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績錄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而作新學校、勸課生徒,尤為加意。
故士慕民懷,而旁邑之訟獄者日争趨焉。
升監察禦史。
祀名宦。
王繼祿,字天錫,洛陽舉人,弘治間任雄縣教谕。
學問淵雅,博識宏通。
時雄久乏科第,繼祿銳志立教,無間寒暑,日督課程。
未幾,蘇(琰)、袁(宗儒)、趙(循)、吳(光世)聯翩以去,一時服其造就。
祀名宦。
何勖,陳州貢士,任雄縣教谕。
學政修明,志行高潔,而啟迪有方,才識亦稱,士子賢之。
魏綸,字理之,利津舉人。
少年博學,雅量俊才,工于詩文,署雄縣教谕。
條教嚴明,勤于訓課,自繼祿之後,而文風再振。
時流寇竊發,綸上十事,多見施行。
升戶部主事。
祀名宦。
捏經,河南舉人,任雄縣教谕。
正直爽慨,以身立教,士儒鹹服。
(以上正德) 易鴻,字仲霄,固始舉人,嘉靖初任雄縣令。
持身臨事,不循不阿。
興學校,恤寒士,事集而不擾,惠洽而不費。
秋水侵縣南路,建橋築堤,途者稱快。
民間有不孝婦,立誅于市,奸宄凜然,士民無不悅服。
甫三載,以勤勞卒于官,囊箧蕭然,無以為殓。
祀名宦。
王齊,字元修,新蔡舉人,宋内翰禹偁之裔。
嘉靖八年任雄縣教谕,才高學博,工詩文,士之陶镕多賴之。
雄無縣志,齊乃托始,名曰《雄乘》。
即學宮旁隙地建鏡堂,課暇以文酒會諸生,因自号鏡堂,“鏡堂嘉會”為本境八景之一。
祀名宦。
謝九儀,章丘進士,嘉靖間知雄縣。
溫厚端嚴,廉能勤慎,興學校,崇節義,裁冗費,懲奸貪,勵精圖治,百廢俱新。
三月而政成,吏畏民懷。
甫七月,調德清,士民借寇,不可得也。
官至兵部左侍郎。
祀名宦。
王子麒,字仲郊,汝南舉人,嘉靖間以山東掖縣教谕升雄縣知縣。
持身端謹,處事公平,開新河,通民利。
升忻州知州。
徐尚文,固原州監生,知雄縣。
剛毅明敏,修北城及城樓雉堞,一律完固。
張堯弼,代州舉人,知雄縣。
正大公平,廉謹勤能,均派地糧,輕重恰當,民心悅服。
姜朝周,洛南貢生,任雄縣教谕。
正直不阿,财利澹如。
嘗出膳銀恤貧士,風化用振。
後以老乞歸。
胡政,字仁甫,松滋舉人,知雄縣。
老成莊重,沈毅廉能,擒巨寇以靖民生,修城堞以壯國勢,拯饑恤苦,兇歲得安。
範元恺,号東泉,雲南蒙化舉人,由教谕升雄縣令,多惠政。
祀名宦。
修學宮,镌“忠孝節義”字于儒學儀門,書法勁健,至今尚存。
孫繼先,盂縣進士,知雄縣。
廉靜寡欲,明決有為。
先是,官吏逮事至縣者,恣索無忌;繼先裁以法,吏民帖服。
至丈民田、定則壤,不苛不弛,人尤服其公平。
何夢夔,景陵貢士,任雄縣教谕。
沈毅博雅,經明行修,諸生鹹賴其啟迪。
以外艱歸,士人思之。
李方生,棗強舉人,萬曆十七年任雄縣教谕。
禔躬敏慎,課士精勤,擴學宮,置祭器,赈貧生,助婚喪,雖埀橐不惜。
祀名宦。
袁寬,字念莪,四川漢州人,十六年任雄縣令,惠政甚多。
在任五年,升蒙化同知,民伏阙請留,不得,乃繪《德政圖》送之,郭光祿為之序。
成己,字靜山,鄒平舉人,二十年知雄縣。
剛毅嚴明,案無留牍,懲幹證以息訟,斥繼母以教慈。
升固原知州。
韓九德,交城貢士,二十七年任雄縣教谕。
清厘學田,以供貧士,諸生立學田碑以紀其事。
閻應锺,武定舉人,二十九年宰雄縣。
下車日,荒旱盜起,民争訴之。
緝捕勸化,盜息民安。
劉羽國,河南唐縣進士,萬曆間任雄縣令。
舊日,西城自官溝至觀音堂中斷一裡許,無民舍,羽國營屋立市,街始相連,民樂居之——其名“鴻雁”以此。
林雨潤,字浴蒼,鎮海衛進士,萬曆三十九年知雄縣。
越明年,春大旱,發倉平粜,民甚賴之。
擢兵科給事中。
王則古,字具茨,禹州進士,萬曆四十一年知雄縣。
剛明廉斷,興利除弊,愛民造士。
歲六月不雨,民饑盜起,赈濟彈壓,條理井然。
王納谏,字青蒲,肥城進士,萬曆四十四年知雄縣。
精詳敏練,緩征清訟,百廢俱舉。
汪應蛟,婺源人。
萬曆丙申為易州兵備道,按部至雄,谒先師廟,見廟前地湫隘,乃捐金購廟前民房以廓之。
取其材木,于東南隅建奎閣,複置名宦、鄉賢二祠。
天啟中開府中山,雄又公所屬邑。
時歲饑,公奏貸軍儲五千石赈之,即以平籴之赢助财用,以就哺之衆供徒庸,建室若幹楹于先師廟之艮方,為諸生肄業所,即今學宮也。
卒,祀雄縣名宦。
任明臣,青縣舉人,天啟二年任雄縣教谕。
清廉剛亮,真稱師表,新生贽金,盡卻不受。
忽以疾逝,阖庠為之變服盡哀。
黃宗昌,字長倩,即墨進士,天啟二年知雄縣。
負才有守,嚴于
故士慕民懷,而旁邑之訟獄者日争趨焉。
升監察禦史。
祀名宦。
王繼祿,字天錫,洛陽舉人,弘治間任雄縣教谕。
學問淵雅,博識宏通。
時雄久乏科第,繼祿銳志立教,無間寒暑,日督課程。
未幾,蘇(琰)、袁(宗儒)、趙(循)、吳(光世)聯翩以去,一時服其造就。
祀名宦。
何勖,陳州貢士,任雄縣教谕。
學政修明,志行高潔,而啟迪有方,才識亦稱,士子賢之。
魏綸,字理之,利津舉人。
少年博學,雅量俊才,工于詩文,署雄縣教谕。
條教嚴明,勤于訓課,自繼祿之後,而文風再振。
時流寇竊發,綸上十事,多見施行。
升戶部主事。
祀名宦。
捏經,河南舉人,任雄縣教谕。
正直爽慨,以身立教,士儒鹹服。
(以上正德) 易鴻,字仲霄,固始舉人,嘉靖初任雄縣令。
持身臨事,不循不阿。
興學校,恤寒士,事集而不擾,惠洽而不費。
秋水侵縣南路,建橋築堤,途者稱快。
民間有不孝婦,立誅于市,奸宄凜然,士民無不悅服。
甫三載,以勤勞卒于官,囊箧蕭然,無以為殓。
祀名宦。
王齊,字元修,新蔡舉人,宋内翰禹偁之裔。
嘉靖八年任雄縣教谕,才高學博,工詩文,士之陶镕多賴之。
雄無縣志,齊乃托始,名曰《雄乘》。
即學宮旁隙地建鏡堂,課暇以文酒會諸生,因自号鏡堂,“鏡堂嘉會”為本境八景之一。
祀名宦。
謝九儀,章丘進士,嘉靖間知雄縣。
溫厚端嚴,廉能勤慎,興學校,崇節義,裁冗費,懲奸貪,勵精圖治,百廢俱新。
三月而政成,吏畏民懷。
甫七月,調德清,士民借寇,不可得也。
官至兵部左侍郎。
祀名宦。
王子麒,字仲郊,汝南舉人,嘉靖間以山東掖縣教谕升雄縣知縣。
持身端謹,處事公平,開新河,通民利。
升忻州知州。
徐尚文,固原州監生,知雄縣。
剛毅明敏,修北城及城樓雉堞,一律完固。
張堯弼,代州舉人,知雄縣。
正大公平,廉謹勤能,均派地糧,輕重恰當,民心悅服。
姜朝周,洛南貢生,任雄縣教谕。
正直不阿,财利澹如。
嘗出膳銀恤貧士,風化用振。
後以老乞歸。
胡政,字仁甫,松滋舉人,知雄縣。
老成莊重,沈毅廉能,擒巨寇以靖民生,修城堞以壯國勢,拯饑恤苦,兇歲得安。
範元恺,号東泉,雲南蒙化舉人,由教谕升雄縣令,多惠政。
祀名宦。
修學宮,镌“忠孝節義”字于儒學儀門,書法勁健,至今尚存。
孫繼先,盂縣進士,知雄縣。
廉靜寡欲,明決有為。
先是,官吏逮事至縣者,恣索無忌;繼先裁以法,吏民帖服。
至丈民田、定則壤,不苛不弛,人尤服其公平。
何夢夔,景陵貢士,任雄縣教谕。
沈毅博雅,經明行修,諸生鹹賴其啟迪。
以外艱歸,士人思之。
李方生,棗強舉人,萬曆十七年任雄縣教谕。
禔躬敏慎,課士精勤,擴學宮,置祭器,赈貧生,助婚喪,雖埀橐不惜。
祀名宦。
袁寬,字念莪,四川漢州人,十六年任雄縣令,惠政甚多。
在任五年,升蒙化同知,民伏阙請留,不得,乃繪《德政圖》送之,郭光祿為之序。
成己,字靜山,鄒平舉人,二十年知雄縣。
剛毅嚴明,案無留牍,懲幹證以息訟,斥繼母以教慈。
升固原知州。
韓九德,交城貢士,二十七年任雄縣教谕。
清厘學田,以供貧士,諸生立學田碑以紀其事。
閻應锺,武定舉人,二十九年宰雄縣。
下車日,荒旱盜起,民争訴之。
緝捕勸化,盜息民安。
劉羽國,河南唐縣進士,萬曆間任雄縣令。
舊日,西城自官溝至觀音堂中斷一裡許,無民舍,羽國營屋立市,街始相連,民樂居之——其名“鴻雁”以此。
林雨潤,字浴蒼,鎮海衛進士,萬曆三十九年知雄縣。
越明年,春大旱,發倉平粜,民甚賴之。
擢兵科給事中。
王則古,字具茨,禹州進士,萬曆四十一年知雄縣。
剛明廉斷,興利除弊,愛民造士。
歲六月不雨,民饑盜起,赈濟彈壓,條理井然。
王納谏,字青蒲,肥城進士,萬曆四十四年知雄縣。
精詳敏練,緩征清訟,百廢俱舉。
汪應蛟,婺源人。
萬曆丙申為易州兵備道,按部至雄,谒先師廟,見廟前地湫隘,乃捐金購廟前民房以廓之。
取其材木,于東南隅建奎閣,複置名宦、鄉賢二祠。
天啟中開府中山,雄又公所屬邑。
時歲饑,公奏貸軍儲五千石赈之,即以平籴之赢助财用,以就哺之衆供徒庸,建室若幹楹于先師廟之艮方,為諸生肄業所,即今學宮也。
卒,祀雄縣名宦。
任明臣,青縣舉人,天啟二年任雄縣教谕。
清廉剛亮,真稱師表,新生贽金,盡卻不受。
忽以疾逝,阖庠為之變服盡哀。
黃宗昌,字長倩,即墨進士,天啟二年知雄縣。
負才有守,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