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志卷之十八

關燈
在瀝源[2]海濱,背一小石,形如襁兒。

     蟾蜍石,在黃木山之左,禱嗣者多應。

     牛眠石,在縣北丫髻山内。

    狀如牛,有古刻篆文,人莫能辨。

     打鼓石,在陽台山。

    狀如鼓,遠常聞聲,近則寂然。

     生毛公石,在上梅林村郭坑嶺上。

    遍體綠苔如毛,周年不改,鄉人禱雨甚應。

     劉三妹石,一名望薄石,在吉田村後。

    鄉人禱雨所也。

    每歲元旦節,俗作投石戲,以勝負蔔豐歉雲。

     杯渡山,海上勝境也。

    昔宋杯渡禅師住錫于此,因名。

    山麓石柱二,相距四十步,高五丈,今半折。

    《府志》謂:“昔鲸入海,觸折。

    ”山腰為杯渡寺,前有虎跑泉,其左則鹿湖、桃花澗、滴水岩、瑞應岩、莺哥石,後有石佛岩,杯渡石像在焉。

    佛座後有洞,深不可測。

    有吊鐘樹兩株,環抱岩上。

    古木千章,郁然蒼秀。

    又有蘭花徑,香氣四時不斷。

    山之巅,镌“高山第一”四字,舊傳為韓愈題。

    前俯大洋,海水汨沒,杳溟無際。

    而山中林泉之勝,又覺别有天地矣。

     赤灣[3],由南山落脈,兩翼盤護,天後宮殿在焉。

    前臨海,洪濤萬頃,一望無際;伶仃數峰,壁立海中,相峙如案。

    天後神甚靈應,凡船經此,必禱祀之。

    嘉慶乙亥,廟貌更新。

     梧嶺天池,在六都梧桐山旁,産茏蔥竹、龍須草。

    相傳有綠毛龜,但少見之。

     盧山[4],中有桃李數株,入山,啖之則可,懷之則迷路。

     龍穴樓台,在邑西北海中,見龍穴洲。

     鳌洋甘瀑,在七都大洋中,有石高十丈,四面鹹潮,中有甘泉,飛瀑若自天而下。

     玉勒溫泉,在三都。

     瀕海石廟,在隔岸村前海濱。

    有巨石,廣袤十餘丈,上群石峻嶒,磊疊成龛。

    中祀天後,旁環古樹。

    每山流急湍,石上隐隐有雲氣,亦奇觀也。

     大觀台,在廠前,天妃廟後。

    層樓[5]聳峙,俯瞰滄溟,為一邑巨觀。

    今圮。

     錦波樓,在歸德裡。

    宋淳熙間,陳孔碩建。

    久廢。

     釣魚台,在南頭海畔。

    明成化間,貢士黃慶祥築以垂釣。

    故址猶存。

     西源亭,在西門外西源庵右。

    康熙十九年,知縣張明達建。

    今圮。

     培風塔,在東門外觀瀛庵後。

    康熙三十七年,訓導林垣建。

    浮屠七級,高矗雲霄,為城渠水口之鎮。

     插漢閣,在新橋村側。

    乾隆壬午年建。

     幹雲塔,在潭頭村。

     淩雲閣,在東門外松子嶺,嘉慶庚申年建。

     冢墓[6] 宋鄧符墓,在橫州丫髻山。

     宋稅院郡馬鄧自明墓,在石井山。

    當宋南渡時,鄧銑勤王有功,故其子自明得尚高宗公主,生男四人:林、杞、槐、梓。

    光宗嗣位,林複持母手書上阙,遂賜祭田十頃,在石井。

    今子孫蕃盛,其祭田猶存。

     耿迎祿墓,在官富山,宋王台之北。

    碑刻“耿氏迎祿墓”五字,至今猶存。

    《舊志》“迎”作“榮”,今從碑字改正。

     金夫人墓,在耿墓側。

    相傳,慈元後女晉國公主溺死,鑄金身以葬,镕鐵锢之。

    碑高五六尺,大篆宛然。

     麥将軍墓,在歸城鄉黃峒山。

     鄭朝奉[7]墓,在庵前席帽嶺。

    宋治平官于朝,康甯[8]三年徙居寶安。

    其父朝奉大夫[9]墓,在龍井虎形山;其子宣教郎,生五子:仁、義、禮、智、信。

    今子孫蕃衍,其墓在黃田,名曰浮墳。

     吳講書墓,在南山槁子樹下。

    其孫朝奉大夫墓,在楓木寨。

     雙烈墓,遊、梁二氏,罵賊而死,鄉人為之立石,在湧頭石鼓墩。

     何真母墓,在邑東北牌榜山。

     鄧孝子墓,在大步墟。

     晉孝子黃舒墓,在大田鄉豬母岡。

     明員外郎吳預墓,在南山莽迳。

     陳讓墓,在鵝公嶺。

     寺觀 海光寺,舊在縣西觀音堂,後徙于南門外。

    相傳,南漢時,有鐵佛在海中,夜有光,因祀之于寺,故以為名。

    寺中有石魚,乃南漢時物,今失去已久。

     雲溪寺,在縣西四十裡歸德場參裡山之麓。

    嗣改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