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縣志卷一

關燈
殘廢孤病者乎?于以廣先德而滋冥福為尤厚,古今大賢多有之推。

    記曰:父母雖沒,将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

    夫為善自修身外,孰有大于濟衆者乎?此謂能用财而大孝者矣。

    釋此不為,雖輕費萬金,譬擲金于曠野,置有用于無用耳,已可謂拙于計矣,而況斂怨詛于親知,損先人之令德哉?亡者而無知也,将焉用之?是自為侈大,而非為父母也。

    亡者而有知也,其賢者必不樂其子孫之厲人而斂怨,厲已而耗業矣。

    為子孫者,何忍臆其先人之非賢哲,而必以世俗之誇诩為榮也耶?或規之曰:習俗已成,何能獨異?曰:是也。

    然習俗無害,亦可相沿。

    今時绌而人怨,聊以救時,不亦可乎?曰:一端之孝,甯非孝乎?曰:是也。

    然如上所陳,孝固有大而切者。

    欲為孝子,必審擇于此矣。

    曰:人已為我盡力矣,可但已耶?曰:此為喪主言之,不為襄事者言也。

    既以大事煩人,自當循例報之,其人即力辭焉。

    增赙定須相償。

    曰:賓客可露處乎?曰:布幕代之,既不費财,亦不露處,與奢甯儉,君子以為然否。

     物産 淄無畸産也。

    天主時而地生财,一物之微,妝不備載焉。

    然亦有名存而實去者,如淄之石硯、琉瑀燈是已。

    顔山雜記曰:淄石坑在城北庵上村倒流河之側,千夫出水,乃可以入,西偏則硬,東偏則淳,惟中坑者,堅潤而光映日視之,金星滿體,時室不見者最精,大星者為下。

    蓋産硯之地,去淄久矣,而名則仍舊也。

    至于琉璃珠燈,顧山記中所謂青簾世業者,曆曆可據。

    硯留蘇頌,珠還含浦,令人懷想不。

    置焉。

    若夫五榖蔬果、飛潛動植之物,從其有者,各以其類著之。

     榖屬:大麥、小麥、荍麥、黃豆、黑豆、菉豆、白豆、紅豆、秫、萹黍、穄、脂麻。

     菜屬:芹、妐、韭、芫荽、菠菜、莙荙、芥菜、莴苣、茄子、苋、蔥、蒜、薤、蘿蔔、胡蘿蔔、蔓菁、茼蒿、生菜、薯蓣、甘露子、瓠匏、西瓜、甜瓜、南爪、黃瓜、菜瓜、冬瓜、絲瓜、金簪、萱花、扁豆莢、長豆莢。

     果屬:杏、桃、李、蘋果、林檎、梨、柿、羊、棗、栗、核桃、白果。

     木屬:桧、松、柏、椿、樗、楸、槐、榆、柳、桑、柘、堵、槲、梧桐、楷、槭、黃椂、栎、荊、竹。

     花屬:牡丹、芍藥、海棠、紫薇、紫荊、丁香、探春、迎春、地棠、金雀、玫瑰、夜合、由庚、珍珠花、梅、臘梅、月季葵、菊、玉簪、紫簪、雞冠、鳳仙、金錢、參辰花、剪秋羅、金盞、山丹草茉莉、水蓬、石竹、草桂。

     藥屬:遠志、荿靈仙、沙參、連翹、貫衆、漏蘆、荊芥、柴胡、黃芩、桔梗、車前子、防風、蒼術、射幹、澤?、蒼耳、南星、郁李仁、茵陳、白芥子、乾葛、蕪花、紫蘇、牽牛、瓜蒌、山查、地丁、白扁豆、白蔹、薄荷、苦參、藜蘆、艾澤蘭、透骨草、谷精草、牛旁子、兔絲子、荜麻子、半夏、酸棗仁、馬兜鈴、夏枯草、金銀花、蒲公英、益母草、稀莶草、旱蓮草、地骨皮、王不留行、茴香、揀子、花椒、葶苈、草決明、無名、異、甘菊、大薊、小薊。

     草屬:芭蕉、薜荔、馬蘭、莎、茜、茅蒯、蔓鴈過紅蓼、水?萍、蒲藻、雜植、棉花、紅花、藍麻、萩葦。

     獸屬:牛、羊、馬、驢、騾、狗、豬、貓、兔、狼、貛、麅、黃狖。

     禽屬:雞、鵝、鴨、鴿、雀、鵲、啄木、??鹆、斑鸠、風鴉、黃鹂、布谷、鹡鸰、雉雞、鴛鴦、鶴、黃鹄、鹭、絲鸱、鶴鹑、鸺鹠、恨鹘、杜宇。

     蟲屬:蠶、蜜蜂、蟬、螢、促蟙、蝴蝶、蜻蜓、蝼蝈、螳螂、蚓、蝦蟆蛙、守宮蛇、蚰蜒、蠍、蜘珠、蝸牛、蠹魚、蝙蝠、鼠。

    鱗介鯉、鲇、鲫、黃鮕、白鲦、鼈、蟹、蝦。

     淄之俗,務本而重農,以谷為先。

    乃山多田少,又無舟車之通,間以攻炭為事。

    然井深或至百尺,辘轳而墜,若下天狀,螬行蠖屈,蓋不僅岩牆,已幾得空焉,并命一壑,曾利之幾何,而輕生若此耶?無他,民貧而計無複之也,則淄之産如是而已,曾不若野蔬山卉,點綴川岩之為足述也。

    至于絲絹小布,舊列貨屬,此淄人日用之需耳。

    蠶桑????,以蓄禦寒,非可以走四方貿奇赢也。

    邑人近事槲?,然繭不産于淄,而織于淄,自食其力,以佐農之窮,則亦諸邑之大凡矣。

     續物産 石炭王顔山記:凡炭之在山也,辨死活。

    死者脈近土而上浮,其色蒙,其臭平,其火文以柔,其用宜房闼圍??。

    活者脈夾石而潛行,其色晶,其臭辛,其火武以剛,其用宜鍛金冶陶。

    或謂之煤,或謂之炭,塊者謂之谼,或謂之砟,散無力也,煉而堅之,謂之礁。

    頑于石,重于金鐵,綠焰而辛酷,不可??也,以為郁,謂之銅碃。

    故礁出于炭而烈于炭,碛棄于炭而寶于炭也。

    凡脈炭者,視其山石數石則行,青石、砂石刑否。

    察其土有黑苗,測其石之屠數,避其沁水之潦,因上以知下,因遠以知近,住而獲之,為良工。

    凡攻炭,必有井幹焉,雖深百尺而不撓。

    已得炭,然後旁行其隧。

    視其炭之行,高者倍人,薄者及身,又薄及肩,又薄及尻。

    鑿者跂,運者馳,鑿者坐,運者镂,鑿者螬卧,運者鳌行。

    視其井之幹,欲其确爾而堅也,否則削。

    入其隧,欲其燥以平也,否則研。

    凡井得炭而支行,其行隧也,如上山左者,登右必降左者。

    降右必登。

    降者下墄,登者上墄。

    循山旁行而不得平,一足高,一足下,謂之仄墄脈正行而忽結,磻石阻其前,非曲鑿旁達,不可以通,謂之盤锢。

    脈乍大乍細,窠窠螺螺,若或得之而驟竭,謂之雞窩。

    二者皆井病也。

     鐵冶顔山記:采石黑山,鑄而為鐵,百石之??,三合之屑,火烈石礁,風生地穴,清氣如珠,玄精為液,得柔斯和,過剛或折,作為劍器蛟龍,可截以鋼性易脆,生不若熟也。

     瓷器碗碟、瓶罍、罐缸、缶壅,農氓器也,而皆産于博。

    博疏土也。

    土疏則陶器粗,用作酒醬醢醢,實不能廢。

    近吾淄境與博鄰者,亦間作陶瓷,以盛脫粟麥飯,用薦筐筥,最為相宜。

    而至于富且貴者,高樓大廈,肆筵設席,弗屑也,然弗屑亦不能廢也。

    是以君子不貴異物而賤用物。

     或曰:淄之槲?,非物産乎?曰:繭不産于淄,而?間織于淄,然亦非正業也。

    此不過農人自食其利,而為糊口計耳,何土産之有?至于淄硯一項,尤屬名存實亡。

    顔山記曰:淄石坑在顔城北庵上村倒流河側,久不可得。

    是産硯之地,去淄久矣。

    觚不觚,觚哉,觚哉!或曰:庵上村石不可得矣,而淄邑東北二十裡有洞子溝焉,獨非硯石乎?曰:石則其矣,其如無良工何!村中野匠,祗制碾磨,何知制硯?即成硯,亦祇供椽史登記之資耳,何堪中書畫之選乎?間有文人韻士,自出心裁,依石文理,磨之砻之,成一佳硯,或蒼古,或秀雅,方自行寶貴,韫匮而藏,奪其所好,頓生恚怒矣。

    豈易得哉!豈易得哉! 淄川縣志卷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