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志卷之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人物志三 壽考、壽婦[1]、流寓、仙釋
壽考
國朝
黃任敬,南頭之北頭人,壽九十九歲。
廖恒谷,上水人,壽一百歲。
乾隆丙辰,中丞楊永斌賜“百齡修職”匾額。
文際興,岡下人,壽一百歲。
陳創大,壽一百有一歲[2]。
文集三,壽一百有二歲。
陳益修,南山鄉人,壽一百有二歲。
陳之善,沙井人,壽九十九歲。
鄧爵相,辋井人,壽九十九歲。
陳逸韬,燕村人,壽九十九歲。
黃有紀,隔岸人,壽九十八歲。
鐘顯周,沙頭村人,壽九十八歲。
壽婦 李氏,上水監生廖定邦之妻,壽一百有一歲[3]。
乾隆五十二年,旌表建坊,賜匾額“貞秀之門”。
葉氏,姚世傑妻,壽一百有五歲。
杜氏,張廷玢妻,壽九十九歲。
流寓 宋 鄧符,字符協,江西吉水縣人。
宋崇甯間進士,授承務郎,權南路。
曆官陽春縣令。
入廣,樂風士之美,蔔居于邑之錦田桂角山下。
創力瀛書齋,以招來學,南海霍暐記其事。
後曾孫自明,尚高宗公主,子孫世居錦田、龍躍頭、屏山、竹村、廈村等處,至今推為望族。
文應麟,宋丞相文天祥從孫。
倜傥尚志節。
景炎中,丞相弟璧守惠州,兵至,璧以城降,應麟恥之,攜二子起東、起南遁于邑之東渚,遂家焉。
厥後子孫繁衍,科第蟬聯,世澤流長,稱為極盛。
林光,字緝熙,東莞茶山人。
成化初,從白沙先生遊。
歸,築室于邑之陽台山下,聚徒講學,一時海濱學者,皆傾心向慕之。
曾伯由,宗聖公之裔。
宋天聖間,祖志大自江西來,居邑之歸德。
由為人卓荦慷慨,鄉人信服。
元季,廣州亂,東莞伯何真檄舉義兵,由率鄉兵屬真,分守歸德。
保障之功,鄉人賴焉。
以上見《舊志》。
仙釋 仙[4] 元 譚公道[5],歸善人。
居邑之九龍山修行,不記歲月。
每杖履出山,一虎随之,或為負菜,往返與俱。
既殁,祈雨旸,辄應。
從《歸善志》增入。
國朝 何氏女,邑之東路莆心鄉人也,生康熙甲戌年五月十二日。
少靈慧,不葷食。
其父欽奉往九龍洞探親,女從夢中驚醒,向母曰:“父回至獅子山凹,為虎所噬。
兒擊虎以援,幸無恙,明午即到矣。
”及父抵家,悉如女言,鹹異之。
獅子山去莆心,蓋七十裡遙也。
幼許字龍躍頭鄧姓,送聘日,女忽曰:“鄧姓報期人來,已于中途将其什物颠蹶矣。
”未幾,送聘者至,所說與女合。
年二十二,偕女伴适筍岡,禮觀音,路阻溪漲,衆須婢濟,惟女淩波而渡,履不沾濕。
既而旋至仙龍墩莆,止不行,向家人索椅,磊疊上坐,曰:“遲至三載,便可飛升。
今弗能待,殊堪惋[6]惜。
”瞑坐三日,遂屍解去。
時為康熙乙未三月十三,鄉人即地建庵,塑像祀之,屢著顯應。
柩停于側,容貌若生。
迄今百有餘年,仍不朽敗雲。
以上仙。
釋[7] 宋 杯渡[8]禅師,不知姓名,嘗乘木杯渡水,因而為号。
遊止靡定,不修細行,神力卓越,人莫測其由來[9]。
至京師,為齊諧妻胡母[10]氏治病,一咒立愈。
齊諧拜禮為師,因作傳,記其神異。
元嘉三年九月,師東行,至赤[11]山湖,托病而死。
諧接屍,還葬覆舟山。
後五年三月,杯渡複來,齊諧驚異。
須臾,門外一
廖恒谷,上水人,壽一百歲。
乾隆丙辰,中丞楊永斌賜“百齡修職”匾額。
文際興,岡下人,壽一百歲。
陳創大,壽一百有一歲[2]。
文集三,壽一百有二歲。
陳益修,南山鄉人,壽一百有二歲。
陳之善,沙井人,壽九十九歲。
鄧爵相,辋井人,壽九十九歲。
陳逸韬,燕村人,壽九十九歲。
黃有紀,隔岸人,壽九十八歲。
鐘顯周,沙頭村人,壽九十八歲。
壽婦 李氏,上水監生廖定邦之妻,壽一百有一歲[3]。
乾隆五十二年,旌表建坊,賜匾額“貞秀之門”。
葉氏,姚世傑妻,壽一百有五歲。
杜氏,張廷玢妻,壽九十九歲。
流寓 宋 鄧符,字符協,江西吉水縣人。
宋崇甯間進士,授承務郎,權南路。
曆官陽春縣令。
入廣,樂風士之美,蔔居于邑之錦田桂角山下。
創力瀛書齋,以招來學,南海霍暐記其事。
後曾孫自明,尚高宗公主,子孫世居錦田、龍躍頭、屏山、竹村、廈村等處,至今推為望族。
文應麟,宋丞相文天祥從孫。
倜傥尚志節。
景炎中,丞相弟璧守惠州,兵至,璧以城降,應麟恥之,攜二子起東、起南遁于邑之東渚,遂家焉。
厥後子孫繁衍,科第蟬聯,世澤流長,稱為極盛。
林光,字緝熙,東莞茶山人。
成化初,從白沙先生遊。
歸,築室于邑之陽台山下,聚徒講學,一時海濱學者,皆傾心向慕之。
曾伯由,宗聖公之裔。
宋天聖間,祖志大自江西來,居邑之歸德。
由為人卓荦慷慨,鄉人信服。
元季,廣州亂,東莞伯何真檄舉義兵,由率鄉兵屬真,分守歸德。
保障之功,鄉人賴焉。
以上見《舊志》。
仙釋 仙[4] 元 譚公道[5],歸善人。
居邑之九龍山修行,不記歲月。
每杖履出山,一虎随之,或為負菜,往返與俱。
既殁,祈雨旸,辄應。
從《歸善志》增入。
國朝 何氏女,邑之東路莆心鄉人也,生康熙甲戌年五月十二日。
少靈慧,不葷食。
其父欽奉往九龍洞探親,女從夢中驚醒,向母曰:“父回至獅子山凹,為虎所噬。
兒擊虎以援,幸無恙,明午即到矣。
”及父抵家,悉如女言,鹹異之。
獅子山去莆心,蓋七十裡遙也。
幼許字龍躍頭鄧姓,送聘日,女忽曰:“鄧姓報期人來,已于中途将其什物颠蹶矣。
”未幾,送聘者至,所說與女合。
年二十二,偕女伴适筍岡,禮觀音,路阻溪漲,衆須婢濟,惟女淩波而渡,履不沾濕。
既而旋至仙龍墩莆,止不行,向家人索椅,磊疊上坐,曰:“遲至三載,便可飛升。
今弗能待,殊堪惋[6]惜。
”瞑坐三日,遂屍解去。
時為康熙乙未三月十三,鄉人即地建庵,塑像祀之,屢著顯應。
柩停于側,容貌若生。
迄今百有餘年,仍不朽敗雲。
以上仙。
釋[7] 宋 杯渡[8]禅師,不知姓名,嘗乘木杯渡水,因而為号。
遊止靡定,不修細行,神力卓越,人莫測其由來[9]。
至京師,為齊諧妻胡母[10]氏治病,一咒立愈。
齊諧拜禮為師,因作傳,記其神異。
元嘉三年九月,師東行,至赤[11]山湖,托病而死。
諧接屍,還葬覆舟山。
後五年三月,杯渡複來,齊諧驚異。
須臾,門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