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澤縣志卷之三

關燈
,或河水溢時,環城之水,借此流入安平界,由饒陽東歸于河。

    近因兩岸土壅,水漲則蒙流莫洩,三關盡屬沮洳,有妨農功商賈。

    乾隆五年三月,于再饬确勘,以除水患事案内,詳請會同安平縣二體接濬。

    自東關起,曆野莊頭、趙莊、馬壘、大興等村,至安平縣之崔安鋪,計二十裡有奇,面寬一丈六尺,深尺餘至三四尺不等。

    而郭西各鄉,如堤北之水濬之,達于黎元;中山、濯頭之水,濬之趨于城南;秀武之水濬之,達于城西,而皆歸之東關,以東趨而出境。

    又有不通于官道溝者,如邑東北宋家莊起,至王家注,與祖州張家莊交界,止有舊溝三段,長六裡讦寬深,祺官道溝三體挑濬,以消瀝水,而縣東與北各村水患俱息。

     古迹 罔深澤城乙。

    通志雲:南深澤,漢初為侯國,後置縣,屬逐郡。

    北齊廢,隋複置。

    舊志:南深澤故城,在縣東南二十七裡不今。

    按今之深澤,即南深澤,非侯國也。

    二縣以所隸言之,似不應止隔二十七裡。

    且考之史,乃深澤廢而南深澤存,亦不應南深澤反有舊。

    城也。

    今邑東南有故城村,或因此而訛傳為故縣欤? 水凍村在縣城南,為滹沱河北,光武避王郎至此,冰合,故名。

    危渡口,在城東南滹沱河上,即光武渡河冰合處。

    苦水村,在縣東南十五裡,相傳光武經此,遣人取水,人以惡水與之,光武怒,潑水十地,曰:此處不當世吃苦水耶?故至今水味猶苦白。

    今按:地之有水泉,猶人之有血脈,同三支體,而筋絡分屬于髒腑者,各有所貫注也。

    濱海之井,左鹹而右甘,溫泉之宮,東煖而西寒,絕不相混者,亦地之筋脈各有屬耳。

    苦水鄉之在澤久矣,恐未必光武二怒之效也。

    俗傳如此,猶有土著于過客,不惟不禮,又從而恣其欺淩者。

    息馬村在縣南十二裡滹沱河北,光武曾息馬于此,今訛為洗馬。

    留屯在城北,光武曾屯兵于此,故名。

    大柳樹在西城外,相傳有仙息其下,至今無蟻。

    古柏在東鄉近大堡道傍,父老不記其年。

    劉盆子墓在留市村,今古邱尚存。

    四。

    今按:後漢書:劉盆子,大山式縣人,後降光武,以為趙王摩中。

    久之病失明,賜荥陽均輸官地,以為列肆,使食其稅終身。

    則盆子之生之殁,皆于深澤無涉,未應藏骸于是也。

    舊傳多訛,姑俟再核。

     尚宰相墓在城西南二裡許,傳為元尚文之墓。

    今按木傳文世為深澤人,後徙保定,遂占籍。

    則文生于澤,未必卒于澤,而古壟尚存縣境。

    意者前賢重父母邦,不忘首邱,故終葬于澤欤?舊志雲:相傳墓極靈異,凡邑民宴會少器具,先晚書借劵焚墓前。

    明晨諸器悉備,後有留其一二者,求遂不應。

    此無稽之談也。

    前令許來音詩雲:豈為黃粱身已覺,蘖教一吝未曾鋤。

    又雲:請語空虛同粉碎,莫将夢裡二惜繁華。

    蓋有以燭其妄矣。

     孝烈裡在北趙八注節婦郝廷儒妻王氏所居也。

    事詳節烈傳内。

     十景 北台柳月 北城壘土,成自層經曰上祠真武,以當北鎮,南通長橋,如虹夾岸,澄波若鏡,柳陰飏翠,俯瞰清流。

    每一登眺之際,四望埤堄,全城在目。

    至于春冰欲泮,夜月方來,時靜聽廟内鐘聲,飄徹雲外,喚人深省。

     西院荷風 城内西小街白衣院,為大士香壇,容開水月,地湧蓮花,門結石橋,曲檻之下,清波回繞,引人人勝。

    當荷錢吐夏,薰風徐來,遙聽隔院梵音,身意與蓮花俱靜。

     文昌塔影 由城東蹑蹬而上,上祠文昌,面南結宇,仍造寶塔數仞,為聳巽峰。

    每看日月倒影,上下光薩,如搖彩筆。

    蓋三邑之人文系焉。

     興化意香 城中興化寺,肇自唐代,其大忍石碑為八分隸,文多剝蝕。

    然酒人敲碣取灰,可以厚釀,亦一異也。

    庭有石欄井,汲泉煮茗,不讓揚子、錫山。

    惜世無月川,未獲一經品骘。

     古阱龍珠 城西北十五裡為石橋社,有龍母廟,棟宇蕭清,上造四龍,淨獰梁間,其勢搜人欲飛。

    檐前有八角井,方丈餘,雖旱乾不竭。

    相傳中有神珠,夜時吐光,每旱禱必應,故名曰龍泉。

     中山蜃氣 中山村去城南六裡,每清晨霧露時,隐現城郭,狀如蜃樓。

    村中人雖不多見,亦時三遇焉。

    豈大造之間,空虛變幻,無所不有,抑或滹沱之精,現為海市者欤? 漢渡留冰 城南水凍村,為光武渡軍滹沱冰合處。

    今河流已非故道,而殘波斷渚,猶存舊迹。

    霜枝露草之下,争勝吊古,足人悲壯。

     泰樓望雪 去城北五裡小王家莊,為泰山行宮。

    樓之軒敞,獨立平原。

    每逢雪際,登樓遙矚,遍地成錄,飛枝皆玉,真如瑤璚世界。

     神波驗雨 即神渚水見山川。

     皇閣觀瀾 趙八莊去城西八裡,度永濟橋而北,為玉皇閣,與興圓大悲閣南岸相望,皆壘土為基,以應餐流,各高三仞。

    登陟之際,拱河若帶,拖玉盈盈爾流而問漢槎,意謂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