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志卷之五

關燈
“十八年”,光緒《廣州府志》卷二十七《職官表十一·國朝·新安縣訓導》作“十九年”。

     [3]此條及下文“陳夢虬”“秦邦豪”“彭如槐”各條均原脫,據光緒《廣州府志》卷二十七《職官表十一·國朝·新安縣訓導》補。

     [4]“在,欽州人。

    挨貢,乾隆三十二年任”原脫,據光緒《廣州府志》卷二十七《職官表十一·國朝·新安縣訓導》補。

     [5]“清”原訛“新”,據光緒《廣州府志》卷二十七《職官表十一·國朝·新安縣訓導》改。

    光緒《廣州府志》注:“《縣志》作‘道新’。

    ” (續上表) 官富司巡檢 明 [1]“麒”原訛“期”,據康熙《新安縣志》卷四《職官志·文官表·官富司巡檢》改。

     [2]“福建人”原脫,據康熙《新安縣志》卷四《職官志·文官表·官富司巡檢》補。

     [3]“錄”原訛“祿”,據康熙《新安縣志》卷四《職官志·文官表·官富司巡檢》改。

     (續上表) [1]“西安”原脫,據康熙《新安縣志》卷四《職官志·文官表·官富司巡檢》、光緒《廣州府志》卷二十《職官表四·新安縣巡檢》補。

     [2]“瑞金”原脫,據康熙《新安縣志》卷四《職官志·文官表·官富司巡檢》、光緒《廣州府志》卷二十《職官表四·新安縣巡檢》補。

     [3]“莆田”原脫,據康熙《新安縣志》卷四《職官志·文官表·官富司巡檢》、光緒《廣州府志》卷二十《職官表四·新安縣巡檢》補。

     國朝 [4]“紹興會稽”原脫,據康熙《新安縣志》卷四《職官志·文官表·官富司巡檢》、光緒《廣州府志》卷二十七《職官表十一·國朝·新安縣巡檢》補。

     [5]“臨川”原脫,據康熙《新安縣志》卷四《職官志·文官表·官富司巡檢》、光緒《廣州府志》卷二十七《職官表十一·國朝·新安縣巡檢》補。

     (續上表) [1]“廬”原訛“盧”,據光緒《廣州府志》卷二十七《職官表十一·國朝·新安縣巡檢》改。

    光緒《廣州府志》注:“《縣志》作‘盧陵人’,誤。

    ” [2]“萊”原訛“陽”,據光緒《廣州府志》卷二十七《職官表十一·國朝·新安縣巡檢》改。

    光緒《廣州府志》注:“《縣志》作‘蓬陽人’,誤。

    ” [3]按,“浙江”疑應作“山東”。

    光緒《廣州府志》卷二十七《職官表十一·國朝·新安縣巡檢》此條“萊陽”前無省名。

    查《清史稿》卷六十一《地理八·山東》、卷六十五《地理十二·浙江》,清代山東有萊陽縣,浙江則無。

     (續上表) 福永司巡檢 明 [1]“廬”原訛“盧”,據康熙《新安縣志》卷四《職官志·文官表·福永司巡檢》、光緒《廣州府志》卷二十《職官表四·新安縣巡檢》改。

     (續上表) 國朝 [1]按,“袁士可”,康熙《新安縣志》卷四《職官志·文官表·福永司巡檢》作“袁可士”;光緒《廣州府志》卷二十七《職官表十一·國朝·新安縣巡檢》則作“袁士可”,注:“張《府志》作‘可士’。

    ” [2]“密”原訛“蜜”,據光緒《廣州府志》卷二十七《職官表十一·國朝·新安縣巡檢》改。

    光緒《廣州府志》注:“《縣志》‘密’作‘蜜’。

    ” (續上表) [1]“廬”原訛“盧”,據光緒《廣州府志》卷二十七《職官表十一·國朝·新安縣巡檢》改。

     [2]按,“十九年”,光緒《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