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志卷之十九

關燈
與璋,字宜升,錦田人。

    雍正甲辰,年十九,補弟子員。

    越年,食饩。

    乾隆丙辰鄉試,中式第二名。

    丁巳、壬戌兩科會試,取中明通榜。

    仁厚坦直,學問淹博。

    居鄉處朋侪,必誠必信。

    選授德慶州學正,勤月課,嚴訓迪。

    諸生中有與當道忤者,以危法中之,璋知其誣,力為之争,生始得免。

    壬申,赴公車,卒于京師,太史馮潛齋為之撰墓志,以傳不朽。

     陳振,字鳴铎,水貝鄉人。

    乾隆己卯科,舉于鄉。

    辛醜,補陸豐訓導,課士有方。

    後選山西河津縣,尋調陝西西鄉縣。

    甫下車,革除陋規,民歌其德。

    戊申,為同考試官,取士極盛。

    旋署麟遊縣事,潔己愛民,刑清政簡。

    值大旱,禱雨辄應。

    解組歸,行李蕭然,絕不介意。

    後主講文岡書院而卒。

     黃成元,字輔兩,城外南頭人。

    幼聰隽,善吟詠。

    乾隆乙酉,以《易經》領鄉薦。

    辛醜,挑發湖南,令東安。

    廉明勤慎,頌聲四起。

    癸卯,調益陽。

    正己率物,饋遺一無所受。

    多惠政,修書院,建社學。

    聽訟,晨興,至夜分不倦,事無大小,悉對衆裁決,未嘗妄有敲撲,而人鮮遁情。

    楓林有拒捕斃命案,一鞫立服,人鹹以為包孝肅再見。

    甲辰,授辰溪,保留攀轅者以萬計,為泐去思碑,以志不朽。

    在辰四載,剔弊厘蠹,殚精勵操,視昔有加。

    郡守西成、學使錢澧、方伯承恩俱相雅重,有“阖楚僅見”之稱。

    丁未,以勤勞卒于任。

    榇旋之日,阖邑泣送,有遠至百餘裡者。

     孝行 明 鄧孔麟,字國瑞。

    孝友力田。

    其父公佐,萬曆庚午為海寇林鳳擄去,麟奔投賊船,願以身代。

    賊釋其父,留麟在船。

    至海豐港,麟窺賊懈,遂浮木抵岸,逃歸。

    鄉人皆稱之,以為此天祐孝子也,上其事于邑。

    邑令丘體乾給匾,旌曰孝行。

    聞于院道,亦皆給米帛優恤之。

    後麟殁,各院猶給賞麟子孫,旌其門。

     國朝 麥位球,性至孝,耕田供職。

    歲值兇荒,傭工富室,減飧折米以供母。

    居常以不見父為恨,當春露秋霜,必登墳恸哭。

    母疾,寝食俱忘。

    及卒,哀毀逾節,水漿不入,族黨皆稱其孝。

    乾隆十六年題準,旌表建坊。

     陳憲度,幼失怙,事母至孝。

    年十四,晨昏定省,無幾微之間,朝夕膳羞,親為烹饪,疾痛疴癢,親為抑搔。

    母死,哀毀骨立,幾不欲生,鄉人稱之。

    乾隆四十四年題準,旌表建坊。

     曾文瀾,性天誠笃,事親以孝稱。

    已于嘉慶二十三年,詳請旌表。

     陳钋,字達士,邑之城内人。

    家無宿舂,以孝事後母,朝鬻豆漿,日采樵供甘旨外,複委曲以順母志。

    每飯不足,惟以供母。

    戚友以酒食招,钋必竭力市豚肉奉母,方敢往,否則力辭。

    人問之,則曰:“母啜菜羹,而子食肉,能下咽乎!”母病,則彷[11]徨籲天,至瘳乃已。

    邑令何夢篆聞之,喟然曰:“夫孝,天德也,無所為而為。

    彼固鄙人,不事詩書,安識所謂孝?而天性純笃如此!以視世之不孝者,不足言矣!即勉行孝養,亟亟焉希鄰裡之傳聞,其為人立心,何啻天淵也!不可不獎之,以勵風俗。

    ”時适有不孝子,令着其負米,詣钋家謝罪,鄉鄰由是悉化。

    嗚呼!今之所謂孝者,聞陳钋之風,亦可以自愧矣。

     行誼 明 莊恭,字克敬。

    洪武二十九年鄉薦,讀書太學。

    時邑學毀于火,有司僅建講堂、兩齋。

    恭歸見之,歎曰:“以三百裡縣,而先聖俎豆之堂,規制不備,吾徒責也。

    ”遂上章陳請。

    得旨,遣官督建大成殿、兩庑、戟門、棂星門,始複舊觀。

    又嘗與陳義纂修邑志。

    選豐城教谕,遷上林苑監正。

    從《東莞志》采入。

     歐世懋,字尚中。

    天性醇樸。

    補邑庠生。

    家甚貧,鹑衣藿食,處之裕如。

    累試弗售,日以教授為業,自少至老,手不釋卷。

    海道劉仁山囑有司存恤之。

    壽終七十有二。

     吳祚,字廷錫。

    舉動慷爽,鄉闾争者,辄環闾質平之,有古烈士風。

    南頭濱大海,離舊治遠,奸宄跳梁,多圖為不軌。

    祚持正氣,寝其謀。

    時有饑民,嘯聚掠米,瞬息生變。

    祚挺然以身禦之,怒且罵曰:“若屬倡亂乎?果爾,首刃我,不則各保妻孥,毋速禍也!”聞者氣阻。

    隆慶六年,海道劉公穩按臨經略。

    祚泣請曰:“辛酉之變,阖郡皆然,雖由天變,實亦人事。

    為海濱萬年計久安,不如立縣便。

    ”公深然之,遂分立今治。

    劉公升太仆貳卿,祚率衆建去思祠,積船租置田,為永祀計。

    是年七十有八,卒。

    知縣曾孔志親為文以祭之。

     陳悃,字見誠,南山鄉人。

    聰穎絕倫,弱冠補東莞庠生。

    嘉靖辛酉,歲大饑,惡少聚廟中,僞托神語,群少嘩然從之。

    悃責其神曰:“汝血食一鄉,當為保障,何鼓亂為?”次日,神附人,降于其家,露刃向悃。

    悃曰:“汝果正神,聞吾言,将補過不暇。

    若邪神,其如予何!”語未終,所附人爽然自失。

    鄉人鹹歎曰:“陳君真正人哉!”後子果補弟子員,時群少暮夜持百金,饋悃為賀。

    悃善詞色以卻之,衆益愧服。

     陳永僖,多才幹。

    明初,開設場司,未除官,衆推僖保申,當道委署場事,料理公平,甚副人望。

     文統,字一元,嶺下人。

    禀性淳厚。

    少孤,事母唯謹。

    嘉靖辛酉,歲大荒。

    邑令行文赈饑,統出粟二百石,給價不受,給冠帶不受。

    被賊獲,勒贖二百三十金。

    後賊敗,原金送還,亦不受,賊拜而去。

    隆慶元年,歲複饑,煮粥以濟貧者,鄉人德之,一時鹹稱長者。

     梁梓,邑墩頭裡人。

    淳厚忠直,裡闬稱善人。

    與鐘仰屏友,鐘商寓瓊南,其妻與嫂皆為賊黃西橋所擄。

    梓捐金贖出,令室人時周恤之,以待鐘歸。

    鄉人有以事托者,夜持金至,正色拒之。

    次暮,複倍其數,誓而謝去。

    萬曆丙申饑,人求貸者,量力應之,悉焚其券。

    年九十一,卒。

    孝廉吳允诜酹之以文,有德壽難及之語。

     鄭镒,西鄉人。

    剛直好義,嘗自誦曰:“吾甯甘食粥,不忍見人哭。

    ”萬曆六年,道拾莞商遺金數十兩,貯月餘,召原商付還。

    萬曆九年,舉充清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