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縣續志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庵,山西襄陵貢生。
康熙三十一年任知縣,時值歲饑,為民開荒給牛具,蓋房屋招輯流亡。
後以解馬降調,民冤之叩阍,籲留,尋複任。
李懋中兩當人。
康熙四十年以貢任訓導。
胡昌期字紹聞,三韓人。
康熙四十二年任知縣。
吳紹龍字振公,浙江海甯人。
由舉人康熙四十九年任知縣事。
清灘田,理鹽法,分漢、回民便之,卒于官。
趙之璜鞏昌隴西人。
康熙五十年任教谕。
樸實無華,革諸生丁憂陋規,卒于官。
劉海嶽字鼎華,福建晉江人。
由舉人康熙五十二年任知縣事。
忠信慈良,秩未滿即緻仕去。
阖邑士民祖送,屑涕為雨,建生祠祀之。
孟穎達山西文水縣人。
康熙五十五年由吏員任典史。
熊士伯字西牧,江西南昌人。
由拔貢任南康府教授,康熙五十六年升知縣事。
開泾渠,清灘田,複茶店,減鹽引,亦心乎民者也。
又修志書,雖未告成而晚年心血耗費幾盡。
卒于官。
黃轼廣東人。
康熙六十一年以舉人知縣事,尋改教。
王淑士神木人。
雍正二年由歲貢任訓導。
孫诜字振公,寶雞人。
由舉人雍正四年任教谕。
姜祚唐米脂人。
由歲貢雍正五年任訓導。
高士鐄字聲遠,襄平人。
雍正六年由監生任知縣事。
清廉慈惠,民敬愛之。
《府志》:正白旗漢軍人。
雍正十年任。
朱一蜚字健中,浙江嘉善人。
由貢士雍正七年任知縣。
廉明和易,未幾,調麟遊,去之日阖邑祖送。
入生祠。
曹文铎鞏昌人。
由歲貢雍正七年任訓導。
徐燦蘭州人。
由歲貢雍正八年任訓導。
杜蕡生四川阆中人。
由舉人雍正九年任知縣。
自國初至雍正十年,得劉春芳以下三十五人,其無事迹可考。
暨任年、籍貫莫稽者十有三人,裒錄于左。
知縣 則:曹峻章,浙江秀水監生。
典史 則:王質,山陰人。
王亮,山東人。
徐啟桢,騰骧衛人。
教谕 則:白珩,清澗舉人。
盧即蘭,麗澤人,順治間任。
蔡宜中,字君常,宜君人。
博學能詩。
訓導 則:周殿俊,漢中人。
高希曾,鄜州人。
劉顯,府谷人。
多大任,靈台人,順治間任。
郭三傧,鎮番衛人。
彭述古,鳳翔人。
康熙中由歲貢任。
已上《樊志》。
新增 丁應松字錦抒,浙江嘉善人。
由舉人雍正九年知縣事。
為人仁慈,勞心撫字,甫下車詢疾苦。
縣故于每年開征時,各裡派銀五六兩給櫃倉,各書之費又相沿。
有守城看衙遊兵、炮手三十餘名,歲需費二百餘金,皆取辦裡甲,公力請于上台,永遠革除。
縣志自前明呂畇修後,物換星移百有餘年,公慮文獻就湮,延邑學博樊景顔重輯。
尋丁内艱将去,邑人士懼失慈母,合詞赴台懇留,得允在任終制。
值天大旱,步禱烈日中,又為文禱于城隍神。
略雲:神奉本朝敕命,恤食一方,凡所以捍災禦患者盡瘁不遑,斯為無忝厥職。
今高陵地高土瘠,十室九空,一遇旱災,逃亡相半,官斯土者日深憂慮。
茲夏複旱魃為災,三月不雨,禾種未布,何以有秋?應松奉天子命來宰是邑,目擊情傷,已經兩次牒告,拜懇轉達天庭早賜甘霖,少蘇民困;并步禱骊山為民請命,不意赤口烈風,仍然不雨。
竊應松莅任十月,才具平庸,原無善狀;或政令乖張,貪污不法,緻幹天和,降茲災眚。
凡有災禍,宜罪應松一身,與百姓無辜。
況應松與尊神均任此土,誼切同舟,何竟目睹瘡痍,恝然不救耶?尊神即不肯為應松計,獨不肯為百姓計乎?即不肯為百姓計,甯獨不體皇上愛民之心乎?是痛癢無關,巍然高座,徒受士民之瞻仰,享春秋之祭祀,蚩蚩貿貿,不幾大曠厥職也欤。
即雲雨澤降施,尊神不得而主,然天心仁愛,未有怒不可回者。
應松于祈禱之法盡矣,呼天不應,莫可如何,虔率僚屬并阖邑士庶人等渎告尊神,速将下情再行迫切奏請,三日内立賜時雨,普救生靈,庶不負乎職守,即不負乎皇恩。
如終不雨則秋收絕望,阖邑黎民俱屬餓殍,不特應松無以措施,腆顔在位,即尊神徒然受享,補救毫無,亦何以對此一方百姓也。
激切渎陳,祈恕唐突上告。
甘雨立沛,歲則大熟。
其他善政甚多,邑人今猶樂道之。
陳師道浙江海鹽人。
雍正十二年任知縣事。
李元升《藍田志》:在任表節孝,舉鄉飲,修邑志,建倉厫,奉檄代篆高陵,二邑之民争于境上,數日不能去。
喬履信字實夫,河南偃師人。
乾隆元年署知縣事。
深厚精明,有“神君父母”之稱。
去之日,邑民涕泣攀轅。
曆任郿、白水、富平、鹹甯等處知縣,後用大學士史公保薦,以禦史記名暫補禮部主事。
卒于官,邑人聞訃,為位吊哭數日。
陸均江蘇吳縣舉人。
乾隆四年任知縣。
張應梅安徽和州附生。
乾隆十二年任知縣,未久去。
留燧福建晉江人。
由舉人乾隆十二年知縣事。
政(迹)〔績〕莫詳,曾同邑人樹明儒呂泾野先生“雲槐精舍”故址石,亦知表章先賢者也。
蕭大中廣東埔縣舉人。
乾隆十七年知縣事。
陳天章直隸深澤縣人。
由進士乾隆十八年知縣事。
趙友烺字靜軒,安徽泾縣舉人。
乾隆二十四年知縣事。
創建景槐書院,公暇萃邑人士于中日月省試之,至是文教有起色。
有自撰記,見建置。
劉绂順天大興人。
乾隆三十一年任知縣。
史傳遠山西武鄉人。
辛巳進士,乾隆三十五年知縣事。
尋調任臨潼。
傅鐘嶽江西金溪人。
由進士乾隆三十六年知縣事。
程麟《府志》:富平人。
高陵泛守兵,乾隆三十八年在日旁陣亡。
黃四嶽正紅旗漢軍,舉人。
乾隆三十九年知縣事。
王杏舒安徽合肥舉人,乾隆四十年知縣事,後調三原。
楊儀直隸新城舉人。
乾隆四十一年知縣事。
華允彜江蘇丹徒人。
壬午舉人,乾隆四十四年知縣事。
吳栰字韬一,江南歙縣舉人。
乾隆四十五年任知縣,創建邑城義學。
龍萬育字燮堂,四川成都人。
嘉慶三年知縣事。
重刻呂泾野先生《高陵志》《四書因問》。
其序《因問》略曰:嘗論文簡公學問經濟,直接前聖心傳,而以四書為宗主,本傳所稱“矮屋危坐,大暑不廢衣冠者,居處恭也”。
少時夢程明道、呂東萊就正所學,私淑艾也。
其遊成均,同裡孫行人卒于京,遺孤不在側,先生衰绖哭拜,吊者歸榇,經紀其喪無所歸,曰“于我殡也”。
正德戊辰廷對第一,閹瑾以枌榆故緻賀,辭不往。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也。
至其應诏上疏,引勝國廢學為戒,同列議其過直,先生曰:吾獨不能為賈山乎?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于王前也。
客以千金乞居間,先生笑而卻之: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也。
世廟時,朝鮮國王奏乞其文為本國式,其尊重若此,吾夫子所稱言忠信行笃,敬者何以加茲?蓋先生實以聖賢之道,措諸躬行而不唯其言之雲爾也。
餘生也晚,不得先生者而事之。
然而官先生之故裡,拜其祠、誦其遺編,稍稍窺見四子書大旨,豈可謂非厚幸也乎雲雲。
公政(迹)〔績〕莫詳,然味序言,其亦有志于學者欤。
曹居業新建人。
由優貢嘉慶四年知縣事。
重葺景槐書院,延蒲城副貢魏蔗門先生主講席,一時人文鵲
康熙三十一年任知縣,時值歲饑,為民開荒給牛具,蓋房屋招輯流亡。
後以解馬降調,民冤之叩阍,籲留,尋複任。
李懋中兩當人。
康熙四十年以貢任訓導。
胡昌期字紹聞,三韓人。
康熙四十二年任知縣。
吳紹龍字振公,浙江海甯人。
由舉人康熙四十九年任知縣事。
清灘田,理鹽法,分漢、回民便之,卒于官。
趙之璜鞏昌隴西人。
康熙五十年任教谕。
樸實無華,革諸生丁憂陋規,卒于官。
劉海嶽字鼎華,福建晉江人。
由舉人康熙五十二年任知縣事。
忠信慈良,秩未滿即緻仕去。
阖邑士民祖送,屑涕為雨,建生祠祀之。
孟穎達山西文水縣人。
康熙五十五年由吏員任典史。
熊士伯字西牧,江西南昌人。
由拔貢任南康府教授,康熙五十六年升知縣事。
開泾渠,清灘田,複茶店,減鹽引,亦心乎民者也。
又修志書,雖未告成而晚年心血耗費幾盡。
卒于官。
黃轼廣東人。
康熙六十一年以舉人知縣事,尋改教。
王淑士神木人。
雍正二年由歲貢任訓導。
孫诜字振公,寶雞人。
由舉人雍正四年任教谕。
姜祚唐米脂人。
由歲貢雍正五年任訓導。
高士鐄字聲遠,襄平人。
雍正六年由監生任知縣事。
清廉慈惠,民敬愛之。
《府志》:正白旗漢軍人。
雍正十年任。
朱一蜚字健中,浙江嘉善人。
由貢士雍正七年任知縣。
廉明和易,未幾,調麟遊,去之日阖邑祖送。
入生祠。
曹文铎鞏昌人。
由歲貢雍正七年任訓導。
徐燦蘭州人。
由歲貢雍正八年任訓導。
杜蕡生四川阆中人。
由舉人雍正九年任知縣。
自國初至雍正十年,得劉春芳以下三十五人,其無事迹可考。
暨任年、籍貫莫稽者十有三人,裒錄于左。
知縣 則:曹峻章,浙江秀水監生。
典史 則:王質,山陰人。
王亮,山東人。
徐啟桢,騰骧衛人。
教谕 則:白珩,清澗舉人。
盧即蘭,麗澤人,順治間任。
蔡宜中,字君常,宜君人。
博學能詩。
訓導 則:周殿俊,漢中人。
高希曾,鄜州人。
劉顯,府谷人。
多大任,靈台人,順治間任。
郭三傧,鎮番衛人。
彭述古,鳳翔人。
康熙中由歲貢任。
已上《樊志》。
新增 丁應松字錦抒,浙江嘉善人。
由舉人雍正九年知縣事。
為人仁慈,勞心撫字,甫下車詢疾苦。
縣故于每年開征時,各裡派銀五六兩給櫃倉,各書之費又相沿。
有守城看衙遊兵、炮手三十餘名,歲需費二百餘金,皆取辦裡甲,公力請于上台,永遠革除。
縣志自前明呂畇修後,物換星移百有餘年,公慮文獻就湮,延邑學博樊景顔重輯。
尋丁内艱将去,邑人士懼失慈母,合詞赴台懇留,得允在任終制。
值天大旱,步禱烈日中,又為文禱于城隍神。
略雲:神奉本朝敕命,恤食一方,凡所以捍災禦患者盡瘁不遑,斯為無忝厥職。
今高陵地高土瘠,十室九空,一遇旱災,逃亡相半,官斯土者日深憂慮。
茲夏複旱魃為災,三月不雨,禾種未布,何以有秋?應松奉天子命來宰是邑,目擊情傷,已經兩次牒告,拜懇轉達天庭早賜甘霖,少蘇民困;并步禱骊山為民請命,不意赤口烈風,仍然不雨。
竊應松莅任十月,才具平庸,原無善狀;或政令乖張,貪污不法,緻幹天和,降茲災眚。
凡有災禍,宜罪應松一身,與百姓無辜。
況應松與尊神均任此土,誼切同舟,何竟目睹瘡痍,恝然不救耶?尊神即不肯為應松計,獨不肯為百姓計乎?即不肯為百姓計,甯獨不體皇上愛民之心乎?是痛癢無關,巍然高座,徒受士民之瞻仰,享春秋之祭祀,蚩蚩貿貿,不幾大曠厥職也欤。
即雲雨澤降施,尊神不得而主,然天心仁愛,未有怒不可回者。
應松于祈禱之法盡矣,呼天不應,莫可如何,虔率僚屬并阖邑士庶人等渎告尊神,速将下情再行迫切奏請,三日内立賜時雨,普救生靈,庶不負乎職守,即不負乎皇恩。
如終不雨則秋收絕望,阖邑黎民俱屬餓殍,不特應松無以措施,腆顔在位,即尊神徒然受享,補救毫無,亦何以對此一方百姓也。
激切渎陳,祈恕唐突上告。
甘雨立沛,歲則大熟。
其他善政甚多,邑人今猶樂道之。
陳師道浙江海鹽人。
雍正十二年任知縣事。
李元升《藍田志》:在任表節孝,舉鄉飲,修邑志,建倉厫,奉檄代篆高陵,二邑之民争于境上,數日不能去。
喬履信字實夫,河南偃師人。
乾隆元年署知縣事。
深厚精明,有“神君父母”之稱。
去之日,邑民涕泣攀轅。
曆任郿、白水、富平、鹹甯等處知縣,後用大學士史公保薦,以禦史記名暫補禮部主事。
卒于官,邑人聞訃,為位吊哭數日。
陸均江蘇吳縣舉人。
乾隆四年任知縣。
張應梅安徽和州附生。
乾隆十二年任知縣,未久去。
留燧福建晉江人。
由舉人乾隆十二年知縣事。
政(迹)〔績〕莫詳,曾同邑人樹明儒呂泾野先生“雲槐精舍”故址石,亦知表章先賢者也。
蕭大中廣東埔縣舉人。
乾隆十七年知縣事。
陳天章直隸深澤縣人。
由進士乾隆十八年知縣事。
趙友烺字靜軒,安徽泾縣舉人。
乾隆二十四年知縣事。
創建景槐書院,公暇萃邑人士于中日月省試之,至是文教有起色。
有自撰記,見建置。
劉绂順天大興人。
乾隆三十一年任知縣。
史傳遠山西武鄉人。
辛巳進士,乾隆三十五年知縣事。
尋調任臨潼。
傅鐘嶽江西金溪人。
由進士乾隆三十六年知縣事。
程麟《府志》:富平人。
高陵泛守兵,乾隆三十八年在日旁陣亡。
黃四嶽正紅旗漢軍,舉人。
乾隆三十九年知縣事。
王杏舒安徽合肥舉人,乾隆四十年知縣事,後調三原。
楊儀直隸新城舉人。
乾隆四十一年知縣事。
華允彜江蘇丹徒人。
壬午舉人,乾隆四十四年知縣事。
吳栰字韬一,江南歙縣舉人。
乾隆四十五年任知縣,創建邑城義學。
龍萬育字燮堂,四川成都人。
嘉慶三年知縣事。
重刻呂泾野先生《高陵志》《四書因問》。
其序《因問》略曰:嘗論文簡公學問經濟,直接前聖心傳,而以四書為宗主,本傳所稱“矮屋危坐,大暑不廢衣冠者,居處恭也”。
少時夢程明道、呂東萊就正所學,私淑艾也。
其遊成均,同裡孫行人卒于京,遺孤不在側,先生衰绖哭拜,吊者歸榇,經紀其喪無所歸,曰“于我殡也”。
正德戊辰廷對第一,閹瑾以枌榆故緻賀,辭不往。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也。
至其應诏上疏,引勝國廢學為戒,同列議其過直,先生曰:吾獨不能為賈山乎?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于王前也。
客以千金乞居間,先生笑而卻之: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也。
世廟時,朝鮮國王奏乞其文為本國式,其尊重若此,吾夫子所稱言忠信行笃,敬者何以加茲?蓋先生實以聖賢之道,措諸躬行而不唯其言之雲爾也。
餘生也晚,不得先生者而事之。
然而官先生之故裡,拜其祠、誦其遺編,稍稍窺見四子書大旨,豈可謂非厚幸也乎雲雲。
公政(迹)〔績〕莫詳,然味序言,其亦有志于學者欤。
曹居業新建人。
由優貢嘉慶四年知縣事。
重葺景槐書院,延蒲城副貢魏蔗門先生主講席,一時人文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