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縣續志卷之四

關燈
功尤著。

     聶溶字若狄,河南洛陽人。

    以舉人天啟二年由郃陽縣調知縣事。

    先是萬曆丙申歲,西安開局織造,下屬邑征絲而縣實無業販絲者,効輸與他邑等。

    後罷局,民仍服此役,諸凡币屬取之絲戶,侯廉知其事,革去行戶且削案牍。

    民感其德,立遺愛碑。

     葛爌瀛海人。

    天啟六年知縣事。

    縣不産褐,不知誰為厲階立有褐行,官司每年取償,胥役借以需索,苦累不堪。

    侯莅任,哀民困,請于上台革之,自為《禁革碑記》。

     記曰:昔王者制貢,不取有于無,不責多于寡,量地因财,一順乎土之所出,情之所便,而後問之民,民無不樂輸焉。

    制定而法行天下,所以有安堵無怨也。

    執是以理,何論天下,何論一邑,而不可為民造命者乎。

    予所治高陵,本彈丸地,列諸大邑之中,供億之煩擾相與颉颃,且迩來兵饷煩興,加派無己,民不堪命久矣。

    乃行役之累又疊出踵至,長此者獨不能興一利除一害,與民休息,亦甚非朝廷愛養元元之意也。

    予莅是邑,日問疾苦于父老及諸鄉紳輩,各有陳說,獨所謂褐行者,則漫無影響懸空病民者也。

    夫褐之産在臨鞏,去高陵千餘裡,陵之人不理一毛,不設一機,而父無征販貿易之店,乃取褐者動曰:姑絨供應無從,系累倍至,且官司之取償有限,而胥吏之需索無窮,為害多年,控籲無自。

    蓋因當時織造開局,加派陵人,而諸台使遂以陵之取為臨鞏□□耳。

    予聞之每創于心,無幾而訟至矣。

    予更集若人問厥苦,又集諸士大夫相與扼腕以計,而訟者且從撫院哓哓以來。

    予深幸勢極必返,剝複自相循環,而為民請命,其在予乎。

    遂詳其事以上聞,辄得撫院永為革除之禁;更詳其事,以通之鹽、按、茶三台,無不欣然準從。

    夫以數十年膏肓莫藥之病,一旦豁見天日,豈予一念為民之苦,見孚于諸台耶?抑陵之人當陽九之極,而或得一旦之休息耶?此自諸台之仁、陵人之福,予何敢屍厥功。

    然而始終其事者,實予也。

    事既成,當奉諸台意勒碑垂後,而予敢僭一言,期與石俱不朽者。

    願後之君子,不複以高陵當臨鞏也,幸甚。

    天啟六年歲次丙寅三月吉旦,知縣事葛爌撰。

     劉恕直隸邢台人。

    崇(貞)〔祯〕三年以貢士任知縣事。

    重修明倫堂棂星門。

     喻大壯号象二,四川内江人。

    崇(貞)〔祯〕間以舉人知縣事。

    祥慈廉潔,至今人稱“喻青天”雲,有遺愛碑。

     陳道蘊廣東封川人,以舉人知縣事。

    流寇猖獗,守城有方。

     周眷新貴州畢節人。

    以舉人知縣事。

    升知乾州,有遺愛〔碑〕。

     侯貞度伏陸人。

    崇(貞)〔祯〕十一年任訓導,葺序兩庑神位,有記。

     自呂幼開《續志》後,共得劉憲已下十九人,其事迹全無,僅有任年可考,暨并無任年、籍貫可考者六十六人,裒列于左。

     知縣 則:溫九叙,山西介休歲貢,由鳳翔府經曆升任。

     曹衡,四川遂甯舉人。

    嘉靖三十年由渭南教谕升任。

     王堯弼,河南洛陽舉人。

    嘉靖三十九年任,以才力不及調山東冠縣。

     謝廷策、董三邊、許符、劉元化。

     參佐 則:白瑄,正統六年任縣丞。

     韓嵩,正統六年任典史。

     劉榮,天順初任典史。

     李玉,河南寶豐縣人。

     李秀,山西澤州人。

    (宏)〔弘〕治四年任典史。

     李淳,嘉靖年間任典史。

     馬習詩,山東章丘人。

    隆慶元年任典史。

     蘇問之,直隸高陽人。

     王拯,山西陽曲人。

     王希賢,山西垣曲人。

    隆慶五年任典史。

     成廷效,直隸泾縣人。

    萬曆二年任典史。

     姜瑚,山東蓬萊人。

    萬曆八年任典史。

     李子琢,山東人。

     徐诏、劉邦直、陳奇謀、趙國華。

     賀芳,北直邯鄲人。

    萬曆二十七年任典史。

     王應宣。

     汪聯奎,淳安人。

     陳邱山,泰昌元年任典史。

     董進奇,天啟七年任典史。

     教谕 則:元 張希顔,大德七年任。

     明 孫伯亨,縣人,由舉人晉府伴讀,升任本縣學。

     龔俨,四川太平歲貢。

    嘉靖某年任。

     石錦堂,四川大足舉人。

    嘉靖二十年任。

     閻棟。

     馬學詩,山西人。

    歲貢。

     張茂華,曲沃人。

     毛舜卿,四川納溪人。

    歲貢。

     劉九思,山西武鄉人。

    歲貢。

     劉如阜,山西吉州歲貢。

    隆慶四年任訓導,萬曆間升任。

     劉重光,萬曆間任。

     劉紹先,萬曆十一年任。

     阮良谟,湖廣邵陵人。

    萬曆二十七年任。

     王以庚,大梁人。

    天啟七年任。

     胡從化,萬曆間任。

     周楫,漢中人。

     李從正、黃美中、方養成。

     訓導 則:張德懋,山東樂安歲貢。

     楊維賢,河南杞縣歲貢。

     王錫之,四川清神歲貢。

     陸平,河南洛陽歲貢。

     吉昌。

     羅绯,四川宜賓人。

    行檢不修,未久去任。

     陳嘉谟,四川資陽歲貢。

     郗應魁,山西襄垣人。

    萬曆二十七年任。

     趙國瓒,陝西金縣歲貢,萬曆二年任。

     樊之屏,萬曆間任。

     李承間,萬曆間任。

     李實,萬曆間任。

     李蓁,陝西隴西人。

     雷自興,陝西岷州人。

     王三顧,崇(貞)〔祯〕三年任。

     高第、龍希契、李樹績。

     國朝 楊春芳順天人。

    順治二年任知縣事,尋升去。

     仇文彬順治七年任知縣。

     李登第奉天人。

    順治七年任知縣。

    新建城隍廟東西牆垣。

     尉缭順治七年任訓導。

     楊彪順治七軍任典史。

     王元捷山東人。

    順治十年知縣事。

    重修大成殿。

     邵伯蔭字子南,閩縣人。

    順治壬辰進士,十六年授縣令。

    嘗捧檄清丈田糧,悉蠲浮額,性精察,剔蠹除奸,無所容隐。

    适渭南、泾陽二令缺,邑民争赴撫軍乞邵令攝篆,遂攝渭南縣事。

    又攝篆藍田,皆有惠政。

    《劉志》 許琬字延修,順天高陽人。

    由貢士康熙元年任知縣事。

    重修文廟、城隍廟暨諸祠閣。

     楊桂芳固安人。

    康熙元年任典史。

     趙缤字爾宣,山陰人。

    任典史,有去思碑。

     史缤字雲缃,河南洛陽人。

    以舉人康熙十四年任知縣。

    建城隍廟花園,升内閣中書。

     楊之璧樂陵人。

    由吏員康熙十□年任典史。

    酗酒貪賄。

     張都字俞廷,湖廣施州衛人。

    由貢士康熙十八年知縣事。

    次年修學宮時,軍需繁興,公措施有方而民不大擾。

    二十四年升池州府同知。

    民建生祠祀之。

     劉鼎新字鹹與,鳳翔舉人。

    康熙二十二年任教谕,後升鎮番衛教授,有去思碑。

     朱偉字人瞻,江南歙縣人。

    由貢士康熙二十四年任知縣事。

    莅任八載,循良著最。

    公之初莅任也,念地瘠民貧,盡革一切陋規,正供外不取民間絲粟。

    至公事無以措辦,每歲從家鄉設措數千金濟用,終任緻家業消耗殆盡不恤也。

    其善政之大者,如修洪堰渠以興水利,發預備倉以活饑民,散牛種以招流亡,修學宮以振文風,嚴行保甲以靖地方。

    勸息詞訟,以厚風俗,廉慈仁愛,民歌父母。

    會卓異升雲南嵩明知州。

    康熙五十九年祀名宦祠。

     張聯甲麟遊人。

    康熙三十年任訓導。

     李廷楫涼州衛人。

    康熙三十□年任教谕,行檢不修,緻士子訟諸府。

     王綦溥字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