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縣志卷二下
關燈
小
中
大
。
南澗轉來,清泉一曲,遊魚出沒,倒看山光,影搖波底,令人神清飛越。
忽欲于龍門上懸架一樓,聊堪徙倚。
拟名人倚樓,山雨欲來,冷然風舉。
又拟名風滿樓,惜榆莢滿地,不堪作買山錢耳。
似懶園 城南石溝河西岸。
孫州佐禹年即其舍南為園,因高築台,踞台為亭,亭東向,萬太守所題有懷堂也。
皓雪藏梅,香風拂桂,時從柏林中遙露山光,頗稱幽麗。
亭北一室,绮疏南向,外為台,奇石數筍,芍藥間之,顔其室曰石香舫。
又西為曲房,隔以短垣。
石台東下為廠亭,俯臨荷沼,萬竹旖旎,寒香入座中矣。
南出一迳,竹外小亭,在高阜上,遠瞻山色,近聽流泉,洵為勝概也。
柿岩 孫相國沚亭南征紀略曰:失谷台南有谷曰大峪,又南一小谷,入山西行北折,溪窮崖合,中更開布,有柿林千樹,高小扶疏,雖四而林泉殊态,而高深同在一岩。
其坡東多紅杏,西多海棠,春秋臨望,爛若雲霞。
其樹悉托根石棱,叢條交蔭,雖盛夏夫暑,提琴解帶,畟畟涼生。
流泉過席,不複知舟降為煩。
近孫禹年蔔栖于此,臨壑作門,依岩布屋,上下有三泉。
一泉當村口,潭而不流;一泉對門出剛壁下,落草石間,數折去作溪流。
一泉出岩下柿樹根,遙從屋後伏流入石,懸崖潛瀉石池中,差差側出,交魚映藻,清照軒亭。
又伏流出亭後為趵泉,懸流入荷陂中,漱山根下注,合為一溪。
初,禹年避兵居此,築廬石上,梯然後升。
後又于壁下作亭池,複于亭下新築三楹,前列桐竹,後臨深壑,作台以對趵泉。
自下望之,闌幹戶牖,悉在雲中矣。
雍正十三年,撥入。
博山縣。
石隐園 先少保公之所搆也。
園正在第後,大不十畝,多桧柏,取石于桧柏,取石于甘泉山,雜置樹間。
入門以天然柏為屏,雜花為籬。
中有亭曰遠心,方而四敞,風從樹中來,六月忘暑。
迤北為同春堂,左右修竹林立,與樹埒。
堂前有台,可以遲月。
台北栎樹,異根同幹,枝成連理。
樹下有石曰垂雲。
石北為池,石梁亘之。
又北為振衣閣,遠眺長白諸峰,悉在目中。
池左重槐一诘。
曲攫孥作龍蛇狀。
巽方有石,黝然作象鼻形,因名伭象,扣之冷然清越。
兌方大夫松二,左者亭亭直上,右者伛偻如楫,殆若橋梓也。
松北為谡谡軒,軒北壯丹芍藥近百本,西北隅為茶寮,園之四周,無牆栉比,桐梓榆柳,皆成喬木。
少保見背,長兄履禮承之。
未幾,履禮亦逝,園遂荒落,亭堂皆圮,諸石傾仆,伭象亦為樵收,斷其相連孔竅。
李贊皇平泉遺記謂将一草一木與人者,非佳子弟有竊恫焉,乃鬻别産易之,移振衣閣于廳事左,貯先少保遺書。
園南第北舊有小園,可石隐五之一,缭垣皆柏,直北亭三楹,遙以雙鷹石對之,以石峰如兩鷹相顧而栖,故名。
亦先少保經理未成者也。
有恐石隐諸石散轶,因移彼就此。
會白沙王山人仲超來,稍為布置。
自雙鷹而西,依古柏為山,?者成岡,立者成峰,離立者成澗壑,叢立者成疊巒,橫而空懸者成橋梁,岩洞層累而上者成絕??峭壁。
于是諸右悉如新沐而出。
枕山為池,沿池為亭,池東植海棠、木瓜數十叢,外設籬,籬外始迳自外而達于舊亭,仍以遠心亭之故額顔之。
亭前銀否二,綠結濃陰。
亭左稍前置室,以供賓客下榻。
前桢繡毬芍藥,籬以薔薇,因名霞绮軒。
遠心、霞绮之界。
疊石為小山,徑路纡回,峰巒若天成,牛山人玉李之匠心也。
微籬南老梨一株,園中舊物也。
再南為竹畫園,而止石隐之石,既悉歸此,故仍名之石隐雲。
今舊圍所存,惟垂雲一右,巋然為魯靈光。
谡谡軒,亦稍加修葺。
昔司馬溫公獨樂園界小,不可與衆園班,而李方叔記洛陽名園,末嘗遺之,有即不敢以先少保上疑溫公,然石隐與獨樂庶幾近之。
謹述其略如此。
畢際有識。
拱玉園 城西王村北,為畢主政畏甫園。
米仲诏序曰:餘嘗謂岩居或失則寂,澤居或失則濕,未若園居伐石為山,辟地為池,種樹築室,亦足以暢遂襟懷,發摅嘯傲也。
長白支出者為玉清山,畢贈公舜石佳城在焉。
畏甫搆園其南,北顧松楸,仰瞻截嶪,茲拱玉所由名園也。
園中石三,一海嶽,一龍頭,一天柱。
于邬先記所謂海嶽高二丈,突兀秀拔,昂霄嶽峙,凹處淵注如海。
龍頭孤峭奮怒,五眼空洞,可謂奇絕。
餘園挹海,一勺幽勝,而已乏巨麗觀,性雅有家颠之嗜,雖日柱笏羅拜,不過拳石之多,那得如畏甫右奇甚。
即輔吾園者,有西山在望,相距尚廿餘裡,距都城可三十餘裡,往來頗費屐齒,安得如畏甫日涉之為快也?幸先大夫馬鬣亦與園差近,以較玉清佳城,?茏之氣,又當不侔矣。
事事不如,安敢問漢。
誰與我大人先既為之記,海内詞人競起而歌詠之,于是裒而成集,問序于餘,餘何能為役。
雖然,玉清即名山乎,非茲園垂以攬其勝。
使二石非遇畏甫,猶然甘泉一塊山骨耳。
山水以人重耶?名園以人傳耶?畏甫為不朽矣。
米萬锺撰。
候仙園 萌水西箕山東麓,是為候仙園。
園北舊第弘麗。
園南為溪道開村,諸泉由瑣石嶺東注,溪南為山,東西延亘數裡。
入園門,高桧扶立,缭迎春花蔓為壁,循桧南行,花林綠天,出連翹棚下,一夜合樹離立。
松間西出,見候仙軒,崇台四級,短垣绮窗,如處士居。
軒北一石如疊雲對峙,湖石參立,葡萄老蔓成株,蟠石上松間,短長下綴。
軒西迳為桧林,虬藤蜿蜒,重雲密布,竟日為陰。
北石屹立,仿佛似海上蓬萊,割來一片地,但不聞流水淙淙耳。
近西雜花外,女牆臨深澗,因澗為沼,危橋橫渡,往往憑藉而過,猶恐墜也。
橋上南望小亭出園外。
橋北青桐扶疏,蔭水台。
台北修竹蔥蒨,别起重樓,從他迳入。
度橋北折,芙蓉亭,巋然濃陰中。
南起竹台,溪光入座。
西立一石,與桧林石伯仲。
小山出牆外,龍爪槐下,石幾列坐,鳳凰、長白諸峰,朝霞夕霭,撲人衣袖。
山下老柳數圍,敧倚撼風。
石内芙蓉一株,淩空起亭上,西北編為柏牆,為芍藥迳,迳外牡丹五十餘本,是為沼之西北。
一門臨竹,開石級入門,高樓對壑。
樓西徑折為南軒,與芙蓉亭對。
樓西甬道轉,素壁列楹以十數。
穿澗而南,一亭當溪心,臨石閘,霍然園外,如鳥開籠,村落峰巒,徙倚可數。
是橋上所南望小亭也。
亭西為溪水入沼處,遵亭而東,垣外為南溪,老樹參天,長風披野。
垣内為東西渠,渠南古柳盤郁,一平橋偃渠上,甓階數級,是為薛荔門,乃候仙軒南門也。
門内松柯從地起,蘿蔓扶雲,與軒前三石相周旋。
軒東為薔薇蓠,稍北為藏花窟,是為園之東際。
南渠水出園而東,彙為廣池。
憶當道口諸泉盛時,北滿沼,東滿渠,南滿溪,主人一葉系柳根,亦飛來幔亭九曲之一也。
癸醜夏,來,與汾濱導師紫霞先生習靜者,凡再閱月,跏跌之餘,日有遊焉。
未幾,複與存吾、松蓠有邑乘之邑,遂得次其崖略如此。
唐夢赉記。
仙洲園 城東北禮水之側,韓大中丞惺庵園也,引禮水注之,極為整鼠。
豐水
南澗轉來,清泉一曲,遊魚出沒,倒看山光,影搖波底,令人神清飛越。
忽欲于龍門上懸架一樓,聊堪徙倚。
拟名人倚樓,山雨欲來,冷然風舉。
又拟名風滿樓,惜榆莢滿地,不堪作買山錢耳。
似懶園 城南石溝河西岸。
孫州佐禹年即其舍南為園,因高築台,踞台為亭,亭東向,萬太守所題有懷堂也。
皓雪藏梅,香風拂桂,時從柏林中遙露山光,頗稱幽麗。
亭北一室,绮疏南向,外為台,奇石數筍,芍藥間之,顔其室曰石香舫。
又西為曲房,隔以短垣。
石台東下為廠亭,俯臨荷沼,萬竹旖旎,寒香入座中矣。
南出一迳,竹外小亭,在高阜上,遠瞻山色,近聽流泉,洵為勝概也。
柿岩 孫相國沚亭南征紀略曰:失谷台南有谷曰大峪,又南一小谷,入山西行北折,溪窮崖合,中更開布,有柿林千樹,高小扶疏,雖四而林泉殊态,而高深同在一岩。
其坡東多紅杏,西多海棠,春秋臨望,爛若雲霞。
其樹悉托根石棱,叢條交蔭,雖盛夏夫暑,提琴解帶,畟畟涼生。
流泉過席,不複知舟降為煩。
近孫禹年蔔栖于此,臨壑作門,依岩布屋,上下有三泉。
一泉當村口,潭而不流;一泉對門出剛壁下,落草石間,數折去作溪流。
一泉出岩下柿樹根,遙從屋後伏流入石,懸崖潛瀉石池中,差差側出,交魚映藻,清照軒亭。
又伏流出亭後為趵泉,懸流入荷陂中,漱山根下注,合為一溪。
初,禹年避兵居此,築廬石上,梯然後升。
後又于壁下作亭池,複于亭下新築三楹,前列桐竹,後臨深壑,作台以對趵泉。
自下望之,闌幹戶牖,悉在雲中矣。
雍正十三年,撥入。
博山縣。
石隐園 先少保公之所搆也。
園正在第後,大不十畝,多桧柏,取石于桧柏,取石于甘泉山,雜置樹間。
入門以天然柏為屏,雜花為籬。
中有亭曰遠心,方而四敞,風從樹中來,六月忘暑。
迤北為同春堂,左右修竹林立,與樹埒。
堂前有台,可以遲月。
台北栎樹,異根同幹,枝成連理。
樹下有石曰垂雲。
石北為池,石梁亘之。
又北為振衣閣,遠眺長白諸峰,悉在目中。
池左重槐一诘。
曲攫孥作龍蛇狀。
巽方有石,黝然作象鼻形,因名伭象,扣之冷然清越。
兌方大夫松二,左者亭亭直上,右者伛偻如楫,殆若橋梓也。
松北為谡谡軒,軒北壯丹芍藥近百本,西北隅為茶寮,園之四周,無牆栉比,桐梓榆柳,皆成喬木。
少保見背,長兄履禮承之。
未幾,履禮亦逝,園遂荒落,亭堂皆圮,諸石傾仆,伭象亦為樵收,斷其相連孔竅。
李贊皇平泉遺記謂将一草一木與人者,非佳子弟有竊恫焉,乃鬻别産易之,移振衣閣于廳事左,貯先少保遺書。
園南第北舊有小園,可石隐五之一,缭垣皆柏,直北亭三楹,遙以雙鷹石對之,以石峰如兩鷹相顧而栖,故名。
亦先少保經理未成者也。
有恐石隐諸石散轶,因移彼就此。
會白沙王山人仲超來,稍為布置。
自雙鷹而西,依古柏為山,?者成岡,立者成峰,離立者成澗壑,叢立者成疊巒,橫而空懸者成橋梁,岩洞層累而上者成絕??峭壁。
于是諸右悉如新沐而出。
枕山為池,沿池為亭,池東植海棠、木瓜數十叢,外設籬,籬外始迳自外而達于舊亭,仍以遠心亭之故額顔之。
亭前銀否二,綠結濃陰。
亭左稍前置室,以供賓客下榻。
前桢繡毬芍藥,籬以薔薇,因名霞绮軒。
遠心、霞绮之界。
疊石為小山,徑路纡回,峰巒若天成,牛山人玉李之匠心也。
微籬南老梨一株,園中舊物也。
再南為竹畫園,而止石隐之石,既悉歸此,故仍名之石隐雲。
今舊圍所存,惟垂雲一右,巋然為魯靈光。
谡谡軒,亦稍加修葺。
昔司馬溫公獨樂園界小,不可與衆園班,而李方叔記洛陽名園,末嘗遺之,有即不敢以先少保上疑溫公,然石隐與獨樂庶幾近之。
謹述其略如此。
畢際有識。
拱玉園 城西王村北,為畢主政畏甫園。
米仲诏序曰:餘嘗謂岩居或失則寂,澤居或失則濕,未若園居伐石為山,辟地為池,種樹築室,亦足以暢遂襟懷,發摅嘯傲也。
長白支出者為玉清山,畢贈公舜石佳城在焉。
畏甫搆園其南,北顧松楸,仰瞻截嶪,茲拱玉所由名園也。
園中石三,一海嶽,一龍頭,一天柱。
于邬先記所謂海嶽高二丈,突兀秀拔,昂霄嶽峙,凹處淵注如海。
龍頭孤峭奮怒,五眼空洞,可謂奇絕。
餘園挹海,一勺幽勝,而已乏巨麗觀,性雅有家颠之嗜,雖日柱笏羅拜,不過拳石之多,那得如畏甫右奇甚。
即輔吾園者,有西山在望,相距尚廿餘裡,距都城可三十餘裡,往來頗費屐齒,安得如畏甫日涉之為快也?幸先大夫馬鬣亦與園差近,以較玉清佳城,?茏之氣,又當不侔矣。
事事不如,安敢問漢。
誰與我大人先既為之記,海内詞人競起而歌詠之,于是裒而成集,問序于餘,餘何能為役。
雖然,玉清即名山乎,非茲園垂以攬其勝。
使二石非遇畏甫,猶然甘泉一塊山骨耳。
山水以人重耶?名園以人傳耶?畏甫為不朽矣。
米萬锺撰。
候仙園 萌水西箕山東麓,是為候仙園。
園北舊第弘麗。
園南為溪道開村,諸泉由瑣石嶺東注,溪南為山,東西延亘數裡。
入園門,高桧扶立,缭迎春花蔓為壁,循桧南行,花林綠天,出連翹棚下,一夜合樹離立。
松間西出,見候仙軒,崇台四級,短垣绮窗,如處士居。
軒北一石如疊雲對峙,湖石參立,葡萄老蔓成株,蟠石上松間,短長下綴。
軒西迳為桧林,虬藤蜿蜒,重雲密布,竟日為陰。
北石屹立,仿佛似海上蓬萊,割來一片地,但不聞流水淙淙耳。
近西雜花外,女牆臨深澗,因澗為沼,危橋橫渡,往往憑藉而過,猶恐墜也。
橋上南望小亭出園外。
橋北青桐扶疏,蔭水台。
台北修竹蔥蒨,别起重樓,從他迳入。
度橋北折,芙蓉亭,巋然濃陰中。
南起竹台,溪光入座。
西立一石,與桧林石伯仲。
小山出牆外,龍爪槐下,石幾列坐,鳳凰、長白諸峰,朝霞夕霭,撲人衣袖。
山下老柳數圍,敧倚撼風。
石内芙蓉一株,淩空起亭上,西北編為柏牆,為芍藥迳,迳外牡丹五十餘本,是為沼之西北。
一門臨竹,開石級入門,高樓對壑。
樓西徑折為南軒,與芙蓉亭對。
樓西甬道轉,素壁列楹以十數。
穿澗而南,一亭當溪心,臨石閘,霍然園外,如鳥開籠,村落峰巒,徙倚可數。
是橋上所南望小亭也。
亭西為溪水入沼處,遵亭而東,垣外為南溪,老樹參天,長風披野。
垣内為東西渠,渠南古柳盤郁,一平橋偃渠上,甓階數級,是為薛荔門,乃候仙軒南門也。
門内松柯從地起,蘿蔓扶雲,與軒前三石相周旋。
軒東為薔薇蓠,稍北為藏花窟,是為園之東際。
南渠水出園而東,彙為廣池。
憶當道口諸泉盛時,北滿沼,東滿渠,南滿溪,主人一葉系柳根,亦飛來幔亭九曲之一也。
癸醜夏,來,與汾濱導師紫霞先生習靜者,凡再閱月,跏跌之餘,日有遊焉。
未幾,複與存吾、松蓠有邑乘之邑,遂得次其崖略如此。
唐夢赉記。
仙洲園 城東北禮水之側,韓大中丞惺庵園也,引禮水注之,極為整鼠。
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