔福君廟、田祖廟、聖水泉廟。
遊覽勝狀,慨然興建立之意。
以道士姚某,行潔言修,屬以創始。
姚乃募緣鸠工,起丙寅歲,工告成。
中為正殿,崇基數仞,左右廊庑十有餘楹。
右北上則為玉帝宮。
石磴參差,髣髴泰岱,黝垩丹雘,煥然一新。
镠沃容象,裝飾嚴雅。
筍簴方丈,寝庖次第而舉。
一時殚力竭誠,辇負齋醮者,肩摩踵接,衿合袂聯。
旌蓋缈其雲飛,輪毂訇其雷動,精神會合,熏蒿凄怆,郁郁蒸蒸,若或臨之。
此豈偶然之故哉?蓋必有所以為之者矣。
道士來征辭以記。
愚謂神無形,格于人,其聚其散,精靈所知。
通道者封越于暗室屋漏,夫何待瞻像容而假作為也。
然而啟迪衆心,廣施化誨,建置亦所不廢,是以忘其陋而為之辭。
銘曰:璇穹降祐,祚我明室。
海嶽奠形,百神受職。
惟茲黉巒,崒嵂參天。
鸢翔鳳峙,豹蹲龍蟠。
架石鑿岸,峻戶雕闌。
飛甍絢彩,結棟流丹。
鳴鐘考鼓,排雲扣關。
法宇洪開,真際祐張。
百神守護,呵禁不祥。
土谷是賴,民社永康。
勒詞青珉,地久天長。
邑人王載揚撰。
炳靈王廟,元至元二十九年,般陽路懦學教授長白張德翥。
碑銘曰:天壽萬物,生育惟均,幹旋造化,至靈者神。
修真觀龍王廟、書祥觀、碧霞宮、通真觀碧霞元君廟。
蓋聞太初之氣無始,衆妙之門無方。
引之于有,則聚而成形;雅之于無,則散而溟蒙。
蓋幽谷無私,有至斯響;洪鐘虛受,無來不應。
是以挹飲鹹足,不必四渎之湍;容光有照,罔非二曜之精。
大矣哉!神之造物,無不在也。
碧霞元君廟,峙于泰嶽,諸夏寰宇,備極尊禮,矧夫奇蹤勝地,天作優絕者哉!淄東方十裡許,一峰卓然霄漢者,黉山也。
半峰之上,矗然而峻起,煥然而翚飛者,漢大司農鄭公祠也。
山形迤逦北出,延袤亘數十裡,累然鱗次者,梓橦山也。
梓橦之阿,岈然而盤回,蔚然而深秀者,書祥觀也。
觀視山如屏障然,巋巋峻峻,左帶淄水,右襟長白,前則萬峰羅列,勢如拱抱。
怪石嵚戲,溪壑錯缪。
陟絕巅則平衍曠蕩,隐若堂陛。
庚申歲,先伯暨家君作天耳目,為帝濁陳,诰彌妖孽,罔害子民。
東嶽有帝,實司其權。
能興雲雨,利澤無邊。
炳靈維子,神靈幽伭。
陰真是贊,禍福是宣。
巍乎鮑山之後,突乎長白之前。
宮庭卓爾,衣冠俨然。
王者之制,南面之尊。
諸神拱衛,左右後先。
四民奔走,牲酒新鮮。
明德斯馨,靈光斯燭。
神之來兮,降而多福。
廟貌惟嚴,享獻惟肅。
神之來兮,錫而後祿。
災沴消兮和氣生,妖邪泯兮公道明。
佑斯人兮安且平。
樹翠琰兮刊斯銘。
禍無私兮,惟神是憑。
百千斯年兮,永耀其靈。
廟内又一巨碑,載八不砂大王令旨四,谒裡大王令旨二。
今錄其一:皇帝福蔭裡八不砂大王令旨。
這秃忽赤、李總管等奏有咱每般陽路淄川縣王村有一座炳靈王廟,有恁般陽路達魯花赤、總管府官人每、司縣官人每,往來的宣使每,本地面官人每,官軍官人每,蒙古探馬赤每,這炳靈王廟裡,随處諸來燒香火送供呵,今後都不得常騷擾者。
廟裡軍器官糧休頓放者,休斷公事者。
廟裡應有的,不揀甚麼稀罕件物等,休強使氣力奪要者。
但有的獻之,休得損壞者。
上頭這劉伯源廟主根底令旨與了也。
但有别了的人每,奏将上來呵,他每大紮撒射裡不怕那甚麼令旨,俺的蛇兒年十一月十八日也魯古那有時分寫來。
續寺觀 法王院 城北瓦村莊内有唐人所書金剛經碑,舊志謂其書法清勁,大類歐陽率更蓬意。
但曆年久遠,風吹雨侵,石已碎裂,僅餘碎石三塊,字多糢糊,不可辨識。
今移于文廟西庑,庶幾風日不到,或可永久也。
老實哥哥廟 城東二十裡許,壁有石室,僅容兩人。
昔有男子避雨其中,一婦繼至,偎坐徹夜,男子不為動,終亦不言。
質明雨止,婦去,斂衽謝之曰:汝真老實哥哥也。
後人高其義,于室傍鑿一龛,又琢一小石像,置其中祀之。
行者經此,則必指而目之曰:此老實哥哥廟也。
見濟南府摭佚志餘。
今續淄志訪之,其石室在黉山東南大牛山麓,石室仍在,而土人稱呼不殊,但其中小石像已無存矣。
不知何時換成山王像,土人祀之。
嗟乎,人之不尚節義而畏鬼神也如。
是哉! 般河庵 淄之巨浸,有若孝婦、範陽諸水,而黝折惟有般河。
般之上下村墅,類如東裡先生之所謂山陰溪曲者,而攬勝乃在庵子溝一帶。
蓋其地溪谷之澄泓,可以容舴艋;林木之窈窱,可以蔭跏趺。
茅屋巋然相望,可以恣杖屦。
而其僦舍山城者,可以攜樽榼,早出而夕歸。
獨四方輕去其鄉之君子,則寤寐旁皇,而不得時至。
溝之中,泉可以漱,溝之壁為洞,洞祠祀觀音大士。
其石壁則可洗苔藓而镌遊詩。
嘗試遵壁而遠眺,其蔚藍為晴日,其罨畫為遠山,其喧寂為隴陌,其谽呀為斷崖,其遊泳而熙适者,為禽魚與樵牧;其?竑而镗鞳者,為晚濑之水舂。
其惝恍自失,嗒焉若喪者,則倦客之支頤而忘其世也。
而其敷座而坐,寂滅現前者,則為三十二相之大士。
一日者,吾友王子長人狥鄉人之請,将仍其穹廬而丹雘之,飾其宇而廊其外。
吾知過此以往,淨度莊嚴,瓣香以供優婆,一龛以禮羽士,終古潺湲,參以梵呗,吾烏知曹溪之一滴,不于是焉寄之?方當為之執畚锸之役,而何憚于托缽之嚆矢也?抑且從操觚而有所感矣。
向者銀台吾友維舟祠下,二三君子擊揖而賦清流焉,曾日月之幾何,而舊題不可複識矣。
夫世無所謂今古也,天地加新,雙輪自躍,七尺非我,黃土相循。
苟不明楞伽之心印者,不足語少室之功德,而況乎康樂之登臨,豈堪問宗雷之白社乎?世即有矢羼提而發信施,嗣給孤而稱長者,亦不以鄙言之故矣。
邑人唐夢赉募疏。
淄川縣志卷二終
忏亡。
半菽則裂眦力争,覆篑片言,則掉臂不顧。
時則有堂師大弟子如乾上人,率性而行,見超湍水;有言必盡,識邁庸流。
每于陰厓之晦,杵白之夕,悼駒隙之易過,睹龍象而啜泣。
屬茲盛固,号于有衆,苟上吉而可請,負重以從。
蓋讓者久之。
既鮮。
其人曰:誠在我塈。
上人真強相為後先,不撣拮據。
本宿緣有契于同心,蓋首事無虞于寡助。
于時列刹阛阓,不難挾貴以遊;三歲低回,因而争名于市。
乃至千山壞劫,一佛拳官,探囊則洗缽無赢,規往則摳衣靡至。
嗫嚅區釜之叩,趑趄雁鹜之餘。
慮殚于經營,手皲于埏埴。
逾春徂冬,斯已勤矣。
已而山鬼效工,百靈斯集。
回金碧于落日,抗檐阿于層霄。
璇宮聳峙,并岩岫以争輝;妙相莊嚴,映井汲而?照,工既斷手,僧亦垂橐,于惟艱哉!蓋聞無始之先,聖人不論;二儀之化,幽贊為多。
是役也,俯追先業之持危,仰弼皇風而設教,取投分于伭扃,相觀而善,繄固心于黔首,人樹之趨。
恭述片言,用冠果位。
興福寺、石佛寺、儒山寺、興教寺、報恩禅寺、龍泉寺明山寺、大聖寺、寶塔寺營子寺、雙塔寺、法王院石佛寺、普照寺崔福君廟、田祖廟、聖水泉廟。
遊覽勝狀,慨然興建立之意。
以道士姚某,行潔言修,屬以創始。
姚乃募緣鸠工,起丙寅歲,工告成。
中為正殿,崇基數仞,左右廊庑十有餘楹。
右北上則為玉帝宮。
石磴參差,髣髴泰岱,黝垩丹雘,煥然一新。
镠沃容象,裝飾嚴雅。
筍簴方丈,寝庖次第而舉。
一時殚力竭誠,辇負齋醮者,肩摩踵接,衿合袂聯。
旌蓋缈其雲飛,輪毂訇其雷動,精神會合,熏蒿凄怆,郁郁蒸蒸,若或臨之。
此豈偶然之故哉?蓋必有所以為之者矣。
道士來征辭以記。
愚謂神無形,格于人,其聚其散,精靈所知。
通道者封越于暗室屋漏,夫何待瞻像容而假作為也。
然而啟迪衆心,廣施化誨,建置亦所不廢,是以忘其陋而為之辭。
銘曰:璇穹降祐,祚我明室。
海嶽奠形,百神受職。
惟茲黉巒,崒嵂參天。
鸢翔鳳峙,豹蹲龍蟠。
架石鑿岸,峻戶雕闌。
飛甍絢彩,結棟流丹。
鳴鐘考鼓,排雲扣關。
法宇洪開,真際祐張。
百神守護,呵禁不祥。
土谷是賴,民社永康。
勒詞青珉,地久天長。
邑人王載揚撰。
炳靈王廟,元至元二十九年,般陽路懦學教授長白張德翥。
碑銘曰:天壽萬物,生育惟均,幹旋造化,至靈者神。
修真觀龍王廟、書祥觀、碧霞宮、通真觀碧霞元君廟。
蓋聞太初之氣無始,衆妙之門無方。
引之于有,則聚而成形;雅之于無,則散而溟蒙。
蓋幽谷無私,有至斯響;洪鐘虛受,無來不應。
是以挹飲鹹足,不必四渎之湍;容光有照,罔非二曜之精。
大矣哉!神之造物,無不在也。
碧霞元君廟,峙于泰嶽,諸夏寰宇,備極尊禮,矧夫奇蹤勝地,天作優絕者哉!淄東方十裡許,一峰卓然霄漢者,黉山也。
半峰之上,矗然而峻起,煥然而翚飛者,漢大司農鄭公祠也。
山形迤逦北出,延袤亘數十裡,累然鱗次者,梓橦山也。
梓橦之阿,岈然而盤回,蔚然而深秀者,書祥觀也。
觀視山如屏障然,巋巋峻峻,左帶淄水,右襟長白,前則萬峰羅列,勢如拱抱。
怪石嵚戲,溪壑錯缪。
陟絕巅則平衍曠蕩,隐若堂陛。
庚申歲,先伯暨家君作天耳目,為帝濁陳,诰彌妖孽,罔害子民。
東嶽有帝,實司其權。
能興雲雨,利澤無邊。
炳靈維子,神靈幽伭。
陰真是贊,禍福是宣。
巍乎鮑山之後,突乎長白之前。
宮庭卓爾,衣冠俨然。
王者之制,南面之尊。
諸神拱衛,左右後先。
四民奔走,牲酒新鮮。
明德斯馨,靈光斯燭。
神之來兮,降而多福。
廟貌惟嚴,享獻惟肅。
神之來兮,錫而後祿。
災沴消兮和氣生,妖邪泯兮公道明。
佑斯人兮安且平。
樹翠琰兮刊斯銘。
禍無私兮,惟神是憑。
百千斯年兮,永耀其靈。
廟内又一巨碑,載八不砂大王令旨四,谒裡大王令旨二。
今錄其一:皇帝福蔭裡八不砂大王令旨。
這秃忽赤、李總管等奏有咱每般陽路淄川縣王村有一座炳靈王廟,有恁般陽路達魯花赤、總管府官人每、司縣官人每,往來的宣使每,本地面官人每,官軍官人每,蒙古探馬赤每,這炳靈王廟裡,随處諸來燒香火送供呵,今後都不得常騷擾者。
廟裡軍器官糧休頓放者,休斷公事者。
廟裡應有的,不揀甚麼稀罕件物等,休強使氣力奪要者。
但有的獻之,休得損壞者。
上頭這劉伯源廟主根底令旨與了也。
但有别了的人每,奏将上來呵,他每大紮撒射裡不怕那甚麼令旨,俺的蛇兒年十一月十八日也魯古那有時分寫來。
續寺觀 法王院 城北瓦村莊内有唐人所書金剛經碑,舊志謂其書法清勁,大類歐陽率更蓬意。
但曆年久遠,風吹雨侵,石已碎裂,僅餘碎石三塊,字多糢糊,不可辨識。
今移于文廟西庑,庶幾風日不到,或可永久也。
老實哥哥廟 城東二十裡許,壁有石室,僅容兩人。
昔有男子避雨其中,一婦繼至,偎坐徹夜,男子不為動,終亦不言。
質明雨止,婦去,斂衽謝之曰:汝真老實哥哥也。
後人高其義,于室傍鑿一龛,又琢一小石像,置其中祀之。
行者經此,則必指而目之曰:此老實哥哥廟也。
見濟南府摭佚志餘。
今續淄志訪之,其石室在黉山東南大牛山麓,石室仍在,而土人稱呼不殊,但其中小石像已無存矣。
不知何時換成山王像,土人祀之。
嗟乎,人之不尚節義而畏鬼神也如。
是哉! 般河庵 淄之巨浸,有若孝婦、範陽諸水,而黝折惟有般河。
般之上下村墅,類如東裡先生之所謂山陰溪曲者,而攬勝乃在庵子溝一帶。
蓋其地溪谷之澄泓,可以容舴艋;林木之窈窱,可以蔭跏趺。
茅屋巋然相望,可以恣杖屦。
而其僦舍山城者,可以攜樽榼,早出而夕歸。
獨四方輕去其鄉之君子,則寤寐旁皇,而不得時至。
溝之中,泉可以漱,溝之壁為洞,洞祠祀觀音大士。
其石壁則可洗苔藓而镌遊詩。
嘗試遵壁而遠眺,其蔚藍為晴日,其罨畫為遠山,其喧寂為隴陌,其谽呀為斷崖,其遊泳而熙适者,為禽魚與樵牧;其?竑而镗鞳者,為晚濑之水舂。
其惝恍自失,嗒焉若喪者,則倦客之支頤而忘其世也。
而其敷座而坐,寂滅現前者,則為三十二相之大士。
一日者,吾友王子長人狥鄉人之請,将仍其穹廬而丹雘之,飾其宇而廊其外。
吾知過此以往,淨度莊嚴,瓣香以供優婆,一龛以禮羽士,終古潺湲,參以梵呗,吾烏知曹溪之一滴,不于是焉寄之?方當為之執畚锸之役,而何憚于托缽之嚆矢也?抑且從操觚而有所感矣。
向者銀台吾友維舟祠下,二三君子擊揖而賦清流焉,曾日月之幾何,而舊題不可複識矣。
夫世無所謂今古也,天地加新,雙輪自躍,七尺非我,黃土相循。
苟不明楞伽之心印者,不足語少室之功德,而況乎康樂之登臨,豈堪問宗雷之白社乎?世即有矢羼提而發信施,嗣給孤而稱長者,亦不以鄙言之故矣。
邑人唐夢赉募疏。
淄川縣志卷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