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關燈
趙弘智同修。

     *【北堂書鈔】一百七十三卷 右唐虞世南撰。

    世南仕隋為秘書郎時,鈔經史百家之事以備用。

    分八十部,八百一類。

    北堂者,省中虞世南鈔書之所也。

    家一百二十卷。

     *【兔園策】十卷 右唐虞世南撰。

    奉王命,纂古今事為四十八門,皆偶麗之語。

    至五代時,行于民間,村野以授學童,故有“遺下【免園】策”之诮。

     *【初學記】三十卷 石唐徐堅等撰。

    初,張說類集事要以教諸王。

    開元中,诏堅與韋述、餘欽、施敬本、張ピ、李銳、孫季良分門撰次。

     *【集類】一百卷 右唐劉绮莊撰。

    绮莊,毗陵人,嘗為蘇州昆山縣令。

    家多異書,采摭事類,分二十馀門,凡五十馀萬言,上之于朝。

    前有萬希序,題雲開元二十九年辛巳。

    按绮莊集有【上白敏中啟】,疑非玄宗時人,當考。

     *【六帖】三十卷 右唐白居易撰。

    以天地事物分門類為聲偶,而不載所出書。

    曾祖父秘閣公為之注,行于世。

    世傳居易作【六帖】,以陶家瓶數千,各題名目,置齊中,命諸生采集其事類,投瓶内。

    倒取之,鈔錄成書,故所記時代多無次序雲。

     *【通典二】百卷 右唐杜佑撰。

    先是,劉秩采經史自黃帝迄唐天寶末制度沿革廢置,論議得失,仿【周禮】六官法,為【政典】三十五篇。

    房?稱才過劉向。

    佑以為未盡,因廣之,參以新禮,為二百篇,以【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刑法】、【州郡】【邊防】八門,分類序載,世推該洽。

    凡三十六年成書,德宗時上之。

     *【記室新書】三十卷 右唐李途撰。

    采摭故事,綴為偶俪之句,分四百門。

    途為東川掌記,因以名其書雲。

     *【古鏡記】一卷 右未祥撰人。

    纂古鏡故事。

     *【戚苑英華】十卷 右唐袁悅重修。

    本楊名所着,悅掇其要,類為語對,以他說附益之。

     *【三教珠英】三卷 右唐張昌宗等撰。

    按【唐志】一千三百卷,今所存者止此。

     *【備舉文言】二十卷 右唐陸贽撰。

    總四百五十馀門。

    議者謂大類【六帖】而文辭過焉。

    【崇文總目】中有之。

     *【童子洽聞記】三卷 右不題撰人。

    分二十門,雜記經史名數。

    或題【童子洽聞記】,雲唐許塾撰。

     *【骨鲠集】二十卷 右皇朝靖康初複修祖宗故事,時人或集本朝谏疏成此書。

     *【古城冢記】二卷 右唐皇甫鑒撰。

    記古城所築之人姓名,初不及冢,而名曰“城冢記”,未知其說。

     *【小名錄】三卷 右唐陸龜撰。

    龜以末世有官名,小名之别,自秦至隋,編而紀之。

    至于神仙、玉女之名,婦人、臧獲之字,亦無棄焉。

    龜世稱其博,然此書特雜,取于史傳間爾,無異聞也。

     *【備忘小抄】十卷 右僞蜀文谷撰。

    雜抄子史一千馀事,以備遺忘。

    其後題廣政三年。

    廣政,王衍号也。

     *【唐會要】一百卷 右皇朝王溥撰。

    初,唐蘇冕叙高祖至德宗九朝沿革損益之制。

    大中七年,诏崔铉等撰次德宗以來事,至宣宗大中七年,以續冕書。

    溥又采宣宗以後事,共成百卷,建隆二年正月奏禦,文簡事備,太祖覽而嘉之,诏藏于史閣,賜物有差。

     *【五代會要】三十卷 右皇朝王溥等撰。

    采梁至周典故,纂次成秩,建隆初上之。

     *【三朝國朝會要】一百五十卷 右皇朝章得象天聖中被诏以國朝故事,因革制度編次。

    宋绶、馮元、李淑、王舉正、王洙同修,得象監總。

    慶曆四年書成上之。

     *【六朝國朝會要】三百卷 右神宗朝以【會要】止于慶曆,命王?續之。

    起于建隆之元,迄于熙甯十年,通舊增損成是書。

    總二十一類,八百五十五門。

    其間禮樂政令之大綱,儀物事為之細目,有關讨論,顧無不載,文簡事祥,一代之典備矣。

     *【節國朝會要】十二卷 右皇朝範師道以章得象書繁多,節其要,以備檢閱。

     *【太平總類一】千卷 右皇朝李?等撰。

    太平興國中,?被诏輯經史故事分門。

    【春明退朝錄】雲:“書成,帝日覽三卷,一年而讀周,賜名【太平禦覽】。

    ” *【職林】二十卷 右皇朝楊侃纂集曆代職官沿革之故,蓋因【通典】職官門增廣而已。

     *【冊府元龜一】千卷 右皇朝景德二年,诏王欽若、楊億修【君臣事迹】,惟取【六經】子