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堅決,謂因言“大計有馀”,議遂定。
當時所奏祥瑞事,皆謂及王欽若附會成之。
性喜圖畫、博弈及音律。
集皆詩也。
吳人自陸宣公後,至謂始相本朝,熙甯以來,議者莫不指謂為奸邪之首,自王安石用事,則稱其賢智雲。
王安石之大概亦從可知矣。
*【鮮于伯圭集】一卷 右皇朝鮮于瑰字伯圭,阆中人。
文章為一時之冠。
累舉不第,嘗作【揠愁詞】,時人稱之。
李宗谔贈詩雲:“漢殿無人薦揚子,滿朝空誦【揠愁詞】。
”後與宗谔同年登科,名列第四。
趙普判秦州,辟為觀察推官,卒。
*【劉中山刀筆】二卷,【淝川集】四卷 右皇朝劉筠字子儀,大名人。
鹹平元年進士,三遷右正言、直史館,以司谏知制诰,出知鄧、陳兩州,召入翰林為學士。
嘗草丁謂、李迪罷相制,既而又命草制,複留下謂,筠不奉诏,遂出知盧州。
再召為學士,月馀以知颍州,一召入翰林,加承旨。
未幾,進戶部、龍圖閣學士,再知盧州。
為人不苟合,學問宏博,文章以理為主,辭尚纟緻密,尤工篇詠,能侔揣狀,音調凄麗。
自景德以來,與楊億以文章齊名,号為“楊、劉”,天下宗之。
【刀筆集】并【淝川集】,有黃鑒序。
*【張晦之集】二十卷 右皇朝張景,字晦之。
師事柳開,學為古文,名震一時。
卒官至廷評,年四十九。
集有文百九十三首。
禹偁所編,并為之序。
*【種明逸集】六卷 右皇朝種放字明逸,長安人。
隐終南之豹林谷。
鹹平中,遣使召赴阙,授左司谏,累遷谏議大夫、給事中。
祥符八年,終工部侍郎。
放通經史,七歲能屬文。
不喜釋氏,常裂佛書以制帷帳。
着【嗣禹說】。
在朝有所啟奏,時無知者,楊億譏其循默,真宗乃出其【議】十三篇,以示輔臣。
晚年頗縱酒,盛輿服。
王嗣宗知京兆,嘗條上其不法,诏問狀。
不娶,無子。
集乃侄孫說所編,範巽為之序。
卷首載真宗诏書及禦制詩十首。
*【晏元憲臨川集】三十卷,【紫微集】一卷 右皇朝晏殊字同叔,臨川人。
景德二年,張知白薦,得賜同進士出身,再試文,擢秘書正字,為?王府記室,累擢知制诰、翰林學士。
寶元三年,拜平章事。
四年,坐事,罷知颍川。
曆陳、許、雍洛,以疾歸,侍經席,卒。
性剛峻,幼孤笃學,為文溫純應用,尤長于詩,抒情寓物,辭多曠達。
當世賢士,如範文正、歐陽文忠皆出其門;女?富鄭公、楊察,世稱其知人。
集有兩本,一本自作序。
*【範文正公集】二十卷,【别集】四卷 右皇朝範仲淹字希文,其先?人。
大中祥符八年進士。
仕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谥文正。
為學明經術,?慕古人事業,慨然有康濟之志,作文章尤以傳道為任。
事母至孝。
姑蘇之範,皆疏屬,置義莊以?給之。
天下想聞其風采,賢士大夫以不獲登門為恥。
獨梅堯臣嘗着【碧???】以議诋之雲。
*【李複古集】一百卷 右皇朝李迪字複古,濮州人。
少從柳開學,為古文。
開嘗謂其門人張景、高弁曰:“此公輔器也。
”景祐初,應進士,擢居第一。
累遷翰林學士,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後緻仕,谥文定。
*【孫文懿集】三十卷 右皇朝孫?字夢得,眉山人。
六世祖長孺喜藏書,貯以樓,蜀人号“書樓孫家”。
天聖中進士甲科,累遷知制诰、翰林學士承旨,後參知政事。
谥文懿。
*【姚铉文集】二十卷 右皇朝铉字寶臣,盧州合淝人。
中進士甲科。
文辭敏麗。
淳化中,直史館,應制賦【賞花釣魚詩】,特被嘉賞,翌日,命中使就第賜白金褒獎之。
累遷兩浙轉運使。
铉隽爽尚氣,薛映知杭州,與之不協,中以危法,除其名。
卒,年五十三。
*【夏文莊集】一百卷 右皇朝夏竦子喬,江州德安人。
以父死事補官。
舉賢良,除光祿丞。
累擢知制诰。
仁宗屢欲相之,為言者所攻而寝。
初封英國公,後改封鄭,谥文莊,貴顯凡四十年。
天資好學,自經史、百氏、陰陽、律曆之書,無所不通。
善為文章,尤長偶俪之語,朝廷大典策,屢以屬之。
為詩巧麗,皆“山勢蜂腰斷,溪流燕尾分”之類。
其集夏伯孫編次,有宋次道序。
*【缇巾集】二十卷 右皇朝宋庠字公序,開封雍正人。
天聖中,擢進士第一。
入翰林為學士。
皇祐元年,拜相。
嘉祐中,複為樞密使,封莒國公,以司空緻仕。
初名郊,字伯庠,禦史言其姓符國号,名應郊天,乃改今名。
遺命子孫,不得以其文集流傳。
*【宋景文集】一百五十卷 右皇朝宋祁子京。
與其兄郊同舉進士,奏名第一,章獻以為弟不可先兄,乃擢庠第一,而以祁為第十。
當是時,兄弟俱以辭賦妙天下,号“大小宋”。
累遷知制诰,除翰林學士承旨。
以文章擅名一時,終不至大用,衆頗惜之。
張方平為之請,谥景文。
通小學,故其文多奇字。
蘇子瞻嘗謂其淵源皆有考,奇?或難句,世以為知言。
集有【出麾小集】、【西川猥藁】之類,合而為一。
*【田公金岩集】兩卷 右皇朝田況,字元均。
嘗登學究進士賢良科,終尚書左丞。
嘗知成都,聽斷之明,以比張乖崖。
*【何聖從盧江文集】二十卷,【刀筆】五卷,【奏議】二十卷 右皇朝何郯字聖從,成都人。
仁宗朝為禦史、谏官,擢天章閣待制。
熙甯中,以尚書右丞緻仕。
曆漢、梓、永興、河南四帥守。
天資好學,殆廢寝食。
為詩章簡重淳淡,有孟東野之風。
其仕台谏時,知無不言,頗有直聲。
鮮于子駿嘗志其墓。
集有李邦直序。
*【富文忠?子集】六卷,【奏議】十二卷 右皇朝富弼彥國,河南人。
天聖八年中制科。
至和二年,召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元豐中卒,年八十,谥文忠。
其為文章辨而不華,質而不俚。
晁以道為之序,其略曰:人孰不仰公使虜之功?上乃拜樞密副使,而公力辭。
至和之末,請立皇嗣之功,人或未聞。
公于褒進司徒則一命而不避。
公每聞人語及北事,便變色若不欲聞者。
至青州救災之功,平居喜為人道之。
石介嘗以夔、契方公矣,而嚴事王沂公。
薦士後至将相者多矣,而最善劉?。
數事皆世所罕知者。
又曰:公于仁宗時言猶雨露也,英宗時言猶海潮也,神宗時言猶鳳嗚也。
*【徂徕集】二十卷 右皇朝石介字守道,競州奉符人。
天聖八年登進士第,遷直集賢院。
笃學有大志,嘗謂“時無不可為,不在其全,則行其言,雖獲禍,至死不悔。
”其為文章,陳古今治亂成敗,以指切當時,無所忌諱。
作【慶曆聖德詩】,分别邪正,專斥夏竦。
其後守道死,竦因誣以北走契丹,請剖棺驗視雲。
*【滄浪集】十五卷 右皇朝蘇舜欽字子美,易簡之孫,杜祁公衍之?胥也。
景祐中進士,累遷集賢校理,監進奏院。
坐用故紙錢會客,除名。
慷慨有大志,好古,工文章。
及廢,居蘇州,買水石作滄浪亭,益讀書,發其憤懑于歌詩。
其體豪放,往往驚人。
又善草書,酣醉落筆,争為人所傳玩。
集歐公為之序。
*【梅聖俞宛陵集】六十卷 右皇朝梅堯臣聖俞,宛陵人。
少以蔭補吏,累舉進士,辄抑于有司。
幼習為詩,出語已驚人。
既長,學【六經】仁義之說。
其為文章簡古純粹,然最樂為詩。
歐陽永叔與之友善,其意如韓愈之待郊、島雲。
*【尹師魯集】二十卷 右皇朝尹洙字師魯,河南人。
天聖中進士,以薦為館閣校勘,累遷右司谏、知渭州兼鎮泾源路經略公事。
争城永洛事,為董士廉所訟,遣禦史就鞫,不能得其罪,猶貶均州監酒。
師魯内剛而外和,與人言必極辯其是非,如前世治亂沿革之變,靡不該博,人有疑不能通,為指畫講說,皆釋然自得。
尤長于【春秋】。
文章自唐末卑弱,本朝柳開始為古文,天聖初,與穆修大振起之。
*【歐陽文忠公集】八十卷,【谏垣集】八卷 右皇朝歐陽修字永叔,吉州人。
累遷知制诰。
夏竦以永叔黨于杜、韓、範、富,因以外甥張氏事污之,下開封府治之,無狀,坐用張氏奁中物市田,出知滁州。
召入修【唐書】,為翰林學士。
未幾,參知政事。
蔣之奇言其帷箔事,連其子婦吳氏,诏诘之奇,辭窮,坐貶。
年六十,乞緻仕。
卒,谥文忠。
博極群書,好學不倦,尤以獎進天下士為己任,延譽慰藉,極其力而後已。
于經術,治其大指,不求異于諸儒。
與尹洙皆為古學,遂為天下宗匠。
蘇明允以其文辭令雍容似李翺,切近?當似陸贽,而其才亦似過此兩人。
至其作【唐書】、【五代史】,不愧班固、劉向也。
獨議濮邸事,議者不以為是。
有蘇子瞻序。
*【劉公是集】七十五卷 右皇朝劉敞字原父,袁州人。
慶曆中舉進士,廷試第一。
累遷知制诰,出知永興。
為人明白俊偉,自【六經】、百氏,下至傳記,無所不通。
為文章尤敏贍,好摹仿古語句度。
在西掖時嘗食頃草九制,各得其體。
英宗嘗語及原父,韓魏公對以有文學,歐陽公曰:“其文章未佳,特博學可稱耳。
” *【孫明複睢陽小集】十卷 右皇朝孫複字明複,晉州人。
居泰山,深于【春秋】。
自石介以次,皆師事之。
年四十未娶,李丞相迪以其弟之子妻之。
慶曆中,範文正公、富鄭公言之于朝,除國子監直講。
嘗對迩英閣說詩,上欲以為侍講,楊安國沮之而寝。
*【蔡君谟集】十七卷 右皇朝蔡襄字君谟,興化人。
天聖中舉進士。
在慶曆四谏官選中,權三司使。
嘗知福、泉、杭三州。
文章清遒粹美,工書,為本朝第一。
*【鄭毅夫鄖溪集】五十卷 右皇朝鄭獬字毅夫,安州人。
少俊異,為詩賦有聲
當時所奏祥瑞事,皆謂及王欽若附會成之。
性喜圖畫、博弈及音律。
集皆詩也。
吳人自陸宣公後,至謂始相本朝,熙甯以來,議者莫不指謂為奸邪之首,自王安石用事,則稱其賢智雲。
王安石之大概亦從可知矣。
*【鮮于伯圭集】一卷 右皇朝鮮于瑰字伯圭,阆中人。
文章為一時之冠。
累舉不第,嘗作【揠愁詞】,時人稱之。
李宗谔贈詩雲:“漢殿無人薦揚子,滿朝空誦【揠愁詞】。
”後與宗谔同年登科,名列第四。
趙普判秦州,辟為觀察推官,卒。
*【劉中山刀筆】二卷,【淝川集】四卷 右皇朝劉筠字子儀,大名人。
鹹平元年進士,三遷右正言、直史館,以司谏知制诰,出知鄧、陳兩州,召入翰林為學士。
嘗草丁謂、李迪罷相制,既而又命草制,複留下謂,筠不奉诏,遂出知盧州。
再召為學士,月馀以知颍州,一召入翰林,加承旨。
未幾,進戶部、龍圖閣學士,再知盧州。
為人不苟合,學問宏博,文章以理為主,辭尚纟緻密,尤工篇詠,能侔揣狀,音調凄麗。
自景德以來,與楊億以文章齊名,号為“楊、劉”,天下宗之。
【刀筆集】并【淝川集】,有黃鑒序。
*【張晦之集】二十卷 右皇朝張景,字晦之。
師事柳開,學為古文,名震一時。
卒官至廷評,年四十九。
集有文百九十三首。
禹偁所編,并為之序。
*【種明逸集】六卷 右皇朝種放字明逸,長安人。
隐終南之豹林谷。
鹹平中,遣使召赴阙,授左司谏,累遷谏議大夫、給事中。
祥符八年,終工部侍郎。
放通經史,七歲能屬文。
不喜釋氏,常裂佛書以制帷帳。
着【嗣禹說】。
在朝有所啟奏,時無知者,楊億譏其循默,真宗乃出其【議】十三篇,以示輔臣。
晚年頗縱酒,盛輿服。
王嗣宗知京兆,嘗條上其不法,诏問狀。
不娶,無子。
集乃侄孫說所編,範巽為之序。
卷首載真宗诏書及禦制詩十首。
*【晏元憲臨川集】三十卷,【紫微集】一卷 右皇朝晏殊字同叔,臨川人。
景德二年,張知白薦,得賜同進士出身,再試文,擢秘書正字,為?王府記室,累擢知制诰、翰林學士。
寶元三年,拜平章事。
四年,坐事,罷知颍川。
曆陳、許、雍洛,以疾歸,侍經席,卒。
性剛峻,幼孤笃學,為文溫純應用,尤長于詩,抒情寓物,辭多曠達。
當世賢士,如範文正、歐陽文忠皆出其門;女?富鄭公、楊察,世稱其知人。
集有兩本,一本自作序。
*【範文正公集】二十卷,【别集】四卷 右皇朝範仲淹字希文,其先?人。
大中祥符八年進士。
仕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谥文正。
為學明經術,?慕古人事業,慨然有康濟之志,作文章尤以傳道為任。
事母至孝。
姑蘇之範,皆疏屬,置義莊以?給之。
天下想聞其風采,賢士大夫以不獲登門為恥。
獨梅堯臣嘗着【碧???】以議诋之雲。
*【李複古集】一百卷 右皇朝李迪字複古,濮州人。
少從柳開學,為古文。
開嘗謂其門人張景、高弁曰:“此公輔器也。
”景祐初,應進士,擢居第一。
累遷翰林學士,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後緻仕,谥文定。
*【孫文懿集】三十卷 右皇朝孫?字夢得,眉山人。
六世祖長孺喜藏書,貯以樓,蜀人号“書樓孫家”。
天聖中進士甲科,累遷知制诰、翰林學士承旨,後參知政事。
谥文懿。
*【姚铉文集】二十卷 右皇朝铉字寶臣,盧州合淝人。
中進士甲科。
文辭敏麗。
淳化中,直史館,應制賦【賞花釣魚詩】,特被嘉賞,翌日,命中使就第賜白金褒獎之。
累遷兩浙轉運使。
铉隽爽尚氣,薛映知杭州,與之不協,中以危法,除其名。
卒,年五十三。
*【夏文莊集】一百卷 右皇朝夏竦子喬,江州德安人。
以父死事補官。
舉賢良,除光祿丞。
累擢知制诰。
仁宗屢欲相之,為言者所攻而寝。
初封英國公,後改封鄭,谥文莊,貴顯凡四十年。
天資好學,自經史、百氏、陰陽、律曆之書,無所不通。
善為文章,尤長偶俪之語,朝廷大典策,屢以屬之。
為詩巧麗,皆“山勢蜂腰斷,溪流燕尾分”之類。
其集夏伯孫編次,有宋次道序。
*【缇巾集】二十卷 右皇朝宋庠字公序,開封雍正人。
天聖中,擢進士第一。
入翰林為學士。
皇祐元年,拜相。
嘉祐中,複為樞密使,封莒國公,以司空緻仕。
初名郊,字伯庠,禦史言其姓符國号,名應郊天,乃改今名。
遺命子孫,不得以其文集流傳。
*【宋景文集】一百五十卷 右皇朝宋祁子京。
與其兄郊同舉進士,奏名第一,章獻以為弟不可先兄,乃擢庠第一,而以祁為第十。
當是時,兄弟俱以辭賦妙天下,号“大小宋”。
累遷知制诰,除翰林學士承旨。
以文章擅名一時,終不至大用,衆頗惜之。
張方平為之請,谥景文。
通小學,故其文多奇字。
蘇子瞻嘗謂其淵源皆有考,奇?或難句,世以為知言。
集有【出麾小集】、【西川猥藁】之類,合而為一。
*【田公金岩集】兩卷 右皇朝田況,字元均。
嘗登學究進士賢良科,終尚書左丞。
嘗知成都,聽斷之明,以比張乖崖。
*【何聖從盧江文集】二十卷,【刀筆】五卷,【奏議】二十卷 右皇朝何郯字聖從,成都人。
仁宗朝為禦史、谏官,擢天章閣待制。
熙甯中,以尚書右丞緻仕。
曆漢、梓、永興、河南四帥守。
天資好學,殆廢寝食。
為詩章簡重淳淡,有孟東野之風。
其仕台谏時,知無不言,頗有直聲。
鮮于子駿嘗志其墓。
集有李邦直序。
*【富文忠?子集】六卷,【奏議】十二卷 右皇朝富弼彥國,河南人。
天聖八年中制科。
至和二年,召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元豐中卒,年八十,谥文忠。
其為文章辨而不華,質而不俚。
晁以道為之序,其略曰:人孰不仰公使虜之功?上乃拜樞密副使,而公力辭。
至和之末,請立皇嗣之功,人或未聞。
公于褒進司徒則一命而不避。
公每聞人語及北事,便變色若不欲聞者。
至青州救災之功,平居喜為人道之。
石介嘗以夔、契方公矣,而嚴事王沂公。
薦士後至将相者多矣,而最善劉?。
數事皆世所罕知者。
又曰:公于仁宗時言猶雨露也,英宗時言猶海潮也,神宗時言猶鳳嗚也。
*【徂徕集】二十卷 右皇朝石介字守道,競州奉符人。
天聖八年登進士第,遷直集賢院。
笃學有大志,嘗謂“時無不可為,不在其全,則行其言,雖獲禍,至死不悔。
”其為文章,陳古今治亂成敗,以指切當時,無所忌諱。
作【慶曆聖德詩】,分别邪正,專斥夏竦。
其後守道死,竦因誣以北走契丹,請剖棺驗視雲。
*【滄浪集】十五卷 右皇朝蘇舜欽字子美,易簡之孫,杜祁公衍之?胥也。
景祐中進士,累遷集賢校理,監進奏院。
坐用故紙錢會客,除名。
慷慨有大志,好古,工文章。
及廢,居蘇州,買水石作滄浪亭,益讀書,發其憤懑于歌詩。
其體豪放,往往驚人。
又善草書,酣醉落筆,争為人所傳玩。
集歐公為之序。
*【梅聖俞宛陵集】六十卷 右皇朝梅堯臣聖俞,宛陵人。
少以蔭補吏,累舉進士,辄抑于有司。
幼習為詩,出語已驚人。
既長,學【六經】仁義之說。
其為文章簡古純粹,然最樂為詩。
歐陽永叔與之友善,其意如韓愈之待郊、島雲。
*【尹師魯集】二十卷 右皇朝尹洙字師魯,河南人。
天聖中進士,以薦為館閣校勘,累遷右司谏、知渭州兼鎮泾源路經略公事。
争城永洛事,為董士廉所訟,遣禦史就鞫,不能得其罪,猶貶均州監酒。
師魯内剛而外和,與人言必極辯其是非,如前世治亂沿革之變,靡不該博,人有疑不能通,為指畫講說,皆釋然自得。
尤長于【春秋】。
文章自唐末卑弱,本朝柳開始為古文,天聖初,與穆修大振起之。
*【歐陽文忠公集】八十卷,【谏垣集】八卷 右皇朝歐陽修字永叔,吉州人。
累遷知制诰。
夏竦以永叔黨于杜、韓、範、富,因以外甥張氏事污之,下開封府治之,無狀,坐用張氏奁中物市田,出知滁州。
召入修【唐書】,為翰林學士。
未幾,參知政事。
蔣之奇言其帷箔事,連其子婦吳氏,诏诘之奇,辭窮,坐貶。
年六十,乞緻仕。
卒,谥文忠。
博極群書,好學不倦,尤以獎進天下士為己任,延譽慰藉,極其力而後已。
于經術,治其大指,不求異于諸儒。
與尹洙皆為古學,遂為天下宗匠。
蘇明允以其文辭令雍容似李翺,切近?當似陸贽,而其才亦似過此兩人。
至其作【唐書】、【五代史】,不愧班固、劉向也。
獨議濮邸事,議者不以為是。
有蘇子瞻序。
*【劉公是集】七十五卷 右皇朝劉敞字原父,袁州人。
慶曆中舉進士,廷試第一。
累遷知制诰,出知永興。
為人明白俊偉,自【六經】、百氏,下至傳記,無所不通。
為文章尤敏贍,好摹仿古語句度。
在西掖時嘗食頃草九制,各得其體。
英宗嘗語及原父,韓魏公對以有文學,歐陽公曰:“其文章未佳,特博學可稱耳。
” *【孫明複睢陽小集】十卷 右皇朝孫複字明複,晉州人。
居泰山,深于【春秋】。
自石介以次,皆師事之。
年四十未娶,李丞相迪以其弟之子妻之。
慶曆中,範文正公、富鄭公言之于朝,除國子監直講。
嘗對迩英閣說詩,上欲以為侍講,楊安國沮之而寝。
*【蔡君谟集】十七卷 右皇朝蔡襄字君谟,興化人。
天聖中舉進士。
在慶曆四谏官選中,權三司使。
嘗知福、泉、杭三州。
文章清遒粹美,工書,為本朝第一。
*【鄭毅夫鄖溪集】五十卷 右皇朝鄭獬字毅夫,安州人。
少俊異,為詩賦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