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志卷之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集生童,肄業其中,月有試,季有課,親命題衡文,厚其饩廪。
一時人文之盛,鹹歌《棫樸》焉。
又好詩賦,善草書,從之遊者皆彬彬儒雅士也。
故去鎮之日,挽留者遮道不能前。
從古武略之宗,而優優文行若此者,蓋罕觏焉。
尹震,北京人,号伯興。
康熙五年,由将材來任遊擊。
以武弁而恂恂有儒者風,恬淡廉靜,馭卒伍,凜然不可犯。
有以陋規進者,則曰:“吾何取于此!”尤喜接待文士。
其閑雅之緻,莫不歎為儒将雲。
蔡昶,号仲升,京都人。
由進士,康熙十年,任遊擊。
處己端嚴,待物平易,尤好與文士款接。
康熙十一年,海寇遁入瀝源等山,提師急剿,戮其渠而掃平之,海濱寂然,不知有兵。
紀律之嚴,調度之速,則又戚南塘之偉略也。
楊進忠,号龍山,遼東義州衛人。
由行伍,康熙二十年,任遊擊。
嚴明仁恕,自莅任以來,盜賊衰息,兵民安堵。
新邑多故之後,四郊晏如,夜戶不閉,于公有厚賴焉。
林瑞,号蓮峰,閩之泉州惠安人也。
康熙二十四[16]年,任遊擊。
世胄書香,慷慨有大節。
奉檄莅新邑,恩威并著,屹然負長城之望。
時海疆初展,兩院以公谙練水性,會委統領沿海鎮營舟師,總巡廣屬海面。
不避艱險,身先士卒,調度有方。
海不揚波,多公之力。
且雅好詩書,雖軍中未嘗釋卷,有輕裘緩帶之風。
黃标,潮洲府潮陽縣人。
由行伍,乾隆四十五年[17],署遊擊任。
整饬營伍,寬猛相濟。
曆官至左翼鎮總兵。
時因洋匪充斥,督帶各路兵船,自乾隆五十五年出師,至嘉慶九年,剿捕十餘載,智謀沉毅,屢建奇功。
又能仰測風雲,俯辨海中沙線。
當其在東路碣石洋面、西路廣州灣洋面,曾遇飓風,皆先期率舟師進港避之,得以無患。
嘉慶七年,博羅會匪陳爛屐四糾黨滋擾地方。
奉帶水師弁兵攻擊,未及一月而平。
死後聲名洋溢,瀕海居民至今猶屍祝不衰雲。
【注釋】 [1]“崇祀名宦、宦迹列傳”原訛“曆代、國朝”,據本志本卷正文改。
[2]“崇祀名宦”原脫,據文意及康熙《新安縣志》卷十《人物志·名宦》補。
[3]“千”原訛“萬”,據康熙《新安縣志》卷十《人物志·名宦》改。
[4]“萬曆五年”原訛“萬曆九年”,據雍正《廣東通志》卷二十七《職官志·明二·廣州府同知》、雍正《廣西通志》卷七十九《鄉賢·明·周希尹》改。
按,本志卷七《建置略·壇廟》有“萬曆八年”海防同知周希尹重修天後廟,卷十三《防省志·寇盜·明》亦有“萬曆八年”海防同知周希尹遣兵讨平老萬山賊記載。
[5]“允”原脫,據康熙《新安縣志》卷十《人物志·名宦》補。
[6]“宦迹列傳”原脫,據文意及康熙《新安縣志》卷十《人物志·名宦》補。
[7]“欣”原訛“歌”,據康熙《新安縣志》卷十《人物志·名宦》改。
[8]“玄”原訛“铉”,據本志卷五《職官志一·文官表》改。
[9]“瑞”原訛“端”,據本志卷五《職官志一·文官表》、康熙《新安縣志》卷十《人物志·名宦》改。
[10]“蘊”原訛“典”,據康熙《新安縣志》卷十《人物志·名宦》改。
[11]“擾”原訛“事”,據康熙《新安縣志》卷十《人物志·名宦》改。
[12]“常”原訛“長”,據本志卷五《職官志一·文官表》改。
[13]“詞”原訛“祠”,據光緒《廣州府志》卷一百十《宦績七·國朝》改。
[14]“糜”原訛“縻”,據光緒《廣州府志》卷一百十《宦績七·國朝》改。
[15]“俘馘”原訛“殍馘”,據文意改。
按,“殍”意為餓死,“殍馘”不通順,“俘馘”意為俘獲斬殺。
[16]“四”原訛“七”,據本志卷六《職官志二·武官表》、卷七《建置略·廨署》、雍正《廣東通志》卷三十《職官志五·國朝·遊擊》等改。
[17]按,“乾隆四十五年”,本志卷六《職官志二·武官表》作“乾隆四十六年”。
一時人文之盛,鹹歌《棫樸》焉。
又好詩賦,善草書,從之遊者皆彬彬儒雅士也。
故去鎮之日,挽留者遮道不能前。
從古武略之宗,而優優文行若此者,蓋罕觏焉。
尹震,北京人,号伯興。
康熙五年,由将材來任遊擊。
以武弁而恂恂有儒者風,恬淡廉靜,馭卒伍,凜然不可犯。
有以陋規進者,則曰:“吾何取于此!”尤喜接待文士。
其閑雅之緻,莫不歎為儒将雲。
蔡昶,号仲升,京都人。
由進士,康熙十年,任遊擊。
處己端嚴,待物平易,尤好與文士款接。
康熙十一年,海寇遁入瀝源等山,提師急剿,戮其渠而掃平之,海濱寂然,不知有兵。
紀律之嚴,調度之速,則又戚南塘之偉略也。
楊進忠,号龍山,遼東義州衛人。
由行伍,康熙二十年,任遊擊。
嚴明仁恕,自莅任以來,盜賊衰息,兵民安堵。
新邑多故之後,四郊晏如,夜戶不閉,于公有厚賴焉。
林瑞,号蓮峰,閩之泉州惠安人也。
康熙二十四[16]年,任遊擊。
世胄書香,慷慨有大節。
奉檄莅新邑,恩威并著,屹然負長城之望。
時海疆初展,兩院以公谙練水性,會委統領沿海鎮營舟師,總巡廣屬海面。
不避艱險,身先士卒,調度有方。
海不揚波,多公之力。
且雅好詩書,雖軍中未嘗釋卷,有輕裘緩帶之風。
黃标,潮洲府潮陽縣人。
由行伍,乾隆四十五年[17],署遊擊任。
整饬營伍,寬猛相濟。
曆官至左翼鎮總兵。
時因洋匪充斥,督帶各路兵船,自乾隆五十五年出師,至嘉慶九年,剿捕十餘載,智謀沉毅,屢建奇功。
又能仰測風雲,俯辨海中沙線。
當其在東路碣石洋面、西路廣州灣洋面,曾遇飓風,皆先期率舟師進港避之,得以無患。
嘉慶七年,博羅會匪陳爛屐四糾黨滋擾地方。
奉帶水師弁兵攻擊,未及一月而平。
死後聲名洋溢,瀕海居民至今猶屍祝不衰雲。
【注釋】 [1]“崇祀名宦、宦迹列傳”原訛“曆代、國朝”,據本志本卷正文改。
[2]“崇祀名宦”原脫,據文意及康熙《新安縣志》卷十《人物志·名宦》補。
[3]“千”原訛“萬”,據康熙《新安縣志》卷十《人物志·名宦》改。
[4]“萬曆五年”原訛“萬曆九年”,據雍正《廣東通志》卷二十七《職官志·明二·廣州府同知》、雍正《廣西通志》卷七十九《鄉賢·明·周希尹》改。
按,本志卷七《建置略·壇廟》有“萬曆八年”海防同知周希尹重修天後廟,卷十三《防省志·寇盜·明》亦有“萬曆八年”海防同知周希尹遣兵讨平老萬山賊記載。
[5]“允”原脫,據康熙《新安縣志》卷十《人物志·名宦》補。
[6]“宦迹列傳”原脫,據文意及康熙《新安縣志》卷十《人物志·名宦》補。
[7]“欣”原訛“歌”,據康熙《新安縣志》卷十《人物志·名宦》改。
[8]“玄”原訛“铉”,據本志卷五《職官志一·文官表》改。
[9]“瑞”原訛“端”,據本志卷五《職官志一·文官表》、康熙《新安縣志》卷十《人物志·名宦》改。
[10]“蘊”原訛“典”,據康熙《新安縣志》卷十《人物志·名宦》改。
[11]“擾”原訛“事”,據康熙《新安縣志》卷十《人物志·名宦》改。
[12]“常”原訛“長”,據本志卷五《職官志一·文官表》改。
[13]“詞”原訛“祠”,據光緒《廣州府志》卷一百十《宦績七·國朝》改。
[14]“糜”原訛“縻”,據光緒《廣州府志》卷一百十《宦績七·國朝》改。
[15]“俘馘”原訛“殍馘”,據文意改。
按,“殍”意為餓死,“殍馘”不通順,“俘馘”意為俘獲斬殺。
[16]“四”原訛“七”,據本志卷六《職官志二·武官表》、卷七《建置略·廨署》、雍正《廣東通志》卷三十《職官志五·國朝·遊擊》等改。
[17]按,“乾隆四十五年”,本志卷六《職官志二·武官表》作“乾隆四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