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關燈
◎别集類下 *【神宗皇帝禦集】二百卷 右本朝神宗皇帝撰,章?等纂。

    紹聖初,以元祐中所集止九百四十三道,命?再加編次。

    至元符中,書成上之。

    比元祐所編,增多八千七百三十道,分【文辭】、【政事】、【邊機】三門。

    言者仍以元祐之臣?以邊機不宜洩露,掩沒先帝盛美,于是彳扁以賜群臣雲。

     *【範魯公集】三十卷 右皇朝範質字文素,大名人。

    後唐長興中舉進士。

    時和凝典貢舉,覽質程文,器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即以其數處質,舉子謂之“傳衣缽”。

    晉天福中,為翰林學士。

    周廣順初拜相。

    太祖受禅,加兼侍中。

    乾德二年,始罷為太子太傅。

    卒,年五十四。

    将終,戒其子?勿請谥,勿刻墓碑。

    質力學強記,好聚書。

    既登朝,猶手不釋卷。

    【國史】載其【示從子詩】、【家書自序】、【薦呂馀慶趙普表】三篇。

     *【趙韓王集】三卷 右皇朝趙普字則平,薊州人,其父遷洛陽,占籍焉。

    乾德中,代範質為平章事,太平興國六年及端拱初,三入相。

    薨,封真定王,谥忠獻,卒年七十一。

    普初無學術,太宗勉之,晚年頗該博。

     *【柳仲塗集】一卷 右皇朝柳開字仲塗,大名人。

    開寶六年進士。

    太平興國中,上書原備邊用,換崇儀使,知甯邊軍。

    徙全、桂二州,貶複州團練副使。

    居久之,複官。

    曆環、?曹、邢、代忻、滄七州。

    鹹平四年,終如京使。

    開幼奇警有膽氣,學必宗經。

    慕韓愈、柳宗元為文,因名肩愈,字紹先。

    既而易今名字,自以為能開聖學之塵也。

    集乃門人張景所編。

    歐公嘗推本朝古文自仲塵始。

     *【胡周父文集】十卷 右皇朝胡旦字周父,渤海人。

    太平興國三年進士第一人。

    知海州,上【河平頌】。

    先是,盧多遜、趙普罷,【頌】有“逆遜投荒,奸普屏外”之語,太宗怒,貶商州團練副使。

    上【平燕八議】,召複官,再遷知制诰。

    翟馬周上封事,斥時政,語連旦,谪防州團練副使。

    複召知制诰。

    草王繼恩制,詞溢美,流浔州。

    景德初,以目病緻仕,終秘書監。

    為人隽辨強敏,少有大志,力學以贍博聞。

    雍熙、淳化間奏禦之文,為時推賞。

    晚節黩貨,多幹擾州縣,持吏短長,時論薄之。

     *【寇忠愍詩】三卷 右皇朝寇準字平叔。

    華州人。

    太平興國中登進士科。

    淳化五年,參知政事,定策立真宗為皇太子。

    景德元年,拜平章事。

    契丹入寇,決親征之策。

    凡三入相。

    真宗不豫,皇後預政,準白上,請太子監國,因令楊億草制,且進億以代丁謂。

    诘朝,準被酒漏言,累貶雷州司戶,徙衡州司馬,卒。

    仁宗時,贈中書令,谥忠愍,嘗封萊國公。

    初,笃學喜屬文,尤長詩什,多得警句。

    在相位,論議忠直,不顧身謀。

    仇邪媒孽,既以谪死,或又謗之雲:“在相位時,與張齊賢相傾,朱能為天書降乾?,淮知而不言。

    ”曾子固明其不然,曰:“審如是,丁謂指須,固足以悅之。

    ”司馬溫公【訓儉文】亦言其奢侈,子孫丐于海上。

    然以史考之,萊公蓋無子也。

    集有範雍叙,共二百四十首。

    “野水無人渡”及【江南春】二首,皆在獨“到海隻十裡”之詩已亡其全篇矣。

     *【張師黯集】五十卷 右皇朝張洎字師黯,滁州人。

    仕李煜,知制诰、中書舍人。

    歸朝為史館修撰、翰林學士。

    淳化中,參知政事。

    至道二年,卒。

    洎風神灑落,文辭清麗,通釋氏學。

    然性險陂而谄附。

    集有吳淑序,其子安期所編。

    鹹平五年上之。

     *【王元之小畜集】三十卷 右皇朝王禹偁字元之,钜野人。

    家微賤,九歲能為歌詩,畢士安見而異之。

    及長,善屬文。

    太平興國八年登進士第。

    端拱初,試文,擢左司谏、知制诰,判大理寺。

    辨徐铉罪,忤上旨,貶商州團練副使。

    久之,複召知制诰,入翰林為學士。

    孝章皇後崩,梓宮遷主第,禹偁謂後嘗母儀天下,當用舊典。

    以謗讪,左遷知滁州。

    真宗即位,複召掌制诰,修【太宗實錄】,坐語涉輕誣,出知黃州,從蕲州,卒,年四十八。

    元之詞學敏贍,獨步一時,鋒銳氣厲,極談世事,臧否人物,以直道自任,故屢被擯斥。

    喜稱獎後進,當世名士,多出于門下。

    集自為序。

     *【宋文安集】一百卷 右皇朝宋白字素臣,開封人。

    年十二,善屬文。

    建隆二年進士,調嘉州玉津令。

    從太宗平晉,獻【頌】,上嘉之,累擢翰林學士。

    祥符中卒,谥文安。

    白之文頗浮麗,而理緻或不工。

    典貢舉,取王禹偁、田錫、胡旦,時稱得人。

     *【晁文元道院别集】十五卷,【法藏碎金發】十卷,【耄智馀書】三卷,【昭德新編】三卷,【理樞】一卷 右五世祖文元公也。

    諱某,字明遠,澶州人。

    自父始徙家彭門。

    幼從王禹偁學,太平興國五年進士。

    至道末,擢右正言、直史館、知制诰,入翰林為學士,加承旨,眷禮優厚。

    天禧中,祈解近職,判西京留司禦史台。

    居六年,請老,以太子少保緻仕,終少傅,年八十四。

    文元,谥也。

    【國史】雲:公樂易淳固,守道甚笃,雖貴勢無所摧屈。

    嘗言曆官臨事,未嘗挾情害人以售進,保全護固,如免?膚之傷。

    真宗數稱其長者。

    楊億謂其所作書命,得代言之體。

    李獻臣亦言公服膺墳典,耆年不倦。

    少遇異人,指導心要,不喜術數之說。

    疑文滞義,須質正而後已。

    文章典贍,書法端楷,時輩推重。

    自唐以來,世掌诰命者,唯楊于陵及見其子,而晁氏繼之。

    延譽後進,其門人如宋宣獻、晏元憲、李邯鄲,皆為世顯人。

    集皆有自序及李遵勖後序。

    自經兵亂,六世圖書,焚棄無孑遺。

    【法藏碎金】世傳最廣,先得之于趙郡蘇符,【昭德新編】則得之于丹淩李焘,【道院别集】則得之于知阆州王輔,【耄智馀書】則得之于眉山程敦厚,【理樞】則得之于【渑池集】中。

     *【晁文元道院集要】三卷 右皇朝王古編。

    其序雲:“文元晁公,博觀内書,不徒力行,複勤于撰述,以開導後學。

    其書曰【道院别集】,曰【自擇增修百法】,曰【法藏碎金】,曰【随因記述】,曰【耄智馀書】。

    餘嘗彳扁閱之,以為名理之妙,雖白樂天不迨也。

    辄删去重衤複,總集精粹,以便觀覽”雲。

    古,元祐中侍從。

     *【楊文公刀筆集】十卷 右皇朝楊億字大年,建州人。

    祖文逸嘗夢一羽人,自稱懷玉山人,覺而億生,白毛被體,其長盈尺,逾月始堕。

    雍熙初,以才名聞,年才十一。

    召至阙下,面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宰臣相等賀得神童。

    淳化中,奏【二京賦】,命試禁林,賜進士第。

    久之,直集賢院。

    修【永熙實錄】,獨成五十六卷。

    真宗即位,累擢知制诰,入翰林為學士。

    祥符中,母病楊翟,谒告,不待報,歸省。

    俄自以病丐解官,以太常少卿分司。

    病愈,起知汝州,複為學士。

    卒,年四十七。

    天性穎悟,自幼迄終,不離翰墨。

    為文敏速,對客談笑,揮毫無滞。

    博聞強記,于曆代典章制度,尤所該洽,時多取正。

    樂道人善,後進翕然宗之。

    然評品人物,黑白太明,奸邪疾惡之,故屢被讒毀。

    真宗愛其材,特保持之,僅免焉。

    景祐中,王晦叔上其為寇相請皇太子親政疏草,仁宗嘉歎,特贈禮部尚書,谥曰文。

    【刀筆集】有陳诂序,凡三百六十三首。

     *【張乖崖集】十卷 右皇朝張詠字複之,濮州人。

    太平興國中進士。

    累擢至樞密直學士、禦史中丞、禮部尚書,卒年七十。

    少好擊劍,兼通術數,為文尚氣,不事?飾,自号乖崖。

    公知益州,恩威并着,至今人畏愛之。

    錢易所撰墓志、李畋所纂語錄附于後。

     *【陳文惠愚丘集】二卷,【湖陽編】一卷 右皇朝陳堯佐字希元,阆州人。

    端拱初進士,累遷三司副使,修【永定實錄】,擢知制诰,曆韶、廬、壽、洛、并、同、雍、鄭八州。

    景祐四年,召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旋以太子太師緻仕。

    年八十二卒。

    号知馀子,谥文惠。

    堯佐屬辭尚古,不牽世用,喜為二韻詩,辭調清警可隽味。

    集皆自有序。

     *【田表聖鹹平集】五十卷 右皇朝田錫字表聖,其先京兆人,唐末徙于蜀。

    國初,與胡旦、何士宗齊名。

    中興國三年進士第。

    曆相台、桐廬、淮陽、海陵四郡守,知制诰,終于谏議大夫。

    範仲淹、司馬光讀其書,皆稱其直諒,蘇轼亦以比賈誼雲。

     *【李仲方集】二十卷 右皇朝李維,字仲方。

    雍熙二年進士。

    景德中,知制诰,遷中書舍人,為翰林學士承旨。

    年七十一。

    維以文學進,至老手不釋卷,能詩嗜酒,嘗謂人曰:“人生詩酒足,則尚何營哉!” *【民士編一】十九卷 右皇朝陳充撰。

    充,成都人。

    雍熙中,擢甲科,仕至刑部郎中。

    知祥符六年貢舉,卒年七十。

    詞學典贍,性曠達,善談谑,澹于榮利,自号中庸子。

    “民士”雲者,蓋其未仕已仕前後所着文也。

    嘗以唐牛僧孺【善惡無馀論】為害教,着書反之,【國史】稱焉。

    今集載其論兩篇。

     *【孫漢公集】三十卷 右皇朝孫何字漢公,蔡州人。

    淳化三年應進士,殿省俱中第一。

    四遷起居舍人、知制诰。

    性卞急,嘗任京西東、兩浙轉運副使。

    頗事苛察。

    幼笃學嗜古,為文宗經義,與丁謂同為王元之所稱,時謂之“孫、丁”。

    集有丁謂序。

     *【丁晉公集】四卷 右皇朝丁謂字公言,初字謂之,蘇州人。

    淳化三年進士。

    累遷知制诰,出知郓州、亳州、?州。

    天禧四年,拜平章事。

    俄以戶部罷。

    未幾複相,封晉國公。

    乾興中,坐擅改永定陵,貶崖州司戶,更赦徙道州。

    明道末,以秘書監召還,卒于光州。

    幼聰敏,書經目辄記不忘,善為古文章,尤工詩什。

    忄佥巧險讠皮世,世鮮其俦。

    大中祥符初,上欲封禅,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