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志卷之十九

關燈
,公正。

    二十四年荒,出米赈饑。

    有死者,予以葬具,嘗遍拾暴骨瘗之。

    主約二十年,邑令給冠帶,賓于鄉。

    年七十餘,卒。

     鄭潤,向南[12]人。

    邑庠生。

    性澹嗜古,日以訓誨為事,裁成後學,補弟子員者數十人。

    嘗陳縣,有建立社學、并場裁倉諸議。

    居家,每遇忿争,力為勸釋,裡人稱為長者。

     國朝 鄧文蔚,字豹生,錦田人。

    順治丁酉科,舉于鄉。

    康熙乙醜,成進士。

    少貧力學,為文敏捷。

    嘗混迹漁樵,以助菽水,而行吟不辍,道旁嘗聞諷誦聲。

    初,鄉薦北上,未售,歸即陶情山水,二十餘年。

    至壬戌,複遊燕,館于冠軍将軍倪公家。

    都下名士,多從之遊。

    著《燕台新藝》,蔡公升元欣賞之,而冠之序,為付梓以行世。

    逾三載,捷南宮,授浙江龍遊縣。

    惜之任未久而卒。

     麥?,字澤先,合水口人,武舉麥世球子。

    貌瑰偉,慷慨自負,磊落不群。

    康熙庚午鄉科,中式武舉。

    辛未會試,聯捷。

    官四川成都軍民衛。

    尋升江南提标後營遊擊,調署松江衢州協鎮。

    所曆諸任,俱有政聲。

     溫澤孚,字上汲,邑之西鄉人。

    幼聰隽,見賞于東莞張太史家玉。

    迨長,遍覽群籍,邑中欽其宏博。

    以《易經[13]》中式康熙庚午科舉人。

    邑侯丁棠發延主寶安義學講席,知名士多從之遊。

    任崖州學正,題升瓊州府教授。

    未任而卒,時年七十七。

    著有《四書纂要》六卷、《易經精參》四卷、《群書輯略》五卷。

     冼容[14],字瓊伍。

    雍正丙午科鄉薦,挑發江蘇知縣,辭不赴。

    勵志上進,七試春闱,屢薦不售。

    乾隆戊辰,舉明通,竟以數奇而卒,時論惜之。

     黃夢桂,字樞友,邑之西鄉人。

    雍正癸卯選拔,丙午領鄉薦。

    少聰慧,豐标隽逸,博學強記,工于帖括,作文尤敏捷,頃刻數藝。

    邑令何夢篆最傾賞,延請掌教文岡書院十餘年。

    邑中知名士,多出其門。

    與胞弟廪庠夢槐,一時揚镳樹幟,有“二難”之目。

    任化州學正,諸生尤多所造就雲。

     王國斐,字又恭,溪頭人。

    少穎悟,負不羁才,詩文楷法,獨冠一時。

    入庠食饩,邑令何公夢篆優禮相待,常以國士目之。

    乾隆丙辰恩科鄉試,房考得卷,擊節歎賞,力薦乃售。

    計偕北上,以中途患病而還。

    抵家,竟至不起,年三十二歲,士林惜之。

     蔡珍,字席聘,沙浦人。

    積學能文,屢試高等,學使深器之。

    而謙光龐德,邑中尤所共仰。

    乾隆丙子科,以《詩經》中式。

    掌教文岡書院十餘年,多士鹹被甄陶。

    其次子學元,幼以穎悟見稱,庭訓綦嚴,乾隆乙卯領鄉薦,嘉慶戊辰捷南宮,家學淵源,有自來矣。

     戴胄,城外第一甲人。

    乾隆戊午,以《詩經》領鄉薦。

    幼年矢志進修,家貧苦學,寒暑無間。

    既登賢書,狷介自守,絕不與聞外事。

    绛帳傳經,邑中後起之秀,多出其門。

    選直隸河間府故城縣知縣,不就。

    改羅定州學正,與諸生朝夕讨論,而于寒士尤加體恤雲。

     陳景芳,字嶺光。

    乾隆辛酉舉于鄉,戊辰成進士,即陳隽蕙之裔孫也。

    少聰敏,學極淹博。

    邑學宮向為僧人盤踞,乃毅然屏逐之。

    至其生平接物,虛己下人,和平敦厚。

    厥後捷南宮,持躬尤謙謹。

    論者謂其禮教淵源,有自來也。

    未仕而卒。

     汪[15]士元,字參宋,邑之大步湧人。

    乾隆壬申領鄉薦,甲戌成進士。

    倜傥不群,過目成誦,制藝尤雄渾,有古大家風格。

    當其肄業粵秀時,嶺以南知名士靡不重其品,而傳其文。

    惜未仕而卒。

     鄧晃,字曜斯,錦田人。

    乾隆壬午,以《書經》舉于鄉。

    博覽群書,淹通經史,工詩文。

    為廪生時,邑令汪慕其學,延掌文岡講席,相與論文,為忘形交。

    而邑中諸生,多藉裁成,人文蔚起,稱極盛焉。

     曾恺,字澤西,新橋人,盧桐之孫也。

    性喜讀書,家綦貧,好學晏如也。

    其學則專以主靜為務,嘗兀坐終日,無惰容。

    語人曰:“此心實難把握,非功力既至,鮮不為所動耳。

    ”而尤以誘獎後進為念,故邑中英俊出其門者,多以莊敬自持焉。

    乾隆壬午年,始以廪庠領鄉薦。

    未仕而卒。

     陳明,字哲中,南山鄉人。

    乾隆乙酉拔貢,考取武英殿校錄。

    辛卯,領鄉薦。

    曆任雷州府遂溪縣、潮州府揭陽縣教谕。

    生平賦性英敏,自少能詩,持躬尤循謹。

    居鄉課士,即以器識為先。

    及司铎兩邑,更以端士習、勵風俗為己任,以身教者從,固不僅語言文字之末也。

    卒于揭陽學署,時年七十有三。

     陳宗光,字觀占,南山鄉人。

    幼聰穎,家貧力學,不以窮達為欣戚。

    弱冠,補弟子員,食廪饩。

    乾隆壬辰歲[16]貢,甲午領鄉薦。

    邑令屢聘主文岡講席,訓誨多士,皆底于有成。

    禮部催選,以年邁未赴。

    改授惠州府歸善縣教谕,年已七十九,未任而卒。

     曾煜,字挹川,新橋人。

    領乾隆甲午鄉薦。

    丁未,以教谕借補韶州府曲江縣訓導。

    到任,以振文教為己任,設帳于韶陽書院,多士宗之。

    曆任十三年,曲邑科名鵲起,皆教澤所緻。

    後卒于官,縣令劉光晖為旌其額曰“儒林宗匠”。

    子殿傳,諸生;孫瀾,廪生,俱能以一經世其家。

     龍田見,字榮兩,城外人。

    乾隆己酉科舉于鄉。

    生平天性渾穆,絕無澆薄之風,而性嗜經書,研求不倦,接物尤一出至誠。

    任翁源訓導,整饬士風,悉心啟迪。

    諸生受其誨者,文體為之丕變。

    居官五載,卒于署。

     忠義 明 臨城訓導張純儒,邑人。

    崇祯十一年,大兵至臨城,率諸生拒守。

    城破,死之。

    奉旨入祀忠義祠。

     陳文豹,字禦赤,南山鄉人,分居西鄉。

    順治丙戌三年,總督佟養甲入粵,文豹募兵保境。

    丁亥四年三月,毀家佐張家玉軍,取新安,襲東莞。

    六月,大兵至,戰于赤岡山下,死之。

    事見《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

    奉旨入祀忠義祠。

     布衣劉君培,邑人。

    有義行。

    崇祯六年,道遇賊,将殺其從孫可梅。

    君培曰:“亡侄止此遺孤,我有子,甯殺我。

    ”賊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