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志卷之二

關燈
輿地略一 輿圖、疆域、分野、氣候、風異附[1]、月令、占候附[2]、風俗、墟市、都裡 縣治既定,輿地以分。

    《周禮·大司徒》:“掌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3]、廣輪之數。

    ”而職方氏之圖,複加詳焉。

    疆界畫而分野,上應乎天;封域辨而占候,下因乎地。

    廣東特編為《月令》,海濱自成其風俗。

    市廛都鄙,以次而列;方産土宜,無乎不備。

    覽一邑之形勝,可以占四境之風尚矣。

    志輿地。

     輿圖[4] 疆域 邑地廣二百七十裡,袤三百八十裡。

    《舊志》謂廣九十裡,袤一百餘裡,誤。

     東至三管筆海面二百二十裡,與歸善縣碧甲司分界。

    《舊志》謂東抵旱塘凹八十裡,誤。

     西至礬石海面五十裡,與香山縣淇澳司分界。

    《舊志》謂西抵香山縣界十裡,誤。

     南至擔杆山海面三百裡,外屬黑水大洋,杳無邊際。

    《舊志》謂抵佛堂門,誤。

     北至羊凹山八十裡,與東莞縣缺口司分界。

    《舊志》謂北抵蓮花峰六十裡,誤。

    且蓮花峰偏于西北,亦非正北方。

     東北至西鄉凹山一百五十裡,與歸善縣碧甲司分界。

    《舊志》謂東北抵羊凹山九十裡,誤。

     西南至三牙牌山一百二十裡,與香山縣澳門廳分界。

    《舊志》謂西南抵香山寨,誤。

     西北至合瀾海面八十裡,與東莞縣缺口司分界。

    《舊志》謂西北抵虎頭門,誤。

     東南至沱濘山二百四十裡,與歸善縣碧甲司分界。

    《舊志》謂東南抵平海守禦所,陸路一百五十裡,誤。

     按:新安形勢,與他處海疆不同。

    蓋他處地以抵海而止,而新安則海外島嶼甚多,其下皆有村落,固不能不合計海面,而遺居民于幅員之外也。

    且以四至定縣治,不能以縣治定四至,故須統計海洋,開方畫界。

    《舊志》但即縣治陸地而論,此四至八到,皆不足憑。

    即以正南言之,《舊志》謂抵佛堂門,而佛堂外如蒲台、長洲、大嶼山、擔杆山各處居民,竟不得隸于新安版圖乎? 《府志》亦謂:新安南抵海四十裡。

    而新安縣城外即海,則至海四十裡之說亦誤。

    今就現在形勢,合計海陸,酌定裡數,而海面則以極盡處之山為止。

     再縣境東長西縮,東南寬而西北狹,縣城實偏于西北。

    《舊志》縣境圖将縣城繪列中宮,亦失方位。

    茲皆改正,庶幾疆域井然,而方隅不緻舛錯矣。

     邑由城至府二百四十裡,上至京八千餘裡。

     分野 邑地隸廣州,在漢為南越,在春秋為百越,在《禹貢》為揚州之末土。

    其次星紀,其星牽牛,其辰為醜。

    皇甫谧《帝王世紀》謂:“自鬥十一度,至婺女七度,曰星紀之次,于律黃鐘。

    今吳越分野。

    ”《新唐書[5]·天文志》:“星紀得雲漢下流,百川歸焉。

    故其分野[6]自南河下流,窮南紀之曲。

    東[7]南負海,為星紀[8]。

    ”《春秋元命苞》曰:“牽牛流為揚州,分為越國。

    ”晉、隋、元志皆雲:“吳越,其辰在醜。

    ”蔡邕《月令章句》:“自鬥六度,至須女二[9]度,謂之星紀之次。

    為越分野。

    ”《晉書[10]·天文志》視《世紀》加鬥一度。

    《明史·天文志》:“古言天者,皆由鬥牛以紀星,故曰星紀。

    鬥三度至女一度,星紀之次也。

    茲取其所配廣東布政司所屬之廣州,亦牛女分。

    ” 按:昔人以表景揆度,計一度可二千九百三十餘裡。

    今縣去郡二百四十裡,占星其在牛女,無疑矣。

     氣候 粵為炎服,多燠而少寒,三冬無雪,四時似夏,一雨成秋。

    其舒早,其肅遲。

    邑介歸、莞之間,西南濱海,厥土塗泥,水氣上蒸,春夏淫霖,庭戶流泉,衣生白醭。

    即秋冬之間,時多南風,而礎潤地濕,人腠理疏而多汗。

    諺曰:“急脫急着,強于服藥。

    ”此氣候之大較也。

     風異附 六、七、八月,有飓風。

    其作也,斷虹先兆,雲凝不行,雷隐不動,海氣沸騰,矶石響,水禽遁,狂飚乍起乍息,常有過夜北風。

    其成也,毀屋殺稼,拔木沉舟。

    其息也,必轉東蕩西而南,然後停止,謂之回南。

    若不回南,則間日複發。

    諺曰:“飓母不回南,再來不待三。

    ”其暴者不久,或數時,或一日夜;其柔者愈久,或二三夜而後息。

     凡歲一鬼打節,有一飓;三鬼打節,有三飓。

    鬼,鬼宿也;打節者,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