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十四氣、奇經八脈、五藏六府、三焦四之疴,織悉具備,鹹可按用。
凡九十七篇。
皇朝林億等正。
*【脈訣】一卷 右題曰王叔和撰。
皆歌訣鄙淺之言,後人依托者,然最行于世。
*【巢氏病源候論】五卷 右隋巢元方等撰。
元方,大業中被命與諸醫共論衆病所起之源。
皇朝舊制,監局用此書課試醫生。
昭陵時,诏校本刻牍頒行,宋绶為序。
*【雷公炮炙】三卷 右宋雷?撰,胡洽重定。
述百藥性味,炮熬煮炙之方,其論多本之于乾甯晏先生。
?稱“内究守國安正公”,當是官名,未詳。
*【天元玉策】二十卷 右啟玄子撰。
即唐王?水也。
書推五運六氣之變。
唐【人物志】雲:“?水仁至太仆令,年八十馀,以壽終。
” *【金寶鑒】三卷 右魏嵩撰。
嵩仕至翰林博士。
【崇文總目】雲:“不詳何代人,述脈候徵驗要妙之理。
” *【寶藏暢微論】三卷 右五代軒轅述撰。
青霞君作寶【藏論】三篇,着變煉金石之訣既詳,其未善,複刊其謬誤,增其缺漏,以成是書。
故曰“暢微”。
時年九十,實乾亨二年也。
*【聖濟經】十卷 右徽宗皇帝禦制。
因黃帝【内經】,采天人之赜,原性命之理,明營衛之清濁,究七八之盛衰,辨逆順之盈虛,為書十篇,凡四十二章。
*【通真子傷寒訣】一卷 右題曰通真子而不着名氏。
用張長沙傷寒論為歌詩,以便覽者,【脈訣】之類也。
*【傷寒百問】三卷 右題曰無求子。
大觀初所着書。
*【運氣論奧】三卷 右皇朝劉溫舒撰。
溫舒以【素問】氣運最為治病之要,而答問紛揉,文辭古奧讀者難知,因為三十論,七十二圖,上于朝。
*【脈粹】一卷 右皇朝蕭世基撰。
世基嘗閱【素問】及曆代醫經,患其難知,因綴緝成一編。
治平中姚誼序之。
*【南陽活人書】二十卷 右皇朝朱肱撰。
序謂:“張長沙【傷寒論】,其言雅奧,非精于經絡,不能曉會。
頃因投?,設為對問,補苴綴輯,僅成卷軸。
作于己已,成于戊子,計九萬一千三百六十八字。
” *【存真圖】一卷 右皇朝楊介編。
崇甯間,泗州刑賊于市,郡守李夷行遣醫并畫工往,親決膜,摘膏肓,曲折圖之,盡得纖悉。
介校以古書,無少異者,比【歐希範五藏圖】過之遠矣,實有益醫家也。
王莽時,捕得翟義黨王孫慶,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藏,以竹?導其脈,知所終始,雲可以治病,是亦此意。
*【補注神農本草】二十卷 右皇朝掌禹錫等補注,舊說【本草經】神農所作,而【藝文志】所不載。
【平帝紀】:“诏天下舉通知方術、【本草】者。
”【本草】之名,蓋起于此。
梁之錄載【神農本草】三卷。
書中有後漢郡縣名,蓋上世未着文字,師學相傳,至張機、華佗始為編述。
嘉祐初,诏禹錫與林億、蘇頌、張洞等為之補注。
以【開寶本草】及諸家參校,采拾遺逸,判定新舊,藥合一千八十二種,總二十卷。
*【圖經本草】二十卷,【目錄】一卷 右皇朝蘇頌等撰。
先是,诏掌禹錫、林億等六人重校【神農本草】,累年成書奏禦。
又诏郡縣,圖所産藥,用永徽故事,重命編述。
于是頌再與禹錫等裒集衆說,類聚诠次,各有條目雲。
嘉祐六年上。
*【證類本草】三十二卷 右皇朝唐慎微纂。
合兩【本草】為一書,且集書傳所記單方附之于本條之下,殊為詳博。
*【本草廣義】二十卷 右皇朝寇宗?編。
以【本草】二部着撰之人,或執用已私,失于商确。
并考諸家之說,參之事實,?其情理,證其脫誤,以成其書。
*【子午經】一卷 右題雲扁鵲撰。
論針砭之要,成歌詠。
蓋後人依托者。
*【銅人針灸圖】三卷 右皇朝王惟德撰。
仁宗嘗诏惟德考次針灸之法,鑄銅人為式,分腑髒十二經,旁注俞穴所會,刻題其名,并為圖法并主療之術,刻闆傳于世。
夏竦為序。
*【明堂針灸圖】三卷 右題雲黃帝論人身俞穴及灼灸禁忌。
明堂者
凡九十七篇。
皇朝林億等正。
*【脈訣】一卷 右題曰王叔和撰。
皆歌訣鄙淺之言,後人依托者,然最行于世。
*【巢氏病源候論】五卷 右隋巢元方等撰。
元方,大業中被命與諸醫共論衆病所起之源。
皇朝舊制,監局用此書課試醫生。
昭陵時,诏校本刻牍頒行,宋绶為序。
*【雷公炮炙】三卷 右宋雷?撰,胡洽重定。
述百藥性味,炮熬煮炙之方,其論多本之于乾甯晏先生。
?稱“内究守國安正公”,當是官名,未詳。
*【天元玉策】二十卷 右啟玄子撰。
即唐王?水也。
書推五運六氣之變。
唐【人物志】雲:“?水仁至太仆令,年八十馀,以壽終。
” *【金寶鑒】三卷 右魏嵩撰。
嵩仕至翰林博士。
【崇文總目】雲:“不詳何代人,述脈候徵驗要妙之理。
” *【寶藏暢微論】三卷 右五代軒轅述撰。
青霞君作寶【藏論】三篇,着變煉金石之訣既詳,其未善,複刊其謬誤,增其缺漏,以成是書。
故曰“暢微”。
時年九十,實乾亨二年也。
*【聖濟經】十卷 右徽宗皇帝禦制。
因黃帝【内經】,采天人之赜,原性命之理,明營衛之清濁,究七八之盛衰,辨逆順之盈虛,為書十篇,凡四十二章。
*【通真子傷寒訣】一卷 右題曰通真子而不着名氏。
用張長沙傷寒論為歌詩,以便覽者,【脈訣】之類也。
*【傷寒百問】三卷 右題曰無求子。
大觀初所着書。
*【運氣論奧】三卷 右皇朝劉溫舒撰。
溫舒以【素問】氣運最為治病之要,而答問紛揉,文辭古奧讀者難知,因為三十論,七十二圖,上于朝。
*【脈粹】一卷 右皇朝蕭世基撰。
世基嘗閱【素問】及曆代醫經,患其難知,因綴緝成一編。
治平中姚誼序之。
*【南陽活人書】二十卷 右皇朝朱肱撰。
序謂:“張長沙【傷寒論】,其言雅奧,非精于經絡,不能曉會。
頃因投?,設為對問,補苴綴輯,僅成卷軸。
作于己已,成于戊子,計九萬一千三百六十八字。
” *【存真圖】一卷 右皇朝楊介編。
崇甯間,泗州刑賊于市,郡守李夷行遣醫并畫工往,親決膜,摘膏肓,曲折圖之,盡得纖悉。
介校以古書,無少異者,比【歐希範五藏圖】過之遠矣,實有益醫家也。
王莽時,捕得翟義黨王孫慶,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藏,以竹?導其脈,知所終始,雲可以治病,是亦此意。
*【補注神農本草】二十卷 右皇朝掌禹錫等補注,舊說【本草經】神農所作,而【藝文志】所不載。
【平帝紀】:“诏天下舉通知方術、【本草】者。
”【本草】之名,蓋起于此。
梁之錄載【神農本草】三卷。
書中有後漢郡縣名,蓋上世未着文字,師學相傳,至張機、華佗始為編述。
嘉祐初,诏禹錫與林億、蘇頌、張洞等為之補注。
以【開寶本草】及諸家參校,采拾遺逸,判定新舊,藥合一千八十二種,總二十卷。
*【圖經本草】二十卷,【目錄】一卷 右皇朝蘇頌等撰。
先是,诏掌禹錫、林億等六人重校【神農本草】,累年成書奏禦。
又诏郡縣,圖所産藥,用永徽故事,重命編述。
于是頌再與禹錫等裒集衆說,類聚诠次,各有條目雲。
嘉祐六年上。
*【證類本草】三十二卷 右皇朝唐慎微纂。
合兩【本草】為一書,且集書傳所記單方附之于本條之下,殊為詳博。
*【本草廣義】二十卷 右皇朝寇宗?編。
以【本草】二部着撰之人,或執用已私,失于商确。
并考諸家之說,參之事實,?其情理,證其脫誤,以成其書。
*【子午經】一卷 右題雲扁鵲撰。
論針砭之要,成歌詠。
蓋後人依托者。
*【銅人針灸圖】三卷 右皇朝王惟德撰。
仁宗嘗诏惟德考次針灸之法,鑄銅人為式,分腑髒十二經,旁注俞穴所會,刻題其名,并為圖法并主療之術,刻闆傳于世。
夏竦為序。
*【明堂針灸圖】三卷 右題雲黃帝論人身俞穴及灼灸禁忌。
明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