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縣志卷二下
關燈
小
中
大
激厲風俗,意良深遠也。
往昔淄之坊獨夥,且壯麗,他郡不及。
自萬曆庚子,異風之變,毀者十九,繼起者莫能複舊觀。
國朝科甲鱗次,而坊表阙如,則坊金時裁時複,而物力之盈虛,或有待耳。
唐孝義石門。
元雙節門。
明宣化坊、澄清坊、迎恩坊、迎仙坊、進士坊、舉人坊、通政坊、肅儀坊、繡衣坊、繡衣坊,父子進大坊、南宮濟美坊、豸史坊、大郡伯坊。
敕诰重光,淄黉毓秀。
蘭台執法,棘寺持平。
天曹顯世總部持衡,鸾書錫金坊,繡豸承恩坊。
西世承恩坊。
蘭台秉憲,殿中執法,四世一品,三士同升。
天錫元輔坊,帝簡端揆坊,天恩存問坊,兩世都憲坊。
兄弟聯芳,五馬大夫,累世崇褒。
曆朝科特表貞烈坊、貞烈之坊,孝烈光天坊。
續坊表 特表貞節坊、貞烈坊、特旌節孝坊,綸恩褒節坊、重國維坊、貞節坊、一門三烈坊、節孝重光坊、節北松筠坊、姑婦貞壽坊、冰清自勵坊,苦節堪旌坊。
塳墓 古塳、公晳哀墓、龐涓墓、公孫弘墓。
傅永墓、焦光贊墓羅希古墓、王樵墓,公祖孝墓,石将軍墓、王象乾墓。
張至發墓、畢自嚴墓、王鳌永墓、高所蘊墓。
續塳墓 公晳哀墓在城北,見齊乘,舊志已辨明矣。
通志因之。
紀信墓,元魏地形志在城北四十裡昌國城。
今考昌城内不詳其處。
又考信死在荥陽,何緣墓此?俱未詳。
公孫弘墓:城南十五裡龍口集北有公孫莊,明嘉靖知縣李性聽土人言,遂于其莊東北築弘墓。
又查淄城南二裡許亦有公孫莊,土人亦雲由漢丞相得名。
又考元朝淄川有公孫桂,由制科仕至豫州知州。
今淄川有兩公孫莊,果孰為弘而孰為桂耶?且正義曰:公孫弘墓在青州北魯縣西二十裡。
又齊乘曰:濰縣西孤山之麓,是弘墓。
又一統志載弘墓在陝西興平縣東北一十八裡,是何弘墓之多也?又壽光縣西南五裡許亦有村名公孫莊,傳為平津故裡。
舊淄志辨為壽光近是,是耶非耶?按古公孫氏名弘者多矣,何必平津?嘗于戰國策及呂氏春秋得二焉,在齊為孟嘗君,見秦昭王者一公孫弘也;為中山君骖乘,言司馬嘉求相者,亦一公孫弘也。
于韓子得一焉,斷發而為越王騎者,一公孫弘也;于後漢得一焉。
明帝時幽州從事交通楚王英者,亦一公孫弘也。
之數人者,均無籍系可稽,庸知其非淄人耶?庸知淄之兩公孫莊非即其苗裔耶?庸知淄之兩公孫莊,不皆屬烏有子虛,而均宜置之郭公、夏五之例耶? 相公墳:在城北三十裡傅家莊南,舊志辨為傅永墓,通志因之,土人訛為唐李??墓,非也。
公主墳在縣北眉陵,即長安嶺,嶺上有墳,曆來相傳,絕無可考。
按王壯節公傳,似此墳即王公之元配也。
公娶趙氏,濮邸蕭恭僖王宗博之女,封安平縣主,贈永康郡夫人。
再娶劉氏,死徐州之難。
公淄人,趙既先卒,葬于故裡,理之可信者。
又按傳,趙立,求公屍,訪公瘗所,子孫從葬萊蕪,皆不及劉、似。
兩夫人皆未從葬,故趙墳在淄。
其不曰縣主而曰公主者,鄉人之俗稱也。
孫元帥墓:邑西四十裡望京之東南裡許,有古墓焉,塳悉不存。
碑有楷書八字曰總管孫侯昭先之碑。
南左右翁仲四,東西堰各石羊一,皆無首。
東堰?赑斷裂,螭頭二,半覆土中。
掘出視之,其一楷書八字曰元帥孫公先茔。
碑銘下連斷碑一段,讀之,仿佛一句,曰輾轉八十餘戰,可謂武勇。
第認為平津之裔,則遜狄武襄遠矣。
其一篆十字曰故元帥右監軍孫公墓。
碑,無名字可考,無苗裔可尋,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惜哉! 戴誠墓:在城北秦王橋東北戴家莊西南,碑尚存,上書明監察禦史戴誠墓,萬曆元年二月立。
高捷墓在昭村北,墓碑尚存。
蒲魯渾墓 蒲居仁墓。
園林 淄邑當萬山之中,孝水與般萌會之,登山臨水,莫此為使。
稍加人力,辄為園林。
雖東州不矜靡麗,而一邱一壑,皆為昔賢杖履遺蹤,遊覽所及,每懷仰止,未敢以興廢異觀也。
高解元玮曾為紀略,因取而節錄之,或足當攬勝者之臣遊焉。
至于五柳三徑,一詠一觞,有足存者,抑亦熙朝樂事也。
若謂李方叔之記洛中名園,王右軍之叙蘭亭修褉,則兩不侔矣。
石隐園 韓大參約庵别業,邑東門南。
園門為小樓,南向,門内薛蘿滿壁,倚一怪石。
闱園引般水為月河,河北直走可數百步,兩傍松竹離立,道盡築一高台,台上閣三楹,東西二小閣輔之。
閣下疊石為峰,作三神山形,中峰有亭,山下嵌三洞,乍入迷路。
前之河直繞山後而引灌洞中斷處,必涉而後可達他處。
幼時來遊,乍入冥暗,同遊者作大聲相恐,辄心悸。
前轉迳微明,色然喜矣。
河中有小舟可泛,每一令節,遊人集焉。
自軍興,兵及城下,守者恐隐攻具去,閣毀山頹,然荊榛塲矣。
高玮記。
近郭山林 邑西關為張閣學憲松園,東臨孝水,中作船廊,鑿大池,豎鳳石其中。
西建一亭,花木交映。
石大者可丈餘,小者皆米颠,?中物不下數百段。
公好石故也,每孝水泛,辄齧園趾,公殁後,亦漸荒矣。
高玮記。
環青園 張少保園也。
在水磨頭莊範陽一河北岸,因山架閣,閣下作洞,洞前鑿池,植蓮花,閣額題曰環青,因以名園。
少保公兄碩隐公題水月蓮花,镌石甃壁間,随山布石,高下崚嶒,洞穴幽邃,勢若天成。
臨溪搆長廊,扁曰水雲居。
東有古柳,盛夏蟬聲盈耳。
柳北有亭,壁間題曰高柳新蟬。
東折高軒五楹,外臨流水。
軒東鑿石為沼,上搆海屋,架木梁而渡。
南逼大河,築崇墉障水,置小亭其上,扁以宛在。
池西有洞,洞中置石床石枕。
洞上大台,可憑可眺,下視遊魚,不殊濠浦。
勝槩,實甲淄邑。
但數苦水患,今惟閣柳僅存,未逮疇昔什一矣。
麗泉園 城南石谷村東,舊為王太學中涵園,後歸張孝廉。
伯開汵廢止,泉水湛然,一泓如故耳。
高玮記。
龍口竹園 西園流泉灌中,曲折北出,門前置小橋。
園中修竹萬個,綠陰合圍,北對高台,佛廬遙峙,今歸之王銀台子下,新搆一亭,景物如故也。
東園竹赤森列,泉低,不可引溉,中有高阜長松,為獨勝耳。
高玮記。
龍門園 王太學玉煙園也。
其自記曰:南發淄城二十裡,為般水源,望見西山,黛色明秀,勢轉遊龍。
兩峰角立,平臨深壑,中有飛流,注空而下,古名龍門。
傍龍門岩際突出一泉,清冷可漱。
東北一帶盡丹崖,中,一怪石,石花青潤,可佐點茶。
傍石得古木一,角爪蜿蜒,不受尺咫土膚。
壁間有洞,去流水丈餘。
東岩稍折,若虎頭,轉顧西去,石台背依削壁,僅容竹簟,聽月下瀑布,如挫冰弦。
又西一龛居懸崖絕巅,日中潭影,金光注射,奕奕浮動。
西南岩畔一石,陡插岩腹,俯窺潭影,洞徹須眉。
取徑鑿室,方古穴居。
東山,朝旭漸生,晶晶可愛。
上植松柏數叢,遠峰秀峙,狀類蓬山。
下有方塘,立片石曰古澹
往昔淄之坊獨夥,且壯麗,他郡不及。
自萬曆庚子,異風之變,毀者十九,繼起者莫能複舊觀。
國朝科甲鱗次,而坊表阙如,則坊金時裁時複,而物力之盈虛,或有待耳。
唐孝義石門。
元雙節門。
明宣化坊、澄清坊、迎恩坊、迎仙坊、進士坊、舉人坊、通政坊、肅儀坊、繡衣坊、繡衣坊,父子進大坊、南宮濟美坊、豸史坊、大郡伯坊。
敕诰重光,淄黉毓秀。
蘭台執法,棘寺持平。
天曹顯世總部持衡,鸾書錫金坊,繡豸承恩坊。
西世承恩坊。
蘭台秉憲,殿中執法,四世一品,三士同升。
天錫元輔坊,帝簡端揆坊,天恩存問坊,兩世都憲坊。
兄弟聯芳,五馬大夫,累世崇褒。
曆朝科特表貞烈坊、貞烈之坊,孝烈光天坊。
續坊表 特表貞節坊、貞烈坊、特旌節孝坊,綸恩褒節坊、重國維坊、貞節坊、一門三烈坊、節孝重光坊、節北松筠坊、姑婦貞壽坊、冰清自勵坊,苦節堪旌坊。
塳墓 古塳、公晳哀墓、龐涓墓、公孫弘墓。
傅永墓、焦光贊墓羅希古墓、王樵墓,公祖孝墓,石将軍墓、王象乾墓。
張至發墓、畢自嚴墓、王鳌永墓、高所蘊墓。
續塳墓 公晳哀墓在城北,見齊乘,舊志已辨明矣。
通志因之。
紀信墓,元魏地形志在城北四十裡昌國城。
今考昌城内不詳其處。
又考信死在荥陽,何緣墓此?俱未詳。
公孫弘墓:城南十五裡龍口集北有公孫莊,明嘉靖知縣李性聽土人言,遂于其莊東北築弘墓。
又查淄城南二裡許亦有公孫莊,土人亦雲由漢丞相得名。
又考元朝淄川有公孫桂,由制科仕至豫州知州。
今淄川有兩公孫莊,果孰為弘而孰為桂耶?且正義曰:公孫弘墓在青州北魯縣西二十裡。
又齊乘曰:濰縣西孤山之麓,是弘墓。
又一統志載弘墓在陝西興平縣東北一十八裡,是何弘墓之多也?又壽光縣西南五裡許亦有村名公孫莊,傳為平津故裡。
舊淄志辨為壽光近是,是耶非耶?按古公孫氏名弘者多矣,何必平津?嘗于戰國策及呂氏春秋得二焉,在齊為孟嘗君,見秦昭王者一公孫弘也;為中山君骖乘,言司馬嘉求相者,亦一公孫弘也。
于韓子得一焉,斷發而為越王騎者,一公孫弘也;于後漢得一焉。
明帝時幽州從事交通楚王英者,亦一公孫弘也。
之數人者,均無籍系可稽,庸知其非淄人耶?庸知淄之兩公孫莊非即其苗裔耶?庸知淄之兩公孫莊,不皆屬烏有子虛,而均宜置之郭公、夏五之例耶? 相公墳:在城北三十裡傅家莊南,舊志辨為傅永墓,通志因之,土人訛為唐李??墓,非也。
公主墳在縣北眉陵,即長安嶺,嶺上有墳,曆來相傳,絕無可考。
按王壯節公傳,似此墳即王公之元配也。
公娶趙氏,濮邸蕭恭僖王宗博之女,封安平縣主,贈永康郡夫人。
再娶劉氏,死徐州之難。
公淄人,趙既先卒,葬于故裡,理之可信者。
又按傳,趙立,求公屍,訪公瘗所,子孫從葬萊蕪,皆不及劉、似。
兩夫人皆未從葬,故趙墳在淄。
其不曰縣主而曰公主者,鄉人之俗稱也。
孫元帥墓:邑西四十裡望京之東南裡許,有古墓焉,塳悉不存。
碑有楷書八字曰總管孫侯昭先之碑。
南左右翁仲四,東西堰各石羊一,皆無首。
東堰?赑斷裂,螭頭二,半覆土中。
掘出視之,其一楷書八字曰元帥孫公先茔。
碑銘下連斷碑一段,讀之,仿佛一句,曰輾轉八十餘戰,可謂武勇。
第認為平津之裔,則遜狄武襄遠矣。
其一篆十字曰故元帥右監軍孫公墓。
碑,無名字可考,無苗裔可尋,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惜哉! 戴誠墓:在城北秦王橋東北戴家莊西南,碑尚存,上書明監察禦史戴誠墓,萬曆元年二月立。
高捷墓在昭村北,墓碑尚存。
蒲魯渾墓 蒲居仁墓。
園林 淄邑當萬山之中,孝水與般萌會之,登山臨水,莫此為使。
稍加人力,辄為園林。
雖東州不矜靡麗,而一邱一壑,皆為昔賢杖履遺蹤,遊覽所及,每懷仰止,未敢以興廢異觀也。
高解元玮曾為紀略,因取而節錄之,或足當攬勝者之臣遊焉。
至于五柳三徑,一詠一觞,有足存者,抑亦熙朝樂事也。
若謂李方叔之記洛中名園,王右軍之叙蘭亭修褉,則兩不侔矣。
石隐園 韓大參約庵别業,邑東門南。
園門為小樓,南向,門内薛蘿滿壁,倚一怪石。
闱園引般水為月河,河北直走可數百步,兩傍松竹離立,道盡築一高台,台上閣三楹,東西二小閣輔之。
閣下疊石為峰,作三神山形,中峰有亭,山下嵌三洞,乍入迷路。
前之河直繞山後而引灌洞中斷處,必涉而後可達他處。
幼時來遊,乍入冥暗,同遊者作大聲相恐,辄心悸。
前轉迳微明,色然喜矣。
河中有小舟可泛,每一令節,遊人集焉。
自軍興,兵及城下,守者恐隐攻具去,閣毀山頹,然荊榛塲矣。
高玮記。
近郭山林 邑西關為張閣學憲松園,東臨孝水,中作船廊,鑿大池,豎鳳石其中。
西建一亭,花木交映。
石大者可丈餘,小者皆米颠,?中物不下數百段。
公好石故也,每孝水泛,辄齧園趾,公殁後,亦漸荒矣。
高玮記。
環青園 張少保園也。
在水磨頭莊範陽一河北岸,因山架閣,閣下作洞,洞前鑿池,植蓮花,閣額題曰環青,因以名園。
少保公兄碩隐公題水月蓮花,镌石甃壁間,随山布石,高下崚嶒,洞穴幽邃,勢若天成。
臨溪搆長廊,扁曰水雲居。
東有古柳,盛夏蟬聲盈耳。
柳北有亭,壁間題曰高柳新蟬。
東折高軒五楹,外臨流水。
軒東鑿石為沼,上搆海屋,架木梁而渡。
南逼大河,築崇墉障水,置小亭其上,扁以宛在。
池西有洞,洞中置石床石枕。
洞上大台,可憑可眺,下視遊魚,不殊濠浦。
勝槩,實甲淄邑。
但數苦水患,今惟閣柳僅存,未逮疇昔什一矣。
麗泉園 城南石谷村東,舊為王太學中涵園,後歸張孝廉。
伯開汵廢止,泉水湛然,一泓如故耳。
高玮記。
龍口竹園 西園流泉灌中,曲折北出,門前置小橋。
園中修竹萬個,綠陰合圍,北對高台,佛廬遙峙,今歸之王銀台子下,新搆一亭,景物如故也。
東園竹赤森列,泉低,不可引溉,中有高阜長松,為獨勝耳。
高玮記。
龍門園 王太學玉煙園也。
其自記曰:南發淄城二十裡,為般水源,望見西山,黛色明秀,勢轉遊龍。
兩峰角立,平臨深壑,中有飛流,注空而下,古名龍門。
傍龍門岩際突出一泉,清冷可漱。
東北一帶盡丹崖,中,一怪石,石花青潤,可佐點茶。
傍石得古木一,角爪蜿蜒,不受尺咫土膚。
壁間有洞,去流水丈餘。
東岩稍折,若虎頭,轉顧西去,石台背依削壁,僅容竹簟,聽月下瀑布,如挫冰弦。
又西一龛居懸崖絕巅,日中潭影,金光注射,奕奕浮動。
西南岩畔一石,陡插岩腹,俯窺潭影,洞徹須眉。
取徑鑿室,方古穴居。
東山,朝旭漸生,晶晶可愛。
上植松柏數叢,遠峰秀峙,狀類蓬山。
下有方塘,立片石曰古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