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志卷之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藝文志一 奏疏、條議
夫觀天文以察時變,觀人文以化成天下,此文教所由興也。
而《詩》三百篇,合盛衰正變之歸,得溫柔敦厚之旨。
所謂歌者,直己而陳德也。
故陸贽《奏議》、李密《陳情》,皆足動人忠孝之思。
若夫“千尋鐵鎖”,實吊古之英詞;“一片孤城”,乃從軍之絕唱,則詩亦未易言矣。
邑雖僻處海濱,而人文之盛,其著作亦卓有可傳。
即官斯土者,間有政事之敷陳,實大關于治體。
茲備錄之,以為風俗人心之助,非徒誇典麗、侈宏博已也。
志藝文。
奏疏 明 敷陳海防要務疏 尹瑾 題為敷陳海防要務,以安生靈事。
竊惟廣東,海防浩渺,寇盜靡常。
東起潮州,西盡瓊、廉,原設水寨,以備防守,在潮州則有柘林寨,在惠州則有碣石寨,在廣州則有南頭寨,在高、肇則有恩陽寨,在雷州則有白鴿門寨,在瓊州則有白沙寨,在廉州則有烏兔寨。
烏兔寨近裁革矣,而六寨猶存。
給以官船,領以捕盜,哨官分管之,将領總管之。
船非不豫也,兵非不備也,當事臣工非不殚心經理也。
然或不能消寇孽于未萌,而擒盜賊于猝至,此其故何哉?海洋廣闊,其分布難周也;海澳險阻,其巨艦易壞也;汛地空虛,其奸宄易乘也;兵糧虛冒,其軍旅未充也;器具缺少,其急用未濟也;接濟潛通,其盜源未塞也;剿撫失算,其兵威未奮也;督率乏人,其查核未嚴也。
臣生長海濱,灼知梗概;備員漳州,曾涉海洋;紀功廣東,海防機務,咨詢悉詳。
今欲議行整刷,臣有所知,不敢隐默。
謹條陳海防八事,以效一得之愚。
伏乞敕下兵部,如果臣言不謬,并行廣東省參酌采用,則海防亦未必無小補雲。
緣系敷陳海防要務,以安生靈事理,未敢擅便,謹題: 一、量地廣狹,以置船多寡。
夫各府之封疆不同,而各寨之廣狹亦異。
即如南頭一寨,東至大星,西至廣海,省城門戶,所由系焉。
原置船六十隻,視諸寨獨加之,夫加之誠是也。
水寨之船,分為汛地三哨,一巡佛堂門,一巡大星,一巡廣海,分之誠是也。
但廣州地方遼遠,哨探未周,如船在佛堂門,則佛堂門有備矣,設寇由雞公頭潛入新安縣,恐佛堂門之兵未之知也;船在大星,則大星有備矣,設寇由大鵬潛入大步屯,恐大星之兵未之知也;船在廣海,則廣海有備矣,設寇由十字門潛入香山,由松柏門潛入新會,恐廣海之兵未之知也。
南頭寨地方之曠遠,類如此。
若柘林寨,則東起柘林澳,西至神前港,其中大城、蓬州、海門、靖海諸所在焉,饒平、澄海、潮陽、惠來諸縣在焉。
海之曠遠,不減南頭;而寇之淵薮,獨倍他寨。
南澳向為賊巢,河渡門号為寇窟,乃若寨船止四十隻,與他寨同焉。
豈知自柘林以至神前,千有餘裡,皆其汛地。
哨船泊在柘林,柘林以下皆寇之乘虛而入境者也;哨船移泊神前,則神前以上皆寇之乘間而竊發者也。
近設南澳兵船,可謂據險握要,一定而不可易者。
而河渡門乃商船往來之沖,寇之搶船掠人,接濟聚黨,皆在于此。
即海寇林道乾回洋,首泊其地,安可置而不講也?白沙寨則統轄瓊州,四圍皆海,周環數千裡,清瀾諸所,累被賊陷,樂會諸縣,曾[1]遭寇殃。
賊衆我寡,強弱不敵,又安能不坐失事機哉? 近以烏兔寨之設,止為廉州珠池,乃行裁革,而以船二十隻增入白沙寨矣。
夫白沙之船固增矣,而複撥二十隻,輪流看守海安,兼哨珠池,又安能守汛地哉?是白沙寨之船雖增,猶未增也。
兼以崖州、陵水、萬州、樂會,抵連外洋,使哨船弛備,海寇突至,其何以禦之?至于碣石寨,則東起甲子,西至平海所,界在南頭、柘林二寨之間,白鴿門、恩陽二寨亦東連南頭,南抵白沙寨。
此三寨也,地方稍狹,策應有援。
雖各置船四十隻,似難裁減,臣無論已。
而南頭、柘林、白沙三寨,尚宜酌量海澳,添造官船,務足分布港門,無至疏略。
而河渡一港,猶不可不增柘林之船,以分布防禦者也。
寨船既增,海澳鱗集,即有海寇,無罅可入,又奚自而劫掠哉?或謂添船兵,恐糧饷不足,臣愚以為不然。
廣東頻年大征山寇,饷且足用,今山寇俱已蕩平,别無所費,各營兵可[2]以相機量減。
能減二營之兵,即可以剩一寨之饷,故不必增饷,而饷自足也。
且海濱貧民,倚海為生,饑不得食,則潛出劫掠,乃其故态。
若多置哨船,兇悍無籍者皆得投兵就食,既為兵,必不為寇,又未必非潛消寇孽之微權也。
一、量海[3]淺深,以置船大小。
夫廣東六寨汛地,各有港可以避風泊船。
但港門有淺深,灣澳有險易。
港深而易泊者,無論船隻大小,皆可駐劄。
若港門淺狹,則利于小船,而不利于大船。
今六寨之中,水深可泊者,在南頭則有屯門、佛堂門也,在柘林則有東山下河渡門也,在恩陽則有神電馬骝門也。
港澳既深,雖有飓風驟發,船易入港。
用大船以禦敵,誠為上策。
若白鴿門汛地,惟北隘頭可以泊船,其港亦淺。
兼以巡哨錦囊、永安二所,往來洋中俱有沙,行大船恐未利也。
白沙寨汛地,惟清瀾可泊大船,而白沙、萬州諸港俱淺,鬼叫門亦有沙。
此二寨也,然猶有可泊之地,卒遇飓風,壞船猶少也。
至若碣石衛一寨,殆又甚焉。
碣石汛地,惟白沙湖頗可泊船。
然湖中泥爛,湖尾淺狹,僅可容十餘船耳。
若碣石衛,則海石嵯岈,船易沖磕;甲子門則港門甚淺,船易涸頓,一遇大風,大船不能入港,累被覆滅,豈能遽爾造補?而本寨之汛地,未免空虛,海寇倏至,如入無人之境,孰從而禦之?故甲子門屢被寇劫,而竟無一兵與較勝負,非兵退怯,苦無敵船也。
今于碣石、白沙、白鴿門三寨,須酌用三号、四号之船,遇飓可以入港灣泊。
其船常存,則其威常振耳。
或謂三寨,海寇要沖,而小船不利于戰。
然與其必用大船而屢被沖破,孰若多置小船,而振耀兵威?小船多,與大船相當也。
況所謂小船者,非若小哨馬之類也,唯其可以入港而已。
一、就寨修船,以固守汛地。
夫廣東,海澳彌漫,寇盜叵測,或乘機嘯聚,或順風倏至。
若澳無兵船,則縱橫劫掠,接濟私投,不旬日而聚黨跳梁,強不可制。
伺兵船複集,勢已無及。
惟澳有兵船,則蜂屯猬集,棋布星列,非獨外寇不敢犯,即内地有蓄異謀者,亦将顧忌兵威而不敢動,勢使然耳。
先年,六寨借用民船,可暫而不可久,故汛地虛空,賊盜猶熾。
近設官船,與福建事例相同,船常在寨,甚可經久。
但往歲寨船,俱掣回省城修整,各寨汛地并無船隻防守,又何海寇之不結黨也?南頭一寨,附近省城,掣之猶可;柘林、碣石二寨,遠在東路;恩陽、白沙、白鸰門三寨,遠在西路,順風俱有八九日之程,若遇逆風,即一二月不能到。
計其修理往來之程,動經數月。
萬一寇至,将何以禦之?往往地方失事,而無兵克敵者,正坐此也。
今改議三年回省一修,亦計量及此耳。
臣愚以為,各寨之船宜在各寨修之,即三年亦不必掣也。
各寨俱有港澳,俱可修船,油釘藤麻之類,随處足用。
若防汛已畢,即可就近修理,不必掣回省城。
惟白沙一寨,屬在瓊州,無桅;而省城之桅,難以過海,勢必回省替換耳。
若曰白沙寨船隻間有一二壞桅者,方許駕回省城,換桅修理,或回恩陽附近更換。
苟非桅壞,不必回省。
夫各寨之船,既不離汛地,則沿海之澳不至空虛矣。
一、查革虛冒,以振饬軍旅。
廣東寨船,大号者兵七十名,二号者兵六十名,三号者兵五十名,四号者兵四十名,哨馬則二十五名。
兵有多寡,随船大小也,惟其可以駕船禦敵而已。
乃将領有嗜利者,每船虛兵三名;哨官效将領,捕盜效哨官,各有所利,各不相非。
甚以跟随人役,冒頂兵饷;招募老弱,克減月糧。
扶同欺隐,海上遠涉,孰從而知之?或司道點閱,則催人答應;或掣名不到,則假托私逃。
計一船之兵,十分已虛其二,而實在駕船者,幾何人哉?計實在之兵,老弱已居其半,而奮勇禦敵者,又幾何人哉?夫兵已虛矣,又老弱雜處,無事登岸者過半,看守無人。
或飓風驟發,無兵護船,船必壞;或海寇突至,無兵應敵,敵必勝。
故兵船懦弱不振,凡以虛冒耳。
今宜責任守巡及海防,督理本府兵船,常至海防查核,嚴禁虛冒,使兵皆足數;揀汰老弱,使兵皆勇壯。
或有逃亡、事故者,限一日内申明扣饷,召人補額,毋緻隐匿支糧。
船泊在澳,不許各兵登岸偷閑,為将官者亦毋得身先登岸,以為人望。
近日撫按諸臣已屢行申饬,但恐海上虛兵乃其故态,如再有前弊,許撫按查參重處,則将領畏法,而兵不虛冒矣。
一、預置器具,以防備急用。
夫船以杠棋為主,杠棋缺則船壞而無用;兵以戎器為衛,戎器缺則兵怯而無威。
六寨船隻,杠棋一年小修,三年大修,已為定例。
但海洋不測,一時飓風驟
而《詩》三百篇,合盛衰正變之歸,得溫柔敦厚之旨。
所謂歌者,直己而陳德也。
故陸贽《奏議》、李密《陳情》,皆足動人忠孝之思。
若夫“千尋鐵鎖”,實吊古之英詞;“一片孤城”,乃從軍之絕唱,則詩亦未易言矣。
邑雖僻處海濱,而人文之盛,其著作亦卓有可傳。
即官斯土者,間有政事之敷陳,實大關于治體。
茲備錄之,以為風俗人心之助,非徒誇典麗、侈宏博已也。
志藝文。
奏疏 明 敷陳海防要務疏 尹瑾 題為敷陳海防要務,以安生靈事。
竊惟廣東,海防浩渺,寇盜靡常。
東起潮州,西盡瓊、廉,原設水寨,以備防守,在潮州則有柘林寨,在惠州則有碣石寨,在廣州則有南頭寨,在高、肇則有恩陽寨,在雷州則有白鴿門寨,在瓊州則有白沙寨,在廉州則有烏兔寨。
烏兔寨近裁革矣,而六寨猶存。
給以官船,領以捕盜,哨官分管之,将領總管之。
船非不豫也,兵非不備也,當事臣工非不殚心經理也。
然或不能消寇孽于未萌,而擒盜賊于猝至,此其故何哉?海洋廣闊,其分布難周也;海澳險阻,其巨艦易壞也;汛地空虛,其奸宄易乘也;兵糧虛冒,其軍旅未充也;器具缺少,其急用未濟也;接濟潛通,其盜源未塞也;剿撫失算,其兵威未奮也;督率乏人,其查核未嚴也。
臣生長海濱,灼知梗概;備員漳州,曾涉海洋;紀功廣東,海防機務,咨詢悉詳。
今欲議行整刷,臣有所知,不敢隐默。
謹條陳海防八事,以效一得之愚。
伏乞敕下兵部,如果臣言不謬,并行廣東省參酌采用,則海防亦未必無小補雲。
緣系敷陳海防要務,以安生靈事理,未敢擅便,謹題: 一、量地廣狹,以置船多寡。
夫各府之封疆不同,而各寨之廣狹亦異。
即如南頭一寨,東至大星,西至廣海,省城門戶,所由系焉。
原置船六十隻,視諸寨獨加之,夫加之誠是也。
水寨之船,分為汛地三哨,一巡佛堂門,一巡大星,一巡廣海,分之誠是也。
但廣州地方遼遠,哨探未周,如船在佛堂門,則佛堂門有備矣,設寇由雞公頭潛入新安縣,恐佛堂門之兵未之知也;船在大星,則大星有備矣,設寇由大鵬潛入大步屯,恐大星之兵未之知也;船在廣海,則廣海有備矣,設寇由十字門潛入香山,由松柏門潛入新會,恐廣海之兵未之知也。
南頭寨地方之曠遠,類如此。
若柘林寨,則東起柘林澳,西至神前港,其中大城、蓬州、海門、靖海諸所在焉,饒平、澄海、潮陽、惠來諸縣在焉。
海之曠遠,不減南頭;而寇之淵薮,獨倍他寨。
南澳向為賊巢,河渡門号為寇窟,乃若寨船止四十隻,與他寨同焉。
豈知自柘林以至神前,千有餘裡,皆其汛地。
哨船泊在柘林,柘林以下皆寇之乘虛而入境者也;哨船移泊神前,則神前以上皆寇之乘間而竊發者也。
近設南澳兵船,可謂據險握要,一定而不可易者。
而河渡門乃商船往來之沖,寇之搶船掠人,接濟聚黨,皆在于此。
即海寇林道乾回洋,首泊其地,安可置而不講也?白沙寨則統轄瓊州,四圍皆海,周環數千裡,清瀾諸所,累被賊陷,樂會諸縣,曾[1]遭寇殃。
賊衆我寡,強弱不敵,又安能不坐失事機哉? 近以烏兔寨之設,止為廉州珠池,乃行裁革,而以船二十隻增入白沙寨矣。
夫白沙之船固增矣,而複撥二十隻,輪流看守海安,兼哨珠池,又安能守汛地哉?是白沙寨之船雖增,猶未增也。
兼以崖州、陵水、萬州、樂會,抵連外洋,使哨船弛備,海寇突至,其何以禦之?至于碣石寨,則東起甲子,西至平海所,界在南頭、柘林二寨之間,白鴿門、恩陽二寨亦東連南頭,南抵白沙寨。
此三寨也,地方稍狹,策應有援。
雖各置船四十隻,似難裁減,臣無論已。
而南頭、柘林、白沙三寨,尚宜酌量海澳,添造官船,務足分布港門,無至疏略。
而河渡一港,猶不可不增柘林之船,以分布防禦者也。
寨船既增,海澳鱗集,即有海寇,無罅可入,又奚自而劫掠哉?或謂添船兵,恐糧饷不足,臣愚以為不然。
廣東頻年大征山寇,饷且足用,今山寇俱已蕩平,别無所費,各營兵可[2]以相機量減。
能減二營之兵,即可以剩一寨之饷,故不必增饷,而饷自足也。
且海濱貧民,倚海為生,饑不得食,則潛出劫掠,乃其故态。
若多置哨船,兇悍無籍者皆得投兵就食,既為兵,必不為寇,又未必非潛消寇孽之微權也。
一、量海[3]淺深,以置船大小。
夫廣東六寨汛地,各有港可以避風泊船。
但港門有淺深,灣澳有險易。
港深而易泊者,無論船隻大小,皆可駐劄。
若港門淺狹,則利于小船,而不利于大船。
今六寨之中,水深可泊者,在南頭則有屯門、佛堂門也,在柘林則有東山下河渡門也,在恩陽則有神電馬骝門也。
港澳既深,雖有飓風驟發,船易入港。
用大船以禦敵,誠為上策。
若白鴿門汛地,惟北隘頭可以泊船,其港亦淺。
兼以巡哨錦囊、永安二所,往來洋中俱有沙,行大船恐未利也。
白沙寨汛地,惟清瀾可泊大船,而白沙、萬州諸港俱淺,鬼叫門亦有沙。
此二寨也,然猶有可泊之地,卒遇飓風,壞船猶少也。
至若碣石衛一寨,殆又甚焉。
碣石汛地,惟白沙湖頗可泊船。
然湖中泥爛,湖尾淺狹,僅可容十餘船耳。
若碣石衛,則海石嵯岈,船易沖磕;甲子門則港門甚淺,船易涸頓,一遇大風,大船不能入港,累被覆滅,豈能遽爾造補?而本寨之汛地,未免空虛,海寇倏至,如入無人之境,孰從而禦之?故甲子門屢被寇劫,而竟無一兵與較勝負,非兵退怯,苦無敵船也。
今于碣石、白沙、白鴿門三寨,須酌用三号、四号之船,遇飓可以入港灣泊。
其船常存,則其威常振耳。
或謂三寨,海寇要沖,而小船不利于戰。
然與其必用大船而屢被沖破,孰若多置小船,而振耀兵威?小船多,與大船相當也。
況所謂小船者,非若小哨馬之類也,唯其可以入港而已。
一、就寨修船,以固守汛地。
夫廣東,海澳彌漫,寇盜叵測,或乘機嘯聚,或順風倏至。
若澳無兵船,則縱橫劫掠,接濟私投,不旬日而聚黨跳梁,強不可制。
伺兵船複集,勢已無及。
惟澳有兵船,則蜂屯猬集,棋布星列,非獨外寇不敢犯,即内地有蓄異謀者,亦将顧忌兵威而不敢動,勢使然耳。
先年,六寨借用民船,可暫而不可久,故汛地虛空,賊盜猶熾。
近設官船,與福建事例相同,船常在寨,甚可經久。
但往歲寨船,俱掣回省城修整,各寨汛地并無船隻防守,又何海寇之不結黨也?南頭一寨,附近省城,掣之猶可;柘林、碣石二寨,遠在東路;恩陽、白沙、白鸰門三寨,遠在西路,順風俱有八九日之程,若遇逆風,即一二月不能到。
計其修理往來之程,動經數月。
萬一寇至,将何以禦之?往往地方失事,而無兵克敵者,正坐此也。
今改議三年回省一修,亦計量及此耳。
臣愚以為,各寨之船宜在各寨修之,即三年亦不必掣也。
各寨俱有港澳,俱可修船,油釘藤麻之類,随處足用。
若防汛已畢,即可就近修理,不必掣回省城。
惟白沙一寨,屬在瓊州,無桅;而省城之桅,難以過海,勢必回省替換耳。
若曰白沙寨船隻間有一二壞桅者,方許駕回省城,換桅修理,或回恩陽附近更換。
苟非桅壞,不必回省。
夫各寨之船,既不離汛地,則沿海之澳不至空虛矣。
一、查革虛冒,以振饬軍旅。
廣東寨船,大号者兵七十名,二号者兵六十名,三号者兵五十名,四号者兵四十名,哨馬則二十五名。
兵有多寡,随船大小也,惟其可以駕船禦敵而已。
乃将領有嗜利者,每船虛兵三名;哨官效将領,捕盜效哨官,各有所利,各不相非。
甚以跟随人役,冒頂兵饷;招募老弱,克減月糧。
扶同欺隐,海上遠涉,孰從而知之?或司道點閱,則催人答應;或掣名不到,則假托私逃。
計一船之兵,十分已虛其二,而實在駕船者,幾何人哉?計實在之兵,老弱已居其半,而奮勇禦敵者,又幾何人哉?夫兵已虛矣,又老弱雜處,無事登岸者過半,看守無人。
或飓風驟發,無兵護船,船必壞;或海寇突至,無兵應敵,敵必勝。
故兵船懦弱不振,凡以虛冒耳。
今宜責任守巡及海防,督理本府兵船,常至海防查核,嚴禁虛冒,使兵皆足數;揀汰老弱,使兵皆勇壯。
或有逃亡、事故者,限一日内申明扣饷,召人補額,毋緻隐匿支糧。
船泊在澳,不許各兵登岸偷閑,為将官者亦毋得身先登岸,以為人望。
近日撫按諸臣已屢行申饬,但恐海上虛兵乃其故态,如再有前弊,許撫按查參重處,則将領畏法,而兵不虛冒矣。
一、預置器具,以防備急用。
夫船以杠棋為主,杠棋缺則船壞而無用;兵以戎器為衛,戎器缺則兵怯而無威。
六寨船隻,杠棋一年小修,三年大修,已為定例。
但海洋不測,一時飓風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