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志卷之三

關燈
随之,見人辄驚,此物亦随之而沒。

    郭璞《江賦》雲:“水母目蝦。

    ”蓋謂此也。

    每夏月,賈人腌而貨之,名曰海蜇。

     蝦,類不一,有沙蝦、麻蝦、斑節、金鈎之名。

    其最大者曰龍蝦,重二三斤,狀如龍,采色鮮耀,味甘稍腥。

    最美者曰明蝦,其色青,鮮甜居諸錯之上。

    極小者曰銀蝦,取以造醬,俗名痗蝦,味殊不惡。

     螺,種類亦繁,有沙螺、田螺、丫螺、潺螺、刀蛸螺、指甲螺、青口螺、石頭螺、鹦鹉螺、米仔螺、石竭螺、寄生螺,不一其名。

    以馬頰柱為上,取柱曬幹,名曰帶子,味甘以柔,海錯中至珍者。

    次則九孔螺,即石蝮也,殼有九孔,《本草》謂之石決明,邊殼邊肉,肉粘石上,間亦産珠,土人名為鮑魚。

    又有香螺,味清香可愛,其殼雌雄異聲,可應軍中之用,俗謂之響螺。

     海膽,狀圓而扁,圍寸許,周身皆刺。

    破其殼,内皆紅膏,烹食甘香異常,腌之亦佳。

     海鏡,一名蚝菜,殼兩片,合以成形,腹中有蟹子,其小如豆,而頭、足俱備。

    海鏡饑,蟹子即走出取食,蟹飽歸腹,海鏡亦飽。

    此即郭璞所謂“鎖結腹蟹”者也。

    其肉名蛎黃,可為醬,其殼圓如鏡,可作明瓦。

     蟲 石蜜,蜂屬也。

    凡深山岩穴,野蜂巢焉,釀蜜無收,草間石罅,泛溢暴露,日久必聚蛇虺之毒;倘或得之,以其甘而過食,必大霍亂而殁。

    今邑人斫竹為籠,畜以為業,至四月取其釀,曰百花糖。

    《瓊州志》雲:“蜂有八種,惟蜜有君臣之義,作蜜益人。

    ”外此排蜂、黑蜂、黃蜂、道壁蜂、青育蜂,實聚毒螫人而已。

     蚺蛇,大者能吞鹿食人,遇女人,雖遠必追。

    其肉可食,其皮可備鼓韝之用,其膽為跌打妙藥,有起死回生之力。

    其膽有二,一随所擊處,皮肉蹙縮成泡而血凝者,護身膽也,功力比真膽大減,人多以此亂真,蓋真膽在腹。

     按:邑屬山海錯雜之區,物産甚繁,其耳目所習見者,概不登載。

     【注釋】 [1]按,《呂氏春秋》原文為:“飯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陽山之穄,南海之秬。

    ” [2]“日啖”原訛“但得”,據(宋)蘇轼《蘇文忠公全集·東坡後集》卷五《食荔支二首》、(宋)蘇轼《蘇文忠公全集·東坡續集》卷二《惠州一絕》改。

    按,據《宋史》本傳,蘇轼曾官“提舉玉局觀”,人稱“蘇玉局”。

     [3]“唐庚”原訛“東坡”,據(宋)唐庚《唐先生集·眉山唐先生文集》卷四《立冬後作》、(宋)唐庚《眉山集·眉山詩集》卷四《立冬後作》改。

    按《宋史》本傳,唐庚為宋代眉州丹稜(今四川眉山市)人,官至承議郎,曾被貶“安置惠州”。

    清朝《四庫全書·集部·别集類》收錄唐庚《眉山集》二十二卷,“提要”稱其“文善議論,詩亦工緻,其在嶺南諸作,當時太學諸生競相傳寫,稱‘小東坡’”。

    蓋因蘇轼(東坡)為宋代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亦“曾谪居惠州”,而唐庚為同鄉,且詩文集名《眉山唐先生文集》《眉山集》,又号“小東坡”,故本志誤以唐庚為蘇轼。

     [4]“緻”原訛“置”,據(宋)唐庚《唐先生集·眉山唐先生文集》卷四《立冬後作》、(宋)唐庚《眉山集·眉山詩集》卷四《立冬後作》改。

     [5]“耶”原訛“那”,據(晉)嵇含《南方草木狀》卷上、卷中、(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五《方物·素馨花》、雍正《廣東通志》卷五十二《物産志》等改。

     [6]“嶺南氣候不常。

    吾嘗曰:菊花開時乃重陽”原訛“嶺南有菊即重陽”,據(宋)蘇轼《蘇文忠公全集·東坡後集》卷五《江月五首并引》、(元)陳秀明《東坡詩話錄》卷中等改。

    按,“嶺南氣候不常”雲雲,并非該詩詩句,而是詩前“引”句。

    檢索《蘇文忠公全集》等,亦無“嶺南有菊即重陽”句。

     [7]“榕樹閩、廣最多,他省則無,故”原脫,據(清)吳震方《嶺南雜記》卷下補。

     [8]“乳”原脫,據(清)吳震方《嶺南雜記》卷下補。

     [9]“麞”原訛“麖”,據雍正《廣東通志》卷五十二《物産志》改。

    按,麖、麞皆為鹿之一種,麖稱水鹿,又名馬鹿、黑鹿,古稱大麃,麞即獐。

     [10]“初南食贻元十八協律”原脫“初”“贻元十八協律”,據(唐)韓愈《昌黎先生文集》卷六、《全唐詩》卷三百四十一《韓愈》等各收錄該詩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