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兩子則曰“成梁”,他子雖相當,不得擊。
故武後夢雙陸不勝,狄仁傑所以雲無子也。
*【葉子戲格】一卷 右不着撰人。
世傳葉子,婦人名也,撰此戲,晚唐之時也。
*【三國圖格】一卷,【金龍戲格】一卷,【打馬格】一卷,【旋棋格】一卷 右不題撰人。
*【漢官儀彩選】一卷 右皇朝劉敞撰。
删取西漢之官,而附其列傳黜陟可戲笑者雜編之,以為博弈之一物。
*【忘憂集】三卷 右皇朝劉仲甫編。
載唐韋延?【棋訣】并古今棋圖。
*【相鶴經】一卷 右題曰浮丘公撰。
其傳雲:“浮丘公授于王子晉,後崔文子學道于子晉,得其文,藏于嵩山之石室,淮南公采藥得之,乃傳于世。
” *【相馬經】二卷 右伯樂撰。
*【相馬經】一卷 右未詳撰人。
述相馬法式,并着馬之疾狀及治療之術,【李氏書目】有之。
*【黃帝醫相馬經】三卷 右唐穆蠡集伯樂、王良等六家書成此編。
皇帝斤神農也。
*【育駿方】三卷 右未詳撰人。
相馬術及醫治畜牧之方。
*【相牛經】一卷 右序曰:甯戚傳之百裡奚,漢世河西薛公得其書以相牛,千百不失其一。
至魏世高堂生又傳晉宣帝,其後秘之。
細字,薛公注也。
◎醫書類 *【黃帝素問】二十四卷 右昔人謂【素問】者,以素書黃帝之問,猶言“素書”也。
唐王?水謂:“【漢藝文志】有【黃帝内經】十八卷,【素問】即其經之九卷,兼【靈樞】九卷,?其數焉。
”先是第七亡逸,?水時始獨,乃诠次注釋,凡八十一篇,分二十四卷。
今又亡【刺法】、【本論】二篇。
?水自号啟玄子。
醫經傳于世者多矣。
原百病之起愈者,本乎黃帝;辨百藥之味性者,本乎神農;湯液則稱伊尹。
三人皆聖人也。
憫世疾苦,親着書以垂後,而世之君子不察,乃以為賤技,恥于習之。
由此,稱醫者多庸人,治之常失理,可生而死者甚衆。
激者至雲“有病不治,猶得中醫”,豈其然乎?故予錄醫頗詳。
【隋志】以此書為首,今從之。
*【靈樞經】九卷 右王︸謂此書即【漢志皇帝内經】十八卷之九也。
或謂好事者于皇甫谧所集【内經倉公論】中抄出之,名為古書也,未知孰是。
*【呂楊注八十一難經】五卷 右秦越人撰。
吳呂廣注。
廣楊玄操演。
越人生于渤海,家于盧,受桑君秘術,洞明醫道。
世以其與黃帝時扁鵲相類,乃号之為“遍鵲”。
采【黃帝内經】精要之說,凡八十一章。
以其理趣深遠,非易了,故名【難經】。
玄操編次為十三類。
*【丁德用注難經】五卷 右皇朝丁德用注。
以楊玄操所演甚失大義,因改王之。
經文隐奧者,繪為圖。
德用,濟陽人,嘉祐末,其書始成。
*【虞庶注難經】五卷 右皇朝虞庶注。
庶,仁壽人,寓居漢嘉。
少為儒,已而棄其業,習醫術,為此書,以補呂、楊所未盡。
黎泰辰治平間為之序。
*【金匮玉函經】八卷 右漢張仲景撰,晉王叔和集。
設答問雜病形證脈理,參以療治之方。
仁宗朝,王洙得于館中,用之甚效。
合二百六十二方。
*【仲景傷寒論】十卷 右漢張仲景述,晉王叔和撰次。
按【名醫錄】雲:“仲景,南陽人,名機;仲景,其字也。
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
以宗族二百馀口。
建安紀年以來,未及十稔,死者三之二,而傷寒居其七,乃着論二十二篇,證外合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二方。
”善醫者或雲:“仲景着【傷寒論】,誠不刊之典,然有大人之病而無嬰孺之患,有北方之藥而無南方之治,此其所阙者。
蓋陳蔡以南,不可用柴胡、白虎二湯,治傷寒。
”其言極有理。
*【脈經】三卷 右題雲黃帝撰。
論診脈之要,凡二十一篇。
*【王叔和脈經】十卷 右晉王叔和撰。
按唐甘伯宗【名醫傳】曰:“叔和,西晉高平人,性度沈靜,博通經方,精意診處,尤好着述。
”其書纂岐伯、華佗等論脈要訣所成,叙陰陽表裡,辨三部九候,分人迎、氣口、神門,條十二經,二
故武後夢雙陸不勝,狄仁傑所以雲無子也。
*【葉子戲格】一卷 右不着撰人。
世傳葉子,婦人名也,撰此戲,晚唐之時也。
*【三國圖格】一卷,【金龍戲格】一卷,【打馬格】一卷,【旋棋格】一卷 右不題撰人。
*【漢官儀彩選】一卷 右皇朝劉敞撰。
删取西漢之官,而附其列傳黜陟可戲笑者雜編之,以為博弈之一物。
*【忘憂集】三卷 右皇朝劉仲甫編。
載唐韋延?【棋訣】并古今棋圖。
*【相鶴經】一卷 右題曰浮丘公撰。
其傳雲:“浮丘公授于王子晉,後崔文子學道于子晉,得其文,藏于嵩山之石室,淮南公采藥得之,乃傳于世。
” *【相馬經】二卷 右伯樂撰。
*【相馬經】一卷 右未詳撰人。
述相馬法式,并着馬之疾狀及治療之術,【李氏書目】有之。
*【黃帝醫相馬經】三卷 右唐穆蠡集伯樂、王良等六家書成此編。
皇帝斤神農也。
*【育駿方】三卷 右未詳撰人。
相馬術及醫治畜牧之方。
*【相牛經】一卷 右序曰:甯戚傳之百裡奚,漢世河西薛公得其書以相牛,千百不失其一。
至魏世高堂生又傳晉宣帝,其後秘之。
細字,薛公注也。
◎醫書類 *【黃帝素問】二十四卷 右昔人謂【素問】者,以素書黃帝之問,猶言“素書”也。
唐王?水謂:“【漢藝文志】有【黃帝内經】十八卷,【素問】即其經之九卷,兼【靈樞】九卷,?其數焉。
”先是第七亡逸,?水時始獨,乃诠次注釋,凡八十一篇,分二十四卷。
今又亡【刺法】、【本論】二篇。
?水自号啟玄子。
醫經傳于世者多矣。
原百病之起愈者,本乎黃帝;辨百藥之味性者,本乎神農;湯液則稱伊尹。
三人皆聖人也。
憫世疾苦,親着書以垂後,而世之君子不察,乃以為賤技,恥于習之。
由此,稱醫者多庸人,治之常失理,可生而死者甚衆。
激者至雲“有病不治,猶得中醫”,豈其然乎?故予錄醫頗詳。
【隋志】以此書為首,今從之。
*【靈樞經】九卷 右王︸謂此書即【漢志皇帝内經】十八卷之九也。
或謂好事者于皇甫谧所集【内經倉公論】中抄出之,名為古書也,未知孰是。
*【呂楊注八十一難經】五卷 右秦越人撰。
吳呂廣注。
廣楊玄操演。
越人生于渤海,家于盧,受桑君秘術,洞明醫道。
世以其與黃帝時扁鵲相類,乃号之為“遍鵲”。
采【黃帝内經】精要之說,凡八十一章。
以其理趣深遠,非易了,故名【難經】。
玄操編次為十三類。
*【丁德用注難經】五卷 右皇朝丁德用注。
以楊玄操所演甚失大義,因改王之。
經文隐奧者,繪為圖。
德用,濟陽人,嘉祐末,其書始成。
*【虞庶注難經】五卷 右皇朝虞庶注。
庶,仁壽人,寓居漢嘉。
少為儒,已而棄其業,習醫術,為此書,以補呂、楊所未盡。
黎泰辰治平間為之序。
*【金匮玉函經】八卷 右漢張仲景撰,晉王叔和集。
設答問雜病形證脈理,參以療治之方。
仁宗朝,王洙得于館中,用之甚效。
合二百六十二方。
*【仲景傷寒論】十卷 右漢張仲景述,晉王叔和撰次。
按【名醫錄】雲:“仲景,南陽人,名機;仲景,其字也。
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
以宗族二百馀口。
建安紀年以來,未及十稔,死者三之二,而傷寒居其七,乃着論二十二篇,證外合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二方。
”善醫者或雲:“仲景着【傷寒論】,誠不刊之典,然有大人之病而無嬰孺之患,有北方之藥而無南方之治,此其所阙者。
蓋陳蔡以南,不可用柴胡、白虎二湯,治傷寒。
”其言極有理。
*【脈經】三卷 右題雲黃帝撰。
論診脈之要,凡二十一篇。
*【王叔和脈經】十卷 右晉王叔和撰。
按唐甘伯宗【名醫傳】曰:“叔和,西晉高平人,性度沈靜,博通經方,精意診處,尤好着述。
”其書纂岐伯、華佗等論脈要訣所成,叙陰陽表裡,辨三部九候,分人迎、氣口、神門,條十二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