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志卷首
關燈
小
中
大
正額外多取耗米,稍不遂意,百般留難。
遠鄉小民,以得收為幸,守候為艱,不得不飽其貪壑。
又聞院司衙門,凡州縣申詳事件,每先發各房書吏,拟批送簽,書吏從此作奸射利,遲速行駁之間,得以上下其手。
蓋衙蠹之為擾,自上及下,正不自州縣始也。
是在為督撫者整肅紀綱,立阖省之表率;而監司、守令各奉厥職,互相糾正,則弊絕風清,民安衽席。
朕惠養元元之恩意,得以周浃闾閻矣。
特谕。
令出借常平谷乾隆三年 上谕:乾隆元年六月,朕曾降旨:“各省出借倉谷與民者,舊有加息還倉之例。
此在春月青黃不接之時,民間循例借領,則應如是辦理。
若值歉收之年,豈平時貸谷可比?至秋收後,隻應照數還倉,不應令其加息。
”此乃兼常平、社倉而言也。
今聞外省奉行不一,凡借社倉谷石者,照此辦理;而借常平倉谷者,遇歉收之年,仍循加息之例。
似此則非朕降旨之本意矣。
嗣後毋論常平、社倉谷石,若值歉收之歲,貧民借領者,秋收還倉,一概免其加息,俾蔀屋均沾恩澤。
将此永著為例。
欽此。
恤災分數乾隆三年 上谕:各省地方,偶有水旱,朕查蠲免錢糧舊例:被災十分者,免錢糧十分之三;七、八分者,免十分之二;六分者,免十分之一。
雍正年間,我皇考特降谕旨:凡被災十分者,免錢糧十分之七;九分者,免十分之六;八分者,免十分之四;七分者,免十分之二;六分者,免十分之一。
實愛養黎元,轸恤民隐之至意也。
朕思田禾被災五分,則收成僅得其半,輸将國課,未免艱難。
所當推廣皇仁,使被災較輕地畝亦得均沾恩澤。
嗣後著将被災五分之處,亦準報災,地方官查勘明确,蠲免錢糧十分之一。
永著為令。
欽此。
谕免外洋商船米稅乾隆八年 上谕:朕轸念民艱,以米糧為民食根本,是以各關米稅概行蠲免,其餘貨物照例征收。
至于外洋商人,有航海運米至内地者,尤當格外加恩,方副朕懷遠之至意。
上年九月間,暹羅商人運米至閩,朕曾降旨,免征船貨稅銀。
聞今歲仍複帶米,來閩貿易。
似此源源而來,其加恩之處,自當著為常例。
自乾隆八年為始,嗣後凡遇外洋貨船來閩、粵等省貿易,帶米一萬石以上者,著免其船貨稅銀十分之五;帶米五千石以上者,免其船貨稅銀十分之三,其米聽照市價,公平發粜。
若民間米多,不需籴買,即著官為收買,以補常、社等倉,或散給沿海各标營兵糧之用,俾外洋商人得沾實惠,不緻有粜賣之艱。
該部即行文該督撫、将軍,并宣谕該國王知之。
欽此。
禦制正文體乾隆十年 國家設制科取士,首重者在“四書”文,蓋以“六經”精微,盡于“四子書”。
設非讀書窮理,笃志潛心,而欲握管揮毫,發先聖之義蘊,不大相迳庭耶?我皇考有清真雅正之訓。
朕題貢院詩雲“言孔孟言大是難”,乃古今之通論,非一人之臆說也。
近今士子或故為艱深語,或矜為俳俪辭,争長角勝。
風檐鎖院中,偶有得售,彼此仿效,為奪幟争标良技。
不知文風日下,文品日卑,有關國家掄才巨典,非細故也。
夫古人論文,以渾金璞玉不雕不琢為比,未有穿鑿支離可以傳世行遠者。
至于詩賦,掞藻敷華,雖不免組織渲染,然亦必有真氣貫乎其中,乃為佳作。
今于“四書”文,采掇辭華,以示淹博,不啻于孔孟立言本意相去萬裡矣。
先正具在,罔識遵從,習俗難化,職此之由。
嗣自今其令各省督學諸臣時時訓饬,鄉、會考官加意區擇,凡有乖于先輩大家理法者,擯棄勿錄,則詭遇之習可息,士風還淳,朕有厚望焉。
特谕。
今上皇帝 五旬萬壽恩賜诏嘉慶十四年 朕缵承洪緒,臨禦寰區,思以眇躬托于兆民之上,所願萬方臣庶,同臻[47]康樂和親。
是以夙夜寅畏,不敢暇逸,以勤求郅治。
今茲春秋方屆五旬,秉誠執競,惟日孜孜,曷敢稍存滿假,鋪飾鴻休?惟念朕繼統膺圖,仰荷上蒼眷命,列聖垂恩,虔鞏亶祜,實有度越恒常者。
溯自乾隆三十八年,皇考高宗純皇帝精心付托,即以朕名,默告昊穹。
嗣詣盛京,恭谒三陵,複親率朕躬,面稽列祖。
維時雖未明示建儲,而大統攸屬,沖漠之中,笃承佑相者,已二十餘年。
至丙辰,大廷授玺,恪奉訓政三年,尤為千古未有之隆遇。
時值承平日久,稂莠孽牙。
适有三省教匪不靖之事,朕日禀睿谟,授師籌筆,知所式循。
洎親政以後,陳律旌庸,遂獲剪艾渠魁,蕩除群醜。
今億姓樂業,庶事鹹熙。
更幸四序均調,雨旸時若;三靈協祉,水土平成。
朕恭受蕃釐,履盈思懼,屬者内外臣工,效祝輸忱,一切繁文缛節,概從屏祛。
惟允懷古訓,天子代天養萬民,若以予一人堅執?抑,使德不下究,海内希恩幸澤之志,郁而弗宣,朕心歉焉。
爰祗循茂典,俯順輿情,舉可嘉惠臣民者,布令推恩,靡有靳惜。
前已降旨,特開恩榜,烝我髦士。
茲履端肇慶,載頒綸綍,俾中外遠迩,鹹沾恺渥,溥迓祥和。
朕用是以仰答天恩,覃敷考澤,廣稱仁壽斯民之意。
所有應行事宜,開列于後: 一、五嶽四渎等祀,應遣官緻祭,著察例舉行。
一、曆代帝王陵寝、先師孔子阙裡,應遣官緻祭,著察例舉行。
一、自王以下,宗室、覺羅十五歲以上者,俱加恩賜。
一、滿漢大臣六十以上者,俱加恩賜。
一、内外滿漢文武各官,俱加一級。
一、内外大小各官,除各以現在品級已得封贈外,凡升級及改任,著照新銜封贈。
一、國子監貢、監生及各官教習,免坐監期一月。
一、各省儒學,以正貢作恩貢,以次貢作歲貢。
一、滿漢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該管官細加咨訪,确具事實,奏交禮部,核實旌表。
一、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兵丁及内紮薩克、喀爾喀等蒙古,年七十、八十、九十以上者,分别賞赉;至百歲者,題明旌表。
一、軍民年七十以上者,許一丁侍養,免其雜派差役;八十以上者,給與絹一匹、綿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倍之;至百歲者,題明旌表。
一、直省有坍沒田地,其虛糧仍相沿追納者,該地方官查明咨部,奏請豁免。
一、從前各省偏災地方,所有借給貧民籽種、口糧、牛具等項,查明實系力不能完者,著予豁免。
一、各處養濟院所有鳏寡孤獨及殘疾無告之人,有司留心,以時養贍,毋緻失所。
一、各省軍、流以下人犯,俱著減等發落。
一、各省監禁人犯,著将上年秋、朝[48]審緩決至三次各犯,仍照節次查辦之例,查明所犯情節,分别減等發落。
其緩決一二次人犯,内有案情本輕,可與矜原者,亦著該部查明,請旨定奪。
于戲!惟一人受茲多福,用敷錫厥庶民;俾萬姓懷于有仁,肆對[49]揚我光命。
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谕查明實欠在民,以次降旨豁免嘉慶二十三年 朕自丙辰元旦,仰蒙皇考高宗純皇帝大廷授玺,寅紹丕基,兢兢業業,旰食宵衣,以勤求郅治。
所願者四海群黎,家給人足,同臻康樂。
敬惟皇考臨禦六十年,普免天下錢糧四次、漕糧三次,湛恩汪濊,淪浃民心。
朕嗣位以來,亦思廣施闿惠,大赉寰區。
始緣教匪不靖,軍興孔棘,繼以黃河泛溢,屢舉大工,十餘年間,所費帑金,數逾十千萬。
國家财賦,歲有常經,實有入不敷出之勢。
是以嘉慶十四年,朕五旬正慶,雖恩綸載錫,而未能普惠闾閻。
比年仰荷昊蒼垂佑,稂莠蕩除,萬方甯谧,河流順軌,久慶安瀾,以正供所入,謹制國用,尚可無虞匮乏。
朕子惠元元,深念損上益下之義,俟将來府藏充盈,仍欲覃敷渥澤。
明歲嘉慶二十四年,為朕六旬正壽,宜先蠲除積逋,俾小民戶免追呼,共享含哺之樂。
所有各省節年正耗民欠,及因災緩征、帶征銀谷,着各督撫詳晰查明,按照該省所屬之某州某縣,實欠在民銀、谷若幹,速行開單具奏,以次降旨豁免。
并著先将此旨謄黃,宣示城鄉村鎮,鹹使聞知,俾官吏、胥役無從影射侵欺,以期膏澤下究,用副朕惠鮮懷保、仁壽斯民至意。
該部即遵谕行。
欽此。
皇上六旬萬壽恩賜诏嘉慶二十四年 朕寅承寶命,統禦鴻圖,惟夙夜不敢康。
際春秋之鼎盛,托身元元之上,勤思業業之中,二十四年,蓋如一日。
洪惟昊穹祐順,列聖垂庥,席化宇于承平,民用和睦;應昌期而笃祜,身其康強。
溯昨錫慶于五旬,越今受釐者十載。
朕躬膺懋眷,心切棐忱,誡百爾以鹹勤,慮一夫之不獲。
肄勞秋狝,四方足紀律之師;率作春耕,百裡最循良之吏。
息牧坰[50]于紫塞,瓯脫長甯;恬汛水于黃流,尾闾直達。
俾予從欲以治,教民胥康以生。
往者蘖牙伏于畿南,乃者堀堁噓由海上。
朕深思宥密,益勵旰宵,方懼人事之滋愆,乃荷天心之昭鑒。
震雷消沴,甘澍洗霾,甄陶太和,箫勺群慝。
旸而旸,雨而雨,克臻玉燭之調;雲非雲,煙非煙,敢謂珍符之至。
幸三靈之丕應,偕萬彙以鹹亨。
爽惟民迪吉康,驅斯世跻仁壽。
朕懷用惬,其敢自多。
今歲十月令辰,為朕六旬慶節,亦既卻彼珍貢,屏厥繁文,允念爾萬方祝嘏之忱,宜沛朕九宇同仁之惠,先已特開慶榜,茲庸覃錫恩綸。
綏萬邦,屢豐年,普延祺于有衆;大一統,王正月,爰布令于始和。
所有應行事宜,開列于後: 一、五嶽四渎等祀,應遣官緻祭,著察例舉行。
一、曆代帝王陵寝、先師孔子阙裡,應遣官緻祭,著察例舉行。
一、自王以下,宗室、覺羅十五歲以上者,俱加恩賜。
一、滿漢大臣年六十以上者,俱加恩賜。
一、内外滿漢文武各官,俱加一級。
一、内外大小各官,除各以現在品級已得封贈外,凡升級及改任,著照新銜封贈。
一、國子監貢、監生及各官學教習,免坐監期一月。
一、各省儒學,以正貢作恩貢,以次貢作歲貢。
一、滿漢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該管官細加咨訪,确具事實,奏交禮部,核實旌表。
一、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兵丁及内紮薩克、喀爾喀等蒙古,年七十、八十、九十以上者,分别賞赉;至百歲者,題明旌表。
一、軍民年七十以上者,許一丁侍養,免其雜派差役;八十以上者,給與絹一匹、綿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者倍之;至百歲者,題明旌表。
一、直省有坍沒田地,其虛糧仍相沿追納者,該地方官查明,咨部奏請豁免。
一、從前各省偏災地方,所有借給貧民籽種、口糧、牛具等項,查明實系力不能完者,著予豁免。
一、各處養濟院所有鳏寡孤獨及殘疾無告之人,有司留心,以時養贍,毋緻失所。
一、各省軍、流以下人犯,俱著減等發落。
一、各省監禁人犯,著将上年秋、朝[51]審緩決至三次各犯,仍照節次查辦之例,查明所犯情節,分别減等發落;其緩決一、二次人犯,内有案情本輕,可與矜原者,亦著該部查明,請旨定奪。
于戲!凡厥庶民歸有極,協五福于用敷;暨予一人猷同心,樂萬年以承叙。
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除直省州縣積弊嘉慶二十四年 上谕:據禦史盛唐奏請除直省州縣積弊四款,所奏俱是。
崇儉黜奢,為阜财善俗之先,各州縣親民之官,自當躬為倡率。
乃近日[52]膺民社之責者,不以教養為亟,率先華其衣服,美其飲食,且置良田,構大廈,以預為子孫計。
考其封殖之由,非侵蝕國帑,即朘削[53]民膏,甚至颠倒訟獄,賄賂公行,取非義之财,以濟其侈靡。
吏民相忌[54],上有苛刻之政,下泯愛戴之忱。
是治民者适以害民,國家奚賴焉? 著各督撫實力整饬,留心考察,所屬中如有恣意驕奢、貪婪不法者,立即嚴行參辦,以儆澆風。
至州縣衙門,不能不設吏役,以供驅使。
而若輩善良者少,舞文弄法,視為慣常。
且官有去留,吏無更易,盤踞一方,肆行荼毒。
其新任官員不知查察,或轉向其咨詢利弊,無不堕其術中。
各該督撫當嚴饬所屬州縣官,先自潔己勤民,嚴以禦下。
其有奸胥蠹役,惟執法重懲,毋使小民重受其害。
若聽斷詞訟[55],尤應速審速結,以省拖累。
近日地方案件,竟有遲至十餘年不結,因循疲玩,莫此為甚。
該督撫職司察吏,務遵照定例,設立循環二簿,以實稽考[56]。
其積壓多者,即官之阘茸可知,指名參劾,毋稍姑息。
至征收錢糧,定制本極嚴密,今乃廢格不行,一任州縣官私立規條,巧為科斂。
若非該上司不加禁約,亦何敢任意浮收?著各督撫遵照定例,嚴行申禁,務令官守廉樸之風,自民享清甯之福。
久之,闾閻之蓋藏日富,即裡黨之風俗還醇,邪說莠民,自可消滅矣。
将此通谕知之。
欽此。
【注釋】 [1]“訓典”後原有“恭見《凡例》第一條”,據本志本卷正文删。
[2]“奉”前原衍“定”,據《欽定熱河志》卷七十四《學校二》、《清朝文獻通考》卷六十九《學校考七》等各收錄該诏谕删。
[3]“依”原訛“作”,據《欽定熱河志》卷七十四《學校二》、
遠鄉小民,以得收為幸,守候為艱,不得不飽其貪壑。
又聞院司衙門,凡州縣申詳事件,每先發各房書吏,拟批送簽,書吏從此作奸射利,遲速行駁之間,得以上下其手。
蓋衙蠹之為擾,自上及下,正不自州縣始也。
是在為督撫者整肅紀綱,立阖省之表率;而監司、守令各奉厥職,互相糾正,則弊絕風清,民安衽席。
朕惠養元元之恩意,得以周浃闾閻矣。
特谕。
令出借常平谷乾隆三年 上谕:乾隆元年六月,朕曾降旨:“各省出借倉谷與民者,舊有加息還倉之例。
此在春月青黃不接之時,民間循例借領,則應如是辦理。
若值歉收之年,豈平時貸谷可比?至秋收後,隻應照數還倉,不應令其加息。
”此乃兼常平、社倉而言也。
今聞外省奉行不一,凡借社倉谷石者,照此辦理;而借常平倉谷者,遇歉收之年,仍循加息之例。
似此則非朕降旨之本意矣。
嗣後毋論常平、社倉谷石,若值歉收之歲,貧民借領者,秋收還倉,一概免其加息,俾蔀屋均沾恩澤。
将此永著為例。
欽此。
恤災分數乾隆三年 上谕:各省地方,偶有水旱,朕查蠲免錢糧舊例:被災十分者,免錢糧十分之三;七、八分者,免十分之二;六分者,免十分之一。
雍正年間,我皇考特降谕旨:凡被災十分者,免錢糧十分之七;九分者,免十分之六;八分者,免十分之四;七分者,免十分之二;六分者,免十分之一。
實愛養黎元,轸恤民隐之至意也。
朕思田禾被災五分,則收成僅得其半,輸将國課,未免艱難。
所當推廣皇仁,使被災較輕地畝亦得均沾恩澤。
嗣後著将被災五分之處,亦準報災,地方官查勘明确,蠲免錢糧十分之一。
永著為令。
欽此。
谕免外洋商船米稅乾隆八年 上谕:朕轸念民艱,以米糧為民食根本,是以各關米稅概行蠲免,其餘貨物照例征收。
至于外洋商人,有航海運米至内地者,尤當格外加恩,方副朕懷遠之至意。
上年九月間,暹羅商人運米至閩,朕曾降旨,免征船貨稅銀。
聞今歲仍複帶米,來閩貿易。
似此源源而來,其加恩之處,自當著為常例。
自乾隆八年為始,嗣後凡遇外洋貨船來閩、粵等省貿易,帶米一萬石以上者,著免其船貨稅銀十分之五;帶米五千石以上者,免其船貨稅銀十分之三,其米聽照市價,公平發粜。
若民間米多,不需籴買,即著官為收買,以補常、社等倉,或散給沿海各标營兵糧之用,俾外洋商人得沾實惠,不緻有粜賣之艱。
該部即行文該督撫、将軍,并宣谕該國王知之。
欽此。
禦制正文體乾隆十年 國家設制科取士,首重者在“四書”文,蓋以“六經”精微,盡于“四子書”。
設非讀書窮理,笃志潛心,而欲握管揮毫,發先聖之義蘊,不大相迳庭耶?我皇考有清真雅正之訓。
朕題貢院詩雲“言孔孟言大是難”,乃古今之通論,非一人之臆說也。
近今士子或故為艱深語,或矜為俳俪辭,争長角勝。
風檐鎖院中,偶有得售,彼此仿效,為奪幟争标良技。
不知文風日下,文品日卑,有關國家掄才巨典,非細故也。
夫古人論文,以渾金璞玉不雕不琢為比,未有穿鑿支離可以傳世行遠者。
至于詩賦,掞藻敷華,雖不免組織渲染,然亦必有真氣貫乎其中,乃為佳作。
今于“四書”文,采掇辭華,以示淹博,不啻于孔孟立言本意相去萬裡矣。
先正具在,罔識遵從,習俗難化,職此之由。
嗣自今其令各省督學諸臣時時訓饬,鄉、會考官加意區擇,凡有乖于先輩大家理法者,擯棄勿錄,則詭遇之習可息,士風還淳,朕有厚望焉。
特谕。
今上皇帝 五旬萬壽恩賜诏嘉慶十四年 朕缵承洪緒,臨禦寰區,思以眇躬托于兆民之上,所願萬方臣庶,同臻[47]康樂和親。
是以夙夜寅畏,不敢暇逸,以勤求郅治。
今茲春秋方屆五旬,秉誠執競,惟日孜孜,曷敢稍存滿假,鋪飾鴻休?惟念朕繼統膺圖,仰荷上蒼眷命,列聖垂恩,虔鞏亶祜,實有度越恒常者。
溯自乾隆三十八年,皇考高宗純皇帝精心付托,即以朕名,默告昊穹。
嗣詣盛京,恭谒三陵,複親率朕躬,面稽列祖。
維時雖未明示建儲,而大統攸屬,沖漠之中,笃承佑相者,已二十餘年。
至丙辰,大廷授玺,恪奉訓政三年,尤為千古未有之隆遇。
時值承平日久,稂莠孽牙。
适有三省教匪不靖之事,朕日禀睿谟,授師籌筆,知所式循。
洎親政以後,陳律旌庸,遂獲剪艾渠魁,蕩除群醜。
今億姓樂業,庶事鹹熙。
更幸四序均調,雨旸時若;三靈協祉,水土平成。
朕恭受蕃釐,履盈思懼,屬者内外臣工,效祝輸忱,一切繁文缛節,概從屏祛。
惟允懷古訓,天子代天養萬民,若以予一人堅執?抑,使德不下究,海内希恩幸澤之志,郁而弗宣,朕心歉焉。
爰祗循茂典,俯順輿情,舉可嘉惠臣民者,布令推恩,靡有靳惜。
前已降旨,特開恩榜,烝我髦士。
茲履端肇慶,載頒綸綍,俾中外遠迩,鹹沾恺渥,溥迓祥和。
朕用是以仰答天恩,覃敷考澤,廣稱仁壽斯民之意。
所有應行事宜,開列于後: 一、五嶽四渎等祀,應遣官緻祭,著察例舉行。
一、曆代帝王陵寝、先師孔子阙裡,應遣官緻祭,著察例舉行。
一、自王以下,宗室、覺羅十五歲以上者,俱加恩賜。
一、滿漢大臣六十以上者,俱加恩賜。
一、内外滿漢文武各官,俱加一級。
一、内外大小各官,除各以現在品級已得封贈外,凡升級及改任,著照新銜封贈。
一、國子監貢、監生及各官教習,免坐監期一月。
一、各省儒學,以正貢作恩貢,以次貢作歲貢。
一、滿漢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該管官細加咨訪,确具事實,奏交禮部,核實旌表。
一、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兵丁及内紮薩克、喀爾喀等蒙古,年七十、八十、九十以上者,分别賞赉;至百歲者,題明旌表。
一、軍民年七十以上者,許一丁侍養,免其雜派差役;八十以上者,給與絹一匹、綿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倍之;至百歲者,題明旌表。
一、直省有坍沒田地,其虛糧仍相沿追納者,該地方官查明咨部,奏請豁免。
一、從前各省偏災地方,所有借給貧民籽種、口糧、牛具等項,查明實系力不能完者,著予豁免。
一、各處養濟院所有鳏寡孤獨及殘疾無告之人,有司留心,以時養贍,毋緻失所。
一、各省軍、流以下人犯,俱著減等發落。
一、各省監禁人犯,著将上年秋、朝[48]審緩決至三次各犯,仍照節次查辦之例,查明所犯情節,分别減等發落。
其緩決一二次人犯,内有案情本輕,可與矜原者,亦著該部查明,請旨定奪。
于戲!惟一人受茲多福,用敷錫厥庶民;俾萬姓懷于有仁,肆對[49]揚我光命。
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谕查明實欠在民,以次降旨豁免嘉慶二十三年 朕自丙辰元旦,仰蒙皇考高宗純皇帝大廷授玺,寅紹丕基,兢兢業業,旰食宵衣,以勤求郅治。
所願者四海群黎,家給人足,同臻康樂。
敬惟皇考臨禦六十年,普免天下錢糧四次、漕糧三次,湛恩汪濊,淪浃民心。
朕嗣位以來,亦思廣施闿惠,大赉寰區。
始緣教匪不靖,軍興孔棘,繼以黃河泛溢,屢舉大工,十餘年間,所費帑金,數逾十千萬。
國家财賦,歲有常經,實有入不敷出之勢。
是以嘉慶十四年,朕五旬正慶,雖恩綸載錫,而未能普惠闾閻。
比年仰荷昊蒼垂佑,稂莠蕩除,萬方甯谧,河流順軌,久慶安瀾,以正供所入,謹制國用,尚可無虞匮乏。
朕子惠元元,深念損上益下之義,俟将來府藏充盈,仍欲覃敷渥澤。
明歲嘉慶二十四年,為朕六旬正壽,宜先蠲除積逋,俾小民戶免追呼,共享含哺之樂。
所有各省節年正耗民欠,及因災緩征、帶征銀谷,着各督撫詳晰查明,按照該省所屬之某州某縣,實欠在民銀、谷若幹,速行開單具奏,以次降旨豁免。
并著先将此旨謄黃,宣示城鄉村鎮,鹹使聞知,俾官吏、胥役無從影射侵欺,以期膏澤下究,用副朕惠鮮懷保、仁壽斯民至意。
該部即遵谕行。
欽此。
皇上六旬萬壽恩賜诏嘉慶二十四年 朕寅承寶命,統禦鴻圖,惟夙夜不敢康。
際春秋之鼎盛,托身元元之上,勤思業業之中,二十四年,蓋如一日。
洪惟昊穹祐順,列聖垂庥,席化宇于承平,民用和睦;應昌期而笃祜,身其康強。
溯昨錫慶于五旬,越今受釐者十載。
朕躬膺懋眷,心切棐忱,誡百爾以鹹勤,慮一夫之不獲。
肄勞秋狝,四方足紀律之師;率作春耕,百裡最循良之吏。
息牧坰[50]于紫塞,瓯脫長甯;恬汛水于黃流,尾闾直達。
俾予從欲以治,教民胥康以生。
往者蘖牙伏于畿南,乃者堀堁噓由海上。
朕深思宥密,益勵旰宵,方懼人事之滋愆,乃荷天心之昭鑒。
震雷消沴,甘澍洗霾,甄陶太和,箫勺群慝。
旸而旸,雨而雨,克臻玉燭之調;雲非雲,煙非煙,敢謂珍符之至。
幸三靈之丕應,偕萬彙以鹹亨。
爽惟民迪吉康,驅斯世跻仁壽。
朕懷用惬,其敢自多。
今歲十月令辰,為朕六旬慶節,亦既卻彼珍貢,屏厥繁文,允念爾萬方祝嘏之忱,宜沛朕九宇同仁之惠,先已特開慶榜,茲庸覃錫恩綸。
綏萬邦,屢豐年,普延祺于有衆;大一統,王正月,爰布令于始和。
所有應行事宜,開列于後: 一、五嶽四渎等祀,應遣官緻祭,著察例舉行。
一、曆代帝王陵寝、先師孔子阙裡,應遣官緻祭,著察例舉行。
一、自王以下,宗室、覺羅十五歲以上者,俱加恩賜。
一、滿漢大臣年六十以上者,俱加恩賜。
一、内外滿漢文武各官,俱加一級。
一、内外大小各官,除各以現在品級已得封贈外,凡升級及改任,著照新銜封贈。
一、國子監貢、監生及各官學教習,免坐監期一月。
一、各省儒學,以正貢作恩貢,以次貢作歲貢。
一、滿漢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該管官細加咨訪,确具事實,奏交禮部,核實旌表。
一、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兵丁及内紮薩克、喀爾喀等蒙古,年七十、八十、九十以上者,分别賞赉;至百歲者,題明旌表。
一、軍民年七十以上者,許一丁侍養,免其雜派差役;八十以上者,給與絹一匹、綿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者倍之;至百歲者,題明旌表。
一、直省有坍沒田地,其虛糧仍相沿追納者,該地方官查明,咨部奏請豁免。
一、從前各省偏災地方,所有借給貧民籽種、口糧、牛具等項,查明實系力不能完者,著予豁免。
一、各處養濟院所有鳏寡孤獨及殘疾無告之人,有司留心,以時養贍,毋緻失所。
一、各省軍、流以下人犯,俱著減等發落。
一、各省監禁人犯,著将上年秋、朝[51]審緩決至三次各犯,仍照節次查辦之例,查明所犯情節,分别減等發落;其緩決一、二次人犯,内有案情本輕,可與矜原者,亦著該部查明,請旨定奪。
于戲!凡厥庶民歸有極,協五福于用敷;暨予一人猷同心,樂萬年以承叙。
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除直省州縣積弊嘉慶二十四年 上谕:據禦史盛唐奏請除直省州縣積弊四款,所奏俱是。
崇儉黜奢,為阜财善俗之先,各州縣親民之官,自當躬為倡率。
乃近日[52]膺民社之責者,不以教養為亟,率先華其衣服,美其飲食,且置良田,構大廈,以預為子孫計。
考其封殖之由,非侵蝕國帑,即朘削[53]民膏,甚至颠倒訟獄,賄賂公行,取非義之财,以濟其侈靡。
吏民相忌[54],上有苛刻之政,下泯愛戴之忱。
是治民者适以害民,國家奚賴焉? 著各督撫實力整饬,留心考察,所屬中如有恣意驕奢、貪婪不法者,立即嚴行參辦,以儆澆風。
至州縣衙門,不能不設吏役,以供驅使。
而若輩善良者少,舞文弄法,視為慣常。
且官有去留,吏無更易,盤踞一方,肆行荼毒。
其新任官員不知查察,或轉向其咨詢利弊,無不堕其術中。
各該督撫當嚴饬所屬州縣官,先自潔己勤民,嚴以禦下。
其有奸胥蠹役,惟執法重懲,毋使小民重受其害。
若聽斷詞訟[55],尤應速審速結,以省拖累。
近日地方案件,竟有遲至十餘年不結,因循疲玩,莫此為甚。
該督撫職司察吏,務遵照定例,設立循環二簿,以實稽考[56]。
其積壓多者,即官之阘茸可知,指名參劾,毋稍姑息。
至征收錢糧,定制本極嚴密,今乃廢格不行,一任州縣官私立規條,巧為科斂。
若非該上司不加禁約,亦何敢任意浮收?著各督撫遵照定例,嚴行申禁,務令官守廉樸之風,自民享清甯之福。
久之,闾閻之蓋藏日富,即裡黨之風俗還醇,邪說莠民,自可消滅矣。
将此通谕知之。
欽此。
【注釋】 [1]“訓典”後原有“恭見《凡例》第一條”,據本志本卷正文删。
[2]“奉”前原衍“定”,據《欽定熱河志》卷七十四《學校二》、《清朝文獻通考》卷六十九《學校考七》等各收錄該诏谕删。
[3]“依”原訛“作”,據《欽定熱河志》卷七十四《學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