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縣續志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起,公有力焉。
蔗門名樹德,後任教谕,自有傳。
黃钊星沙人。
嘉慶七年權知縣事。
尋調去,十八年複至,修明倫堂。
郭承庥字受川,未知何處人。
嘉慶二十四年任知縣,建阖邑公寓,申明舊章勒諸石。
吳鳴捷字蔗香,安徽歙縣人。
道光初由進士知縣事。
著循聲,撫軍富呢揚阿甚器重之,然政(迹)〔績〕莫詳也。
平生好宏獎人才,禮羅所緻多知名士。
盩厔路閏生先生,德其尤著者。
後升知鄜州,權興安府篆。
沒之日,箧無餘赀。
上台為之經紀,始歸複于土。
孫,效璘,占籍陝西,以辛亥舉人官知縣。
潤之先生諱德亮,滿洲正白旗人。
嘉慶己卯進士,道光十三年任知縣。
博雅能文,以經術肸治,在縣十九年一無變更,與民休息,幾緻無訟。
丁未歲洊饑,首捐廉為倡,谕富人量出資助赈,得錢萬餘缗分濟災黎,多所全活。
又以赢餘建養濟院,置租田,茕獨皆得所養,尤具人倫;鑒所識拔,皆以文鳴于時,如臨潼楊彥修、長安曹步瀛、本邑于邦彥。
其尤著者顧性簡傲,故曆六考始遷定遠同知。
去有日,正值春征,裡甲衆議無以報公,遂統一年錢糧于五月内全完。
既卸篆,移居僦舍,四鄉父老子弟争置壺漿、酒果、雞黍之屬為先生壽,趾交阈滿,先生皆迎見,為進一觞受一果焉。
治縣久,視縣尤家人;既去,于縣之人文風俗時時不忘。
鹹豐九年,遇道肄業會垣時,先生已罷官,年八十餘矣。
聞其為陵人也,竟杖屦枉過,幸得一親道範焉。
魏樹德字蔗門,蒲城副貢。
道光十四年任教谕,旋舉于鄉。
能文章,尤長骈體,工篆隸書。
為人方嚴植品,潤之先生甚敬異之,延主書院講席。
嚴學規,勤課程,一時負笈者雲集,院齋至不能容,學宮、齋舍亦為屦滿,多所成就。
性淡泊寡營,以老乞休,生徒不能留也。
先是為諸生時,父賈死于閩,重繭走萬裡負骸骨歸。
吳蔗香明府稱為孝子雲。
陶寶廉未詳何處人。
道光中署知縣事,盡心民事。
縣故有五渠之利,淤湮已久,存者隻昌連渠或月一至,又為上遊豪強盜去,公下車力與鄰封理争,渠又通焉。
未幾去,渠水無複至者。
汪荊川字松岩,山東樂陵舉人。
道光中署縣事,後以知府需次河南。
張鳳翎四川人。
鹹豐二年由拔貢署縣事。
時書院廢弛久,公重葺而顔其舊名。
月課,諸生于署扃試,午間授餐加禮,士君知向學矣。
平生好古成癖,嘗搜秦漢瓦當、諸金石滿箧,書法亦渾堅入古。
李正心字子端,河南盧氏人。
己酉拔貢,鹹豐三年署縣事。
楊先生諱玉章,字潤之,四川成都人。
己酉拔貢,鹹豐四年署縣事。
存心仁慈,催科不擾而稅無逋負。
工長短句,善正隸諸書法。
好獎勵士類,課必扃試,饫以酒食,卷必手閱,未嘗假借。
學宮魁樓久圮,移其座而重建之,蓋汲汲于培風也。
尋補鄠縣,移大荔,擢知商州,卒于官。
梁先生諱書麟,字芝圃,廣西新甯人。
道光辛卯舉人,鹹豐八年知縣事。
秉性敦厚端正,毫無私苛。
縣故漢回錯處,先生一體視之,遇有雀角,據理執法,故人皆輸服而回尤戴德。
壬戌回亂作,事出倉猝,城不及守。
先生知不可為,系印衣帶間與家人訣。
入室将引決,突有悍賊數人闖入劫之去,置古寺中羅守之。
數求死不得,卧起持印至賊竄逸,印故在也。
終以失守麗于法,诏遣戍,未行病卒。
孫遠蔭漢陰廳人。
鹹豐中任教谕。
回亂作,城不守,居者盡奔命。
遠蔭鳴金街衢,集衆守禦無一應,痛哭歸署,衣冠赴大成殿,題絕命詩柱間,遂自缢。
事聞奉旨從優議恤,其家人以登城守陴,中賊矢殒命上報。
蓋失其實雲。
鄭繼同直隸廣宗縣人。
同治二年署縣事。
徐德良字韻坡,江西龍南人。
由副貢同治三年知縣事。
有幹才,精吏事,長于聽斷,性剛果敢為,下車力以除暴安良為務。
縣有異端教,恃其強富橫行為害,有訟事辄于官抗,悍然無忌畏。
公撲之曰:汝非朝延赤子乎,固吾治下也。
痛懲以法,自是始斂戢焉。
五渠堙涸有年,公慨然為民興利,令渠旁利戶農隙各自修浚。
又以縣去水源遠,上流往往擁而專之,積重難返,于交界處所購地,另開新池潴泾水,露宿渠上,躬自督治。
無如泾低渠仰,迄無成功,然志在利民,民實懷之。
當治渠時,适學使過境,公食以疏食,曰:敝邑彈丸區,甫經兵燹,民力不能支,此不腆乃割俸所為。
且縣無驿站,既盤飧亦非下官分所供也。
其守正不阿多類此。
陸堃字壽莊,江蘇丹徒人。
同治五年知縣事。
練習軍事有瞻略,甫莅任,環視城隍,喟然歎曰:不可守也。
即召紳民谕以立局,集事備不虞。
佥以流亡未複,籌備不易對。
公曰:第立局,吾自籌耳。
刻期興工未完繕而撚回交讧,公峙桢幹,遮蔽阙漏,密張旗幟其上,洞辟四門納災黎,于是遠方皆至,肩摩毂擊,數日而城中人滿粟積。
公喜曰:可守矣。
分布主客更番守陴,躬率練丁出隊追擊,獲所委棄,盡以贍勇,于是士氣奮,人心益定。
賊累至,無所觊觎,遽遠飏。
危城克保,而需費不以累民。
未幾,瓜代去。
曹琛安徽太湖副貢,同治六年署縣事。
洪敬夫字直卿,安徽繁昌縣人。
由舉人同治七年知縣事。
為人戆直坦率,多胸中氣,續補城工,修城隍廟、建谯樓、葺書院,定規費,獎節孝,皆其政績。
惟輕聽發言,茫無卓見,于撫軍湘鄉劉公奏減加耗一節,()〔蒙聾〕詳覆未能裁減,尋亦自悔,謂為一生玷缺也。
未滿秩,以老乞休去。
李鳴佩字子绂,山東海豐人。
鹹豐乙卯舉人,同治十一年署縣事。
清丈地畝、厘剔荒亡,勞有足多者。
惜誤聽細人言,以瀕河灘田勒民,升科未及去任,地已沖崩數頃,緻令有賦無田,則其結怨于民者。
李紹曾岐山廪貢,同治六年任教谕。
陳衍昌字蔭樓,廣西臨桂人。
乙醜進士,光緒三年知縣事。
歲饑,以赈事被劾奪職去。
陳西庚字星垣,湖北蕲州人。
乙醜進士,光緒四年署縣事。
接辦赈恤,力鑒前車,風清弊絕,頗有哀矜之心,又置義冢,收掩瘐斃胔骼,尋擢甯陝廳同知去。
程維雍字峻卿,福建歸化人。
光緒五年任知縣事。
雷動之字雨田,鄜州廪生。
光緒三年任教谕。
古延齡字疇九,宜川廪貢。
光緒三年任訓導。
蔡文田字紫崖,湖北安陸人。
光緒丙子進士,七年代理知縣事。
劉懋蔭字巽林,湖南巴陵人。
光緒七年署典史。
自樊子愚修志後,共得丁應松以下四十六人。
其事迹無考,暨有籍貫而任年莫能詳者四十人,裒序于左。
知縣 則祝大澄、曹子升、恒熙。
典史 則陳霞、沈恭慎、徐錦、姜濱、楊名瑞、陳文慶。
缪元豐,安徽蕪湖人。
謝元黼,浙江山陰人。
同治三年任。
薛金寯,甘肅臯蘭人。
同治四年任。
夏廷钰,江蘇震澤人。
溫洛,河南登封人。
同治十年任,以不職罷。
教谕 則甘棠蔭、郭琰、馬達儒,張掖敬大賓,李邦選、周道南、劉士元、呂理民、張希載。
高侃,膚施恩貢。
訓導 則王宷、張韶、王居恭、蘭春蔚、郭永安、雷逢吉、魚依瀾、張鵬翰、趙成琳、王應魁。
常崇本,米脂廪貢。
李九齡,安康廪貢,同治十三年任。
李鑒,洛川廪貢。
侯度,蒲城廪貢。
高陵縣續志卷之四終
蔗門名樹德,後任教谕,自有傳。
黃钊星沙人。
嘉慶七年權知縣事。
尋調去,十八年複至,修明倫堂。
郭承庥字受川,未知何處人。
嘉慶二十四年任知縣,建阖邑公寓,申明舊章勒諸石。
吳鳴捷字蔗香,安徽歙縣人。
道光初由進士知縣事。
著循聲,撫軍富呢揚阿甚器重之,然政(迹)〔績〕莫詳也。
平生好宏獎人才,禮羅所緻多知名士。
盩厔路閏生先生,德其尤著者。
後升知鄜州,權興安府篆。
沒之日,箧無餘赀。
上台為之經紀,始歸複于土。
孫,效璘,占籍陝西,以辛亥舉人官知縣。
潤之先生諱德亮,滿洲正白旗人。
嘉慶己卯進士,道光十三年任知縣。
博雅能文,以經術肸治,在縣十九年一無變更,與民休息,幾緻無訟。
丁未歲洊饑,首捐廉為倡,谕富人量出資助赈,得錢萬餘缗分濟災黎,多所全活。
又以赢餘建養濟院,置租田,茕獨皆得所養,尤具人倫;鑒所識拔,皆以文鳴于時,如臨潼楊彥修、長安曹步瀛、本邑于邦彥。
其尤著者顧性簡傲,故曆六考始遷定遠同知。
去有日,正值春征,裡甲衆議無以報公,遂統一年錢糧于五月内全完。
既卸篆,移居僦舍,四鄉父老子弟争置壺漿、酒果、雞黍之屬為先生壽,趾交阈滿,先生皆迎見,為進一觞受一果焉。
治縣久,視縣尤家人;既去,于縣之人文風俗時時不忘。
鹹豐九年,遇道肄業會垣時,先生已罷官,年八十餘矣。
聞其為陵人也,竟杖屦枉過,幸得一親道範焉。
魏樹德字蔗門,蒲城副貢。
道光十四年任教谕,旋舉于鄉。
能文章,尤長骈體,工篆隸書。
為人方嚴植品,潤之先生甚敬異之,延主書院講席。
嚴學規,勤課程,一時負笈者雲集,院齋至不能容,學宮、齋舍亦為屦滿,多所成就。
性淡泊寡營,以老乞休,生徒不能留也。
先是為諸生時,父賈死于閩,重繭走萬裡負骸骨歸。
吳蔗香明府稱為孝子雲。
陶寶廉未詳何處人。
道光中署知縣事,盡心民事。
縣故有五渠之利,淤湮已久,存者隻昌連渠或月一至,又為上遊豪強盜去,公下車力與鄰封理争,渠又通焉。
未幾去,渠水無複至者。
汪荊川字松岩,山東樂陵舉人。
道光中署縣事,後以知府需次河南。
張鳳翎四川人。
鹹豐二年由拔貢署縣事。
時書院廢弛久,公重葺而顔其舊名。
月課,諸生于署扃試,午間授餐加禮,士君知向學矣。
平生好古成癖,嘗搜秦漢瓦當、諸金石滿箧,書法亦渾堅入古。
李正心字子端,河南盧氏人。
己酉拔貢,鹹豐三年署縣事。
楊先生諱玉章,字潤之,四川成都人。
己酉拔貢,鹹豐四年署縣事。
存心仁慈,催科不擾而稅無逋負。
工長短句,善正隸諸書法。
好獎勵士類,課必扃試,饫以酒食,卷必手閱,未嘗假借。
學宮魁樓久圮,移其座而重建之,蓋汲汲于培風也。
尋補鄠縣,移大荔,擢知商州,卒于官。
梁先生諱書麟,字芝圃,廣西新甯人。
道光辛卯舉人,鹹豐八年知縣事。
秉性敦厚端正,毫無私苛。
縣故漢回錯處,先生一體視之,遇有雀角,據理執法,故人皆輸服而回尤戴德。
壬戌回亂作,事出倉猝,城不及守。
先生知不可為,系印衣帶間與家人訣。
入室将引決,突有悍賊數人闖入劫之去,置古寺中羅守之。
數求死不得,卧起持印至賊竄逸,印故在也。
終以失守麗于法,诏遣戍,未行病卒。
孫遠蔭漢陰廳人。
鹹豐中任教谕。
回亂作,城不守,居者盡奔命。
遠蔭鳴金街衢,集衆守禦無一應,痛哭歸署,衣冠赴大成殿,題絕命詩柱間,遂自缢。
事聞奉旨從優議恤,其家人以登城守陴,中賊矢殒命上報。
蓋失其實雲。
鄭繼同直隸廣宗縣人。
同治二年署縣事。
徐德良字韻坡,江西龍南人。
由副貢同治三年知縣事。
有幹才,精吏事,長于聽斷,性剛果敢為,下車力以除暴安良為務。
縣有異端教,恃其強富橫行為害,有訟事辄于官抗,悍然無忌畏。
公撲之曰:汝非朝延赤子乎,固吾治下也。
痛懲以法,自是始斂戢焉。
五渠堙涸有年,公慨然為民興利,令渠旁利戶農隙各自修浚。
又以縣去水源遠,上流往往擁而專之,積重難返,于交界處所購地,另開新池潴泾水,露宿渠上,躬自督治。
無如泾低渠仰,迄無成功,然志在利民,民實懷之。
當治渠時,适學使過境,公食以疏食,曰:敝邑彈丸區,甫經兵燹,民力不能支,此不腆乃割俸所為。
且縣無驿站,既盤飧亦非下官分所供也。
其守正不阿多類此。
陸堃字壽莊,江蘇丹徒人。
同治五年知縣事。
練習軍事有瞻略,甫莅任,環視城隍,喟然歎曰:不可守也。
即召紳民谕以立局,集事備不虞。
佥以流亡未複,籌備不易對。
公曰:第立局,吾自籌耳。
刻期興工未完繕而撚回交讧,公峙桢幹,遮蔽阙漏,密張旗幟其上,洞辟四門納災黎,于是遠方皆至,肩摩毂擊,數日而城中人滿粟積。
公喜曰:可守矣。
分布主客更番守陴,躬率練丁出隊追擊,獲所委棄,盡以贍勇,于是士氣奮,人心益定。
賊累至,無所觊觎,遽遠飏。
危城克保,而需費不以累民。
未幾,瓜代去。
曹琛安徽太湖副貢,同治六年署縣事。
洪敬夫字直卿,安徽繁昌縣人。
由舉人同治七年知縣事。
為人戆直坦率,多胸中氣,續補城工,修城隍廟、建谯樓、葺書院,定規費,獎節孝,皆其政績。
惟輕聽發言,茫無卓見,于撫軍湘鄉劉公奏減加耗一節,()〔蒙聾〕詳覆未能裁減,尋亦自悔,謂為一生玷缺也。
未滿秩,以老乞休去。
李鳴佩字子绂,山東海豐人。
鹹豐乙卯舉人,同治十一年署縣事。
清丈地畝、厘剔荒亡,勞有足多者。
惜誤聽細人言,以瀕河灘田勒民,升科未及去任,地已沖崩數頃,緻令有賦無田,則其結怨于民者。
李紹曾岐山廪貢,同治六年任教谕。
陳衍昌字蔭樓,廣西臨桂人。
乙醜進士,光緒三年知縣事。
歲饑,以赈事被劾奪職去。
陳西庚字星垣,湖北蕲州人。
乙醜進士,光緒四年署縣事。
接辦赈恤,力鑒前車,風清弊絕,頗有哀矜之心,又置義冢,收掩瘐斃胔骼,尋擢甯陝廳同知去。
程維雍字峻卿,福建歸化人。
光緒五年任知縣事。
雷動之字雨田,鄜州廪生。
光緒三年任教谕。
古延齡字疇九,宜川廪貢。
光緒三年任訓導。
蔡文田字紫崖,湖北安陸人。
光緒丙子進士,七年代理知縣事。
劉懋蔭字巽林,湖南巴陵人。
光緒七年署典史。
自樊子愚修志後,共得丁應松以下四十六人。
其事迹無考,暨有籍貫而任年莫能詳者四十人,裒序于左。
知縣 則祝大澄、曹子升、恒熙。
典史 則陳霞、沈恭慎、徐錦、姜濱、楊名瑞、陳文慶。
缪元豐,安徽蕪湖人。
謝元黼,浙江山陰人。
同治三年任。
薛金寯,甘肅臯蘭人。
同治四年任。
夏廷钰,江蘇震澤人。
溫洛,河南登封人。
同治十年任,以不職罷。
教谕 則甘棠蔭、郭琰、馬達儒,張掖敬大賓,李邦選、周道南、劉士元、呂理民、張希載。
高侃,膚施恩貢。
訓導 則王宷、張韶、王居恭、蘭春蔚、郭永安、雷逢吉、魚依瀾、張鵬翰、趙成琳、王應魁。
常崇本,米脂廪貢。
李九齡,安康廪貢,同治十三年任。
李鑒,洛川廪貢。
侯度,蒲城廪貢。
高陵縣續志卷之四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