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績錄第二

關燈
聽斷,甯殺不辜,緻大獄多鞫于雄。

    發奸摘伏,上下皆敬憚之。

     許台雋,字稚觀,祁縣舉人,崇祯元年知雄縣。

    老成練達。

    初以征錢便民被揭,衆士民叩阍,冤白得留。

    己巳之變,風鶴不驚。

    持政廉平,親賢愛衆,修城建署,創興獨多。

     傅作衡,大興舉人,崇祯十年任雄縣教谕。

    談經課藝,雅意作人。

    值亂登陴,率士獨當一面。

     張秉禮,舉人,令雄縣。

    崇祯十一年,從縣人馬維城議,建西洋銳角敵台于城之乾、艮二隅,是年守城獲效。

     曹良直,進士,崇祯十三年任雄縣令。

    嚴禁吏胥侵漁中飽之弊,凡利于民之事,毅然為之。

    十四年,用馬維城議,補建八台,連前二台俱以磚灰固甃,每台建将廳一間、火藥房一間。

    其磚灰俱令認墾荒地者計畝輸将,随給印單,俾為永業,人民便之,公私胥濟。

    城守堅固,敵不敢犯。

    暇則論文課士,民賴以安。

     國朝 塗應旂,鐵嶺歲貢,順治二年任雄縣丞。

    大有才幹,至随滿洲圈地,斡旋之力頗多。

     戚崇進,字仲升,威海衛拔貢,康熙四年知雄縣。

    下車詢民隐,除積弊,催科不嚴苛,訟獄無句牒。

    去之日,百姓勒碑,曰“天下清廉第一”。

     薰爾猷,字式固,洛陽副榜,康熙六年任雄縣丞。

    秉躬端謹,能以道義自持,佐理鹹宜。

    署本縣篆,請免水沖地糧,士民感之。

     姚文燮,号羹湖,桐城進士,康熙八年補雄縣知縣。

    雄,水鄉沖驿,莅任值水災之後,人民流移,城郭傾圮,文燮撫綏招徕,薄征革羨,除雜派,均徭役,禁婦女輕生,以清争訟之積弊,輕刑省獄,赈饑施棺,弭盜擒賊。

    招流民複業,予以荒地認墾,歸者接踵。

    又遍築堤岸,捐資修城建樓,各渡修理橋梁,詳革水荒地糧及鹽額,積困頓蘇。

    駕馭滿丁,盡皆悅服。

    修葺學宮,集士訓課詩文。

    雄志殘缺,重加纂輯,而梨棗之費,則捐己橐。

    清操刻苦,政治稱最。

    祀名宦。

     袁公衍,字存儒,四川南江舉人,康熙十年任雄縣知縣。

    持己一塵不染,為政寬嚴相濟。

    處沖繁之地,而遊刃有餘。

    絕去火耗,勸民息訟,朔望進諸生講藝。

    期年,循績卓著。

     南宮第,字壽山,密雲舉人,康熙九年任雄縣教谕。

    爽剀公直,詩文雅贍,為士楷模。

    課藝品題,文風大振。

    祀名宦。

     甘汝來,江西進士,康熙間知雄縣。

    罷民間雜派銀,寘奸吏于法。

    曆官至吏部尚書。

     劉念拔,乾隆四十九年知雄縣。

    建義學,新文廟,百廢修舉。

    又工書,凡城關各寺宇,多有匾額楹聯,書法秀勁,人争寶之。

     王榕吉,字蔭棠,山東進士,鹹豐初年補雄縣知縣。

    廉明寬厚,好士愛民。

    其增前任某公聯雲:“賴有兄規模,六載勉為民父母;不留人怨罵,一官可對我兒孫。

    ”素志可以見矣。

    任事甫數月,調繁天津,士民号泣遮留,不得,置靴而去。

    後官至大理寺正卿。

     蔣大镛,字洪聲,進士,鹹豐末年補雄縣知縣。

    政治廉平,公暇則進諸生講論文藝,親為斧削,一時成就甚衆。

    官至順天府府尹。

     淩松林,字曉渠,河南西華進士,鹹豐五年知雄縣。

    縣當孔道,軍興以來,兵差絡繹,車馬悉自雇,不以擾民。

    新城縣青陵堤決,縣屬被淹,捐廉堵築。

    天津築炮台,邑奉派采辦樹株二千餘,皆自行籌運。

    又建義塾,恤災黎,息争訟,戢盜賊。

    在任七年,家屍祝之。

    祀名宦。

     張儉,玉田縣舉人,同治年間任雄縣教谕。

    品學俱優,勤于考課,以勞卒于官。

    著有《四書講義》。

     葉伯英,安徽合肥人,同治十一年分巡清河道。

    雄邑為九河尾闾,多水患,伯英在雄,疏浚大清河,修複蘆僧河,開挖趙王河,五六年間,各河既通,水患稍息。

    光緒三年,複捐金三百,為雄文書院諸生膏火;并籌捐富紳金,共一千五百兩,發商生息。

    阖境士子置長生祿位于書院,屍祝之。

    後升陝西布政使。

     趙映辰,字星府,沈陽進士,光緒十年署雄縣知縣。

    勤恤民隐,嚴禁吏胥舞文索賄之弊,民有訴訟者,必問有無吏胥索賄情事,有則從重科罰,甚至斥革。

    一時弊絕風清,四境戴德。

    時縣署傾圮,縣官多借住書院,以至士子疏于課試。

    映辰移船局公款,衙署一新;延邑舉人周監易,主講書院以課士。

    士子至今思之。

     王開運,字慶雲,江西舉人,光緒十七年署雄縣知縣。

    剛毅嚴明,勤于課士,置施種牛痘局以福幼童,建義倉以備荒,并重修文山祠以勵臣節。

    後升完縣知縣,德兵過境,需索車馬,開運不應,遂遇害。

     胡賓周,字恪三,河南鄧州進士,光緒二十四年署雄縣知縣。

    愛民如子,疾盜如仇,而尤誠于好士,政暇則進諸生賦詩論文。

    雖自奉儉約,而宴客必豐,且時捐廉俸作獎品,一時名士多從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